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形态 第三千二百四十一章 君带臣,臣辅君

小说:第五形态 作者:一只辣椒精 更新时间:2025-11-08 09:03:1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从上林苑飞向高空。

  穿透阴云一路向南一千八百里,再折返向西两百里,也就到了江都国的广陵城。

  张学舟第一站并非广陵,而是降落在高邮水府。

  背后玉翅一收,他身体已经在高空中迅速坠落。

  还不曾等张学舟拜访高邮水府,张学舟只见高邮水府上方的湖心山有一人持羽扇遥遥观望。

  “我道是谁来了,原来是你远程而来!”

  等到距离越来越近,董仲舒的脸映入眼中,董仲舒的声音也遥遥传来。

  “夫子算到我会前来?”

  张学舟身体稳稳落地,他有几分惊诧董仲舒的本事。

  董仲舒的话语没有猜测到人,但能准确预测有人前来就是了不得的本事,这种本事用来趋吉避凶完全足以。

  “只是心血来潮有感”董仲舒伸手指向道:“我原以为是寻仇的来了,还邀了客人帮忙打打埋伏!”

  湖心山下水浪分开,高邮水府在碧绿的湖水下浮现影痕,随后有人从中踏出。

  一步踩踏,对方人已经浮现在水面上。

  “镇元道长也来了?”

  张学舟诧异了一声,看向下方朝着自己拱手招呼的熟人。

  如果邀约的是镇元神君这种客人帮忙,道君完好无损前来都难免吃亏。

  “我依你所说东游,寻遍了通晓百家学派技艺的儒家,也与诸位儒家修士见面,最终则是和董子进行探讨”镇元神君道:“可惜时至今日依旧有几分不得解,难于破旧迎新!”

  “我和您一样一样的”张学舟唏嘘道:“我还指望着董夫子呢!”

  “你们不要这么谦虚,我也指望着你们!”

  湖心山上站立的董仲舒脸显无奈。

  虽说董仲舒有几分自傲,但他从未被真我境修士这般客气对待,对方不耻下问的谦虚好学堪称少有,而领悟与学习的能力极为罕见,几乎与董仲舒年轻时学什么会什么没区别。

  董仲舒年龄渐增,过往的天才学习能力不断消退,而镇元神君年岁极高依旧有极高的学习能耐。

  这种对比让董仲舒自傲不起来。

  至于张学舟不说也罢,董仲舒是看着张学舟从底层爬到高层,没有学派托举走到当下这一步意味着张学舟的本事非凡,也有属于自身独特的路。

  这是两位异于学派风格的宗师型修士,董仲舒不敢自称为师,而是寄希望彼此互助。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前来找我必然没好事,你先说事!”

  三人一番客套,等到相互瞪了数眼,这才没继续客套下去。

  董仲舒率先伸手指向张学舟,示意张学舟可以先开口办事。

  “事情不复杂,江都王入长安城时发现了韩焉修行运术,韩焉当下已经被处决了”张学舟简短道。

  “呔!”

  董仲舒脸色发红想吐粗口,最终变成了吐气发声,看得出董仲舒极为不满这种情况。

  “若天下之人因为修行某个类型的术法就要被处决,这种事确实荒唐了一些”镇元神君道:“这算是暴君行为!”

  “这确实不该属于禁忌”董仲舒道:“高层惧怕有人修行运术谋夺江山,但我不断修行下来发觉只要君带臣,臣必然辅君,从而可以实现君臣相向的强大,而并非窝内斗的两败俱伤!”

  “岂有修行运术就能谋夺江山的道理”镇元神君笑道:“如果成为帝王只需要修行运术就能造就,那天底下就会只剩下一种术法!”

  “没有群臣相协的帝王孤掌难鸣,只能凭借自身去抗争,先帝大才又难于施展手脚,他的情况莫不证明着这一点”董仲舒道:“而哪怕臣子修行运术存在危害,那也没有诸侯王各自为政的后患大,能容诸侯王而不容臣,朝廷长期如此必然会走弱!”

  “商朝五百年,周朝八百年,这两朝没有一朝是败亡于谁修行了运术,而是败亡于人事不通不懂变化,固执执行着过往的规矩,从而让人难以忍受,最终引得群雄谋反!”

  镇元神君幽幽开口提及过往。

  建国的帝王有大气运,看似气运亨通取代上位,但这些人的气运只是辅助之物,真正击溃获胜的原因在于旧王朝的腐朽。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提升,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谋求发展”张学舟点头道。

  “什么社会生产力?”

  镇元神君谈古国灭亡的历史,张学舟则是以现代经验进行总结,董仲舒在连连点头时又忽地反应过来自己没听明白。

  “我的意思是说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国家必须做适时调整才能不断向前,而不是故步自封不做改变”张学舟道。

  “那你和镇元道长所说重复了”董仲舒总结道。

  “实事求是这一点很难!”

  镇元神君感慨了一声。

  认知时代的变化而后寻求对变化进行适应,这其中必然需要切割很多人的利益,甚至包括了帝王自身。

  老虎屁股摸不得,更何况是以帝王为首的集团。

  切割臣子的利益只需要一道诏书,切割诸侯王利益需要占据大义审判又或通过战争解决,而涉及到帝王自身利益则需要极高的认知才能割舍。

  王朝模式下的帝王一茬接一茬换,想让每个帝王都是明君的难度非常高,也就免不了覆灭之事。

  正是因为难于做到,镇元神君才有感慨。

  “若你们大汉王朝的帝王不知变通,董子可以去西方断魂岭寻我,我那儿地方小,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上来踩两脚”镇元神君道。

  “多谢!”

  董仲舒拱手,情知这位陪伴了两月的大修士极为认同自己,从而才有这种邀约。

  但他注定是不会去西方了,儒家的根在大汉王朝,而董仲舒的根在儒家。

  董仲舒一辈子的心愿是缔造儒家体系,而后将儒家发扬光大,从而完成百家学派归一。

  不管王朝怎么发展,一个王朝终究是需要一种知识体系才能维序完整。

  这是南赡部洲持续了数百年的竞争,时代在变化,一个个学派渐渐消失,当下能争锋的学派已经所剩无几,董仲舒不想在这种时候离开。

  董仲舒也很好奇,诸多学派如同百舸争流,仿若蛊虫一般竞争最终会带来什么。

  而在这之前,他需要能稳住避免发现端倪,更需要借助运术带来的裨益向上,直到将自身禁锢打破。

  他的修行就像一层窗户纸,董仲舒屡屡想打破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并非没有机会踏入真我境,但董仲舒总觉得那不是他想追寻的真我境界。

  一念凡庸,一念超凡脱俗。

  董仲舒觉得自己像是站在了一个选择简单又或繁复的路口。

  前者通畅容易前行,后者则是难于通达又拥有无穷吸引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第五形态,第五形态最新章节,第五形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