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累斯萨拉姆和苏联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韵味,这让苏联考察人员感觉十分新奇也很舒服。
苏联的自然环境仿佛天然带着忧郁和压抑,而东非截然相反,犹如大草原上奔腾的动物一样,充满着热带国家的热情和活力。
当然,不是所有的热带国家都这样,就比如印度,过于闷热的环境使得整个印度充满了慵懒和散漫,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很多热带地区都是如此,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众人巡视和打量着这个陌生国度城市风景的时候,别罗哥里耶这位苏联城市设计师看的更加深入。
“达累斯萨拉姆这座城市带有明显的规划性,而且这种规划和现在欧美国家的城市设计有很大不同,整个城市设计里充满了刻意的融合,对土地的使用毫不吝啬。”别罗哥里耶说道。
“别罗哥里耶同志,能不能说的更加具体一些?”
别罗哥里耶用手抵着下巴,分析道:“在如今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城市的建设,显然更加重视利用的效率,尤其是对工业的安排。”
“欧美国家高昂的土地价格下,街道和居住区逼仄,道路狭窄,而东非与之相反,可以看出,东非人很强调人居空间的舒适性,他们的住宅密度不多不少,却刚好五脏俱全。”
“我们这一路下来,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市区,见到了不少公园,运动场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设施。”
“我猜想那应该是东非政府提供的运动器材,可惜绝大部分东非人根本没有假期,只能看见一部分老人和儿童,使用这些器材,进行各种锻炼或者玩耍活动。”
“这可能也是东非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性,他们的制度问题,使得一些原本好的想法,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不过,我们苏联倒是可以借鉴一番,未来苏联的城市,也应该建设大量的公园还有健身场所。”
“这样,我国工人空暇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娱乐休闲和运动场所,毕竟,苏联是严格的八小时劳动制国家,我们的劳动者时间上有充足享受生活的权益,而不像东非这样,即便建设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工业也没有时间享受。”
硬要说的话,东非在法律层面也是八小时工作制国家,但是显然只工作八小时,并不利于东非经济的发展,所以执法上自然会放的宽松许多。
而且资本家都是精打细算和狡猾的,如果东非真的强制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后果也可想而知,企业主会想方设法的来规避对自己不利的法律条文,钻法律的空子。
如果,实在规避不了,那干脆逃离这个国家,反正全世界国家多的是,资本也没有祖国,而东非政府显然承受不起这种代价。
除非全世界都和苏联一样,资本根本无处可逃,而真做到这一点,那就世界大同了,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科幻里。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东非政府,只能从一些细枝末节上,为本国国民“服务”,比如稳定物价,建设大量免费公共设施,降低能源价格等等。
而别罗哥里耶等苏联同志在达累斯萨拉姆见到的公园,运动场所等等都属于东非政府为本国国民提供的免费公共设施建设。
当然,在苏联人看来,这是东非政府的一些小把戏罢了。
别罗哥里耶的一个同事沙波瓦洛夫就对此感觉很不屑。
“东非的很多设计其实都是华而不实的摆件,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太大的实用性,看起来很漂亮,可现实却是很多国家的人民贫穷的只能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
“有这精力还不如投入到产业,或者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上来。”
“而且,东非的很多公共设施,带有巨大的浪费性,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虽然东非是世界第二大面积国家,但这种浪费也是令人不齿的。”
“我们苏联国土面积世界第一,但也绝对不能学习东非的这种做法,应该多学习欧美的城市建设理念,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两人有分歧这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别罗哥里耶看到的是潜藏福利和宜居性,而沙波瓦洛夫看的是惊人的浪费。
这就像古董爱好者从一件文物里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就是瞎折腾。
当然,沙波瓦洛夫虽然对东非的城市规划有看不上眼的地方,却也不至于全盘否定。
在贬低了一番东非政府后,他又说起来了达累斯萨拉姆的一些优点。
“东非的工业布局,还有港口交通建设,还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如今我们苏联相对东非等国家,可以说落后太多。”
