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二百四十五章 应劭余生

小说:混在三国当军师 作者:贪财好色 更新时间:2017-07-10 04:55:0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赵二又一次极不情愿地被请到了州牧府。

  更可气地是,府里这群没大没小的吏员还故意讽刺自己,一见到自己就高叫道:

  “哟,这位官人有些面熟啊!来我青州州牧府有何贵干?”

  “此人一身官袍却没带印绶,肯定是个微末小官。干脆轰走算了!”

  “哎?你看这人是不是有点像咱们赵州牧?”

  “啊呀,这个可不好确定!毕竟我可好久没见过咱们赵州牧了,赵州牧长什么样子……还真记不起来了!”

  “这位官人,你可是我家赵州牧的亲戚?”

  “你这话就问得不对了,咱们赵州牧哪有什么亲戚。我看他有可能……就是咱们赵州牧!”

  “哎!你不能因为他长得像就确认他是,不然堂堂青州牧,随便让人冒充了怎地像话?”

  “也是!这样吧,这位兄弟你拿出州牧大印来给咱们几个看看,要是拿不出,我们兄弟几个可不会放你进去!”

  赵二气得大骂:“卞老六,我看你们是皮痒了,欠教训了!赵熊,给我揍他!”

  卞老六这才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赔罪道:“哎呀,这位不是赵熊兄弟嘛!那看来这位官人果然是咱们赵州牧!哎呦呦,我们几个居然认不出您,真是失礼,这就给您赔礼啦!”

  赵二也懒得和他们计较,径直进入了府内。在问清了事情原由后,又转而去了监狱审讯室。

  而现在坐在他面前的,正是前任河间相——应劭。

  此时的应劭虽然一脸死鱼相,穿得也是平民布衣,但衣着却很整洁,头发也梳理得很整齐,姿势亦是很端正,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罪人应劭,见过青州牧!”

  赵二看了看这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觉得这人也没什么嘛!同时也觉得手下人真是有些小题大做。既然应劭成了罪犯,那就直接该怎么处罚怎么处罚好了,干嘛非要本官去亲自见他?

  就因为对方是个国相?

  无奈地赵二只得板着脸,对他说道:“应劭,现在你的处境你也知道了。既然俘虏你的公孙将军决定将你交给本官处置,而且公孙将军不希望你好过。那么本官也就只能将你当做犯人处置了。”

  “是,罪人任凭赵州牧处置。”

  现在赵二为刀俎,应劭为鱼肉,只能低头。

  赵二拿过卷宗,看了看应劭的资料,然后说道:“应劭啊,根据你这人以往的所做所为来看……其实你犯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孝灵皇帝时期你干的那些破事,本官就不去追究了。而现在,黄巾余党进入你河间国,你拒绝出兵出粮,只能说是渎职。虚报功绩,把我军与公孙将军的功劳揽到你头上,也只能说是冒功。这些都是小事,如果按照我们青州这边的法律,你也就是被判……”

  一听到法律,应劭便激动起来,全不复之前那副死鱼相,大声道:“赵州牧,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官……罪人既然是朝廷任命的河间相,若是按照法律惩罚,也应当依照汉律!”

  他一生最自豪两样事务,一为法律,二为礼仪。别的事情可以妥协,听别人的。唯独这两样不行!

  赵二不由感到好笑,问了下旁边的狱吏:“老钱,按照汉律,渎职加冒功,应该判什么罪啊?”

  狱吏钱老头想了想,道:“以往这种事都是会移交到朝廷归廷尉管。不过老朽也听过,一般犯了这两样罪的人,都是会被判死刑。”

  赵二点点头,而后对应劭道:“我们青州的法律惩处,一般比汉律要轻得多,你看……”

  应劭这下有些犹豫了。以往都是他用法律去处置别人,故而一向执法严格,铁面无私。现在轮到他来受惩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方面他自然希望能够轻判自己,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背自己一直以来的原则。

  赵二似乎看透了他的想法,于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应劭,现如今朝廷被董贼所掌控,自然是没办法将你移交朝廷处置的。本官处置你,也仅仅是权且行事,待到朝廷被光复后,再由朝廷对你进行正式的处罚。若是本官现在按照汉律直接把你处死,让朝廷失去了未来亲自审判你的机会,也不太合适。故而你就暂且先按照青州的律例接受处罚,可好?”

  应劭想了想,也只得如此:“罪人谨遵州牧之意。”

  见对方同意了,赵二便按照青州的流程,问他道:“应劭,你可有什么擅长的工作?除了当官。”

  应劭多少也听过一点青州的特殊处罚方式,他想了想,道:“罪人愿意做文书抄写工作!”

