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ech的商务谈判团队如期而至,与他们的技术团队一脉相承,风格严谨、强势,且对成本控制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谈判地点安排在风行科技的会议室。对方带队的是QTech全球采购部门的资深总监,一位名叫理查德的美籍华人,眼神精明,语速极快,对数字极其敏感。
“林先生,恭喜贵公司通过技术认证。”理查德的开场白直接而高效,“现在我们进入商务环节。首先,关于风芯一号的单价,我们基于贵公司提供的BOM(物料清单)成本、良率数据以及合理的利润率模型,初步核算了一个目标价格。”
他示意助手将一份文件推到林风面前。林风和张伟看了一眼那个数字,心里同时咯噔一下。这个价格,几乎压到了他们所能承受的利润底线,如果接受,在初期量不大的情况下,几乎无利可图。
“理查德先生,”林风放下文件,神色平静,“这个价格,似乎没有充分考虑我们前期的巨大研发投入、专利价值以及它能为QTech旗舰产品带来的独特安全卖点和品牌溢价。”
“研发投入是沉没成本,不应该完全转嫁给客户。”理查德寸步不让,“至于专利和品牌溢价,我们需要看到更具体的市场数据支撑。QTech的采购原则是,为每一分钱找到价值依据。”
张伟接过话头,开始详细阐述风芯一号的技术独特性如何帮助QTech产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何节省潜在的安全售后成本,并提供了与业内其他高端安全芯片的粗略对比数据。
理查德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质疑,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显然做足了功课。谈判桌上,双方就成本结构、专利授权费、最小订单量、交货周期、质量违约条款等每一个细节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理查德先生,您应该清楚,像风芯一号这样性能的芯片,目前全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并不多。”林风在关键时刻,点出了己方的筹码,“我们理解QTech对成本的控制,但也希望QTech能看到长期合作的价值。我们愿意在初期给予有竞争力的价格,但希望能在后续的量产升级版本和更广泛的合作中,建立更合理的利润分享机制。”
他这是在以空间换时间,用未来的潜在利益来换取眼下不那么难看的报价。
理查德沉吟了片刻,与旁边的法务和财务同事低声交换了意见。显然,他们也评估过替代方案的风险和成本。
“林先生,你的提议有一定道理。”理查德终于松口,“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阶梯式的价格协议,根据采购数量浮动。同时,关于未来技术的优先合作权,可以写入备忘录。但是,首单价格,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再下调五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的底线。”
又是一轮紧张的测算和低声讨论。林风和张伟快速评估着这个价格的可行性以及长期收益。
最终,林风抬起头,看向理查德:“可以,我们接受这个价格。但是,关于付款周期,我们希望从标准的90天缩短到60天,以缓解我们的现金流压力。”
理查德皱了皱眉,付款周期也是采购成本的一部分。但考虑到首单价格已经达到预期,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成交!”
长达数小时的唇枪舌剑终于告一段落。双方签署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虽然最终的合同细节还需要法务团队进一步打磨,但最关键的价格和合作框架已经确定。
送走QTech团队,林风和张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打了一场硬仗,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
“总算……拿下了!”张伟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跟这些人谈判,太耗神了!”
林风揉了揉眉心,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虽然价格被压得很低,但只要能进去,就是胜利。有了QTech这个标杆客户,以后我们和其他国际大厂谈,底气就足多了。”
与QTech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喜悦,如同给整个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员工们士气高涨,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一个潜在的隐患,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苗头。
问题出在刚刚经历了激烈谈判的商务团队。为了应对QTech的压力,林风授予了张伟以及核心商务成员相当大的权限和灵活度,这也使得他们接触到的核心商业信息,包括成本细节、谈判策略、乃至部分未来的产品规划,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密级。
这天晚上,林风因为处理一些文件,离开公司比较晚。当他路过商务部门办公区时,发现还有一个工位亮着灯,是商务副总监,李明(化名)。
李明是张伟从一家外企挖来的骨干,能力很强,尤其在应对国际客户方面经验丰富,在这次与QTech的谈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林风对他印象不错。
“李明,还没走?注意休息。”林风走过去,随口关心了一句。
李明似乎被吓了一跳,手里拿着的一个银色U盘差点掉在地上,他连忙握住,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随即挤出一个笑容:“林总,我马上就走,整理一下今天谈判的纪要。”
林风点了点头,没有多想,便离开了。但走了几步,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整理纪要需要用U盘吗?公司的文件服务器和云盘完全可以满足需求。而且,李明刚才那一瞬间的慌乱,不像他平时的沉稳风格。
一个细微的疑虑,如同种子般落在了林风的心田。他没有声张,回到办公室后,调取了最近公司内部网络访问和文件下载的日志记录(出于安全考虑,风行科技对核心数据有严格的监控),重点关注了商务部门,尤其是李明账号的活动。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林风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日志显示,李明的账号在最近一周内,有数次在非工作时间,访问和下载了远超其当前工作所需范围的敏感文件,包括详细的成本分析模型、与QTech的完整谈判策略预案、甚至还有一份尚未最终确定的、关于下一代风芯产品线的初步路线图。
这些访问行为,都发生在深夜,并且使用了经过加密的通道,似乎有意规避常规监控。
林风的心沉了下去。他不愿意相信公司内部,尤其是核心骨干中会出现问题,但眼前的证据却不容乐观。李明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公司的信息安全规定,其目的令人怀疑。
是商业间谍?是被竞争对手收买?还是仅仅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未雨绸缪”?
