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科战争之后,东非顺势进入玻利维亚,并且在东非的主持下,1931年末和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五个国家就巴拉那河通航,治理和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东非外交部长弗里尔亲自率队抵达乌拉圭首都,和巴拉那河流域各国进行了沟通和谈判。
“巴拉那河是南美第二大河,但从经济和人口,农业等角度而言,它毫无疑问是对南美最重要的河流,远远超过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
“其流域面积接近四百万平方公里,长度超过四千公里,区域内的水能,航运,灌溉等价值极高,所以对巴拉那河的综合治理,将有助于南美南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很显然,这里弗里尔提到的巴拉那河,是广义上的巴拉那河,它包括拉普拉塔河还有乌拉圭河。
因为从严格的地理意义上来说,拉普拉塔河,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是三条独立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河流,甚至拉普拉塔河是否为河流都饱受争议。
如果将拉普拉塔河定义为海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那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就相当于直接注入大西洋,自然也就是独立河流。
而如果把它看做河流,那就等于拉普拉塔河是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最终汇入的拉普拉塔河,共用一个出海通道,三者就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东非为了利益最大化,也就选择了后者,当然,为了防止漏洞,条约草案特别注明这一点。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巴拉那河流域是整个南美最精华的地区,也是各国国土精华所在,因此,各国应该放下成见,精诚合作,共同推动流域内地区的整体发展,共同进步和繁荣。”
这话基本符合事实,但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对于玻利维亚而言,巴拉那河流域的重要性就不是太重要,作为一个内陆国,玻利维亚有三条出海选择,分别是借道秘鲁,然后是借道巴西,最后是借道巴拉那河流域各国。
秘鲁和玻利维亚关系还算密切,二者甚至曾经成为一个国家,因此,玻利维亚的货物出口,大部分走秘鲁中转。
然后是借道巴西,因为玻利维亚东北部也属于亚马孙河流域,上个世纪,为了获取巴西同意玻利维亚的河流通行权,玻利维亚甚至放弃了东部的部分国土。
当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策,首先资源方面,前世世界最大的穆通铁矿成了两国共有,其次巴拉圭河这条巴拉那河重要支流也和玻利维亚无缘,这条航线显然并不比亚马孙河流域的那些支流差。
最后借道巴拉那河流域,对于当前玻利维亚之所以不重要的原因,完全是政策导致的,玻利维亚的重心并没有放在东南部,加上查科战争的失败,更是让其错过了一部分重要航道。
一直到前世21世纪,玻利维亚也无力开发当地,这使得其东南部丰富的铁矿资源,居然无法开发。
理论上来说,如果穆通铁矿能得到开发,那巴拉圭就有可能凭借此地成为世界重要的资源型国家,在铁矿买卖上不逊色于澳大利亚和巴西,毕竟玻利维亚的体量和这两个国家不同,人口少,一个穆通铁矿就能将全国养肥。
不过,玻利维亚政府没有这样的眼光也无所谓,现在东非人来了,自然会做出相关布局,而《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协定》就是其中一环。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东非会帮助各国开发河流沿线区域的城市,港口,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建设。”
“重点推动亚松森,罗萨里奥,科伦巴,苏亚雷斯,萨尔托等重要港口城市的建设,加强对各国在工农业领域的投资和扶持。”
亚松森是巴拉圭首都,也是东非资本进入南美最早的地区,但是,亚松森虽然处于巴拉那河畔,却改变不了其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
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非无法通过巴拉圭,对整个巴拉那河流域增强控制,其出海口基本为阿根廷和乌拉圭控制,所以想要巴拉那河通航,东非就必须摆平这两个国家。
乌拉圭面对东非,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因此对于东非控制巴拉那河航运,阻力最大的就是阿根廷。
此前,阿根廷深受英国资本影响,所以政府基本上为亲英派把持,而英国显然是不愿意见到东非势力在南美地区顺利扩张的。
阿根廷在1931年以前,和东非的关系不说紧张,也基本上是互不打扰,阿根廷政府不想东非对其内政指手画脚,同时也不愿意东非进入南美,但又没有胆量挑衅东非。
因此,阿根廷在和东非的南美政策中的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合作”,也就是不参加东非在南美的各种组织活动,置身事外,同时呼吁区域各国保持独立性,减少大国干预空间。
