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朔闻言大急,当即就想冲出院去,却又为难道:“可是你们……”
罗罗道:“我和空空儿大哥说好了,带他与阿爷回南诏,从此逍遥自在,不管中原的腌臜事了。”
可柳汲伤了臂膀,空空儿内力全失,仅凭罗罗一人能将他们带回南诏么?还有一节,北溟子和独孤问的尸体也不能弃之不管……
葛如亮似乎看穿江朔的心事,道:“朔儿放心,我和阿楚并未受伤,我们内力也在慢慢恢复,空空儿既然救了我们女儿,我们份当护他离此陷阱。况且罗罗这妮子鬼点子多,又善易容之术,要趁乱出关并非难事,待得几日后到了蜀中,我们的内力也恢复,当可自保无颐。至于二老的尸体……”
说话见葛如亮望向独孤楚,毕竟独孤问是阿楚夫人的生父,他不敢自专,独孤楚脸上仍挂着泪痕,却已经恢复了平静,缓缓道:“阿爷在朔漠时就曾说过,皮囊只是身外之物,若他死在旅途之中,便将遗体一把火烧了干净。”
独孤楚又转而望向空空儿,空空儿得北溟子亲传内功,可算其弟子,也是他唯一的亲人了,独孤问的后事独孤楚可以做主,北溟子的后事却要空空儿拿主意,他缓缓点头道:“今日北溟老儿与独孤丈大笑而终,有什么遗憾也可以放下了,我们便拆了这木屋为火引,为二位送行吧。”
江朔还在犹豫之际,忽听院外有“少主、少主”的呼唤之声。
他独自返回城中时,未免为圣人父子见疑,曾命漕帮众人留在城外听后郭子仪调遣,但这些江湖豪客从来不知规矩为何物,能等这么久才入城来寻他,已算隐忍得久的了。
江朔知道若与江湖弟兄相见,千头万绪,一时半会儿如何夹缠得清?更要无端惹唐廷猜忌,岂不要害了众人?江朔知道不能再等了,湘儿此刻仍身处险境。
他终于下定决心,道:“如此,朔去也。”
独孤楚对江朔盈盈一福,道:“小女湘儿就拜托少主了。”
葛如亮夫妇虽然也万分牵挂女儿,但知道自己二人便是追上李归仁也不是对手,不若让江朔去追湘儿,自己二人护送柳汲空空儿入楚,方为上策。
江朔如何不知,郑重向二人回拜了,要走时又转身对柳汲、空空儿、罗罗补了一句:“他日得便,再往南诏拜见。”
柳汲摆手道:“不必客套,快去罢。”
空空儿倒是一副没有心事的样子,笑道:“有缘自会相见,溯之何必多言。”
他为湘儿输入内力解毒之举看似突发,但他想送出内力思虑已久,今朝如卸下了千斤重担,实是说不出的欢畅。
其实几人皆知各自前途未卜,江朔自不必说,柳汲昨日之举,只怕李隆基也好李亨也罢,都无法安卧,柳汲、罗罗便是回到南诏只怕也要隐姓埋名,将来是否能重逢实在难料。
但此刻已无暇伤怀,江朔又对众人团团一拜,便自飞身出院。
此刻城中呼他名字的声音越来越多,除了漕帮众人,还有各族武士,认识不是认识的都在跟着呼喊,一时江朔又是感动又是担忧,他一边避开满城寻他的群豪,一边搜寻李归仁和湘儿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转过两三道坊墙,却听惊呼声起,转头见背后院中火起,知是阿楚夫人他们如前所说点火焚化了二老的尸体。
这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纵火烧屋会引起混乱,他们几人也更容易脱身。
江朔与独孤问情同爷孙,与裴旻也是牵丝攀藤亦敌亦友,此刻二人的尸体就这样付之一炬,他不禁心中五味杂陈,黯然神伤。
又转过一个街角,江朔就看到了一个明显的标记,一处树桠上挂着一袭黑色的长袍。
这是李归仁的外袍,他将长袍挂在此处,显然是在向独孤湘挑衅,独孤湘最受不起激,更何况她又甫得了空空儿的内力,正是志得意满之际,如何不追?
