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月15日,奥地利。
随着奥匈帝国境内烽烟四起,奥地利周边陷入动荡,奥地利的民众对哈布斯堡皇室也彻底失去耐心。
但是,这段时间里,奥地利的各方政治势力和党派,却对一个问题十分纠结,以至于奥地利此前一直风平浪静。这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推翻哈布斯堡皇室之后,是否以及如何维持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问题。
放在前世,这个问题自然不会被讨论,因为前世这个时间段,奥匈帝国早就被强制解散了,奥地利变成了独立国家,可现在奥地利依旧是名义上奥匈帝国的统治者。
因此,奥地利的各路人马,就必须考虑接下来是继续维持帝国领土的完整,建立“大奥地利”,还是奥地利和其他地区分家独立。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奥地利工党,其内部产生了两股势力,一方认为即便要推翻哈布斯堡皇室,建立民主政府,也必须保证帝国的完整性,否则就是奥地利的罪人,是卖国贼。
而另一方认为阶级大于国家,同时,奥地利事实上过去对其他民族地区存在压迫,他们奥地利工党作为先进思想性的政党,不应该和哈布斯堡皇室一样,维持奥匈帝国这个剥削机器的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在今天奥地利工党会议上,将要做出最终的论断。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制后,奥地利工党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准备在奥地利发动政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内的分歧就无法解决,没有统一共识,自然就无法发动政变。
奥地利工党的军事负责人霍纳在会议上说道:“从1804年以来,奥地利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地区,形成了以维也纳为核心的大奥地利国家,所以,我认为即便要推翻哈布斯堡统治,我们工党人也不应该分裂帝国。”
“这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事实上,这也是奥地利民众过去长期不能支持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奥地利是可以和匈牙利,捷克等地区并存的,我们完全可以组成联合政府,而不是变成一个个独立小国,分散力量。”
显然,霍纳是工党内部的大奥地利派,他刚发表完意见,就遭受了独立派的批评和反击。
独立派的代表弗里德里希说道:“霍纳同志,你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这和极端民主政党没有区别。”
“奥地利的根本问题在于哈布斯堡皇室的封建统治,还有资本主义对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而在此基础上,奥地利过去作为奥匈帝国的核心之一,就积极开展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压迫和剥削,如果我们继续维持奥匈帝国的存在,就变成了新的压迫者。”
霍纳显然不接受弗里德里希的批评,他反驳说:“弗里德里希同志,你这完全是偷换概念。”
“奥匈帝国时期,奥地利确实对其他民族还有地区存在压迫,但是这是哈布斯堡皇室的错,我们工党不能为其背锅。”
“而且,我之前也说了,新政府是联合政府,在这个框架下,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等地方,完全可以以加盟国的形式加入新政府,在地位上大家是平等的,这就解决了你所说的问题。”
“如今苏联也是这样一种组织形式,我们奥地利完全可以参考苏联,和匈牙利,捷克等组成一个新的国家。”
当霍纳如此一说,就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苏联就是现实案例,他是由多个加盟国组成的国家联盟,可也没有见到现在苏联出现什么问题。
既然苏联可以以这种形式维护国家统一,并且协调各个民族还有地区的利益,奥地利工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显然,相较于成为大奥地利政府的一员,远比独立奥地利政府的一员,对奥地利工党内部的一些人更有吸引力。