换句话说,阿根廷一直都想做南美地区老大,可它又完全无法阻止美国,英国,东非这种大国,大动作不敢搞,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不少。
加上“远交近攻”的思维,所以阿根廷更倾向于拉拢英国制衡东非这个“近邻”。
但是,这种情况在1930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因为经济危机原因,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商业合作基本被瓦解,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利益不能统一。
此前,英国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业商品买家,但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自然无力再维持原本的贸易合作,同时,相较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亲儿子,英国的农业进口,自然优先满足自身殖民地。
经济上,阿根廷和英国贸易的割裂,直接导致阿根廷收入下降,大量农户和市民破产,引发了阿根廷内部政治危机。
于是1930年阿根廷军政府上台,而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进一步加剧了两国间的矛盾。
当然,阿根廷军政府和东非的关系也谈不上多好,因为其掌权者乌里武鲁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他推崇“意大利模式”,也就是贝尼托政权。
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共性,就是野心大,乌里武鲁的想法中,阿根廷天然是南美领导者。
这就和东非的战略发生了冲突,东非在南美地区的大肆扩张,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乌里武鲁想法的实施。
就比如前世他干预玻利维亚内政,试图推翻玻利维亚民选政府,和巴西竞争等。
现在,玻利维亚,巴拉圭被东非控制,东非对乌拉圭的影响力也日益加深,所以,阿根廷想扩张自己在南美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东非成为了最大阻碍。
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应该和东非关系进一步恶化,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乌里武鲁上台后,不仅没有和东非作对,反而破天荒的加强了当前阶段和东非的合作。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乌里武鲁得位不正,在阿根廷不得人心。
这和意大利的贝尼托政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贝尼托是先成为意大利首相,然后调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掌握国家大权的。
而乌里武鲁上台,是直接发动军事政变,因此,乌里武鲁在阿根廷国内的反对者众多,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假设,这个时候得罪东非,东非以乌里武鲁政府不合法为由,拉拢阿根廷各个反对势力,那乌里武鲁政府就极有可能被推翻。
毕竟,乌里武鲁靠的是军队,因此,可以通过强权对反对势力进行镇压,但是东非最不缺的就是武力,只要东非打着恢复阿根廷民主的旗号,军队进入阿根廷,说不定就有大批支持者,当然,前提是之后东非再撤出。
现在,东非在巴拉圭河玻利维亚就有驻军,更别说整个南大西洋,东非海军一家独大,所以,乌里武鲁对东非是十分忌惮的,却又因为实力,不得不低头。
除此外,如今阿根廷的经济情况,也要求乌里武鲁和东非采取合作,来遏制现在阿根廷糟糕的经济情况。
总而言之,为了维系自身利益和统治,乌里武鲁不仅不敢得罪东非,反而积极拉拢东非。
所以,这次《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协定》,阿根廷军政府也派出代表积极参与进来,并且谋求为本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就比如此前弗里尔外交部长提到的罗萨里奥市,这个城市就在巴拉那河沿岸,并且是阿根廷第三大城市,也是阿根廷重要的铁路和航运中心,也是前世知名国际工党战士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的故乡。
阿根廷军政府一方面畏惧东非干预阿根廷内政,另一方面,需要寻找英国的替代品,恢复农产品出口,同时发展本国工业。
所以,东非就成了重要选择,在之前东非本身就是阿根廷农产品的重要消费国之一,而在经济危机中,东非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影响最小的国家,所以,阿根廷军政府希望东非加大对阿根廷农产品的进口规模。
同时,东非又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实力不容置疑,引入东非资本对阿根廷城市还有产业进行投资,对于乌里武鲁政府也是一项重要合作内容。
对于乌里武鲁政府,东非也投桃报李,保证不干预阿根廷内部事务,至于经济上两国的合作,前提就是阿根廷同意并且和东非签署自由通航协议,只要阿根廷答应,那东非会在经济上对阿根廷适当倾斜。
这是阿根廷,然后是巴西,东非并不太重视巴西在巴拉那河流域的作用,不过,如果开发玻利维亚北部,还有巴西西部的铁矿资源,走水运回东非,那巴西境内河流就绕不开。