林风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他深知,这种事情必须谨慎处理,抓贼抓赃,否则很容易打草惊蛇,甚至引起团队内部的猜疑和动荡。
他立刻秘密联系了秦冰,将情况和她说明,希望她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帮忙确认那个U盘的使用情况以及李明近期是否与可疑人员有接触。同时,他让赵默加强了对核心研发数据的物理和逻辑隔离,确保即使有内鬼,也无法接触到最核心的技术源码和设计图纸。
安排好这些,林风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情有些沉重。外部的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目标明确。来自内部的隐患,往往更难以防范,也更具破坏性。
他想起之前赵恒挖角王栋未果的事情。看来,赵恒或者说他背后的人,并没有放弃从内部瓦解他们的企图。这次的手段,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秦冰那边的调查很快有了初步结果。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她确认李明使用的那个银色U盘,确实在近期频繁地与一个境外加密IP地址进行过数据交换,而且交换时间点多在李明朝公司系统下载敏感文件之后。那个境外IP经过层层跳转,最终溯源相当困难,但其活动模式高度疑似专业的情报中转站。
同时,秦冰还发现,李明最近名下多了一张不记名的预付费电话卡,通话记录寥寥,但其中有几个短暂接通即挂断的电话,来自一个注册信息虚假的号码,经查,这个号码近期与盛科网络的一个外围公关公司有过联系。
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盛科网络,或者说赵恒。
“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赵恒指使,也可能是那个公关公司私下行为,或者李明被其他势力收买。”秦冰在电话里冷静地分析,“但无论如何,李明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商业泄密嫌疑。”
“我明白了,谢谢。”林风挂断电话,眼神冰冷。虽然无法直接钉死赵恒,但李明的内鬼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了。
他没有选择立刻报警或者开除李明。那样做,固然能清除一个隐患,但也会惊动幕后黑手,无法给予其沉重打击。
一个“将计就计”的计划,在林风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找来张伟,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告诉他,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更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需要测试一下公司内部信息安全的有效性,让他配合演一场戏。
张伟虽然有些疑惑,但对林风绝对信任,立刻表示配合。
第二天,林风召集了核心管理层,包括张伟和李明在内,开了一个“高度机密”的战略研讨会。会议上,林风“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由于与QTech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决定启动一个代号为“逐日”的超前研发项目,旨在开发一款性能远超风芯一号、面向未来十年需求的革命性安全芯片架构,并且已经与某海外顶尖实验室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获得了部分关键技术的授权。
他展示了大量精心伪造的技术路线图、性能参数PPT,以及一份看起来非常逼真的、与那家并不存在的“海外顶尖实验室”的合作意向书复印件。整个“逐日”计划被描绘得前景无限,堪称风行科技未来称霸全球市场的杀手锏。
会议气氛“高度保密”,所有资料会后收回,并要求与会者严格保密。
林风暗中观察着李明的反应,发现他在听到“逐日”计划时,眼中闪过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贪婪,记录笔记的手指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果然,当天深夜,监控日志再次捕捉到李明的账号异常访问了存放“逐日”计划假资料的加密服务器,并试图下载核心文件。几乎同时,秦冰那边监控到,那个银色U盘再次与境外IP建立了连接。
“鱼上钩了。”林风接到秦冰的电话,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没有立刻收网,而是耐心等待着。他要让李明将这份精心炮制的“重磅炸弹”完整地传递出去,让幕后黑手为之动心,投入资源,甚至可能依据这份虚假情报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几天后,按照林风的授意,张伟“无意中”向李明抱怨,说“逐日”计划推进遇到瓶颈,某个关键模块的设计始终无法突破,林总为此大发雷霆,项目可能面临延迟甚至搁浅的风险。
这则“内部消息”如同催化剂。很快,秦冰监控到,与李明联系的频率明显增加,那个境外IP的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
时机成熟了。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当李明再次偷偷在公司加班,准备将最后一份关于“逐日”计划“遇到重大技术困难”的“最新情报”传输出去时,林风、张伟,以及秦冰带着两名穿着便衣的网警,出现在了商务部的办公室门口。
李明看着突然出现的众人,尤其是看到秦冰和那两名目光锐利的便衣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的U盘“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人赃并获。
在确凿的证据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李明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交代了他是如何被盛科网络通过中间人,以巨额金钱和承诺其跳槽后担任更高职位为诱饵,一步步拉下水,为其提供风行科技内部商业情报的犯罪事实。
虽然李明无法提供直接指向赵恒的证据(联系他的始终是中间人),但盛科网络卷入其中已是板上钉钉。
这一次,林风没有再丝毫手软,直接让秦冰和网警将李明带走,依法处理。同时,风行科技立刻启动了向盛科网络提起法律诉讼的程序,控告其不正当竞争和商业间谍行为。