霍纳接着说道:“欧洲的形势,也要求奥匈帝国内部的其他民族和地区,应该和我们抱团取暖,现在虽然欧洲的工党运动如火如荼。”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欧洲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强大,至少在现阶段,单以奥地利的力量,是很难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抗的。”
“所以,如果只是奥地利独立,那我们建立的新政权,也很难稳定下来,甚至有可能被帝国主义集团绞杀。”
“就像之前的匈牙利政变一样,匈牙利工党因为实力太弱,即便建立了政权和军队,最后却也没有成功保住胜利果实。”
“因此,奥地利必须和其他地区团结起来,组成新的大奥地利民主政府,才有可能在这种恶劣形势中存活下来。”
“否则,我们前脚带着奥地利独立,并且建立新政府,后脚德国,意大利的军队,就有可能进入奥地利,对我们进行干涉和围剿。”
弗里德里希对于霍纳的论调依旧抱有怀疑态度,他说道:“霍纳同志,这只是你的个人猜测,毕竟,我们奥地利独立后,也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同样可以联合捷克,匈牙利等地区的同志和敌人周旋,背后更是有苏联同志的帮助。”
霍纳不屑的说道:“弗里德里希同志,按照你之前所说的,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主义的危险思想,既然这样,捷克和匈牙利工党也是我们的同志,那就不应该分的这么清楚。”
“既然如此,捷克和匈牙利的同志们,自然也应该加入到大奥地利中来,放下民族主义成见,和我们学习苏联那样,把奥匈帝国组成一个新的国家。”
“所以,奥地利和其他地区分别独立,在共同对抗帝国主义集团,完全是多此一举,我们不如现在就和匈牙利等地区的同志,联合在一起,组成大奥地利联合政府,集中力量和敌人对抗。”
霍纳的辩驳,顿时让独立派哑口无言,他们之前攻讦霍纳,说他是民族主义者,现在,霍纳的理由就刚好利用这一点,既然不要民族主义,那匈牙利,捷克工党也不应该分的这么清,和奥地利划分界限。
否则的话,他们独立后建设的国家岂不是也成为了民族主义国家。
霍纳接着强调说:“世界工党运动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工党政权。”
“大家本来就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楚,很显然一个大奥地利更有利于日后世界工党政权的建立,我们如果连大奥地利都无法建立,谈何建立一个不分国别,不分民族,所有人在地位和身份上平等的世界工党政权。”
“所以,不管是现实需要,还是长久考虑,大奥地利都应该被建设起来,并且成为世界工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过渡阶段。”
当然,这里霍纳的大奥地利,主要指的是原奥匈帝国下面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体,而不是真的奥地利,奥地利工党的所谓“大奥地利”派,更多使用“帕勒蒙特”这个单词,也就是议会来表达,这就类似于苏联的“苏维埃”。
而奥地利工党接下来成立的“联合政府”政权的名称,就是德语的“帕勒蒙特共和国”。既然是联合政府,自然也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工党的代表。
当然,匈牙利和捷克等地方工党,是否接受奥地利工党的想法,那就另说了。
联合政府的提出,更有利于奥地利工党拉拢奥地利民众的支持,毕竟有许多奥地利民众并不希望看到帝国的分裂。
而霍纳的提议,也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所认可,包括奥地利工党现领袖科普勒尼希。
科普勒尼希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们就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接下来我党的路线,是走联合路线还是独立路线。”
然后,奥地利工党就展开了投票,最终联合路线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成员所认可。
科普勒尼希宣布了这一结果,奥地利工党的路线也就被定了下来,接下来推翻哈布斯堡皇室统治后,奥地利工党或者说“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将包括其他地区工党,组成新政府,维持帝国整体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其实,就是苏联的翻版。
而统一了共识之后,奥地利工党也不再犹豫,将要发动对哈布斯堡皇室的颠覆运动。
1934年5月4日。
