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例外呢?必须有!比如克伦威尔公开处死查理一世,创下了欧洲先例。还有巴黎公社和俄国革命,也把法国和俄国王室一家全弄死了。
这些特例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所谓的革命者。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些人比贵族更凶残、更血腥,也更不讲规则。从他们之后政治斗争就变得更加血腥残酷了,风度、道德越来越淡。
“怪不得他们打来打去一直没个完……万岁爷,如果这位亲王真要胳膊肘向外帮西班牙人,难道就只能撕破脸了?”
到底欧洲宫廷啥样,大明之前的后宫啥样,王承恩都没见过,也不太关心。现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让荷兰人知难而退,别和大明当敌人。
这样皇帝就不用整天琢磨着如何坑人害人了,也就不用带着兵四处征战。说实话,他是真不想参加御驾亲征,威风啥的没觉出来,危险倒是一大堆。
尤其是用火枪和火炮打仗,根本没法完全控制危险,保不齐从什么地方飞过来一颗弹丸,瞬间人就没了。
“马上撕破脸倒不至于,商人之间其实是最容易谈妥的,且大明占据着优势。我们所产的货物欧洲人大多需要,而欧洲物产大明可有可无。
至于说西班牙,它已经无可救药了,这一点不光朕明白,法国人、英格兰人、荷兰人心里都有数。只要大家能找到共同利益,又能利益均沾,谁会在乎一个过了气还半死不活的曾经强国呢?
如果利益足够大,他们甚至可以趁机瓜分了西班牙那份。现在最麻烦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的态度,这两方与大明的矛盾不在经济利益上,而是信仰。有道是信仰无价,没有价格的东西让朕如何去衡量得失呢?”
一来一去,君臣二人通过讲课和提问的方式对世界上两大势力的冲突进行了粗略剖析,然后洪涛的基本思路就成型了。
有了这个基本思路才可以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当皇帝就是这么容易,遇到事儿了先拿个大主意,不用太具体,有明确方向即可。剩下都是大臣们的工作,他们会把细节补上,然后再去执行。
“万岁爷不用忧虑,待奥兰治亲王抵达先听听他怎么讲。不过奴婢还得提一句,科恩总督这么多年算是白混了,大过节的也不让人省心,在巴达维亚多住一个月还能把他吃穷不成!”
说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王承恩连问题都不提了。他在这方面知道的太少,根本想不出该怎么问。于是收起小本子和钢笔准备去看看午膳,临走时又想起一件事,在皇帝面前把巴达维亚总督狠狠扎了一针。
“先不忙着用膳,你差人去皇家学院把赫尔蒙特教授请来,如果他还没用饭就到宫里一起吃,朕有话要问。”
虽然说王承恩的埋怨没什么道理,却给洪涛提了个醒。自己对这位奥兰治亲王一点都不了解,不好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眼下再去问科恩总督肯定来不及了,不过没关系,咱这儿可不缺欧洲人,其中也不乏荷兰人,比如专门搞元素研究的约翰.巴普蒂斯塔.范.赫尔蒙特。
这位医生兼炼金师出生在安特卫普,成长于布鲁塞尔,在天主教鲁汶大学受教育,是位医学博士。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治病救人方面,而是专注于对四元素论的研究,在很多次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区别于四元素的气体。
也正是因此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迫害,由于妻子家在当地比较显赫才免去牢狱之灾,和伽利略一样被软禁在家中,严禁出版任何文章。
三年之后他跟着好友梅森踏上了东去的商船,秘密前往大明帝国做学术交流。实际上就是流亡,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失去了妻子和儿女。
但在事业上他的选择无比正确,有了皇家学院提供的完善实验条件,再加上大明皇帝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几年间已经把二氧化碳、氢气、氧气从实验室里搞了出来,并用试验多次证明其存在。
现在他是皇家学院气体化学系的主任教授,在名誉、事业、经济方面都有极大收获。可惜的是仍旧孑然一身,据说离婚的妻子已经再嫁了,一对儿女也改了姓,成了别人的继子和继女。
洪涛曾经多次劝过,动员他在大明本土找个合适的女子组成家庭。年龄、种族、家境都不是问题,只要双方都愿意,皇帝可以下旨赐婚。
不过这位好像对家庭生活失去了热忱,把心思都用在了试验上。根据东厂的定期汇报,他好像正在搞氧气的工业提取试验。
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把工艺卖给炼钢厂换取大笔经费,再投入他最喜欢的领域,搞清楚那些人类摸不着、看不见又离不开的空气中到底都有啥。
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鲁汶……这不是比利时城市嘛?虽然与荷兰确实是邻国,可荷兰的邻国还有德意志、法兰西呢,皇家学院里来自这两个地方的学者更多,也更熟,为啥偏偏要找他来呢?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提荷兰这个国家的起源了。在17世纪是没有比利时的,这片地区包括法国北部的几个地方和卢森堡都被称作西属尼德兰,或者南尼德兰,属于西班牙王国的领土。
历史上联省共和国和西属尼德兰这两片地区共同属于一个家族统治,奥兰治。这个词就是橙子的意思,一直到后世,橙色也代表了荷兰。
奥兰治家族起源于德意志,全称奥兰治.纳萨欧,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十大家族之一。在英语发音中,纳萨欧也被译成拿骚。
纳萨欧家族开山立派的老祖宗是劳伦堡伯爵杜多,生于11世纪,长孙阿诺德于1124年被皇帝封为首任纳萨欧伯爵。
有了爵位也就有了封地,纳萨欧伯国在什么位置呢?后世德国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部,也就是德国西部边界和部分荷兰、比利时地区。
这些特例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所谓的革命者。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些人比贵族更凶残、更血腥,也更不讲规则。从他们之后政治斗争就变得更加血腥残酷了,风度、道德越来越淡。
“怪不得他们打来打去一直没个完……万岁爷,如果这位亲王真要胳膊肘向外帮西班牙人,难道就只能撕破脸了?”