因此,巴西的科伦巴港成为两国共建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港口距离铁矿区不远,日后东非从巴西西部进口铁矿石,大概率会通过巴拉圭河的科伦巴港进行,最后经过巴拉那河进入大西洋输送到东非西部钢铁产业基地。
而苏亚雷斯是玻利维亚一处据点,这也是前世玻利维亚苏亚雷斯港所在地,距离科伦坡港很近。
之所以东非会在巴西的科伦坡港旁边再和玻利维亚合作建设一座苏亚雷斯港,完全是处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角度考虑。
同时,苏亚雷斯港也是东非加强对玻利维亚经济渗透和控制的重要工程,日后穆通铁矿开发后,玻利维亚基本只能通过苏亚雷斯港向东非出口,而铁矿也将成为其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和支柱。
最后是萨尔托,萨尔托是乌拉圭第二大城市,乌拉圭河沿岸最大城市,东非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巴拉那河流域将成为日后,南美工农业最发达的区域,通过航运,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都不得阻止流域内各国和东非商船的自由通行权利。”
“否则将成为众矢之的,出于维护各国利益,还有统筹巴拉那河流域治理,航运安全,有关国家利益维护,解决各国纠纷,我们东非也会加大对这一区域的协调。”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弗里尔的这段话,也表明了东非将会加强在巴拉那河流域的军事存在,分别在巴拉圭,乌拉圭还有玻利维亚三国建设军事基地。
至于阿根廷和巴西,东非虽然不会直接建设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但只要在另外三国站稳脚跟,那东非对巴拉那河流域的主导权也基本稳固。
其中,东非海军会在乌拉圭租借港口,作为南大西洋西岸新的的军事基地,以取代过去亚松森的作用。
而这也意味着东非大西洋舰队,在南美洲南部首次获得驻扎大型舰队的稳定海军基地,威慑流域内各个国家,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两国。
这已经是东非和阿根廷和巴西妥协后的结果,虽然说东非海军进驻巴拉圭,对两国威胁很大,但总好过东非把海军基地建设在两国本土。
因此,面对强大的东非,两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东非和美国,英国等国家不同,因为东非就在大洋对岸,这也意味着如果东非真对两国发动战争,他们也只有挨打的份。
整个南大西洋,就和印度洋一样,基本上东非海军可以自由去到任何地方,同时区域内各国海军,完全没有和东非海军抗衡的能力。
而英国和美国,他们毕竟是北大西洋沿岸国家,虽然两国海军实力不俗,可想到南大西洋像东非海军这样耀武扬威,就很不方便,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重蹈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覆辙。
同理,这也是东非海军很难在北大西洋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东非外交部长弗里尔亲自率队抵达乌拉圭首都,和巴拉那河流域各国进行了沟通和谈判。
“巴拉那河是南美第二大河,但从经济和人口,农业等角度而言,它毫无疑问是对南美最重要的河流,远远超过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
“其流域面积接近四百万平方公里,长度超过四千公里,区域内的水能,航运,灌溉等价值极高,所以对巴拉那河的综合治理,将有助于南美南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很显然,这里弗里尔提到的巴拉那河,是广义上的巴拉那河,它包括拉普拉塔河还有乌拉圭河。
因为从严格的地理意义上来说,拉普拉塔河,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是三条独立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河流,甚至拉普拉塔河是否为河流都饱受争议。
如果将拉普拉塔河定义为海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那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就相当于直接注入大西洋,自然也就是独立河流。
而如果把它看做河流,那就等于拉普拉塔河是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最终汇入的拉普拉塔河,共用一个出海通道,三者就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东非为了利益最大化,也就选择了后者,当然,为了防止漏洞,条约草案特别注明这一点。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巴拉那河流域是整个南美最精华的地区,也是各国国土精华所在,因此,各国应该放下成见,精诚合作,共同推动流域内地区的整体发展,共同进步和繁荣。”
这话基本符合事实,但也不完全正确,至少对于玻利维亚而言,巴拉那河流域的重要性就不是太重要,作为一个内陆国,玻利维亚有三条出海选择,分别是借道秘鲁,然后是借道巴西,最后是借道巴拉那河流域各国。
秘鲁和玻利维亚关系还算密切,二者甚至曾经成为一个国家,因此,玻利维亚的货物出口,大部分走秘鲁中转。
然后是借道巴西,因为玻利维亚东北部也属于亚马孙河流域,上个世纪,为了获取巴西同意玻利维亚的河流通行权,玻利维亚甚至放弃了东部的部分国土。
