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零五章 爆金币

小说:非洲创业实录 作者:恶的呃呃呃 更新时间:2025-04-20 23:24:4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当一个初生政权内部发生了分裂,那基本也意味着这个政权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而正是在这种危局之下,布达佩斯迎来了战争,五月尚未结束,德奥联军兵分三路,北线沿着多瑙河一路而下,中线从多罗格,试图通过山间直取布达西部的高地,南线绕道陶陶城堡,威胁布达佩斯南部的开阔地带,同时准备断绝布达佩斯和外界的联系。

  而匈牙利政府手中的兵力,大约还有二十万,而布达佩斯仅有六万,但这种情况已经比前世匈牙利工党好太多,前世匈牙利工党所有兵力加起来才仅有五万。

  而库恩政府多出来的这些兵力,也是受到了之前他一些农业政策的影响,获取了匈牙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至于说招募更多的士兵,对于现在的匈牙利已经毫无意义,匈牙利的工业太差,仅有布达佩斯有一家规模不错的兵工厂,而且因为匈牙利工党早期的清算,这家兵工厂的产能没有完全恢复。

  所以,即便招更多的人,匈牙利工党也没有足够的武器把他们武装起来,同时因为苏联的小心思,这让本就缺乏足够的军事指挥人员的匈牙利进一步雪上加霜,在今年三月,苏联就撤走了一部分原本许诺的军事人员。

  除了和库恩的恩怨以外,约瑟夫领导下的苏联,本身因为苏联经济发展的原因,想要谋求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前苏联的对外军事输出,虽然没有停下来,但已经将重心转移到亚洲方向,避免过度刺激欧洲。

  当然,就在上个月,也就是四月十二日那一天,苏联在远东帝国的投资彻底宣告失败,约两千万卢布和几年的辛苦付出,全部因为国党领导人叛变打了水漂。

  由此可见,苏联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搞外交的国家,他的许多对外政策不仅粗劣,令人反感,还常常弄巧成拙。

  眼下,匈牙利工党也因为这一点原因,将会受到波及,但是很可惜,匈牙利工党深受苏联方面影响,而库恩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却让他无法真正把匈牙利工党和苏联彻底分割,从而掌握匈牙利本国变革事业的主动权。

  这一点从前世库恩的经历中就可以看出来,前世库恩失败后,被苏联引渡回国,最终死在大清算之中。

  换句话说,苏联是不可靠的,尤其是他控制下的那些非独立性工党,一但失去其支持,甚至连基本的国家治理都很难维持下去,就如东欧剧变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工党,能力挽狂澜,表现反而不如亚洲和拉美某些国家。

  这也印证了东方的一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

  ……

  匈牙利工党政权接下来的惨淡命运,东非政府也做出了预料,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匈牙利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们撑不过今年,照抄苏联,对于匈牙利这种落后农业国,只有死路一条。”

  对此,弗里德里希表示:“父亲,那再好不过,毕竟工党这种动摇秩序的存在,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

  莱茵皇室对于资产阶级政党或者工党,都没有好感,尤其是后者,他们是最容易对封建势力举起屠刀,诸如沙皇一家,布达佩斯的高层,与之相比,远东帝国末代皇帝的待遇都算的上幸运。

  恩斯特说:“不过,即便匈牙利收复后,奥地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少不了,以前他们和匈牙利之间是民族问题,而经过匈牙利工党这么一闹,那未来奥匈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恐怕也会被激发出来。”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匈牙利工党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给予匈牙利底层民众的待遇都是实打实的。

  这些民众享受过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奴隶”的快乐日子后,再让他们回归过去的生活,那很容易引发匈牙利新的动荡。

  这种情况下,未来统治匈牙利的政权,匈牙利百姓都会拿出来和工党政权时期做对比,这对于哈布斯堡家族还有未来匈牙利的统治阶层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因此,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我们绝对要吸取奥匈帝国的教训,不能让他们的思想,在东非本土传播,即便要传播,也必须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内容。”

  阻止一种思想的传播,并不只有封禁这一个办法,而且这反而容易引起民众的叛逆心,你不想让他们看,他们反而越想偷偷摸摸的看。

  与之相比,曲解的办法能够起到奇效,东非工党就是在莱茵皇室操纵下诞生的这样一个伪工党组织。

  有一句话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也是类似原理,就像《春秋》这部儒家著名著作,有各种不同的注解版本,从而来实现对其内容的不同解释,从而篡改其本意,或者延伸子虚乌有的内容为政治服务。

  上个世纪末,远东帝国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也这种性质的书籍。

  而西方近代,对《圣经》的各种不同理解,从而推动社会变革,比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就是从这方面下手。

  甚至最保守和教条的阿拉伯教经文,也能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各种派别。

  同理,对于工党思想在东非的传播,莱茵皇室和东非政府,一样可以曲解和篡改,然后让东非民众真假难辨,从这个角度而言,莱茵皇室可谓用心险恶。

  在这个问题上,父子两人没有说太多,转而把话题引入到国内和国外。

  1927年又是动荡的一年,尤其是欧亚大陆上的各种运动,此起彼伏,包括变法图强性质,民族独立性质,工党性质,殖民地谋求独立等等。

  弗里德里希说:“今年我们把对外重点工作放在了海外市场培植,尤其是殖民地的建设和扩张上。”