“而东非在交通建设方面,足以排在世界首位,我研究过东非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毫无疑问,东非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疯狂的交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莱茵宫对交通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毫不吝啬,东非的铁路仅次于美国,公路更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港口方面虽然存在天然不足,但是却通过大规模改造,从而成为我所见过最具有现代化的港口改造典型案例。”
“这对于我们国家很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在世界大国里,只有东非和苏联的基础条件最为相似。”
苏联和东非的相似点,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事实上,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东非也很喜欢拿俄国作为参考对象。
因为当时东非不管国土面积,还是人口,工业规模,亦或者经济体量等等,在全世界最相似的国家就是俄国。
而现在在苏联人眼中,东非和苏联是世界唯二国土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当然,这是在不计算殖民地的情况下。
因为把殖民地加入国土计算,英法两国的面积也能排在世界前列,英国更是能排进世界第一位,单单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三块殖民地的面积之和就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
当然,苏联也差不了多少,苏联的国土面积也在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左右,这还是在失去波兰,西乌克兰的情况下。
虽然苏联的领土相对于沙俄缩水了一些,但是苏联反而比沙俄更加可怕,毕竟在沙俄时代,很多领土和殖民地没有差别,而苏联则将这些原殖民地通过意识形态凝聚在一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亚,放在沙俄时代,中亚人肯定不认为他们和俄国是一家人,而在苏联意识形态下,大部分中亚人会以苏联人自居,并引以为傲。
当然,肯定有不少极端宗教分子选择死硬到底,坚持和苏联政府斗争,但是这并不影响如今苏联的大局,在苏联彻底腐朽以前,其意识形态凝聚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别说苏联本国人,苏联的意识形态甚至能够影响到欧亚,乃至全世界上很多国家,成为很多人的精神祖国。
而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极度恐惧苏联的地方。
沙波瓦洛夫接着说道:“东非和苏联都是国土面积超大的国家,这也使得两国对国土的有效利用比一般国家更加困难。”
“但是,东非人显然现在走在了我们前面,要知道19世纪六十年代,东非还只是一块毫不起眼的殖民地。”
“那时东非人口可能也就几万,甚至只有几千人,而帝俄人口却早就超过一亿,有一定的工业和远超过东非的经济实力。”
“现在,东非却在短短半个世纪时间里全面超越原本帝俄,也就是我们苏联所继承土地上的人口,工业和经济总量。”
“由此可见,帝俄罪大恶极,他们严重耽误了我们苏联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们还要收拾帝俄留下来的烂摊子……”
“咳咳……”别罗哥里耶打断道:“沙波瓦洛夫同志,帝俄毕竟已经是过去式了,再追究他们的责任,也改变不了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处境,你还是重点说一说东非如何快速崛起的秘诀吧!”
沙波瓦洛夫平息了一下情绪,点点头说道:“嗯,是我有些激动了,回归话题,我认为东非能够短时间里崛起的关键,就在于东非对本国交通的大规模改造。”
“你们看看达累斯萨拉姆市的道路,不仅广阔而且十分平整,并且建设有大量附属基础设施还有细致的规划,来提供交通的利用效率,比如信号灯,各种警示线,告示牌……”
这一点上东非确实比很多国家要先进的多,东非路面上的各种警示线,用于区分车道,人行道,转向,直行,亦或者停车等特殊用途。
这都是恩斯特前世获取的先进经验,虽然再简单不过,但是在20世纪初,这个交通尚且没有彻底成熟的时代,东非就已经建设了便利,统一和高效的交通规则,在全世界确实独属一份。
其实,德国、美国等列强国家这方面也不差,但是毫无疑问东非在更多的细节处理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也是必然结果,因为就算没有恩斯特前世经验加持,就目前东非的国情来说,也会在道路交通层面比其他国家走的更超前一些。
毕竟东非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系统,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在东非这个汽车王国,没有匹配的交通规则建设,显然说不过去。
沙波瓦洛夫接着说:“当然,我们苏联目前想把本国的道路,改造成东非这样,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光是达累斯萨拉姆市道路的细节处,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道路的造价必定不低。”
“在达累斯萨拉姆除了一些步行街和特殊场所,他们的道路居然全部铺设了沥青材料。”
“也不知道东非的其他城市道路状况和达累斯萨拉姆是否一样,毕竟达累斯萨拉姆市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我想东非首都莱茵市,还有前首都第一镇市的道路,说不定都还在达累斯萨拉姆之上。”
“单单达累斯萨拉姆市区的道路建设,即便因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我也认为这恰好是东非政府重视交通的一个重要体现。”