  赵二摇摇头,解释道:“文书抄写这种刑罚是给那些寻常文人预备的,他们没太大本事,想以其他方式赎罪也做不到。应仲瑗身为一代名士,文采斐然,若只是做这种劳体之事,未免浪费。况且你的罪孽,光抄几年书可无法赎清。你需要作出更多的贡献才行!”

  贡献?

  应劭想了想,作为一个文人,要想做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做官了。而赵二说了当官不行,那么就只剩下……著书?

  于是应劭便向赵二表示自己最近正在编著一些书籍,都是一些刑律、礼仪方面的。若是要做贡献,那也就只能是继续编撰这些书了。

  赵二点了点头,于是决定道:“好吧,既然这样,你就继续编你的书好了。反正以往你被河间相的劳务缠身,估计也没多少时间来弄这个。正好也算给你个机会,让你安心编书!”

  应劭当即大喜,这位赵州牧对自己简直太仁慈了!要知道一个文人毕生所求的,无非两样,一为当官封妻荫子,二位著书立说名留后世。

  自己这些年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就差将资料编成书了。之前也是因为一门心思弄著书的事,才把河间相事务都由手下人决定。这才发生了之前那些破事。本来以为自己这次没机会把这些书完成了,没想到这位赵州牧居然如此仁慈,愿意让自己完成心愿!

  应劭连连感谢赵二,赵二则一摆手,对他说道:“当然,你著的书必须要有足够价值,得到世人认可才行。如果只是著些没什么用处的书籍,可无法抵消你的罪孽!”

  应劭把这话当成了对他的鼓励:“大人放心,罪人一定不负大人所望,倾尽心血来著好此书!”

  赵二点了点头,而后便准备离开,这时钱老头又提醒道:“大人,您是不是忘了什么?”

  赵二想了想,于是又对应劭补充道:“哦,忘了说了!仅仅是让你著书的话,固然可以抵消你的罪孽。然而却无法起到震慑宵小的作用。所以本官还会对你进行一些肉刑,以警示世人,勿要再犯。希望你能理解!”

  对此应劭也能理解,毕竟自己犯了罪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惩罚,怎么也说不过去。肉刑么……大不了效仿司马迁,只要能够名留青史,身体残疾了就残疾了!

  于是他当即表示可以接受。

  就这样,应劭在青州的监狱里度过了他的余生,其间只被特例允许去了几次泰山搜集资料。在这些年里,他共著书11种、136卷,制定律令为汉之仪礼。关于礼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汉书官礼仪故事》、《律略》、《春秋断狱》、《状人纪》、《中汉辑序》等。

  此外,应劭还集解《汉书》。著有兼有礼仪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风俗通义》。

  再说甘陵国这边。

  颜良率领部队一路急进,很快就到达了甘陵国的国都甘陵城。

  颜良这人是个急性子,干什么都风风火火的,做事麻利不拖沓。袁绍也是看重了这一点,才命他率军前往渤海作战的。

  而颜良果然不负所望,命令部队轻装简从,一路急行军,到达甘陵城的时间,比预定的日期足足早了一半。

  而甘陵国的国相姚贡虽然早已接到消息,但却没想到对方速度那么快。他本来还特意吩咐下面人,要在城门口摆个宴席,准备犒劳颜良军的。

  结果各方面都没准备好,别说宴席了,连基本的干粮都没筹齐。他只得带人仓促欢迎了颜良,至于午饭……还在准备。

  于是颜良不高兴了,心说你这老家伙怎么这么磨蹭,老子从魏郡那边一出发就通知你了,到现在都没准备好。

  在发泄了一通不满后,颜良只能带兵去甘陵国军营里吃普通的饭食,把原本预备给甘陵郡兵的份都给吃掉了,却只是吃了个半饱。

  性情急躁的颜良拒绝了姚贡的挽留,刚吃完饭就继续带兵出发,他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渤海。

  而等颜良走后,姚贡才一拍脑袋,懊悔道:“哎呀!老夫怎么忘记通知颜将军黄巾来甘陵的事了!”

  也怪颜良走得太急,若是颜良在这里多休整一会儿再走,姚贡肯定能及时想起来这事并通知他。

  姚贡现在只能指望颜良足够勇武,能够不惧这些从渤海流窜过来的黄巾了。

  --

  “官人”这个称呼,在宋代以前,专指做官之人。在《左传》、《荀子》中均有记载。之后到了宋朝开始,才渐渐没了这个限制,平民男子也可被称为官人。

  另,清河国这个时期应该叫甘陵国,之前章节已作修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混在三国当军师,混在三国当军师最新章节,混在三国当军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