重光三年九月十三夜,爆发了雍州牧谢瑜府邸遇袭的事件。
九月十四日,中枢召开廷议,就此事向监察司和内卫府问责,说穿了就是要让重光帝给出一个说法。
虽然这两年帝党已经占据了一些要职,但在整个中枢里依然还是三大派系为主流,少数进入中枢的帝党成员改变不了局面。
按照大夏的祖制,凡是选拔能够列入中枢成员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中枢以及皇室成员、各王公侯爵共同参与的朝会推选,并不是皇帝一言而决,所以帝党要想在中枢里占据优势并不容易。
这也是太祖皇帝制定的策略,是历代前朝都没有过的措施。
就拿前梁为例,虽然也有内阁制度来牵制皇帝,但却是无法真正地加以制约,选拔重要大臣都是皇帝一言而决。
而在本朝,不但是中枢大臣,就算是太子之位也得经过大朝会推选的认可。
不过这种制度也有弊病,那就是本朝的门阀世族的势力要比前朝更加强大,而且很难加以制约。
尽管太祖皇帝还制订了“授田制”,但那些门阀世族甚至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也都利用“族中公田”的名义占据了大片的良田,若非如此也不会爆发中州的民乱。
幸好鼓励工商的政策造就的经济发展缓解了土地问题造成的麻烦,不然的话就这次的民乱就很难渡过了,而是跟前朝那样社稷崩塌了。
工商业的大发展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流向了城镇,所以旱涝灾害对于农业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扩散到整个社会去。当然,这也是扩大了高粱、番米等高产作物、使得农村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作为基础的。
而前梁就是亡于大旱灾引发的大规模民乱造成的战乱与军法割据。
虽然大夏依然存在贫富分化,甚至要比前朝更加严重,但大灾荒却是未能动摇国本,这就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朝廷对农业的税收大大减少的原因。
不能不说,本朝的太祖皇帝还真是一个人物啊。
当然,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尤其是重光帝这样的皇帝来说,对中枢廷议这个制度可谓是深恶痛绝。
就谢瑜府邸遇袭这件事来说,在廷议上并不复杂,不用说就是监察司和内卫府严重违规,死了的那些人活该,甚至自己死了都不够,还得祸及家人。而最重要的是,还要追究监察司和内卫府主事之人的责任,到底他们有没有参与决策。
在廷议上,重光帝气得脸色铁青,但却无话可说。至于监察司总办戚本愚则是一推六二五、剑诀否认自己与夜袭谢瑜府事件的决策有关,而内卫府总管也是推说自己并不知道三位陆地神仙参与袭击谢瑜府的事情。
不过,最后戚本愚还是因为监察司参与的人太多、而且死的人太多、监察司执法总队基本上覆灭而负有失察之责、被直接罢官,至于内卫府总管则是由于参与的人不多而仅仅只被给予了罚俸一年的处罚。
至于内卫府损失了三位陆地神仙、可谓是损失惨重犹在监察司之上,中枢大臣们则是表现出来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内卫府陆地神仙境的高手损失越多、他们的心里越高兴罢了。
不光是巡检堂、内卫府和皇家禁地有陆地神仙,门阀世族这边也有,大家在暗地里都在比较陆地神仙境强者的整体实力,任何一方的实力受损严重,对其他势力来说都是好事。
廷议结束之后,重光帝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御书房之中,将三位皇子和帝党的几个核心人物召来,道:“都是废物!区区谢瑜一个文官都拿不下,还损失了那么多的高手!”
监察司重建、豢养的那些武道高手耗费了他内库之中不知道多少资源,至于内卫府的三位陆地神仙更不用说,想不到现在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耻辱啊!”三位皇子也是纷纷表示不满。
三位皇子乃是大皇子鲁王、三皇子宋王和七皇子汝王,这三位皇子乃是皇妃以上所生、因此封为亲王,至于其他皇子都是因为其母的位份较低、只能封为郡王、不具有参与争储的资格、也不参与朝廷的政务。
现在三位皇子和其他官员垂头站在两侧,而戚本愚和内卫府总管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中书令易昌道:“陛下,其实这也不能怪监察司和内卫府,而是关学系他们与那万花商会勾结、私底下豢养的武力有点逾越了。那万花商会富可敌国,而监察司的经费预算十分有限,内卫府更是全靠陛下的内库支付,免不得捉襟见肘。”
御使右丞黄琛道:“都是国库被三大派系所掌控,就算是陛下也无法调用其中的资源所致。以臣看来,这个廷议制度对于陛下的限制太过严厉,必须要加以改变才行!”