只是高手对战绝不是简单的看内力孰高孰低,李归仁阴鸷狡黠,况且可能还有尹子奇、何千年这样的强援埋伏,想到此处,江朔更为不安起来。
这棵树在陈仓城南北主街之上,长袍挂在树枝上,如酒晃般飞舞招摇,正是绝佳的路标,北面是主战场,李归仁他们显然不会去,想来是向城南去了。
此刻街上尽是欢庆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惊魂一夜,又听到了各路义军齐聚勤王的意外之喜,欢欣鼓舞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并不知道唐军已经准备放弃此城,翌日唐皇南狩,太子北巡,只怕留给他们逃难的时间不会很多了。
江朔好想当街高呼,提醒这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人们,告诉他们大难即将临头,但他亦清醒地知道没人会信他还好,若真信了他所言,百姓争相出城逃难,堰塞道路,只怕谁都走不脱了。
江朔使劲晃了晃脑袋,孰轻孰重、孰对孰错他无法分辨,他做不了王侯将相,救不了所有人,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湘儿,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不能再失去湘儿了。
未免不必要的麻烦,江朔避开中街,于坊间曲折绕行到南面城墙下,丈许高的城垣对他而言不是障碍,轻轻一跃上得城来,展目向南望去。
江朔初到陈仓关是冬季,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不辨地形,昨日又是深夜抵达,亦看不清城外形势,此刻方才发现陈仓城南北地势迥异,北面是广袤的平原,南面地势却十分狭窄,不远处便是渭水,再往南便是绵绵群山了。
这样的地形军队根本没法展开,难怪燕军破晓前会选择从城北进攻,也难怪郭子仪会选在城北决战,即便不是主战场,城南也经历了惨烈的战斗,狭窄的河岸上也抛下来数千具尸体。
江朔一路出城再未见到任何线索,城下如此混乱的场面却去哪里寻李归仁和独孤湘的去向?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冷静,李归仁不会往西面和北面去,城东是去往西京长安的大道,这是李归仁最可能的去向,但大道在广袤的平原上延伸开去,无所遮拦,既跑不掉又无法伏击,以李归仁的江湖经验之深怕不会选择这条路。
向南面看去,渭水仿佛近在咫尺,汛期的河面虽然开阔,但以李归仁、独孤湘的功夫,要涉过大河并非难事。再向南眺望,渭水南岸地形渐次升高,化作绵绵群山,时值夏日山林茂密,看得江朔头皮发麻,若李归仁真带着独孤湘钻了林子,却去哪里去寻他们?
但江朔站在城头东南西北看了个遍,唯有南山最有可能,身后又隐隐听到了呼喊他名字的声音,江朔不能再犹豫了,他跃下城头,展开穿星步,向南直冲过去。
江朔奔到河边才发现渭水虽然宽阔,河水却浅,两岸相距一里,但渭水含沙量巨大,在河中形成了无数沙洲,渭水在沙洲间肆意乱流,故而河道虽宽却深不足三尺。
江朔在沙洲间跳跃向南岸行去,又有了更大的发现。
双方军队绕着陈仓城鏖战,将地面踏得泥浆翻滚,每一寸土地上都几乎布满脚印、蹄印,只这河滩边鲜有人涉足,尤其到了河心,不见一丝人踏足的痕迹。
沙洲泥沙松软,莫说人,就是鸟兽的爪痕也印得一清二楚,江朔见泥地上有两列间距均匀的圆坑,这是两人追逐留下的足迹!
沙洲上的痕迹新鲜,除了李归仁和独孤湘还能是谁!
江朔知道自己没有找错方向,不禁大受鼓舞,提炁疾奔,不小片刻到了对岸,钻入山林之中,入得山林地面慢慢变得干燥坚硬,足迹也变得难以分辨了。
此刻日头慢慢升高,天色已然大明,但林中草木丰茂,光线昏暗,李归仁与独孤湘轻功又好,不曾挂到一树一枝,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江朔在林中兜兜转转一两个时辰仍无头绪,初时还能听到陈仓方向传来的人声,不多时就寂然只有松涛鸟蝉之声了。