当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策,首先资源方面,前世世界最大的穆通铁矿成了两国共有,其次巴拉圭河这条巴拉那河重要支流也和玻利维亚无缘,这条航线显然并不比亚马孙河流域的那些支流差。
最后借道巴拉那河流域,对于当前玻利维亚之所以不重要的原因,完全是政策导致的,玻利维亚的重心并没有放在东南部,加上查科战争的失败,更是让其错过了一部分重要航道。
一直到前世21世纪,玻利维亚也无力开发当地,这使得其东南部丰富的铁矿资源,居然无法开发。
理论上来说,如果穆通铁矿能得到开发,那巴拉圭就有可能凭借此地成为世界重要的资源型国家,在铁矿买卖上不逊色于澳大利亚和巴西,毕竟玻利维亚的体量和这两个国家不同,人口少,一个穆通铁矿就能将全国养肥。
不过,玻利维亚政府没有这样的眼光也无所谓,现在东非人来了,自然会做出相关布局,而《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协定》就是其中一环。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东非会帮助各国开发河流沿线区域的城市,港口,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建设。”
“重点推动亚松森,罗萨里奥,科伦巴,苏亚雷斯,萨尔托等重要港口城市的建设,加强对各国在工农业领域的投资和扶持。”
亚松森是巴拉圭首都,也是东非资本进入南美最早的地区,但是,亚松森虽然处于巴拉那河畔,却改变不了其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
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非无法通过巴拉圭,对整个巴拉那河流域增强控制,其出海口基本为阿根廷和乌拉圭控制,所以想要巴拉那河通航,东非就必须摆平这两个国家。
乌拉圭面对东非,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因此对于东非控制巴拉那河航运,阻力最大的就是阿根廷。
此前,阿根廷深受英国资本影响,所以政府基本上为亲英派把持,而英国显然是不愿意见到东非势力在南美地区顺利扩张的。
阿根廷在1931年以前,和东非的关系不说紧张,也基本上是互不打扰,阿根廷政府不想东非对其内政指手画脚,同时也不愿意东非进入南美,但又没有胆量挑衅东非。
因此,阿根廷在和东非的南美政策中的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不合作”,也就是不参加东非在南美的各种组织活动,置身事外,同时呼吁区域各国保持独立性,减少大国干预空间。
换句话说,阿根廷一直都想做南美地区老大,可它又完全无法阻止美国,英国,东非这种大国,大动作不敢搞,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不少。
加上“远交近攻”的思维,所以阿根廷更倾向于拉拢英国制衡东非这个“近邻”。
但是,这种情况在1930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因为经济危机原因,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商业合作基本被瓦解,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利益不能统一。
此前,英国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业商品买家,但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自然无力再维持原本的贸易合作,同时,相较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亲儿子,英国的农业进口,自然优先满足自身殖民地。
经济上,阿根廷和英国贸易的割裂,直接导致阿根廷收入下降,大量农户和市民破产,引发了阿根廷内部政治危机。
于是1930年阿根廷军政府上台,而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进一步加剧了两国间的矛盾。
当然,阿根廷军政府和东非的关系也谈不上多好,因为其掌权者乌里武鲁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他推崇“意大利模式”,也就是贝尼托政权。
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共性,就是野心大,乌里武鲁的想法中,阿根廷天然是南美领导者。
这就和东非的战略发生了冲突,东非在南美地区的大肆扩张,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乌里武鲁想法的实施。
就比如前世他干预玻利维亚内政,试图推翻玻利维亚民选政府,和巴西竞争等。
现在,玻利维亚,巴拉圭被东非控制,东非对乌拉圭的影响力也日益加深,所以,阿根廷想扩张自己在南美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东非成为了最大阻碍。
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应该和东非关系进一步恶化,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乌里武鲁上台后,不仅没有和东非作对,反而破天荒的加强了当前阶段和东非的合作。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乌里武鲁得位不正,在阿根廷不得人心。
这和意大利的贝尼托政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贝尼托是先成为意大利首相,然后调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掌握国家大权的。