“哦?你认为要怎么改?”这一下,引起了重光帝的兴趣。
黄琛道:“廷议制度虽然是太祖皇帝订立的祖制,但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时移世易,到现在已经表现出来了很多的弊端,对于国家权力的统一伤害很大。臣以为,必须加强陛下的独断之权才行。”
有人道:“但要改变祖制乃是顶天的大事,必须经过大朝会决议才有可能。但是,大朝会很难通过这项决议啊。”
黄琛道:“也不是没有机会。大朝会的参与人员要比廷议多了很多,其中的皇室成员是可以争取的,还有一些公侯也是可以争取的。至于那些文臣之中,还有一部分并不属于三大派系或者门阀世族,这些人也是可以争取的。”
重光帝点点头,道:“黄卿所言也有道理。这样吧,就由你牵头,尽快开始策划此事,联络和说服那些相关人员。”
黄琛道:“臣领旨!”
易昌道:“陛下,臣以为虽然黄大人的建议可行,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兵权。现在不但边军和地方军权在于枢机院和兵部,禁卫军也是必须经过枢机院才行调动,甚至就连御林军也是!御林军乃是天子亲军,但陛下却是无法独断调动,这是何等地荒唐?”
重光帝看向这位自己的首席谋主:“易卿有何建议?”
易昌道:“要改变这些规矩,依靠廷议和大朝会还是很难的,以臣观之,这里的要害还是在中下层的军官,比如禁卫军,大部分的中下层军官都是出自中州各大门阀世族的族人子弟,这些军官只听他们族长的话,与其说是国家的军队,倒不如说是他们门阀世族的私军。这一点必须要加以改变。而在边军方面,以苍凉路为例,也是经过关学系多年的经营,提拔了大批与他们亲善的军官,这样才让他们对于西北边军拥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所以,臣以为多多引进其他来源的军官,这样才能削弱那些门阀世族对于禁卫军的影响力。”
“有理!”重光帝皱起了眉头,道:“但这又如何能够做到呢?”
易昌道:“臣以为,此前我等主要关注了朝堂之上的争夺,现在必须要设法向地方和边镇发展力量。禁卫军要想改变极难,但等到我们在边军之中掌握了部分军官之后,便可以采用禁卫军轮值的制度,将现在的禁卫军调到边镇,而将我们掌握的边军内调入值京师,这样才有可能做出重大的改变。”
“善!”重光帝看向易昌,道:“那这件事就由易卿主持了。”
“臣领旨!”易昌长揖道。
他所说的其实就是抓兵权的问题,就是一个类似于蓝星上“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
重光帝要想实现独裁,本质上就必须要将军权抓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
在蓝星以及这个世界的历史上,君主的独裁都必须建立在牢牢抓住兵权的基础之上。
而要想抓住兵权,就必须要能拥有对于军人的提拔和赏罚权,而在当今的大夏,皇帝也是无法独自决定这一点的。
这时,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官员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重光帝一看,这是一个帝党中的新锐,名叫李长河,目今乃是礼部员外郎,便即道:“李卿有话但讲无妨。”
李长河道:“臣发现,这两年新近兴起的报纸对于朝堂上的话语权影响还是很大的,三大派系都有自己的报纸,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报纸,这样才能影响社会上的舆论,争取人心。”
“嗯,这个确实很重要,就请李卿你推举人选,把这件事办起来。”重光帝点头道。
“臣领旨!”李长河长揖道。
说起来,报纸这个新生事物现在已经开始拥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东西最初是江昊让万花商会开始兴办的,后来是关学系看到了里面的契机,然后三大派系都相继跟进,由他们各自旗下的商业机构来出资兴办报纸,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刊登商业消息和话本以及花边新闻的小报,这些报纸在朝堂上的争斗中开始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比如,这次的谢府遇袭事件,第二天的各大早报上就已经刊登了出来,这样就使得三大派系在廷议上得到了压倒性的巨大优势,也让监察司和内卫府在民间的声望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说起来,谢瑜由于一直以来政绩卓著,在士林和民间的声望都极高,所以监察司和内卫府针对他的袭击行动自然很不得人心,甚至在民间的舆论里这件事已经开始有人隐晦地直指监察司和内卫府背后的重光帝了!