奥地利工党在维也纳等多地,正式发动了叛乱,彻底打破了奥地利的平静,此时,除了匈牙利,达尔马提亚等少数地区之外,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而此时,维也纳,因为哈布斯堡镇压全国叛乱的原因,本来就兵力空虚,加上奥地利工党蓄谋已久,所以进展十分顺利。
截止到5月6日,维也纳城区大部分就已经被奥地利工党占领,同时,维也纳的其他势力,保皇派以美泉宫为中心,继续和工党对抗。
……
美泉宫。
虽然这里是奥匈帝国权力的中心,但是美泉宫并不在维也纳市中心,而是在其城市西南部,在19世纪以前,美泉宫甚至不在市区范围,19世纪以后,随着维也纳城市扩张,美泉宫才被扩入市区范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党发生叛乱以后,美泉宫才没有被第一时间波及,帝国政府还能占据城市的西南部和工党进行对抗。
而这时,在美泉宫旁边的机场上,鲁道夫皇帝正在送别皇室成员。
美泉宫为什么会有一座临时机场,这是东非方面给出的建议,恩斯特害怕哈布斯堡皇室被一锅端掉,所以提议鲁道夫皇帝在美泉宫划出一块地方,给东非的运输机留出空间。
而鲁道夫听取了这个建议,毕竟他要考虑家人和皇室成员的安危,所以,四月份一架东非最先进空20运输机,就大摇大摆的停在了美泉宫广场旁边的临时跑道上。
这架空20,能够容纳三十人,任务就是在维也纳爆发问题之后,能够搭载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安全撤离。
此时,鲁道夫皇帝站在机场旁边,对卡尔皇储交待道:“这一天比我想象来的还要早,卡尔,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就要由你来肩负了。”
卡尔皇储还想试图劝说:“父亲,你还是和我们一起撤离吧!乱党随时都有可能攻陷这里,留在维也纳只有死路一条!”
鲁道夫皇帝摇摇头说道:“我或许会离开维也纳,但是也绝对不能离开奥匈帝国,接下来维也纳如果守不住,我就只能前往匈牙利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如果工党真的拿下整个维也纳,鲁道夫的命运就难说了,当然,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鲁道夫都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而现在,匈牙利还算稳定,也是哈布斯堡统治基础最稳定的地区,所以,维也纳沦陷的话,鲁道夫就会尝试逃亡匈牙利,组建政府继续战斗。
卡尔皇储对匈牙利并不看好,他说道:“父亲,即便你不和我们一起离开,最好的选择也未必是匈牙利,达尔马提亚比匈牙利更加安全,这方面后面撤离。”
鲁道夫皇帝摇摇头说:“如果选择达尔马提亚,那也就意味着哈布斯堡彻底放弃奥匈帝国的一切,在帝国内部,只有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才能起到统领全国的能力。”
奥匈帝国本身就是“双核心”国家,维也纳沦陷,只要鲁道夫皇帝跑到布达佩斯,帝国就照样可以维持运作。
达尔马提亚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不过,正如卡尔皇储所说,达尔马提亚更加安全,那里民众对哈布斯堡的支持是最高的,同时有东非海军驻扎在南部杜布罗夫尼克港,方便跑路。
但是,鲁道夫皇帝并不打算流亡海外,他做好了和帝国共存亡的准备。
他说道:“我的心意已决,你到了东非以后,要牢记我的教诲,如果奥匈帝国不复存在,不要想着回来复辟。时代变了,留在这里只有危险,皇冠落地的那一刻,奥地利就不可能再重拾君主制。”
“同时,欧洲也越来越危险,即便我们没有失去权力,未来也必然被卷入欧洲的战争之中……”
在交待完最后的话后,鲁道夫皇帝和卡尔皇储,皇后等皇室成员告别,东非的运输机缓缓升空,在维也纳的枪声中,带着哈布斯堡皇室的核心成员,离开这座古老的城市。
5月14日,奥地利工党军队,突进了美泉宫的外围,鲁道夫皇帝和政府官员,乘坐军机飞往布达佩斯。
同一天里,大奥地利联合政府宣布成立,奥地利工党也宣布改名为“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并且要求捷克,匈牙利等地区工党接受他们的领导,组建“大奥地利联合共和国”,也就是“帕勒蒙特共和国”。
随着奥匈帝国境内烽烟四起,奥地利周边陷入动荡,奥地利的民众对哈布斯堡皇室也彻底失去耐心。
但是,这段时间里,奥地利的各方政治势力和党派,却对一个问题十分纠结,以至于奥地利此前一直风平浪静。这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推翻哈布斯堡皇室之后,是否以及如何维持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问题。
