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哪儿?我要饿死了。”路上,一名骑着马的大块头年轻人大声嚷嚷着。

  “这人在鬼叫什么呢?”不远处的树荫下,一个站岗的卫兵不胜其烦,抱怨起来。

  “他在说法语呢。”托马什神父回答。

  “他在喊什么?”卫兵问:“我就听懂个‘陛下’。”

  “他说,他想知道我们在哪能找到陛下和补给营地。”托马什神父告诉他,还有因为好奇而凑过来的其他几人:“这家伙饿肚子了。”

  “行军的时候,有吃的就不错了。”几个卫兵闻言,都开始鄙视起来:“怪不得大家都说,法国骑兵都是被惯坏了的少爷兵。这点苦都吃不了。”

  “哎,也不要这么说啊。”托马什神父打圆场道:“人家来帮忙就不错了。”

  “说是这么说……”

  几人正要继续说什么,有马蹄声从后面传来。让娜公主带着几个随从,绕过树林,来到他们休息的地方。

  “王后陛下。”本来正交头接耳的卫兵们,连忙站直身,和她打招呼。

  让娜公主点了点头。“有什么事情么?”她看了看众人,问道。

  “没有,就是这边有人有点饿了,在问去哪儿吃饭。”托马什神父回答:“其实我们往前再走一程,下一次休息的地方,就到那里了,也不知道他怎么这么急……”

  “哦,是艾蒂安在闹腾啊。我老远就听到他喊了。”让娜公主笑道:“你们不用管他们,看守好这边就行了。”

  “他这人脾气就是急。佣兵之间的绰号里,就管他叫‘拉海尔’。”她又补充道:“不过这家伙挺能打的,所以他想吃,就让他多吃点吧,也不算浪费粮食了。”

  见她这么担保,托马什神父等人也就应了下来。

  托马什神父和他的手下,都是阿勒曼尼东部的人,属于自带粮草投靠吴王的。而且,这种人数量还不少,属于吴藩军队里重要的一支。因此,就算让娜公主,也得给他们几分面子。

  之前,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托马什神父被吴王临时任命,派去巡抚波西米亚西部矿区,抢占当地重镇库特纳霍拉。朝廷希望他能尽快拿下那里的矿山,恢复生产,为之后的战争提供军械和钱财方面的支持。

  这是个十分重大的任务,托马什神父等人也非常重视。他们提前准备好内应,调动当地民兵在其他地方活动,制造准备攻向布拉格的假象。然后悄悄调动军队,趁当地贵族没有准备,一举拿下了城市。

  不过,等行动成功之后,他们却发现,朝廷那边反而失联了。后来才陆续有消息说,吴王亲征的时候,连续吃了几次败仗,现在正在被西吉斯蒙德追得到处跑。众人大吃一惊,托马什神父又匆忙把工作丢给副手,自己带人赶回去救驾。

  由于一路都有自己人帮忙,所以他们的行动速度很快。整个吴藩,其实就是沿着大道铺开的,在大道旁,有官府设立的哨所和驿站。因此,在军队到达之前三四天的时候,消息就能传递给当地府县,让他们做好准备。

  在比较稳固的地区,军队甚至可以不扎营,不起灶,就在当地人家里借宿,还能吃到热粥。基本上,从日出到日落,全天都在修缮过的道路上行军,因此速度很快。而且行军之前,大家做了细致的规划。

  他们没有直接赶往战场,而是沿着大道一路向西,迅速超越到预定位置之前,然后转头向北,绕过了西吉斯蒙德的军队和当地贵族的主要要塞,赶上了吴王率领的残部。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吴王这边的情况已经好转了不少。这个自称是王后的法国公主,在他们之前,就赶到了吴王军中。她带来了一支援军,还帮吴王把之前散落的人,陆续集结起来。让这边,又有了自保的能力。

  军队里大部分人,都是在阿勒曼尼地界集结起来的,一开始都不认识她。她的“王后”宣称和“法国公主”身份,虽然没人出来否认,但也没法立刻说服这些阿勒曼尼士兵。而且,大家也没怎么听说过女人领兵的事情,她是不是真能比吴王、还有西吉斯蒙德靠谱?恐怕没人敢保证吧。