而这又极大地损害了重光帝的声望,给他想要建立自己独断权力的企图平添了更多的障碍。
但重光帝及其党羽必然不会甘心,这一场斗争的大幕可以说才刚刚拉开。
看到李长河得到了重光帝的嘉许,鲁王的脸色有点阴沉,他冲着另外一位年约四十的官员使了个眼色,那个官员微微点头,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微臣还有一策。”
“讲!”重光帝看向了他。
这官员道:“方才黄大人也说了,现今朝中的大臣官员分为三拨,其中一拨就是我等拥护陛下的,还有一拨就是三大派系和门阀世族,第三拨则是那些非世族出身也不属于三大派系之人,不过这些人也大都攀附三大派系,要想争取他们并不容易。以臣看来,不能单纯拉拢,还得设法抓住他们的把柄,威胁其弃暗投明。”
“好!”重光帝拍案道:“你是叫做潘继用吧?正好现在监察司总办缺员,你就接了这个差事吧。”
对他来说,这个主意确实是好。因为,他现在正在为监察司的出路头疼,重建护法队的话急切间找不来那么多的武道高手,不找的话又对付不了潜在的敌人。现在这个潘继用的办法就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就是此后监察司不再把抓捕官员的事情放在首位,而是把找到官员的把柄放在首位,这样可以逼迫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向自己投效,这要比整肃贪腐有用得多。要知道,在这大夏朝,官员们不贪的只是极少数,不可能把贪腐官员全部都抓起来惩处,反而是这样对他更有用。
所以,此后的监察司可以不用养着那么多的武道高手,一旦真的有需要,可以出动军队或者内卫府的高手。
“臣谢陛下隆恩!”潘继用跪拜俯首道。
见此情形,宋王的脸色微微一变。
之前那李长河乃是汝王的人,而这潘继用则是鲁王的人,现在各有所得,监察司的位子更是落到了鲁王手中,这让宋王十分不爽。
要知道,本来监察司的总办戚本愚乃是他的人,可是因为抓捕谢瑜失败丢了官职,也让他丢了这个位子,可是因为此前举人不明,现在只能是看着了。
虽然现在帝党与三大派系之间的争斗才是主流,但三位皇子之间的储位之争也已经开始暗暗展开。
也许是因为目前重光帝与三大派系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有些紧张的缘故,三位皇子暂时还没有一人与三大派系、门阀世族成为同盟。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情况,谁知道他们暗地里跟三大派系、门阀世族有没有勾结?
聂同鹤是这次才暴露了自己已经踏进陆地神仙境的情况,此前他一直都没有向家族和巡检总堂报告。
在家族这边,聂家本来已经有一位陆地神仙了,就是聂同鹤的父亲、聂家的老祖,现在等于有了两位,在所有的武林世家中都已经非常少见了。
不过,聂家老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估计也没有多少年可活,现在聂同鹤也上来了,聂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至于在巡检总堂那边,按照规定各个分堂如果有人踏进了陆地神仙境的话,就要去往总堂担任大长老了,所以聂同鹤已经接到了调令,不久后就要去京城了。
聂家因为聂霜偶然认识了江昊,这些年来得了不少的机缘,尤其是通过聂霜、聂风姐弟俩在剑法上得到了江昊的指点,从而改进了聂家的家传功法,使得聂家的年轻一代有了普遍的成长,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飞跃。
流风所及,就连跟着聂风的那些朋友,还有聂霜的夫婿等人们甚至他们的家族也都沾了不小的光。
所以,聂霜和聂风先后踏进大宗师,进境之快破了武林的惯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甚至就连聂同鹤能够踏进陆地神仙境,也是因为受了江昊的指点。
因此,巡检堂尤其是雍州巡检堂与江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次决然出动救援谢瑜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也是由于巡检堂本身并不惧怕监察司和内卫府,甚至对皇帝也就是那样。
毕竟巡检堂虽然算是朝廷的一个部门,但它其实算是倾向于朝廷的武林联盟,与普通的朝廷机构还不一样,就算是监察司也无权管辖巡检堂,如果巡检堂有什么违法的地方,也是只能由御史台发起弹劾,最终还是得巡检堂自行处理。