放在前世,这个问题自然不会被讨论,因为前世这个时间段,奥匈帝国早就被强制解散了,奥地利变成了独立国家,可现在奥地利依旧是名义上奥匈帝国的统治者。
因此,奥地利的各路人马,就必须考虑接下来是继续维持帝国领土的完整,建立“大奥地利”,还是奥地利和其他地区分家独立。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奥地利工党,其内部产生了两股势力,一方认为即便要推翻哈布斯堡皇室,建立民主政府,也必须保证帝国的完整性,否则就是奥地利的罪人,是卖国贼。
而另一方认为阶级大于国家,同时,奥地利事实上过去对其他民族地区存在压迫,他们奥地利工党作为先进思想性的政党,不应该和哈布斯堡皇室一样,维持奥匈帝国这个剥削机器的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在今天奥地利工党会议上,将要做出最终的论断。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制后,奥地利工党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准备在奥地利发动政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内的分歧就无法解决,没有统一共识,自然就无法发动政变。
奥地利工党的军事负责人霍纳在会议上说道:“从1804年以来,奥地利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地区,形成了以维也纳为核心的大奥地利国家,所以,我认为即便要推翻哈布斯堡统治,我们工党人也不应该分裂帝国。”
“这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事实上,这也是奥地利民众过去长期不能支持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奥地利是可以和匈牙利,捷克等地区并存的,我们完全可以组成联合政府,而不是变成一个个独立小国,分散力量。”
显然,霍纳是工党内部的大奥地利派,他刚发表完意见,就遭受了独立派的批评和反击。
独立派的代表弗里德里希说道:“霍纳同志,你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这和极端民主政党没有区别。”
“奥地利的根本问题在于哈布斯堡皇室的封建统治,还有资本主义对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而在此基础上,奥地利过去作为奥匈帝国的核心之一,就积极开展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压迫和剥削,如果我们继续维持奥匈帝国的存在,就变成了新的压迫者。”
霍纳显然不接受弗里德里希的批评,他反驳说:“弗里德里希同志,你这完全是偷换概念。”
“奥匈帝国时期,奥地利确实对其他民族还有地区存在压迫,但是这是哈布斯堡皇室的错,我们工党不能为其背锅。”
“而且,我之前也说了,新政府是联合政府,在这个框架下,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等地方,完全可以以加盟国的形式加入新政府,在地位上大家是平等的,这就解决了你所说的问题。”
“如今苏联也是这样一种组织形式,我们奥地利完全可以参考苏联,和匈牙利,捷克等组成一个新的国家。”
当霍纳如此一说,就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苏联就是现实案例,他是由多个加盟国组成的国家联盟,可也没有见到现在苏联出现什么问题。
既然苏联可以以这种形式维护国家统一,并且协调各个民族还有地区的利益,奥地利工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显然,相较于成为大奥地利政府的一员,远比独立奥地利政府的一员,对奥地利工党内部的一些人更有吸引力。
霍纳接着说道:“欧洲的形势,也要求奥匈帝国内部的其他民族和地区,应该和我们抱团取暖,现在虽然欧洲的工党运动如火如荼。”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欧洲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强大,至少在现阶段,单以奥地利的力量,是很难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抗的。”
“所以,如果只是奥地利独立,那我们建立的新政权,也很难稳定下来,甚至有可能被帝国主义集团绞杀。”
“就像之前的匈牙利政变一样,匈牙利工党因为实力太弱,即便建立了政权和军队,最后却也没有成功保住胜利果实。”