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看似逐渐步入正轨的商业竞争,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龌龊的手段。
赵恒和盛科网络的声誉,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风行科技在林风的果断处置下,不仅清除了内部最大的隐患,也向外界展示了其强硬的手腕和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经此一役,团队内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肃清和安全教育,凝聚力反而更强了。
李明被带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风行科技内部在经历短暂的震惊和议论后,很快在林风和核心管理层的引导下,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丝紧张和警醒。
林风没有给任何流言蜚语发酵的时间。在李明被警方带走的当天下午,他就召集了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的林风身上。
“今天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林风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太多情绪波动,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李明,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他环视了一圈在场的管理人员,目光锐利:“这件事,暴露了我们公司在高速发展中,内部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这里,我宣布几项决定。”林风语气转冷,“第一,立刻成立由我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与合规部,独立于所有业务部门之外,负责对公司所有核心业务流程、财务往来、信息安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审计,拥有直接向我汇报的权力!”
“第二,全面升级公司数据安全体系。赵默,由你技术部门牵头,在一周内,拿出新的、更严格的权限分级、数据加密、访问日志监控和外部设备管理方案,我要做到核心数据‘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
赵默立刻点头:“是,林总!”
“第三,”林风看向张伟,“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立刻启动对所有接触核心商业机密岗位人员的背景复审和忠诚度评估,特别是近期有异常消费、频繁接触竞争对手或咨询猎头的人员,要重点关注。同时,修订员工手册,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的执行细则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加大违约成本!”
张伟肃然应道:“明白!”
这一连串雷厉风行的举措,让在场的管理者们心中一凛。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林风平静表面下蕴含的怒火和决心。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危机处理,而是一次对公司肌体的彻底刮骨疗毒。
“我知道,这些措施可能会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让人觉得不被信任。”林风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是,请大家理解。风行科技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还有来自暗处的冷箭。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干净,不牢固,再好的技术,再大的市场,也终将是空中楼阁!”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希望,今天这件事,能成为我们风行科技迈向更规范、更强大、更具凝聚力企业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风行科技,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被迅速下达和执行。公司内部虽然弥漫着一种肃杀的气氛,但更多的是对林风果断手段的敬佩和对未来更规范环境的期待。没有人愿意在一个内部混乱、随时可能被背后捅刀子的公司工作。
与此同时,风行科技委托的律师事务所,正式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控告盛科网络通过不正当手段引诱、教唆风行科技前员工李明侵犯商业秘密,给风行科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害,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并公开赔礼道歉。
虽然直接证据链指向赵恒还有些困难,但李明本人的供述、资金往来记录以及那个作为物证的U盘,已经足够将盛科网络拖入这场法律泥潭。
消息一经披露,再次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之前还在观望的一些合作伙伴,看到风行科技如此强硬的法律反击和内部整顿的决心,反而对其更加看好。而盛科网络的股价,则应声下跌,赵恒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
谈判地点安排在风行科技的会议室。对方带队的是QTech全球采购部门的资深总监,一位名叫理查德的美籍华人,眼神精明,语速极快,对数字极其敏感。
“林先生,恭喜贵公司通过技术认证。”理查德的开场白直接而高效,“现在我们进入商务环节。首先,关于风芯一号的单价,我们基于贵公司提供的BOM(物料清单)成本、良率数据以及合理的利润率模型,初步核算了一个目标价格。”
他示意助手将一份文件推到林风面前。林风和张伟看了一眼那个数字,心里同时咯噔一下。这个价格,几乎压到了他们所能承受的利润底线,如果接受,在初期量不大的情况下,几乎无利可图。