这一点就有点像昊天教,只是昊天教更加独立罢了。
所以,雍州巡检堂出动救援谢府、几乎将监察司的护法总队全歼,重光帝也只能把这一口恶气强咽下去,毕竟他也不敢跟巡检堂公开翻脸,毕竟内卫府与皇家禁地的陆地神仙加起来也没有把握能怼得过巡检堂及其背后的武林势力,何况现在他还受到中枢的制约。
至于皇子和其他皇室成员虽然也都豢养着一些武道高手,但却是没有陆地神仙。
陆地神仙这样层次的存在,不是随便谁都能令其臣服的。
虽然朝廷掌握着数百万大军,但大军对那些顶流武林势力的威胁有限,加之重光帝不通过枢机院也调不动军队,所以他对巡检堂其实是没有什么手段的。
除了雍州分堂以外,总堂和苍州分堂与江昊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苍州分堂是最早跟江昊合作的,而总堂则是因为江昊把夜影堂交给了他们。
夜影堂可是天下四大杀手组织之一,巡检堂手握这个组织以后,整体实力自然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接手夜影堂也是费了些力气的,下面都好说、不需要动,但夜影堂的总部也是有一位陆地神仙坐镇的,为此巡检堂出动了好几位陆地神仙联手将之击杀。
当初江昊没有选择自己去掌握夜影堂,也是感知到了自己拿不下,毕竟当时的他可不是陆地神仙境强者的对手。
不但他个人拿不下,当时他身边的势力也都拿不下。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江昊本身并不想沾惹那么多麻烦。
江昊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飞升成仙。
谢府遇袭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雷川来到了西京城。
他带来了一队士兵,是要用这队士兵来作为谢瑜的新卫队。
“谢老弟,这是我们新训练出来的卫兵,每个人都是九品的好手,但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不但每个人都修习了轻功、可以飞檐走壁,而且还修习了铳斗术,最关键的还是都经过了侦察隐匿和护卫的特殊训练,个人战力十分强大,配合专门设计的装备和铠甲能够高挑一个大境界,数人联手的话可以击杀宗师境强者,更加适合作为护卫之用。”
“哦?”谢瑜闻言,又惊又喜。
在那一夜的遇袭之时,虽然最后是大胜了,但卫队的官兵却是对那些武道高手没有多大的压制作用,雷川带来的新卫队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一直以来,军中的官兵大部分的修为都在炼体侧的后天境,要想踏进先天境比炼气侧的武道修炼者更难,在战场上倒是无所谓,但在平时防范刺客时就差了很多。所以,自从江昊发明了新式火器之后,苍凉路诸将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火器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现在终于摸索出来了一条路子,经过试验以后效果很好。
这种士兵按照江昊的说法叫做“特种兵”,虽然还是后天境的炼体侧武者,但却是都修习了轻功以及铳斗术,再加上其他的专门技巧,承担护卫和侦察等任务甚至还要强过一般的武士境炼气侧武道高手。
这些“特种兵”装备的兵器有手铳、连珠铳等,其中手铳是比照江昊的盒子炮那样的大口径,而连珠铳则是设计得更加小巧灵变、不追求射程远、只追求在较近距离上的射速。
另外,还有射程很远的狙击铳,以及其他特种兵器,还有专门设计的轻型铠甲。
利用这些特殊的训练和专门的装备,这些“特种兵”拥有了远超寻常后天境炼体武者的个人战力,而且在专门领域中还有着远超常人甚至武道高手的能力。
现在,苍凉二州的边军以及地方部队都训练了一批这样的特种兵,担任将领们的护卫以及部队的侦察兵等,并且可以执行暗杀的任务,还能应对大部分的毒药迷药等手段。
这些特种兵的培养要比炼气侧的武道高手费时更短,加上专门装备花费也是少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训练不讲究根骨资质,选材远没有炼气侧武道那么苛刻。
而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无法如炼气侧武道高手那样可以提升到宗师以上,当然炼气侧武道高手能够踏进宗师境的也是极少数,能踏进大宗师境的更是凤毛麟角。
别看之前的战斗中高手甚多,但其实那都是集中了高手的机构,寻常的场合哪里可能有那么多的宗师以上高手?
