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0603【请上国陛下救救我王】

小说: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更新时间:2024-06-12 23:51:5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王启的回答,让韩桢很满意。

  事实上,高丽这些年对中原一直很恭敬,自称小中华,并以此为骄傲。

  哪怕辽国彪悍、金国同源,可在高丽眼里依旧是蛮夷矣,羞与蛮夷为伍。

  这就是文化输出的效果。

  王启表明态度后,接下来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韩桢面带笑意的与王启交谈,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陛下。”

  一旁的刘昌轻声提醒了一句,示意接见时间到了。

  韩桢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正要结束谈话,却见王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悲呼一声:“小臣恳请上国陛下救救我王!”

  这番变故,让大殿内的气氛为之一变。

  韩桢渐渐收敛笑意,沉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王启伏在地上,声泪俱下道:“我国新王年幼,外戚专政,把持朝堂,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等大不敬之事。而今,我王被软禁深宫,生死难料,小臣身为王室,假意投靠李家,这才取得李家信任,得以出使上国。”

  此前徐兢曾多次出使高丽,最后一次是宣和五年,回来后纂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将高丽人文风情,山川地理以及政治格局都介绍的清清楚楚,韩桢翻阅之后,对高丽的政治生态也有所了解。

  王启提到的李家,是王氏高丽的名门望族,自王建时显赫至今。

  主弱臣强之事,徐兢早有预料,也一并写进了书中,谁曾想短短两三年而已,竟演变到了这个地步。

  韩桢吩咐道:“详细道来。”

  “是。”

  王启擦了擦眼泪,娓娓道来。

  高丽睿宗死的早,幼子王楷继承王位之时,不过才十三岁,这般年幼能有甚么根基?

  李家本就是高丽名门望族,硬要类比的话,实力相当于唐初时的长孙家。

  加上李资谦又是王楷的外祖父,要实力有实力,要地位有地位,如此好的机会,除非李资谦是圣人,否则外戚专政,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不过王楷虽年幼,性子却格外刚烈,不愿当傀儡皇帝,于是暗中策划,打算铲除自己这个外祖父。

  宣和七年(1126年)二月,内侍祗候金粲、上将军崔卓、同知枢密智禄延等在王楷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欲一举铲除李资谦及其亲家拓俊京,谁曾想消息败露,所有牵连政变的人员都被拓俊京领兵屠杀殆尽,王宫也几乎被付之一炬。

  王楷一度被逼到了绝境,打算禅位于李资谦,从而保得性命。

  不过遭到一众朝臣的反对,只得作罢。

  而今,王楷虽名义上还是高丽国王,实则与傀儡无异,被软禁在深宫之中,朝政与军权全部由李资谦把持。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远的不说,近的赵宋时期的刘娥专权,西夏的小梁太后专权,都是如此。

  赵宋还好一些,毕竟老赵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刘娥专权归专权,可想当武则天,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刘娥穿龙袍,祭祀天地与太庙,朝堂官员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真要称帝,你看看士大夫阶层会是何等反应?

  这一点,刘娥心知肚明。

  所以最后临到死,也只能老老实实还政仁宗。

  赵宋的文官软蛋不少,但刚烈之辈同样也不少,他们甚至都敢策划让赵佶禅位,你一个刘娥还敢称帝?

  专权十来年差不多就得了,真把自己当武则天了?

  而西夏李乾顺这边,虽然国内没有忠于自己的阶层,但好在西夏还有个靠谱的老大哥。

  李乾顺修书一封,秘密派亲信送往辽国。

  辽国得知后,直接派人送来一杯毒酒,赐死了小梁太后,又下嫁宗室女给李乾顺,帮助他巩固地位。

  而今,王楷打算效仿李乾顺,向宗主国求助。

  念及此处,韩桢不动声色道:“你王打算让朕如何救他?”

  听到韩桢有意相助,王启面色狂喜,赶忙说道:“我王这两年虽被幽禁深宫,却也没有放弃,暗中联系了不少朝中大臣,以及军中将领。只不过碍于李资谦势大,所以这些官员犹豫不决,迟迟未肯表态。”

  “只需上国陛下派遣使节,前往我国,为我王册封正名,凭借上国之威望,朝中那些犹豫不定的官员,必然会下定决心。剩下的事,就不必劳烦上国了。”

  闻言,韩桢略微思索一番,朗声道:“朕允了,为防止李资谦狗急跳墙,朕打算派遣一支水师,陪同前往。一旦李资谦有异动,可配合你王平定叛乱!”

  王启心头无比感动,声音哽咽道:“小臣代我王拜谢陛下圣恩,此番相助,我王氏铭记于心,必当衔环结草以报之!”

  在他看来,上国陛下实在太够意思了,处处为他们着想,这是何等恩情啊。

  “你我两国同气连枝,何必这般客气,起来罢。”

  韩桢温声安抚一句,旋即吩咐道:“你且先回馆驿住下,过几日自会有军部官员与你联系。”

  “小臣告退!”

