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陛下统治新大陆会比任何人更恰当,不过这样做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欧洲国王不太会轻易放弃其在新大陆上的利益,势必全力阻止,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尼德兰与荷兰。”
有时候越是简单的理由越有说服力,在听完皇帝的意思之后,赫尔蒙特原本就不太阳光的瘦脸上立刻写满了忧虑。
他虽然是名炼金师,或者叫化学家,却不是书呆子,对时政还是很敏感的。根据以往的认知和生活阅历,很容易做出相应的判断。
从个人角度出发,肯定是不希望大明帝国与荷兰交恶,不管怎么讲那里都是家乡,谁愿意眼睁睁看着家乡被战火波及呢?
但从理性上分析战争又是无法避免的。新大陆确实不属于任何一方,它原本的所有者太弱了,完全无法保护自身利益。
后来者是谁、有几个就无所谓了。要不大家都合法,要不大家都是强盗,不能从法理和道德层面指责。
大明帝国需要新大陆上的资源,欧洲各国同样需要。如果双方不能就资源分配达成互相认可的方案,战争就无法避免。
问题是谁能拿出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吗?答案必须是否定的。这种题目比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更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只剩下战争了。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解决矛盾最有效、最公平的手段,没有之一。
“所以朕才把你找来询问情况,华人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战并不单指战争,而是交流,战争不过是诸多交流方式之一。
如果让朕来选择是不太愿意开战的,最好能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可别人并不一定会这么认为,或者根本不了解朕的想法。大家都不互相了解,全都抱着猜忌的心思,战争危险才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洪涛始终是把赫尔蒙特当做一面了解荷兰的窗口,不过聊着聊着突然产生了新想法,越琢磨越可行,于是不动声色的改变了谈话初衷,不再纠结太具体的问题了,而是开始唱高调,或者叫意识形态引导。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可我在荷兰并不出名,更和贵族们不熟悉,亲王殿下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即便想帮忙也用不上力气。”
后世里很多人有种固化的观点,认为搞科研的人情商比较低,政治嗅觉迟钝。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还不是个例。但在17世纪情况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这个时代的学者,无论从事数学、物理,还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一专多能,不光精通多门学问,还对时政比较关心,并有独到的见解,甚至可以算半个政治家。
赫尔蒙特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很快就从交谈中听出皇帝意有所指。但给出的回应却很消极,不是他不愿意为消弭战争出力,而是能力有限。
在阶级等级泾渭分明的欧洲,没有几个贵族愿意听一位平民指点江山,更何况是国王。如果再没有熟人介绍,恐怕连见面都会被拒绝,更谈不上影响了。
“你一个人肯定不够,可皇家学院里还有四十多位来自欧洲各国的学者,朕以为他们大多也不愿意看到大明帝国和欧洲各国大打出手。如果他们愿意为和平出力,朕倒是可以提供机会。”
但洪涛等的就是这句话,目标直指皇家学院里的所有欧洲学者。此时需要赫尔蒙特做的不是去说服亨德里克亲王,只是回去向众多学者说明情况,当个心甘情愿且有立场的传话筒。
“进攻新大陆是帝国军事机密,可以在学院里公开讨论?”赫尔蒙特没有马上同意,也没拒绝,而是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完全没问题,今天朕和你说的所有话都可以如实转告。如果教授们愿意,朕还可以邀请诸位参加晚餐会,与亲王殿下面对面交换意见。”
答案是肯定的,洪涛边说边站起身向后殿走去。今天的交谈已经到火候了,下一步要等欧洲学者们的反应。除非他们大多数对此事漠不关心,否则就得被自己牵着鼻子走。
学者们的反应完全应了三国里的典故,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据东厂在皇家学院酒吧里安插的探子汇报,在听了赫尔蒙特的叙述之后教授们马上群情激动,七嘴八舌。
有大骂西班牙活该的、有奚落荷兰是墙头草的、有分析是不是哈布斯堡家族在背后捣鬼,试图在战事不利时转移矛盾的。
还有替自己祖国担忧的,指责国王不该卷入这场是非,倒是少有针对大明帝国入侵美洲西班牙领地提出指责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在皇家学院里享受着远高于欧洲的待遇和尊重,使用着最先进的试验研究设备,不受任何宗教限制。不能说完全被收买了灵魂,在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时也会不由自主偏向大明。
但不要以为这就完事了,学者们除了远高于常人的特殊天赋,还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在酒吧里发泄完情绪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就开始反思了,越想问题越多,又得凑在一起集体磋商。
经过几次会议,欧洲学者们选出来三名代表入宫面圣,打算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打听清楚,搞明白皇帝的真实意图,然后再决定是否参与和参与多深。
“这三个问题都很复杂,也很关键,朕需要一些时间做准备才能更全面的回答。这几天……朕要加紧处理公务,四天之后,腊月二十宫里封印才得以清闲。
届时学院也差不多要放假了,正好来场公开课。就由朕主讲,题目是国家的战略安全,朕会在课上重点回答这三个问题。”
进宫面圣的是伽利略、笛卡尔和梅森,他们是学院里的学术领导者,身边聚集了一群教授和学生,在不少学术问题上总是针锋相对,争吵不断。
如果放在社会上他们这种组织就是黑社会,为了驳倒对方的理论不惜余力,谁赢了谁的拥趸小弟就多,话语权也随之提高。
但在此时此刻他们三又联手了,要一起挑战更大的势力,还有点摩拳擦掌。洪涛面对此情此景知道躲不过去,索性一咬牙来个反其道而行之。
不光要在理论上驳倒,还得扩大化,来个尽人皆知,死死压上一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当科学驴,没日没夜的探讨新理论、研发新技术,为大明帝国领先全世界创造条件。
有时候越是简单的理由越有说服力,在听完皇帝的意思之后,赫尔蒙特原本就不太阳光的瘦脸上立刻写满了忧虑。
他虽然是名炼金师,或者叫化学家,却不是书呆子,对时政还是很敏感的。根据以往的认知和生活阅历,很容易做出相应的判断。
从个人角度出发,肯定是不希望大明帝国与荷兰交恶,不管怎么讲那里都是家乡,谁愿意眼睁睁看着家乡被战火波及呢?