虽然江昊一直在鹿角山上闭关,但江昊的护卫人员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训练,当然聂风等炼气侧高手就只需要进行侦察、隐匿、暗杀等等特殊的训练。
“特种兵”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西北军界的整体实力。
之前,在军队中将领的非战时护卫都是一个问题,那些世家武将是可以利用家族的资源来培养和招募武道高手来充任自己的护卫,而一般的平民派将领就没有这个条件,只能依靠卫兵的拼命来应对对方的刺客。
而现在就没有问题了,经过特种训练的卫兵不但可以单独应对武师境的刺客,而且数人联手还能硬刚宗师境的高手。
至于说大宗师,那都是罕见的存在,就算是执行刺杀任务,也只会是针对高级将领,而高级将领的身边不会缺武道高手,即使是平民派的高级将领也不缺。
用特种兵来强化谢瑜身边的护卫力量,是雷川他们对谢瑜的关心,毕竟这么多年并肩战斗的感情绝对不是虚的。
夜袭谢府事件之后,各方都在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场更大的暴风雨终将来临。
九月十四日,中枢召开廷议,就此事向监察司和内卫府问责,说穿了就是要让重光帝给出一个说法。
虽然这两年帝党已经占据了一些要职,但在整个中枢里依然还是三大派系为主流,少数进入中枢的帝党成员改变不了局面。
按照大夏的祖制,凡是选拔能够列入中枢成员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中枢以及皇室成员、各王公侯爵共同参与的朝会推选,并不是皇帝一言而决,所以帝党要想在中枢里占据优势并不容易。
这也是太祖皇帝制定的策略,是历代前朝都没有过的措施。
就拿前梁为例,虽然也有内阁制度来牵制皇帝,但却是无法真正地加以制约,选拔重要大臣都是皇帝一言而决。
而在本朝,不但是中枢大臣,就算是太子之位也得经过大朝会推选的认可。
不过这种制度也有弊病,那就是本朝的门阀世族的势力要比前朝更加强大,而且很难加以制约。
尽管太祖皇帝还制订了“授田制”,但那些门阀世族甚至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也都利用“族中公田”的名义占据了大片的良田,若非如此也不会爆发中州的民乱。
幸好鼓励工商的政策造就的经济发展缓解了土地问题造成的麻烦,不然的话就这次的民乱就很难渡过了,而是跟前朝那样社稷崩塌了。
工商业的大发展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流向了城镇,所以旱涝灾害对于农业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扩散到整个社会去。当然,这也是扩大了高粱、番米等高产作物、使得农村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作为基础的。
而前梁就是亡于大旱灾引发的大规模民乱造成的战乱与军法割据。
虽然大夏依然存在贫富分化,甚至要比前朝更加严重,但大灾荒却是未能动摇国本,这就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朝廷对农业的税收大大减少的原因。
不能不说,本朝的太祖皇帝还真是一个人物啊。
当然,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尤其是重光帝这样的皇帝来说,对中枢廷议这个制度可谓是深恶痛绝。
就谢瑜府邸遇袭这件事来说,在廷议上并不复杂,不用说就是监察司和内卫府严重违规,死了的那些人活该,甚至自己死了都不够,还得祸及家人。而最重要的是,还要追究监察司和内卫府主事之人的责任,到底他们有没有参与决策。
在廷议上,重光帝气得脸色铁青,但却无话可说。至于监察司总办戚本愚则是一推六二五、剑诀否认自己与夜袭谢瑜府事件的决策有关,而内卫府总管也是推说自己并不知道三位陆地神仙参与袭击谢瑜府的事情。
不过,最后戚本愚还是因为监察司参与的人太多、而且死的人太多、监察司执法总队基本上覆灭而负有失察之责、被直接罢官,至于内卫府总管则是由于参与的人不多而仅仅只被给予了罚俸一年的处罚。
至于内卫府损失了三位陆地神仙、可谓是损失惨重犹在监察司之上,中枢大臣们则是表现出来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内卫府陆地神仙境的高手损失越多、他们的心里越高兴罢了。
不光是巡检堂、内卫府和皇家禁地有陆地神仙,门阀世族这边也有,大家在暗地里都在比较陆地神仙境强者的整体实力,任何一方的实力受损严重,对其他势力来说都是好事。
廷议结束之后,重光帝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御书房之中,将三位皇子和帝党的几个核心人物召来,道:“都是废物!区区谢瑜一个文官都拿不下,还损失了那么多的高手!”
监察司重建、豢养的那些武道高手耗费了他内库之中不知道多少资源,至于内卫府的三位陆地神仙更不用说,想不到现在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耻辱啊!”三位皇子也是纷纷表示不满。
三位皇子乃是大皇子鲁王、三皇子宋王和七皇子汝王,这三位皇子乃是皇妃以上所生、因此封为亲王,至于其他皇子都是因为其母的位份较低、只能封为郡王、不具有参与争储的资格、也不参与朝廷的政务。
现在三位皇子和其他官员垂头站在两侧,而戚本愚和内卫府总管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中书令易昌道:“陛下,其实这也不能怪监察司和内卫府,而是关学系他们与那万花商会勾结、私底下豢养的武力有点逾越了。那万花商会富可敌国,而监察司的经费预算十分有限,内卫府更是全靠陛下的内库支付,免不得捉襟见肘。”
御使右丞黄琛道:“都是国库被三大派系所掌控,就算是陛下也无法调用其中的资源所致。以臣看来,这个廷议制度对于陛下的限制太过严厉,必须要加以改变才行!”