“加上我研究的一些关于东非交通的材料,以及现在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亲眼所见,我认为交通强国是东非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不客气的说,我们苏联的交通比东非落后了二十年也不为过,苏联的道路情况,可能也就和二十年前的东非差不多。”
实际上,二十年前东非的交通建设也比当时的俄国要强太多,毕竟从殖民地时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一直属于东非政府最重视的国家治理范畴。
而如今苏联交通领域的真实水平,应该和东非上个世纪末差不多。
现在苏联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而是一直在恢复元气,也就是说苏联现在很多方面数据,可能还不如帝俄时期。
沙波瓦洛夫说:“发达的交通,使得东非发展工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东非对全国资源的调配效率。”
“这可能也是东非经济相对于我们苏联更加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非东西海岸,以及内陆的经济差距并不明显,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发达的交通,让东非即便是内陆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发展产业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而苏联,东西差距十分明显,内陆地区更是开发薄弱,尤其是乌拉尔山以东,如果想把我们国家的潜力彻底发掘出来,需要更多的铁路和公路。”
“至少西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并不像远东地区那样恶劣,且资源也不缺乏,最明显的短板就是交通。”
“如果能够解决交通问题,从而开发西西伯利亚地区,这对于苏联来说,能够极大提高我们的国力。”
“当然,即便是东欧平原,苏联经济的核心区域的交通发展情况也比东非落后太多,全苏联的铁路都不到东非的一半,但是我们的国土面积却比东非大很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毕竟,两国人口数据相差不大,我们至少要把交通提升到东非这个水平才算合格。”
苏联的自然环境仿佛天然带着忧郁和压抑,而东非截然相反,犹如大草原上奔腾的动物一样,充满着热带国家的热情和活力。
当然,不是所有的热带国家都这样,就比如印度,过于闷热的环境使得整个印度充满了慵懒和散漫,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很多热带地区都是如此,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众人巡视和打量着这个陌生国度城市风景的时候,别罗哥里耶这位苏联城市设计师看的更加深入。
“达累斯萨拉姆这座城市带有明显的规划性,而且这种规划和现在欧美国家的城市设计有很大不同,整个城市设计里充满了刻意的融合,对土地的使用毫不吝啬。”别罗哥里耶说道。
“别罗哥里耶同志,能不能说的更加具体一些?”
别罗哥里耶用手抵着下巴,分析道:“在如今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城市的建设,显然更加重视利用的效率,尤其是对工业的安排。”
“欧美国家高昂的土地价格下,街道和居住区逼仄,道路狭窄,而东非与之相反,可以看出,东非人很强调人居空间的舒适性,他们的住宅密度不多不少,却刚好五脏俱全。”
“我们这一路下来,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市区,见到了不少公园,运动场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设施。”
“我猜想那应该是东非政府提供的运动器材,可惜绝大部分东非人根本没有假期,只能看见一部分老人和儿童,使用这些器材,进行各种锻炼或者玩耍活动。”
“这可能也是东非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性,他们的制度问题,使得一些原本好的想法,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不过,我们苏联倒是可以借鉴一番,未来苏联的城市,也应该建设大量的公园还有健身场所。”
“这样,我国工人空暇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娱乐休闲和运动场所,毕竟,苏联是严格的八小时劳动制国家,我们的劳动者时间上有充足享受生活的权益,而不像东非这样,即便建设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工业也没有时间享受。”
硬要说的话,东非在法律层面也是八小时工作制国家,但是显然只工作八小时,并不利于东非经济的发展,所以执法上自然会放的宽松许多。
而且资本家都是精打细算和狡猾的,如果东非真的强制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后果也可想而知,企业主会想方设法的来规避对自己不利的法律条文,钻法律的空子。
如果,实在规避不了,那干脆逃离这个国家,反正全世界国家多的是,资本也没有祖国,而东非政府显然承受不起这种代价。
除非全世界都和苏联一样,资本根本无处可逃,而真做到这一点,那就世界大同了,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科幻里。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东非政府,只能从一些细枝末节上,为本国国民“服务”,比如稳定物价,建设大量免费公共设施,降低能源价格等等。