  王启躬身一礼,满心欢喜的离去了。

  有了天朝上国的帮助,铲除李贼易如反掌。

  目送他离去的背影,韩桢微微一笑。

  请神容易送神难,水师一旦去了,再想走就难咯。

  先驻军,以高丽为跳板征伐倭国,至于后续该如何处置高丽,就看王楷识不识趣了。

  高丽毕竟和交趾三国不同,受汉化程度已经深入骨髓,自称小中华,对中原的认同与归属极深。

  回过神后,韩桢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后,吩咐道:“继续宣使节。”

  今日要会见的使节团很多,安排的时间也很紧密。

  不消片刻,东喀喇汗国的使节走入大殿,操着一口烧烤味的官话,行礼道:“小臣拜见阿舅大官家!”

  “免礼。”

  韩桢面带微笑。

  使节恭敬道:“我王寻得一块绝世美玉,特派小臣献给阿舅大官家。”

  喀喇汗国贫瘠,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美人和美玉。

  “有心了。”

  韩桢照例回赐了一些丝绸与茶叶,外加几十樽琉璃器。

  作为两名妃嫔的娘家,总归是有些优待。

  寒暄了几句后,韩桢说道:“狄家姐妹如今已是朕的嫔妃,并为朕诞下子嗣。”

  “恭喜阿舅大官家!”

  那使节面露狂喜之色,赶忙道喜。

  进献的美人被天可汗纳入后宫,且诞下子嗣,这对喀喇汗国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以往喊‘阿舅大官家’时,总归是有些心虚,毕竟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是顶替了于阗国的身份,如今随着狄家姐妹被册封嫔妃,并诞下子嗣,往后再喊‘阿舅大官家’却是底气十足。

  韩桢叮嘱道:“这是两位爱嫔的家书,你回国之时,一并带回去。告诉你王,善待狄家之人,若他们有前往中原之意,让你王派人将他们护送前来。”

  “阿舅大官家请宽心,小臣明白。”

  使节忙不迭的点头。

  在他看来,不用阿舅大官家提,国王也会善待狄丽拜尔的家人。

  ……

  大庆殿内,乌泱泱的站着上百名各国使节。

  这些使节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攀谈,打发时间。

  毕竟这么多人,轮到自己,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康公弼站在人群之中,昂首挺胸,面色倨傲。

  算算时辰,应该快到自己了。

  念及此处,康公弼整了整衣衫与仪容。

  “宣东喀喇汗国使节觐见!”

  就在这时,门外的黄门唱喏道。

  喀喇汗国?

  康公弼迈出的脚步一顿,旋即面色阴沉。

  作为金国使节,在他看来,齐国皇帝应当最先接见自己才是。

  谁曾想,头一个接见的是高丽。

  高丽便也罢了,毕竟当了中原数百年的藩属国,资历老,且又忠心,齐国皇帝头一个接见,他倒也可以理解。

  可喀喇汗国一个万里之遥的西域小国而已,也配排在金国的前头?

  一瞬间,康公弼觉得齐国皇帝,有意在羞辱金国,羞辱自己。

  “呵。”

  忽地,一声嗤笑自不远处传来。

  嗤笑声不大,但听在康公弼耳中却格外扎耳。

  转头望去,只见萧闻正面色讥讽的看着自己。

  萧闻是辽国后族,曾与康公弼同朝为官,只不过一个随耶律大石远走可敦城,另一个则降了金国,当了金国臣子。

  如今再度碰面,自然火药味十足。

  康公弼质问道:“萧闻,你这是何意?”

  萧闻阴阳怪气道:“没甚么意思,只是觉得某些人着实可笑。”

  方才康公弼的表情,他可都看在眼里,心里只觉痛快的紧。

  康公弼心头恼怒,冷哼一声:“休要在此指桑骂槐,不管如何,我定会在你之前被召见。”

  “先一步觐见又如何?不过是狗仗人势罢了。”

  萧闻嘴上不饶人,对待康公弼这等叛国之人,自然不会留甚么情面。

  “丧家之犬,也敢狺狺狂吠?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辽国无道,天祚帝昏庸,合该灭国。”

  康公弼也不是省油的灯,能被选为使节,口才怎会弱了,当即反讽道:“要说狗仗人势,耶律大石当属第一。若非齐国出手相助,你萧闻只怕这会还在可敦城吃沙子。”

  萧闻冷哼道:“哼!辽王与齐国陛下结为兄弟,互相扶持,乃是兄弟情谊。反倒是你,不思报国,却对金蛮奴颜婢膝,摇尾乞怜。”

  “你敢辱我?”

  “辱你又如何?你这等卖国贼,我恨不能生啖汝肉,痛饮其血!”

  “我就在此地,你能奈我何?”

  “怕你不成!”

  两人的争执,早就引得一众使节围观。

  “肃静!”

  这时,一声爆喝响起。

  只见一名黄门太监,身后跟着一队禁军,大步迈入殿中。

  看着两人,黄门警告道:“大庆殿内不得喧哗,念你二人是初犯,不予触发。若再敢犯,受杖二十,逐出宫门。”

  闻言,萧闻与康公弼顿时偃旗息鼓,默不作声。

  这一幕看在西夏、大理等国使节眼中,心中谦卑之意更加浓烈了。

  使节,代表的乃是国家。

  萧闻与康公弼这番姿态,也说明了金国与前辽的态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泼皮,大宋泼皮最新章节,大宋泼皮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