“哦?你认为要怎么改?”这一下,引起了重光帝的兴趣。
黄琛道:“廷议制度虽然是太祖皇帝订立的祖制,但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时移世易,到现在已经表现出来了很多的弊端,对于国家权力的统一伤害很大。臣以为,必须加强陛下的独断之权才行。”
有人道:“但要改变祖制乃是顶天的大事,必须经过大朝会决议才有可能。但是,大朝会很难通过这项决议啊。”
黄琛道:“也不是没有机会。大朝会的参与人员要比廷议多了很多,其中的皇室成员是可以争取的,还有一些公侯也是可以争取的。至于那些文臣之中,还有一部分并不属于三大派系或者门阀世族,这些人也是可以争取的。”
重光帝点点头,道:“黄卿所言也有道理。这样吧,就由你牵头,尽快开始策划此事,联络和说服那些相关人员。”
黄琛道:“臣领旨!”
易昌道:“陛下,臣以为虽然黄大人的建议可行,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兵权。现在不但边军和地方军权在于枢机院和兵部,禁卫军也是必须经过枢机院才行调动,甚至就连御林军也是!御林军乃是天子亲军,但陛下却是无法独断调动,这是何等地荒唐?”
重光帝看向这位自己的首席谋主:“易卿有何建议?”
易昌道:“要改变这些规矩,依靠廷议和大朝会还是很难的,以臣观之,这里的要害还是在中下层的军官,比如禁卫军,大部分的中下层军官都是出自中州各大门阀世族的族人子弟,这些军官只听他们族长的话,与其说是国家的军队,倒不如说是他们门阀世族的私军。这一点必须要加以改变。而在边军方面,以苍凉路为例,也是经过关学系多年的经营,提拔了大批与他们亲善的军官,这样才让他们对于西北边军拥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所以,臣以为多多引进其他来源的军官,这样才能削弱那些门阀世族对于禁卫军的影响力。”
“有理!”重光帝皱起了眉头,道:“但这又如何能够做到呢?”
易昌道:“臣以为,此前我等主要关注了朝堂之上的争夺,现在必须要设法向地方和边镇发展力量。禁卫军要想改变极难,但等到我们在边军之中掌握了部分军官之后,便可以采用禁卫军轮值的制度,将现在的禁卫军调到边镇,而将我们掌握的边军内调入值京师,这样才有可能做出重大的改变。”
“善!”重光帝看向易昌,道:“那这件事就由易卿主持了。”
“臣领旨!”易昌长揖道。
他所说的其实就是抓兵权的问题,就是一个类似于蓝星上“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
重光帝要想实现独裁,本质上就必须要将军权抓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
在蓝星以及这个世界的历史上,君主的独裁都必须建立在牢牢抓住兵权的基础之上。
而要想抓住兵权,就必须要能拥有对于军人的提拔和赏罚权,而在当今的大夏,皇帝也是无法独自决定这一点的。
这时,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官员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重光帝一看,这是一个帝党中的新锐,名叫李长河,目今乃是礼部员外郎,便即道:“李卿有话但讲无妨。”
李长河道:“臣发现,这两年新近兴起的报纸对于朝堂上的话语权影响还是很大的,三大派系都有自己的报纸,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报纸,这样才能影响社会上的舆论,争取人心。”
“嗯,这个确实很重要,就请李卿你推举人选,把这件事办起来。”重光帝点头道。
“臣领旨!”李长河长揖道。
说起来,报纸这个新生事物现在已经开始拥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东西最初是江昊让万花商会开始兴办的,后来是关学系看到了里面的契机,然后三大派系都相继跟进,由他们各自旗下的商业机构来出资兴办报纸,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刊登商业消息和话本以及花边新闻的小报,这些报纸在朝堂上的争斗中开始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比如,这次的谢府遇袭事件,第二天的各大早报上就已经刊登了出来,这样就使得三大派系在廷议上得到了压倒性的巨大优势,也让监察司和内卫府在民间的声望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说起来,谢瑜由于一直以来政绩卓著,在士林和民间的声望都极高,所以监察司和内卫府针对他的袭击行动自然很不得人心,甚至在民间的舆论里这件事已经开始有人隐晦地直指监察司和内卫府背后的重光帝了!