而别罗哥里耶等苏联同志在达累斯萨拉姆见到的公园,运动场所等等都属于东非政府为本国国民提供的免费公共设施建设。
当然,在苏联人看来,这是东非政府的一些小把戏罢了。
别罗哥里耶的一个同事沙波瓦洛夫就对此感觉很不屑。
“东非的很多设计其实都是华而不实的摆件,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太大的实用性,看起来很漂亮,可现实却是很多国家的人民贫穷的只能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
“有这精力还不如投入到产业,或者提高民众的福利待遇上来。”
“而且,东非的很多公共设施,带有巨大的浪费性,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虽然东非是世界第二大面积国家,但这种浪费也是令人不齿的。”
“我们苏联国土面积世界第一,但也绝对不能学习东非的这种做法,应该多学习欧美的城市建设理念,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两人有分歧这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别罗哥里耶看到的是潜藏福利和宜居性,而沙波瓦洛夫看的是惊人的浪费。
这就像古董爱好者从一件文物里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就是瞎折腾。
当然,沙波瓦洛夫虽然对东非的城市规划有看不上眼的地方,却也不至于全盘否定。
在贬低了一番东非政府后,他又说起来了达累斯萨拉姆的一些优点。
“东非的工业布局,还有港口交通建设,还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如今我们苏联相对东非等国家,可以说落后太多。”
“而东非在交通建设方面,足以排在世界首位,我研究过东非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毫无疑问,东非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疯狂的交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莱茵宫对交通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毫不吝啬,东非的铁路仅次于美国,公路更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港口方面虽然存在天然不足,但是却通过大规模改造,从而成为我所见过最具有现代化的港口改造典型案例。”
“这对于我们国家很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在世界大国里,只有东非和苏联的基础条件最为相似。”
苏联和东非的相似点,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事实上,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东非也很喜欢拿俄国作为参考对象。
因为当时东非不管国土面积,还是人口,工业规模,亦或者经济体量等等,在全世界最相似的国家就是俄国。
而现在在苏联人眼中,东非和苏联是世界唯二国土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当然,这是在不计算殖民地的情况下。
因为把殖民地加入国土计算,英法两国的面积也能排在世界前列,英国更是能排进世界第一位,单单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三块殖民地的面积之和就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
当然,苏联也差不了多少,苏联的国土面积也在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左右,这还是在失去波兰,西乌克兰的情况下。
虽然苏联的领土相对于沙俄缩水了一些,但是苏联反而比沙俄更加可怕,毕竟在沙俄时代,很多领土和殖民地没有差别,而苏联则将这些原殖民地通过意识形态凝聚在一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亚,放在沙俄时代,中亚人肯定不认为他们和俄国是一家人,而在苏联意识形态下,大部分中亚人会以苏联人自居,并引以为傲。
当然,肯定有不少极端宗教分子选择死硬到底,坚持和苏联政府斗争,但是这并不影响如今苏联的大局,在苏联彻底腐朽以前,其意识形态凝聚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别说苏联本国人,苏联的意识形态甚至能够影响到欧亚,乃至全世界上很多国家,成为很多人的精神祖国。
而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极度恐惧苏联的地方。
沙波瓦洛夫接着说道:“东非和苏联都是国土面积超大的国家,这也使得两国对国土的有效利用比一般国家更加困难。”
“但是,东非人显然现在走在了我们前面,要知道19世纪六十年代,东非还只是一块毫不起眼的殖民地。”
“那时东非人口可能也就几万,甚至只有几千人,而帝俄人口却早就超过一亿,有一定的工业和远超过东非的经济实力。”
“现在,东非却在短短半个世纪时间里全面超越原本帝俄,也就是我们苏联所继承土地上的人口,工业和经济总量。”
“由此可见,帝俄罪大恶极,他们严重耽误了我们苏联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们还要收拾帝俄留下来的烂摊子……”
“咳咳……”别罗哥里耶打断道:“沙波瓦洛夫同志,帝俄毕竟已经是过去式了,再追究他们的责任,也改变不了如今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处境,你还是重点说一说东非如何快速崛起的秘诀吧!”