“理查德先生,”林风放下文件,神色平静,“这个价格,似乎没有充分考虑我们前期的巨大研发投入、专利价值以及它能为QTech旗舰产品带来的独特安全卖点和品牌溢价。”
“研发投入是沉没成本,不应该完全转嫁给客户。”理查德寸步不让,“至于专利和品牌溢价,我们需要看到更具体的市场数据支撑。QTech的采购原则是,为每一分钱找到价值依据。”
张伟接过话头,开始详细阐述风芯一号的技术独特性如何帮助QTech产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何节省潜在的安全售后成本,并提供了与业内其他高端安全芯片的粗略对比数据。
理查德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质疑,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显然做足了功课。谈判桌上,双方就成本结构、专利授权费、最小订单量、交货周期、质量违约条款等每一个细节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理查德先生,您应该清楚,像风芯一号这样性能的芯片,目前全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并不多。”林风在关键时刻,点出了己方的筹码,“我们理解QTech对成本的控制,但也希望QTech能看到长期合作的价值。我们愿意在初期给予有竞争力的价格,但希望能在后续的量产升级版本和更广泛的合作中,建立更合理的利润分享机制。”
他这是在以空间换时间,用未来的潜在利益来换取眼下不那么难看的报价。
理查德沉吟了片刻,与旁边的法务和财务同事低声交换了意见。显然,他们也评估过替代方案的风险和成本。
“林先生,你的提议有一定道理。”理查德终于松口,“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阶梯式的价格协议,根据采购数量浮动。同时,关于未来技术的优先合作权,可以写入备忘录。但是,首单价格,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再下调五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的底线。”
又是一轮紧张的测算和低声讨论。林风和张伟快速评估着这个价格的可行性以及长期收益。
最终,林风抬起头,看向理查德:“可以,我们接受这个价格。但是,关于付款周期,我们希望从标准的90天缩短到60天,以缓解我们的现金流压力。”
理查德皱了皱眉,付款周期也是采购成本的一部分。但考虑到首单价格已经达到预期,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成交!”
长达数小时的唇枪舌剑终于告一段落。双方签署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虽然最终的合同细节还需要法务团队进一步打磨,但最关键的价格和合作框架已经确定。
送走QTech团队,林风和张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打了一场硬仗,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
“总算……拿下了!”张伟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跟这些人谈判,太耗神了!”
林风揉了揉眉心,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虽然价格被压得很低,但只要能进去,就是胜利。有了QTech这个标杆客户,以后我们和其他国际大厂谈,底气就足多了。”
与QTech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喜悦,如同给整个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员工们士气高涨,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一个潜在的隐患,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苗头。
问题出在刚刚经历了激烈谈判的商务团队。为了应对QTech的压力,林风授予了张伟以及核心商务成员相当大的权限和灵活度,这也使得他们接触到的核心商业信息,包括成本细节、谈判策略、乃至部分未来的产品规划,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密级。
这天晚上,林风因为处理一些文件,离开公司比较晚。当他路过商务部门办公区时,发现还有一个工位亮着灯,是商务副总监,李明(化名)。
李明是张伟从一家外企挖来的骨干,能力很强,尤其在应对国际客户方面经验丰富,在这次与QTech的谈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林风对他印象不错。
“李明,还没走?注意休息。”林风走过去,随口关心了一句。
李明似乎被吓了一跳,手里拿着的一个银色U盘差点掉在地上,他连忙握住,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随即挤出一个笑容:“林总,我马上就走,整理一下今天谈判的纪要。”
林风点了点头,没有多想,便离开了。但走了几步,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整理纪要需要用U盘吗?公司的文件服务器和云盘完全可以满足需求。而且,李明刚才那一瞬间的慌乱,不像他平时的沉稳风格。
一个细微的疑虑,如同种子般落在了林风的心田。他没有声张,回到办公室后,调取了最近公司内部网络访问和文件下载的日志记录(出于安全考虑,风行科技对核心数据有严格的监控),重点关注了商务部门,尤其是李明账号的活动。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林风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日志显示,李明的账号在最近一周内,有数次在非工作时间,访问和下载了远超其当前工作所需范围的敏感文件,包括详细的成本分析模型、与QTech的完整谈判策略预案、甚至还有一份尚未最终确定的、关于下一代风芯产品线的初步路线图。
这些访问行为,都发生在深夜,并且使用了经过加密的通道,似乎有意规避常规监控。
林风的心沉了下去。他不愿意相信公司内部,尤其是核心骨干中会出现问题,但眼前的证据却不容乐观。李明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公司的信息安全规定,其目的令人怀疑。
是商业间谍?是被竞争对手收买?还是仅仅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未雨绸缪”?