而这又极大地损害了重光帝的声望,给他想要建立自己独断权力的企图平添了更多的障碍。
但重光帝及其党羽必然不会甘心,这一场斗争的大幕可以说才刚刚拉开。
看到李长河得到了重光帝的嘉许,鲁王的脸色有点阴沉,他冲着另外一位年约四十的官员使了个眼色,那个官员微微点头,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微臣还有一策。”
“讲!”重光帝看向了他。
这官员道:“方才黄大人也说了,现今朝中的大臣官员分为三拨,其中一拨就是我等拥护陛下的,还有一拨就是三大派系和门阀世族,第三拨则是那些非世族出身也不属于三大派系之人,不过这些人也大都攀附三大派系,要想争取他们并不容易。以臣看来,不能单纯拉拢,还得设法抓住他们的把柄,威胁其弃暗投明。”
“好!”重光帝拍案道:“你是叫做潘继用吧?正好现在监察司总办缺员,你就接了这个差事吧。”
对他来说,这个主意确实是好。因为,他现在正在为监察司的出路头疼,重建护法队的话急切间找不来那么多的武道高手,不找的话又对付不了潜在的敌人。现在这个潘继用的办法就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就是此后监察司不再把抓捕官员的事情放在首位,而是把找到官员的把柄放在首位,这样可以逼迫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向自己投效,这要比整肃贪腐有用得多。要知道,在这大夏朝,官员们不贪的只是极少数,不可能把贪腐官员全部都抓起来惩处,反而是这样对他更有用。
所以,此后的监察司可以不用养着那么多的武道高手,一旦真的有需要,可以出动军队或者内卫府的高手。
“臣谢陛下隆恩!”潘继用跪拜俯首道。
见此情形,宋王的脸色微微一变。
之前那李长河乃是汝王的人,而这潘继用则是鲁王的人,现在各有所得,监察司的位子更是落到了鲁王手中,这让宋王十分不爽。
要知道,本来监察司的总办戚本愚乃是他的人,可是因为抓捕谢瑜失败丢了官职,也让他丢了这个位子,可是因为此前举人不明,现在只能是看着了。
虽然现在帝党与三大派系之间的争斗才是主流,但三位皇子之间的储位之争也已经开始暗暗展开。
也许是因为目前重光帝与三大派系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有些紧张的缘故,三位皇子暂时还没有一人与三大派系、门阀世族成为同盟。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情况,谁知道他们暗地里跟三大派系、门阀世族有没有勾结?
聂同鹤是这次才暴露了自己已经踏进陆地神仙境的情况,此前他一直都没有向家族和巡检总堂报告。
在家族这边,聂家本来已经有一位陆地神仙了,就是聂同鹤的父亲、聂家的老祖,现在等于有了两位,在所有的武林世家中都已经非常少见了。
不过,聂家老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估计也没有多少年可活,现在聂同鹤也上来了,聂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至于在巡检总堂那边,按照规定各个分堂如果有人踏进了陆地神仙境的话,就要去往总堂担任大长老了,所以聂同鹤已经接到了调令,不久后就要去京城了。
聂家因为聂霜偶然认识了江昊,这些年来得了不少的机缘,尤其是通过聂霜、聂风姐弟俩在剑法上得到了江昊的指点,从而改进了聂家的家传功法,使得聂家的年轻一代有了普遍的成长,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飞跃。
流风所及,就连跟着聂风的那些朋友,还有聂霜的夫婿等人们甚至他们的家族也都沾了不小的光。
所以,聂霜和聂风先后踏进大宗师,进境之快破了武林的惯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甚至就连聂同鹤能够踏进陆地神仙境,也是因为受了江昊的指点。
因此,巡检堂尤其是雍州巡检堂与江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次决然出动救援谢瑜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也是由于巡检堂本身并不惧怕监察司和内卫府,甚至对皇帝也就是那样。
毕竟巡检堂虽然算是朝廷的一个部门,但它其实算是倾向于朝廷的武林联盟,与普通的朝廷机构还不一样,就算是监察司也无权管辖巡检堂,如果巡检堂有什么违法的地方,也是只能由御史台发起弹劾,最终还是得巡检堂自行处理。
这一点就有点像昊天教,只是昊天教更加独立罢了。
所以,雍州巡检堂出动救援谢府、几乎将监察司的护法总队全歼,重光帝也只能把这一口恶气强咽下去,毕竟他也不敢跟巡检堂公开翻脸,毕竟内卫府与皇家禁地的陆地神仙加起来也没有把握能怼得过巡检堂及其背后的武林势力,何况现在他还受到中枢的制约。
至于皇子和其他皇室成员虽然也都豢养着一些武道高手,但却是没有陆地神仙。
陆地神仙这样层次的存在,不是随便谁都能令其臣服的。
虽然朝廷掌握着数百万大军,但大军对那些顶流武林势力的威胁有限,加之重光帝不通过枢机院也调不动军队,所以他对巡检堂其实是没有什么手段的。