  “现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凸显,各国工业复苏和发展,伴随着产能过剩的极大隐患,同时关税战也越发频繁。”

  “反应在国内,如今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商品利润越来越低,许多企业甚至亏损经营,为此,不得不压低市场劳动力价格。”

  “我们东非因为有最低工资标准,所以他们不能做的太过,但是欧美国家的企业大多没有这个顾虑。”

  “这也导致现在很多资本流入欧美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整体上,还可以承受。”

  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资的依赖也会随之减少,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玩经济上的“闭关锁国”,对东非的影响算不上太大。

  以前,东非政府肯定巴不得其他国家对东非多投资,从而获得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等发展要素,现在东非本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已经没有太多短板。

  加上东非政府的不懈努力,尽量降低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生产成本,所以东非工业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投资环境仅仅略微逊色于美国。

  当然,真正让美国和东非都羡慕的还是英国和法国这种国家,即便他们混吃等死,殖民地也能为他们的本土工业买单。

  只需要禁止其他国家商品,进入他们的殖民地,他们就能坐享其成,哪怕商品质量再差,殖民地也别无选择。

  而这也是五五规划以来,东非加大对殖民地投入的重要原因,这其实就是培养东非未来的经济蓄水池。

  恩斯特说:“眼下的经济环境,虽然明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巨大的波涛已经在酝酿,国际市场的泡沫随时有可能被戳破。”

  “换句话说,我们要做好应对一场史无前例经济危机的各项准备,增加东非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幸存下来的能力。”

  “殖民地市场想成长起来,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务之急,是加大对移民的引入,尤其是太平洋各个区域的殖民地,放松移民标准。”

  “皇室财团手里的一些非核心资产,要加紧抛售掉,同时加强国内企业,尤其是那些经营状况良好,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事先做好调查。”

  “因为一旦危机爆发,我们只能优先保证那些优质企业的生存,这是危机过后,东非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

  “至于股市和债券市场,尽可能的把他们往实业上引导,放一些利好消息和政策,这样即便未来经济泡沫爆炸,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实体经济就算遭遇经济危机,它总能留下尸体,而服务业爆炸,那财富连一点灰都看不到,就蒸发掉了,所以两相其害取其轻,还是前者更有用一点,哪怕是房地产暴雷,那一堆房子至少未来可能还可以利用的上。

  弗里德里希皇储的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说:“目前帝国一直都在积蓄资金和放宽市场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加大国内的投资力度。”

  “皇室和国有企业的精简也在加速,如果真的爆发经济危机,我们不至于手忙脚乱。”

  东非国企和皇室企业是未来“兜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之一,不过,面对经济危机,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东非只能从政府层面,做好各项准备。

  整体上来说,东非国内外,莱茵皇室都已经提前埋好了暗子,一旦经济危机彻底爆发,这些暗子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保证东非在经济危机中活下来。

  如果活不下来,那东非能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像沙俄那样原地爆炸,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第二种则是发动战争,把矛盾转移出去。

  而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控的,尤其是第一种情况,显然是当前政府最不能接受的。

  至于第二种,如果失败,就会像前世的德国一样,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至于前世德国发展的不错,那只不过是美国放松了对其经济限制,甚至因为制约欧洲的需要,还要在特定阶段,支持其发展。

  战败国的结局,取决于战胜国的态度,至少在他战败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完全被战胜国所掌控。

  而东非这种大国如果战败,毫无疑问,其他国家不会给东非哪怕一丝翻身的机会,就像前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境况一样。

  所以,即便不得不发动战争,东非也要在战争完全可控的情况下,才会入场,而在此前,东非必须保证本国经济和社会秩序不提前崩塌。

  恩斯特说:“国际上,我们也可以和德国,美国等国家达成一些共识,从而进一步扩大世界自由市场的范围。”

  之所以把德国放在美国之前,那是因为德国面临如今世界的关税战,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着急,东非和美国好歹有体量和规模,甚至是一定基数的殖民地。

  而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原材料和市场都十分匮乏,如果只是经济上的竞争,那德国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世界的原材料和市场,是由政治和军事决定。

  就比如印度,他可以不买德国人的账,但是他们绝对不敢忤逆英国人,因为当下英国人是印度人的主子。

  所以,英国人不让印度买卖德国商品,那印度人就必须执行,这样英国就实现了对印度经济的独占。

  而德国想进入印度市场,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军舰开到印度,并且击溃驻印的英国军队。

  这是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但现在显然还到不了各国大打出手的时候,所以包括德国,东非,美国这些后发国家,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暂时联合起来,打破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对大部分世界市场的垄断。

  典型的例子,就比如上个世纪末,美国在远东帝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就是为了强行从英法等国家虎口夺食。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对英法等国家威胁勒索,当时美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英法却独享远东大部分市场,所以美国要求“共享市场”。

  这一点,对当前东非很有借鉴意义,而且不仅是东非,美国和德国同样有这种需求,大家完全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爆那些传统殖民大国的“金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