林风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他深知,这种事情必须谨慎处理,抓贼抓赃,否则很容易打草惊蛇,甚至引起团队内部的猜疑和动荡。
他立刻秘密联系了秦冰,将情况和她说明,希望她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帮忙确认那个U盘的使用情况以及李明近期是否与可疑人员有接触。同时,他让赵默加强了对核心研发数据的物理和逻辑隔离,确保即使有内鬼,也无法接触到最核心的技术源码和设计图纸。
安排好这些,林风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情有些沉重。外部的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目标明确。来自内部的隐患,往往更难以防范,也更具破坏性。
他想起之前赵恒挖角王栋未果的事情。看来,赵恒或者说他背后的人,并没有放弃从内部瓦解他们的企图。这次的手段,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
秦冰那边的调查很快有了初步结果。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她确认李明使用的那个银色U盘,确实在近期频繁地与一个境外加密IP地址进行过数据交换,而且交换时间点多在李明朝公司系统下载敏感文件之后。那个境外IP经过层层跳转,最终溯源相当困难,但其活动模式高度疑似专业的情报中转站。
同时,秦冰还发现,李明最近名下多了一张不记名的预付费电话卡,通话记录寥寥,但其中有几个短暂接通即挂断的电话,来自一个注册信息虚假的号码,经查,这个号码近期与盛科网络的一个外围公关公司有过联系。
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盛科网络,或者说赵恒。
“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赵恒指使,也可能是那个公关公司私下行为,或者李明被其他势力收买。”秦冰在电话里冷静地分析,“但无论如何,李明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商业泄密嫌疑。”
“我明白了,谢谢。”林风挂断电话,眼神冰冷。虽然无法直接钉死赵恒,但李明的内鬼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了。
他没有选择立刻报警或者开除李明。那样做,固然能清除一个隐患,但也会惊动幕后黑手,无法给予其沉重打击。
一个“将计就计”的计划,在林风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找来张伟,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告诉他,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更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需要测试一下公司内部信息安全的有效性,让他配合演一场戏。
张伟虽然有些疑惑,但对林风绝对信任,立刻表示配合。
第二天,林风召集了核心管理层,包括张伟和李明在内,开了一个“高度机密”的战略研讨会。会议上,林风“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由于与QTech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决定启动一个代号为“逐日”的超前研发项目,旨在开发一款性能远超风芯一号、面向未来十年需求的革命性安全芯片架构,并且已经与某海外顶尖实验室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获得了部分关键技术的授权。
他展示了大量精心伪造的技术路线图、性能参数PPT,以及一份看起来非常逼真的、与那家并不存在的“海外顶尖实验室”的合作意向书复印件。整个“逐日”计划被描绘得前景无限,堪称风行科技未来称霸全球市场的杀手锏。
会议气氛“高度保密”,所有资料会后收回,并要求与会者严格保密。
林风暗中观察着李明的反应,发现他在听到“逐日”计划时,眼中闪过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贪婪,记录笔记的手指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果然,当天深夜,监控日志再次捕捉到李明的账号异常访问了存放“逐日”计划假资料的加密服务器,并试图下载核心文件。几乎同时,秦冰那边监控到,那个银色U盘再次与境外IP建立了连接。
“鱼上钩了。”林风接到秦冰的电话,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没有立刻收网,而是耐心等待着。他要让李明将这份精心炮制的“重磅炸弹”完整地传递出去,让幕后黑手为之动心,投入资源,甚至可能依据这份虚假情报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几天后,按照林风的授意,张伟“无意中”向李明抱怨,说“逐日”计划推进遇到瓶颈,某个关键模块的设计始终无法突破,林总为此大发雷霆,项目可能面临延迟甚至搁浅的风险。
这则“内部消息”如同催化剂。很快,秦冰监控到,与李明联系的频率明显增加,那个境外IP的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
时机成熟了。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当李明再次偷偷在公司加班,准备将最后一份关于“逐日”计划“遇到重大技术困难”的“最新情报”传输出去时,林风、张伟,以及秦冰带着两名穿着便衣的网警,出现在了商务部的办公室门口。
李明看着突然出现的众人,尤其是看到秦冰和那两名目光锐利的便衣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的U盘“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人赃并获。
在确凿的证据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李明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交代了他是如何被盛科网络通过中间人,以巨额金钱和承诺其跳槽后担任更高职位为诱饵,一步步拉下水,为其提供风行科技内部商业情报的犯罪事实。