  当然,大家倒也不至于不尊重她。托马什神父等人,私下里都认为,让娜公主和她手下那伙人,也是一种佣兵团。和他们自己一样,也算是“带资入股”的——只不过他们投奔吴王,是因为贵族们太不干人事,因此需要一位有权威和声望的人来领头,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而让娜公主和那些法国人,则是为了荣耀、官职和财富,觉得吴王这边值得投资,才来加入的。

  让娜公主带来的这种群体,如今其实很常见。因为英法之间的停战,也有段时间了。

  按法国人的说法,在1360年,法国在普瓦捷败给英军之后,双方签署了《布勒蒂尼条约》。法国方面需要支付巨额赔款,赎回国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被俘的贵族们,并且承认英格兰位于阿基坦和诺曼底的大片领地。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思路是,通过这个条约,让自己的控制区在法理上也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只是作为法国的一个公爵,拥有这片领地。要不然,就算占领了这些领地,他在法理上还是需要认法王为封君,很容易被对方找借口介入,乃至剥夺领地,天生就低了一头。

  所以,条约规定,英格兰国王是“阿基坦的领主”,而不是“阿基坦公爵”,也就是说,不再需要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对法兰西国王宣誓效忠,也可以拥有这些土地。而作为报偿,英格兰国王将不再宣称法兰西的王位。

  这些规则,听起来就很麻烦——而且事实上也是。别说托马什神父他们这些基层教士和普通农民了,连专门捣鼓这些事情的贵族都嫌烦。费这么大力气,就是希望切割英法之间繁杂的封建关系,让英格兰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为此,在领土和王位这些问题上,反而见好就收就可以了。反正打了这么久,大家也清楚,以英格兰的实力,就算打了几场经典胜利,也不指望能一举夺取整个法国了。

  法国方面也接受了这个条约,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安稳内部上。约翰的儿子查理五世是个很有能力的国王,在他的统筹下,法国花了五年时间恢复实力,然后借口爱德华不遵守条约,废除了之前的约定。

  法国这次稳扎稳打,双方没有再爆发克雷西和普瓦捷那种规格的大战,而是在查理的规划下,通过一系列战争和代理人战争,消灭布列塔尼和纳瓦拉的亲英格兰势力,剪除英格兰的羽翼,蚕食他们的领土。

  虽然战斗还是有输有赢,但法国的体量优势,得以体现出来。法国打输几次,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英格兰一旦打输,就会丧师失地,遇到巨大麻烦。

  而且事实证明,在他们认真组织,不犯严重错误,导致自己硬送的情况下,就算是爱德华、黑太子的军事才能,也很难再取得一次史诗级别的胜利,一举在战略上翻盘。1376年,黑太子去世;次年,爱德华三世也去世。这时,英格兰的领土,已经被蚕食得只剩下波尔多周围一带了。

  这之后,英格兰王国陷入了继承纷争,无暇再顾及法国的情况。1380年,查理五世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查理六世在继位不久,就精神病发作,法国也开始陷入了内乱。

  目前主要的矛盾,是法国大贵族们互相争权。虽然有时候也会动兵,但大部分冲突,还是两边相互煽动支持者为主。去年,也就是1413年4月,勃艮第公爵约翰就成功煽动了巴黎的屠夫再次造反。

  这些造反的屠夫,是行会里的一个派系,被称为“剥皮者”。他们的领袖名叫卡博奇,因此这次暴动也被称为“卡博奇起义”。屠夫们带着特有的白色帽子,攻占了巴黎的各处要地,抓捕阿马尼亚克派的成员。他们还再次成功攻陷了巴士底狱,将守卫在这里的市长斩首。

  整个行动,其实都是约翰的顾问们在年初就计划好的。起义成功后,城里的三级会议顺势提出了新法案,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把更多的财政权赋予议会。这会儿国王已经疯了,让他签什么就签什么。所以法案也就得以通过了。

  然而,屠夫们和勃艮第派的贵族,在城里还是横征暴敛,中饱私囊,这种行为,引起了其他市民的不满。八月份,市民们联络了阿马尼亚克派,再次发动起义。约翰和卡博奇匆忙逃走,于是之前的起义者也被驱逐了。