除了雍州分堂以外,总堂和苍州分堂与江昊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苍州分堂是最早跟江昊合作的,而总堂则是因为江昊把夜影堂交给了他们。
夜影堂可是天下四大杀手组织之一,巡检堂手握这个组织以后,整体实力自然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接手夜影堂也是费了些力气的,下面都好说、不需要动,但夜影堂的总部也是有一位陆地神仙坐镇的,为此巡检堂出动了好几位陆地神仙联手将之击杀。
当初江昊没有选择自己去掌握夜影堂,也是感知到了自己拿不下,毕竟当时的他可不是陆地神仙境强者的对手。
不但他个人拿不下,当时他身边的势力也都拿不下。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江昊本身并不想沾惹那么多麻烦。
江昊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飞升成仙。
谢府遇袭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雷川来到了西京城。
他带来了一队士兵,是要用这队士兵来作为谢瑜的新卫队。
“谢老弟,这是我们新训练出来的卫兵,每个人都是九品的好手,但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不但每个人都修习了轻功、可以飞檐走壁,而且还修习了铳斗术,最关键的还是都经过了侦察隐匿和护卫的特殊训练,个人战力十分强大,配合专门设计的装备和铠甲能够高挑一个大境界,数人联手的话可以击杀宗师境强者,更加适合作为护卫之用。”
“哦?”谢瑜闻言,又惊又喜。
在那一夜的遇袭之时,虽然最后是大胜了,但卫队的官兵却是对那些武道高手没有多大的压制作用,雷川带来的新卫队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一直以来,军中的官兵大部分的修为都在炼体侧的后天境,要想踏进先天境比炼气侧的武道修炼者更难,在战场上倒是无所谓,但在平时防范刺客时就差了很多。所以,自从江昊发明了新式火器之后,苍凉路诸将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火器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而现在终于摸索出来了一条路子,经过试验以后效果很好。
这种士兵按照江昊的说法叫做“特种兵”,虽然还是后天境的炼体侧武者,但却是都修习了轻功以及铳斗术,再加上其他的专门技巧,承担护卫和侦察等任务甚至还要强过一般的武士境炼气侧武道高手。
这些“特种兵”装备的兵器有手铳、连珠铳等,其中手铳是比照江昊的盒子炮那样的大口径,而连珠铳则是设计得更加小巧灵变、不追求射程远、只追求在较近距离上的射速。
另外,还有射程很远的狙击铳,以及其他特种兵器,还有专门设计的轻型铠甲。
利用这些特殊的训练和专门的装备,这些“特种兵”拥有了远超寻常后天境炼体武者的个人战力,而且在专门领域中还有着远超常人甚至武道高手的能力。
现在,苍凉二州的边军以及地方部队都训练了一批这样的特种兵,担任将领们的护卫以及部队的侦察兵等,并且可以执行暗杀的任务,还能应对大部分的毒药迷药等手段。
这些特种兵的培养要比炼气侧的武道高手费时更短,加上专门装备花费也是少了很多。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训练不讲究根骨资质,选材远没有炼气侧武道那么苛刻。
而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无法如炼气侧武道高手那样可以提升到宗师以上,当然炼气侧武道高手能够踏进宗师境的也是极少数,能踏进大宗师境的更是凤毛麟角。
别看之前的战斗中高手甚多,但其实那都是集中了高手的机构,寻常的场合哪里可能有那么多的宗师以上高手?
虽然江昊一直在鹿角山上闭关,但江昊的护卫人员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训练,当然聂风等炼气侧高手就只需要进行侦察、隐匿、暗杀等等特殊的训练。
“特种兵”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西北军界的整体实力。
之前,在军队中将领的非战时护卫都是一个问题,那些世家武将是可以利用家族的资源来培养和招募武道高手来充任自己的护卫,而一般的平民派将领就没有这个条件,只能依靠卫兵的拼命来应对对方的刺客。
而现在就没有问题了,经过特种训练的卫兵不但可以单独应对武师境的刺客,而且数人联手还能硬刚宗师境的高手。
至于说大宗师,那都是罕见的存在,就算是执行刺杀任务,也只会是针对高级将领,而高级将领的身边不会缺武道高手,即使是平民派的高级将领也不缺。
用特种兵来强化谢瑜身边的护卫力量,是雷川他们对谢瑜的关心,毕竟这么多年并肩战斗的感情绝对不是虚的。
夜袭谢府事件之后,各方都在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场更大的暴风雨终将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