虽然李明无法提供直接指向赵恒的证据(联系他的始终是中间人),但盛科网络卷入其中已是板上钉钉。
这一次,林风没有再丝毫手软,直接让秦冰和网警将李明带走,依法处理。同时,风行科技立刻启动了向盛科网络提起法律诉讼的程序,控告其不正当竞争和商业间谍行为。
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看似逐渐步入正轨的商业竞争,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龌龊的手段。
赵恒和盛科网络的声誉,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风行科技在林风的果断处置下,不仅清除了内部最大的隐患,也向外界展示了其强硬的手腕和对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经此一役,团队内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肃清和安全教育,凝聚力反而更强了。
李明被带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风行科技内部在经历短暂的震惊和议论后,很快在林风和核心管理层的引导下,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丝紧张和警醒。
林风没有给任何流言蜚语发酵的时间。在李明被警方带走的当天下午,他就召集了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的林风身上。
“今天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林风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听不出太多情绪波动,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李明,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他环视了一圈在场的管理人员,目光锐利:“这件事,暴露了我们公司在高速发展中,内部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这里,我宣布几项决定。”林风语气转冷,“第一,立刻成立由我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与合规部,独立于所有业务部门之外,负责对公司所有核心业务流程、财务往来、信息安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审计,拥有直接向我汇报的权力!”
“第二,全面升级公司数据安全体系。赵默,由你技术部门牵头,在一周内,拿出新的、更严格的权限分级、数据加密、访问日志监控和外部设备管理方案,我要做到核心数据‘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
赵默立刻点头:“是,林总!”
“第三,”林风看向张伟,“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立刻启动对所有接触核心商业机密岗位人员的背景复审和忠诚度评估,特别是近期有异常消费、频繁接触竞争对手或咨询猎头的人员,要重点关注。同时,修订员工手册,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条款的执行细则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加大违约成本!”
张伟肃然应道:“明白!”
这一连串雷厉风行的举措,让在场的管理者们心中一凛。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林风平静表面下蕴含的怒火和决心。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危机处理,而是一次对公司肌体的彻底刮骨疗毒。
“我知道,这些措施可能会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让人觉得不被信任。”林风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是,请大家理解。风行科技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还有来自暗处的冷箭。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干净,不牢固,再好的技术,再大的市场,也终将是空中楼阁!”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希望,今天这件事,能成为我们风行科技迈向更规范、更强大、更具凝聚力企业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风行科技,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
会议结束后,各项指令被迅速下达和执行。公司内部虽然弥漫着一种肃杀的气氛,但更多的是对林风果断手段的敬佩和对未来更规范环境的期待。没有人愿意在一个内部混乱、随时可能被背后捅刀子的公司工作。
与此同时,风行科技委托的律师事务所,正式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控告盛科网络通过不正当手段引诱、教唆风行科技前员工李明侵犯商业秘密,给风行科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害,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并公开赔礼道歉。
虽然直接证据链指向赵恒还有些困难,但李明本人的供述、资金往来记录以及那个作为物证的U盘,已经足够将盛科网络拖入这场法律泥潭。
消息一经披露,再次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之前还在观望的一些合作伙伴,看到风行科技如此强硬的法律反击和内部整顿的决心,反而对其更加看好。而盛科网络的股价,则应声下跌,赵恒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最新章节,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最新章节,重回九八:悠闲都市种田人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