沙波瓦洛夫平息了一下情绪,点点头说道:“嗯,是我有些激动了,回归话题,我认为东非能够短时间里崛起的关键,就在于东非对本国交通的大规模改造。”
“你们看看达累斯萨拉姆市的道路,不仅广阔而且十分平整,并且建设有大量附属基础设施还有细致的规划,来提供交通的利用效率,比如信号灯,各种警示线,告示牌……”
这一点上东非确实比很多国家要先进的多,东非路面上的各种警示线,用于区分车道,人行道,转向,直行,亦或者停车等特殊用途。
这都是恩斯特前世获取的先进经验,虽然再简单不过,但是在20世纪初,这个交通尚且没有彻底成熟的时代,东非就已经建设了便利,统一和高效的交通规则,在全世界确实独属一份。
其实,德国、美国等列强国家这方面也不差,但是毫无疑问东非在更多的细节处理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也是必然结果,因为就算没有恩斯特前世经验加持,就目前东非的国情来说,也会在道路交通层面比其他国家走的更超前一些。
毕竟东非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系统,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在东非这个汽车王国,没有匹配的交通规则建设,显然说不过去。
沙波瓦洛夫接着说:“当然,我们苏联目前想把本国的道路,改造成东非这样,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光是达累斯萨拉姆市道路的细节处,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道路的造价必定不低。”
“在达累斯萨拉姆除了一些步行街和特殊场所,他们的道路居然全部铺设了沥青材料。”
“也不知道东非的其他城市道路状况和达累斯萨拉姆是否一样,毕竟达累斯萨拉姆市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我想东非首都莱茵市,还有前首都第一镇市的道路,说不定都还在达累斯萨拉姆之上。”
“单单达累斯萨拉姆市区的道路建设,即便因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我也认为这恰好是东非政府重视交通的一个重要体现。”
“加上我研究的一些关于东非交通的材料,以及现在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亲眼所见,我认为交通强国是东非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不客气的说,我们苏联的交通比东非落后了二十年也不为过,苏联的道路情况,可能也就和二十年前的东非差不多。”
实际上,二十年前东非的交通建设也比当时的俄国要强太多,毕竟从殖民地时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一直属于东非政府最重视的国家治理范畴。
而如今苏联交通领域的真实水平,应该和东非上个世纪末差不多。
现在苏联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而是一直在恢复元气,也就是说苏联现在很多方面数据,可能还不如帝俄时期。
沙波瓦洛夫说:“发达的交通,使得东非发展工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东非对全国资源的调配效率。”
“这可能也是东非经济相对于我们苏联更加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东非东西海岸,以及内陆的经济差距并不明显,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发达的交通,让东非即便是内陆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发展产业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而苏联,东西差距十分明显,内陆地区更是开发薄弱,尤其是乌拉尔山以东,如果想把我们国家的潜力彻底发掘出来,需要更多的铁路和公路。”
“至少西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并不像远东地区那样恶劣,且资源也不缺乏,最明显的短板就是交通。”
“如果能够解决交通问题,从而开发西西伯利亚地区,这对于苏联来说,能够极大提高我们的国力。”
“当然,即便是东欧平原,苏联经济的核心区域的交通发展情况也比东非落后太多,全苏联的铁路都不到东非的一半,但是我们的国土面积却比东非大很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毕竟,两国人口数据相差不大,我们至少要把交通提升到东非这个水平才算合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