夏日的山林凉爽舒适,正是文人雅士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情景,江朔却只觉心头火起,浑身燥热难当,但他不能停下来,他怕停下来就彻底失去追上湘儿的机会,只能不管不顾地发足狂奔。
纵然江朔速度再快,却也不可能寻遍茫茫大山中的每一片林地,也不知奔跑了多久,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眼前的山林还是无穷无尽,饶是江朔内力、轻功皆臻于绝顶,这样跑了一天竟也有了气短之相。
绝望之际,忽见前方似有灯火闪烁,江朔寻一棵大树跃上树梢向前望去,原来是一处小村落,关中原本人口稠密,村镇连绵,入夜后家家掌灯,灯火连缀成片,但战火延烧之际,百姓流离失所,夜间城镇皆黑暗如鬼城。
此刻眼前的村庄却只罕见的灯火明亮,照亮了半片天空。
罗罗道:“我和空空儿大哥说好了,带他与阿爷回南诏,从此逍遥自在,不管中原的腌臜事了。”
可柳汲伤了臂膀,空空儿内力全失,仅凭罗罗一人能将他们带回南诏么?还有一节,北溟子和独孤问的尸体也不能弃之不管……
葛如亮似乎看穿江朔的心事,道:“朔儿放心,我和阿楚并未受伤,我们内力也在慢慢恢复,空空儿既然救了我们女儿,我们份当护他离此陷阱。况且罗罗这妮子鬼点子多,又善易容之术,要趁乱出关并非难事,待得几日后到了蜀中,我们的内力也恢复,当可自保无颐。至于二老的尸体……”
说话见葛如亮望向独孤楚,毕竟独孤问是阿楚夫人的生父,他不敢自专,独孤楚脸上仍挂着泪痕,却已经恢复了平静,缓缓道:“阿爷在朔漠时就曾说过,皮囊只是身外之物,若他死在旅途之中,便将遗体一把火烧了干净。”
独孤楚又转而望向空空儿,空空儿得北溟子亲传内功,可算其弟子,也是他唯一的亲人了,独孤问的后事独孤楚可以做主,北溟子的后事却要空空儿拿主意,他缓缓点头道:“今日北溟老儿与独孤丈大笑而终,有什么遗憾也可以放下了,我们便拆了这木屋为火引,为二位送行吧。”
江朔还在犹豫之际,忽听院外有“少主、少主”的呼唤之声。
他独自返回城中时,未免为圣人父子见疑,曾命漕帮众人留在城外听后郭子仪调遣,但这些江湖豪客从来不知规矩为何物,能等这么久才入城来寻他,已算隐忍得久的了。
江朔知道若与江湖弟兄相见,千头万绪,一时半会儿如何夹缠得清?更要无端惹唐廷猜忌,岂不要害了众人?江朔知道不能再等了,湘儿此刻仍身处险境。
他终于下定决心,道:“如此,朔去也。”
独孤楚对江朔盈盈一福,道:“小女湘儿就拜托少主了。”
葛如亮夫妇虽然也万分牵挂女儿,但知道自己二人便是追上李归仁也不是对手,不若让江朔去追湘儿,自己二人护送柳汲空空儿入楚,方为上策。
江朔如何不知,郑重向二人回拜了,要走时又转身对柳汲、空空儿、罗罗补了一句:“他日得便,再往南诏拜见。”
柳汲摆手道:“不必客套,快去罢。”
空空儿倒是一副没有心事的样子,笑道:“有缘自会相见,溯之何必多言。”
他为湘儿输入内力解毒之举看似突发,但他想送出内力思虑已久,今朝如卸下了千斤重担,实是说不出的欢畅。
其实几人皆知各自前途未卜,江朔自不必说,柳汲昨日之举,只怕李隆基也好李亨也罢,都无法安卧,柳汲、罗罗便是回到南诏只怕也要隐姓埋名,将来是否能重逢实在难料。
但此刻已无暇伤怀,江朔又对众人团团一拜,便自飞身出院。
此刻城中呼他名字的声音越来越多,除了漕帮众人,还有各族武士,认识不是认识的都在跟着呼喊,一时江朔又是感动又是担忧,他一边避开满城寻他的群豪,一边搜寻李归仁和湘儿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转过两三道坊墙,却听惊呼声起,转头见背后院中火起,知是阿楚夫人他们如前所说点火焚化了二老的尸体。
这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纵火烧屋会引起混乱,他们几人也更容易脱身。
江朔与独孤问情同爷孙,与裴旻也是牵丝攀藤亦敌亦友,此刻二人的尸体就这样付之一炬,他不禁心中五味杂陈,黯然神伤。
又转过一个街角,江朔就看到了一个明显的标记,一处树桠上挂着一袭黑色的长袍。
这是李归仁的外袍,他将长袍挂在此处,显然是在向独孤湘挑衅,独孤湘最受不起激,更何况她又甫得了空空儿的内力,正是志得意满之际,如何不追?