但从理性上分析战争又是无法避免的。新大陆确实不属于任何一方,它原本的所有者太弱了,完全无法保护自身利益。
后来者是谁、有几个就无所谓了。要不大家都合法,要不大家都是强盗,不能从法理和道德层面指责。
大明帝国需要新大陆上的资源,欧洲各国同样需要。如果双方不能就资源分配达成互相认可的方案,战争就无法避免。
问题是谁能拿出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吗?答案必须是否定的。这种题目比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更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只剩下战争了。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解决矛盾最有效、最公平的手段,没有之一。
“所以朕才把你找来询问情况,华人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战并不单指战争,而是交流,战争不过是诸多交流方式之一。
如果让朕来选择是不太愿意开战的,最好能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可别人并不一定会这么认为,或者根本不了解朕的想法。大家都不互相了解,全都抱着猜忌的心思,战争危险才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洪涛始终是把赫尔蒙特当做一面了解荷兰的窗口,不过聊着聊着突然产生了新想法,越琢磨越可行,于是不动声色的改变了谈话初衷,不再纠结太具体的问题了,而是开始唱高调,或者叫意识形态引导。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可我在荷兰并不出名,更和贵族们不熟悉,亲王殿下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即便想帮忙也用不上力气。”
后世里很多人有种固化的观点,认为搞科研的人情商比较低,政治嗅觉迟钝。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还不是个例。但在17世纪情况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这个时代的学者,无论从事数学、物理,还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一专多能,不光精通多门学问,还对时政比较关心,并有独到的见解,甚至可以算半个政治家。
赫尔蒙特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很快就从交谈中听出皇帝意有所指。但给出的回应却很消极,不是他不愿意为消弭战争出力,而是能力有限。
在阶级等级泾渭分明的欧洲,没有几个贵族愿意听一位平民指点江山,更何况是国王。如果再没有熟人介绍,恐怕连见面都会被拒绝,更谈不上影响了。
“你一个人肯定不够,可皇家学院里还有四十多位来自欧洲各国的学者,朕以为他们大多也不愿意看到大明帝国和欧洲各国大打出手。如果他们愿意为和平出力,朕倒是可以提供机会。”
但洪涛等的就是这句话,目标直指皇家学院里的所有欧洲学者。此时需要赫尔蒙特做的不是去说服亨德里克亲王,只是回去向众多学者说明情况,当个心甘情愿且有立场的传话筒。
“进攻新大陆是帝国军事机密,可以在学院里公开讨论?”赫尔蒙特没有马上同意,也没拒绝,而是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完全没问题,今天朕和你说的所有话都可以如实转告。如果教授们愿意,朕还可以邀请诸位参加晚餐会,与亲王殿下面对面交换意见。”
答案是肯定的,洪涛边说边站起身向后殿走去。今天的交谈已经到火候了,下一步要等欧洲学者们的反应。除非他们大多数对此事漠不关心,否则就得被自己牵着鼻子走。
学者们的反应完全应了三国里的典故,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据东厂在皇家学院酒吧里安插的探子汇报,在听了赫尔蒙特的叙述之后教授们马上群情激动,七嘴八舌。
有大骂西班牙活该的、有奚落荷兰是墙头草的、有分析是不是哈布斯堡家族在背后捣鬼,试图在战事不利时转移矛盾的。
还有替自己祖国担忧的,指责国王不该卷入这场是非,倒是少有针对大明帝国入侵美洲西班牙领地提出指责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在皇家学院里享受着远高于欧洲的待遇和尊重,使用着最先进的试验研究设备,不受任何宗教限制。不能说完全被收买了灵魂,在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时也会不由自主偏向大明。
但不要以为这就完事了,学者们除了远高于常人的特殊天赋,还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在酒吧里发泄完情绪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就开始反思了,越想问题越多,又得凑在一起集体磋商。
经过几次会议,欧洲学者们选出来三名代表入宫面圣,打算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打听清楚,搞明白皇帝的真实意图,然后再决定是否参与和参与多深。
“这三个问题都很复杂,也很关键,朕需要一些时间做准备才能更全面的回答。这几天……朕要加紧处理公务,四天之后,腊月二十宫里封印才得以清闲。
届时学院也差不多要放假了,正好来场公开课。就由朕主讲,题目是国家的战略安全,朕会在课上重点回答这三个问题。”
进宫面圣的是伽利略、笛卡尔和梅森,他们是学院里的学术领导者,身边聚集了一群教授和学生,在不少学术问题上总是针锋相对,争吵不断。
如果放在社会上他们这种组织就是黑社会,为了驳倒对方的理论不惜余力,谁赢了谁的拥趸小弟就多,话语权也随之提高。
但在此时此刻他们三又联手了,要一起挑战更大的势力,还有点摩拳擦掌。洪涛面对此情此景知道躲不过去,索性一咬牙来个反其道而行之。
不光要在理论上驳倒,还得扩大化,来个尽人皆知,死死压上一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当科学驴,没日没夜的探讨新理论、研发新技术,为大明帝国领先全世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