到底欧洲宫廷啥样,大明之前的后宫啥样,王承恩都没见过,也不太关心。现在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让荷兰人知难而退,别和大明当敌人。
这样皇帝就不用整天琢磨着如何坑人害人了,也就不用带着兵四处征战。说实话,他是真不想参加御驾亲征,威风啥的没觉出来,危险倒是一大堆。
尤其是用火枪和火炮打仗,根本没法完全控制危险,保不齐从什么地方飞过来一颗弹丸,瞬间人就没了。
“马上撕破脸倒不至于,商人之间其实是最容易谈妥的,且大明占据着优势。我们所产的货物欧洲人大多需要,而欧洲物产大明可有可无。
至于说西班牙,它已经无可救药了,这一点不光朕明白,法国人、英格兰人、荷兰人心里都有数。只要大家能找到共同利益,又能利益均沾,谁会在乎一个过了气还半死不活的曾经强国呢?
如果利益足够大,他们甚至可以趁机瓜分了西班牙那份。现在最麻烦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的态度,这两方与大明的矛盾不在经济利益上,而是信仰。有道是信仰无价,没有价格的东西让朕如何去衡量得失呢?”
一来一去,君臣二人通过讲课和提问的方式对世界上两大势力的冲突进行了粗略剖析,然后洪涛的基本思路就成型了。
有了这个基本思路才可以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当皇帝就是这么容易,遇到事儿了先拿个大主意,不用太具体,有明确方向即可。剩下都是大臣们的工作,他们会把细节补上,然后再去执行。
“万岁爷不用忧虑,待奥兰治亲王抵达先听听他怎么讲。不过奴婢还得提一句,科恩总督这么多年算是白混了,大过节的也不让人省心,在巴达维亚多住一个月还能把他吃穷不成!”
说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王承恩连问题都不提了。他在这方面知道的太少,根本想不出该怎么问。于是收起小本子和钢笔准备去看看午膳,临走时又想起一件事,在皇帝面前把巴达维亚总督狠狠扎了一针。
“先不忙着用膳,你差人去皇家学院把赫尔蒙特教授请来,如果他还没用饭就到宫里一起吃,朕有话要问。”
虽然说王承恩的埋怨没什么道理,却给洪涛提了个醒。自己对这位奥兰治亲王一点都不了解,不好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眼下再去问科恩总督肯定来不及了,不过没关系,咱这儿可不缺欧洲人,其中也不乏荷兰人,比如专门搞元素研究的约翰.巴普蒂斯塔.范.赫尔蒙特。
这位医生兼炼金师出生在安特卫普,成长于布鲁塞尔,在天主教鲁汶大学受教育,是位医学博士。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治病救人方面,而是专注于对四元素论的研究,在很多次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区别于四元素的气体。
也正是因此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迫害,由于妻子家在当地比较显赫才免去牢狱之灾,和伽利略一样被软禁在家中,严禁出版任何文章。
三年之后他跟着好友梅森踏上了东去的商船,秘密前往大明帝国做学术交流。实际上就是流亡,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失去了妻子和儿女。
但在事业上他的选择无比正确,有了皇家学院提供的完善实验条件,再加上大明皇帝不经意间的某句话,几年间已经把二氧化碳、氢气、氧气从实验室里搞了出来,并用试验多次证明其存在。
现在他是皇家学院气体化学系的主任教授,在名誉、事业、经济方面都有极大收获。可惜的是仍旧孑然一身,据说离婚的妻子已经再嫁了,一对儿女也改了姓,成了别人的继子和继女。
洪涛曾经多次劝过,动员他在大明本土找个合适的女子组成家庭。年龄、种族、家境都不是问题,只要双方都愿意,皇帝可以下旨赐婚。
不过这位好像对家庭生活失去了热忱,把心思都用在了试验上。根据东厂的定期汇报,他好像正在搞氧气的工业提取试验。
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把工艺卖给炼钢厂换取大笔经费,再投入他最喜欢的领域,搞清楚那些人类摸不着、看不见又离不开的空气中到底都有啥。
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鲁汶……这不是比利时城市嘛?虽然与荷兰确实是邻国,可荷兰的邻国还有德意志、法兰西呢,皇家学院里来自这两个地方的学者更多,也更熟,为啥偏偏要找他来呢?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提荷兰这个国家的起源了。在17世纪是没有比利时的,这片地区包括法国北部的几个地方和卢森堡都被称作西属尼德兰,或者南尼德兰,属于西班牙王国的领土。
历史上联省共和国和西属尼德兰这两片地区共同属于一个家族统治,奥兰治。这个词就是橙子的意思,一直到后世,橙色也代表了荷兰。
奥兰治家族起源于德意志,全称奥兰治.纳萨欧,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十大家族之一。在英语发音中,纳萨欧也被译成拿骚。
纳萨欧家族开山立派的老祖宗是劳伦堡伯爵杜多,生于11世纪,长孙阿诺德于1124年被皇帝封为首任纳萨欧伯爵。
有了爵位也就有了封地,纳萨欧伯国在什么位置呢?后世德国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西部,也就是德国西部边界和部分荷兰、比利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