只是高手对战绝不是简单的看内力孰高孰低,李归仁阴鸷狡黠,况且可能还有尹子奇、何千年这样的强援埋伏,想到此处,江朔更为不安起来。
这棵树在陈仓城南北主街之上,长袍挂在树枝上,如酒晃般飞舞招摇,正是绝佳的路标,北面是主战场,李归仁他们显然不会去,想来是向城南去了。
此刻街上尽是欢庆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惊魂一夜,又听到了各路义军齐聚勤王的意外之喜,欢欣鼓舞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并不知道唐军已经准备放弃此城,翌日唐皇南狩,太子北巡,只怕留给他们逃难的时间不会很多了。
江朔好想当街高呼,提醒这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人们,告诉他们大难即将临头,但他亦清醒地知道没人会信他还好,若真信了他所言,百姓争相出城逃难,堰塞道路,只怕谁都走不脱了。
江朔使劲晃了晃脑袋,孰轻孰重、孰对孰错他无法分辨,他做不了王侯将相,救不了所有人,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湘儿,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不能再失去湘儿了。
未免不必要的麻烦,江朔避开中街,于坊间曲折绕行到南面城墙下,丈许高的城垣对他而言不是障碍,轻轻一跃上得城来,展目向南望去。
江朔初到陈仓关是冬季,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不辨地形,昨日又是深夜抵达,亦看不清城外形势,此刻方才发现陈仓城南北地势迥异,北面是广袤的平原,南面地势却十分狭窄,不远处便是渭水,再往南便是绵绵群山了。
这样的地形军队根本没法展开,难怪燕军破晓前会选择从城北进攻,也难怪郭子仪会选在城北决战,即便不是主战场,城南也经历了惨烈的战斗,狭窄的河岸上也抛下来数千具尸体。
江朔一路出城再未见到任何线索,城下如此混乱的场面却去哪里寻李归仁和独孤湘的去向?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冷静,李归仁不会往西面和北面去,城东是去往西京长安的大道,这是李归仁最可能的去向,但大道在广袤的平原上延伸开去,无所遮拦,既跑不掉又无法伏击,以李归仁的江湖经验之深怕不会选择这条路。
向南面看去,渭水仿佛近在咫尺,汛期的河面虽然开阔,但以李归仁、独孤湘的功夫,要涉过大河并非难事。再向南眺望,渭水南岸地形渐次升高,化作绵绵群山,时值夏日山林茂密,看得江朔头皮发麻,若李归仁真带着独孤湘钻了林子,却去哪里去寻他们?
但江朔站在城头东南西北看了个遍,唯有南山最有可能,身后又隐隐听到了呼喊他名字的声音,江朔不能再犹豫了,他跃下城头,展开穿星步,向南直冲过去。
江朔奔到河边才发现渭水虽然宽阔,河水却浅,两岸相距一里,但渭水含沙量巨大,在河中形成了无数沙洲,渭水在沙洲间肆意乱流,故而河道虽宽却深不足三尺。
江朔在沙洲间跳跃向南岸行去,又有了更大的发现。
双方军队绕着陈仓城鏖战,将地面踏得泥浆翻滚,每一寸土地上都几乎布满脚印、蹄印,只这河滩边鲜有人涉足,尤其到了河心,不见一丝人踏足的痕迹。
沙洲泥沙松软,莫说人,就是鸟兽的爪痕也印得一清二楚,江朔见泥地上有两列间距均匀的圆坑,这是两人追逐留下的足迹!
沙洲上的痕迹新鲜,除了李归仁和独孤湘还能是谁!
江朔知道自己没有找错方向,不禁大受鼓舞,提炁疾奔,不小片刻到了对岸,钻入山林之中,入得山林地面慢慢变得干燥坚硬,足迹也变得难以分辨了。
此刻日头慢慢升高,天色已然大明,但林中草木丰茂,光线昏暗,李归仁与独孤湘轻功又好,不曾挂到一树一枝,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江朔在林中兜兜转转一两个时辰仍无头绪,初时还能听到陈仓方向传来的人声,不多时就寂然只有松涛鸟蝉之声了。
夏日的山林凉爽舒适,正是文人雅士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情景,江朔却只觉心头火起,浑身燥热难当,但他不能停下来,他怕停下来就彻底失去追上湘儿的机会,只能不管不顾地发足狂奔。
纵然江朔速度再快,却也不可能寻遍茫茫大山中的每一片林地,也不知奔跑了多久,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眼前的山林还是无穷无尽,饶是江朔内力、轻功皆臻于绝顶,这样跑了一天竟也有了气短之相。
绝望之际,忽见前方似有灯火闪烁,江朔寻一棵大树跃上树梢向前望去,原来是一处小村落,关中原本人口稠密,村镇连绵,入夜后家家掌灯,灯火连缀成片,但战火延烧之际,百姓流离失所,夜间城镇皆黑暗如鬼城。
此刻眼前的村庄却只罕见的灯火明亮,照亮了半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