而乌里武鲁上台,是直接发动军事政变,因此,乌里武鲁在阿根廷国内的反对者众多,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假设,这个时候得罪东非,东非以乌里武鲁政府不合法为由,拉拢阿根廷各个反对势力,那乌里武鲁政府就极有可能被推翻。
毕竟,乌里武鲁靠的是军队,因此,可以通过强权对反对势力进行镇压,但是东非最不缺的就是武力,只要东非打着恢复阿根廷民主的旗号,军队进入阿根廷,说不定就有大批支持者,当然,前提是之后东非再撤出。
现在,东非在巴拉圭河玻利维亚就有驻军,更别说整个南大西洋,东非海军一家独大,所以,乌里武鲁对东非是十分忌惮的,却又因为实力,不得不低头。
除此外,如今阿根廷的经济情况,也要求乌里武鲁和东非采取合作,来遏制现在阿根廷糟糕的经济情况。
总而言之,为了维系自身利益和统治,乌里武鲁不仅不敢得罪东非,反而积极拉拢东非。
所以,这次《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协定》,阿根廷军政府也派出代表积极参与进来,并且谋求为本国获取更多的利益。
就比如此前弗里尔外交部长提到的罗萨里奥市,这个城市就在巴拉那河沿岸,并且是阿根廷第三大城市,也是阿根廷重要的铁路和航运中心,也是前世知名国际工党战士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的故乡。
阿根廷军政府一方面畏惧东非干预阿根廷内政,另一方面,需要寻找英国的替代品,恢复农产品出口,同时发展本国工业。
所以,东非就成了重要选择,在之前东非本身就是阿根廷农产品的重要消费国之一,而在经济危机中,东非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影响最小的国家,所以,阿根廷军政府希望东非加大对阿根廷农产品的进口规模。
同时,东非又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实力不容置疑,引入东非资本对阿根廷城市还有产业进行投资,对于乌里武鲁政府也是一项重要合作内容。
对于乌里武鲁政府,东非也投桃报李,保证不干预阿根廷内部事务,至于经济上两国的合作,前提就是阿根廷同意并且和东非签署自由通航协议,只要阿根廷答应,那东非会在经济上对阿根廷适当倾斜。
这是阿根廷,然后是巴西,东非并不太重视巴西在巴拉那河流域的作用,不过,如果开发玻利维亚北部,还有巴西西部的铁矿资源,走水运回东非,那巴西境内河流就绕不开。
因此,巴西的科伦巴港成为两国共建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港口距离铁矿区不远,日后东非从巴西西部进口铁矿石,大概率会通过巴拉圭河的科伦巴港进行,最后经过巴拉那河进入大西洋输送到东非西部钢铁产业基地。
而苏亚雷斯是玻利维亚一处据点,这也是前世玻利维亚苏亚雷斯港所在地,距离科伦坡港很近。
之所以东非会在巴西的科伦坡港旁边再和玻利维亚合作建设一座苏亚雷斯港,完全是处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角度考虑。
同时,苏亚雷斯港也是东非加强对玻利维亚经济渗透和控制的重要工程,日后穆通铁矿开发后,玻利维亚基本只能通过苏亚雷斯港向东非出口,而铁矿也将成为其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和支柱。
最后是萨尔托,萨尔托是乌拉圭第二大城市,乌拉圭河沿岸最大城市,东非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弗里尔外交部长说道:“巴拉那河流域将成为日后,南美工农业最发达的区域,通过航运,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都不得阻止流域内各国和东非商船的自由通行权利。”
“否则将成为众矢之的,出于维护各国利益,还有统筹巴拉那河流域治理,航运安全,有关国家利益维护,解决各国纠纷,我们东非也会加大对这一区域的协调。”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弗里尔的这段话,也表明了东非将会加强在巴拉那河流域的军事存在,分别在巴拉圭,乌拉圭还有玻利维亚三国建设军事基地。
至于阿根廷和巴西,东非虽然不会直接建设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但只要在另外三国站稳脚跟,那东非对巴拉那河流域的主导权也基本稳固。
其中,东非海军会在乌拉圭租借港口,作为南大西洋西岸新的的军事基地,以取代过去亚松森的作用。
而这也意味着东非大西洋舰队,在南美洲南部首次获得驻扎大型舰队的稳定海军基地,威慑流域内各个国家,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两国。
这已经是东非和阿根廷和巴西妥协后的结果,虽然说东非海军进驻巴拉圭,对两国威胁很大,但总好过东非把海军基地建设在两国本土。
因此,面对强大的东非,两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东非和美国,英国等国家不同,因为东非就在大洋对岸,这也意味着如果东非真对两国发动战争,他们也只有挨打的份。
整个南大西洋,就和印度洋一样,基本上东非海军可以自由去到任何地方,同时区域内各国海军,完全没有和东非海军抗衡的能力。
而英国和美国,他们毕竟是北大西洋沿岸国家,虽然两国海军实力不俗,可想到南大西洋像东非海军这样耀武扬威,就很不方便,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重蹈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覆辙。
同理,这也是东非海军很难在北大西洋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