  法国那边,现在就天天都是这种破事。

  两派的贵族,其实都不干净,和他们嘴里“为了法兰西,为了国王”之类的口号没有什么关系。勃艮第公爵控制的低地地区,需要英格兰的羊毛,因此坚决反对和英格兰开战。因为他们勃艮第商人,还得和英格兰做生意,不能伤到了自己的钱袋子。

  阿马尼亚克派虽然标榜自己不亲英,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勃艮第人和英格兰人有商业合作关系,提前抢占了生态位。在争斗中,为了防止英格兰彻底倒向勃艮第,阿马尼亚克派不惜割让吉耶纳地区,收买英格兰人。

  至于巴黎市民,就更不用说了,这帮人勾结外人对付国王,都不止一回两回了。现在的局势,其实就是奥尔良、勃艮第两个大邦,和巴黎这个核心城市,为了自己的地位,争着比谁卖国快。让同样在内乱中受创的英格兰,得以恢复过来。

  很多下层贵族和乡绅,对于这种情况都并不满意。一方面是这种朴素的情感,更重要的也是现实原因。

  法国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骑士阶层常年数量过剩,非常需要新的地方开拓。因此,他们才一直是十字军的骨干之一,因为哪怕是去耶路撒冷闯荡,都能拉到一大堆人。

  战争,是这些人得到提升的最快方式,而现在,偏偏却没有什么正经的战争。各派之间的各种难绷阴谋和低水平政斗,像战争一样制造动荡,妨害生产,却没有像正经战争一样,带来机会和荣耀。

  更加难绷的是,连英格兰那边,都打不起来了。

  让娜公主说,她二姐伊莎贝拉本来嫁给了英国国王理查二世,理查在政变中被弑后,英格兰那边希望她改嫁给亨利。不过法国方面没有同意。亨利对此耿耿于怀,希望发动战争,迫使法国接受联姻,重新承认他家祖传的、对法国王位的宣称权。

  但是,英格兰议会自己都不接受这个愿望。议会认为,现在这个情况就很好了。而且按照《布勒蒂尼条约》,国王不是已经放弃了法国宣称了么?

  虽然现在英格兰的大陆领地缩水严重,《布勒蒂尼条约》已经成了废纸,但为了被法国夺取的土地,和法国开战,还是太不值得了。

  议会里的贵族们,同样在和法国人做生意。在他们看来,现在和平已经维持了这么久,大家都形成惯性了,已经成了当今外交的主旋律。没有必要为了曲曲领土问题兴师动众,那点地方,让人家占了又能怎么样。所以就算条约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议会那边还在坚持恪守呢……

  现在,法国,包括阿基坦、布列塔尼那边的骑士们,都处于闲着没事儿干的状态。当地的这些低烈度冲突根本用不上这么多人,导致很多人开始四处去当佣兵,找工作赚钱。

  让娜公主虽然混的好像也不怎么样,但毕竟还有身份和人脉。去吆喝一声,就能拉一批人来。现在这个拉海尔,好像就是那边的佣兵头子。

  当然,要是按这个说法,那么让娜公主自己,其实都是个领地没着落、上升空间有限的状态。甚至可以说,除了自己是个女性,她跟之前那些有名的佣兵头领,其实也没有太大差别。

  毕竟,被家里排挤走的公主这个身份……不看性别的话,其实跟十字军的风云人物博希蒙德之类,都差不多了,连被叔叔赶走、被迫去君士坦丁堡冒险都一样。

  只不过,按大家流传的说法,这会儿蒙古人运营的东罗马,没有当初的希腊人那么好欺负,导致公主的东方冒险不太成功,只能灰溜溜又跑回来。这大概,也属于是一种破落贵族吧。

  所以,比起王后什么的,阿勒曼尼士兵往往更习惯于把她看做一个佣兵将军,因为她这个角色,比起公主,真的更像是个女性的佣兵骑士头头。在她收罗了一群来路各异的士兵,成功击退了几次当地贵族和西吉斯蒙德前锋的追击之后,大家反而更加如此确信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