“因此,奥地利必须和其他地区团结起来,组成新的大奥地利民主政府,才有可能在这种恶劣形势中存活下来。”
“否则,我们前脚带着奥地利独立,并且建立新政府,后脚德国,意大利的军队,就有可能进入奥地利,对我们进行干涉和围剿。”
弗里德里希对于霍纳的论调依旧抱有怀疑态度,他说道:“霍纳同志,这只是你的个人猜测,毕竟,我们奥地利独立后,也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同样可以联合捷克,匈牙利等地区的同志和敌人周旋,背后更是有苏联同志的帮助。”
霍纳不屑的说道:“弗里德里希同志,按照你之前所说的,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主义的危险思想,既然这样,捷克和匈牙利工党也是我们的同志,那就不应该分的这么清楚。”
“既然如此,捷克和匈牙利的同志们,自然也应该加入到大奥地利中来,放下民族主义成见,和我们学习苏联那样,把奥匈帝国组成一个新的国家。”
“所以,奥地利和其他地区分别独立,在共同对抗帝国主义集团,完全是多此一举,我们不如现在就和匈牙利等地区的同志,联合在一起,组成大奥地利联合政府,集中力量和敌人对抗。”
霍纳的辩驳,顿时让独立派哑口无言,他们之前攻讦霍纳,说他是民族主义者,现在,霍纳的理由就刚好利用这一点,既然不要民族主义,那匈牙利,捷克工党也不应该分的这么清,和奥地利划分界限。
否则的话,他们独立后建设的国家岂不是也成为了民族主义国家。
霍纳接着强调说:“世界工党运动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工党政权。”
“大家本来就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楚,很显然一个大奥地利更有利于日后世界工党政权的建立,我们如果连大奥地利都无法建立,谈何建立一个不分国别,不分民族,所有人在地位和身份上平等的世界工党政权。”
“所以,不管是现实需要,还是长久考虑,大奥地利都应该被建设起来,并且成为世界工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过渡阶段。”
当然,这里霍纳的大奥地利,主要指的是原奥匈帝国下面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体,而不是真的奥地利,奥地利工党的所谓“大奥地利”派,更多使用“帕勒蒙特”这个单词,也就是议会来表达,这就类似于苏联的“苏维埃”。
而奥地利工党接下来成立的“联合政府”政权的名称,就是德语的“帕勒蒙特共和国”。既然是联合政府,自然也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工党的代表。
当然,匈牙利和捷克等地方工党,是否接受奥地利工党的想法,那就另说了。
联合政府的提出,更有利于奥地利工党拉拢奥地利民众的支持,毕竟有许多奥地利民众并不希望看到帝国的分裂。
而霍纳的提议,也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所认可,包括奥地利工党现领袖科普勒尼希。
科普勒尼希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们就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接下来我党的路线,是走联合路线还是独立路线。”
然后,奥地利工党就展开了投票,最终联合路线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成员所认可。
科普勒尼希宣布了这一结果,奥地利工党的路线也就被定了下来,接下来推翻哈布斯堡皇室统治后,奥地利工党或者说“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将包括其他地区工党,组成新政府,维持帝国整体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其实,就是苏联的翻版。
而统一了共识之后,奥地利工党也不再犹豫,将要发动对哈布斯堡皇室的颠覆运动。
1934年5月4日。
奥地利工党在维也纳等多地,正式发动了叛乱,彻底打破了奥地利的平静,此时,除了匈牙利,达尔马提亚等少数地区之外,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而此时,维也纳,因为哈布斯堡镇压全国叛乱的原因,本来就兵力空虚,加上奥地利工党蓄谋已久,所以进展十分顺利。
截止到5月6日,维也纳城区大部分就已经被奥地利工党占领,同时,维也纳的其他势力,保皇派以美泉宫为中心,继续和工党对抗。
……
美泉宫。
虽然这里是奥匈帝国权力的中心,但是美泉宫并不在维也纳市中心,而是在其城市西南部,在19世纪以前,美泉宫甚至不在市区范围,19世纪以后,随着维也纳城市扩张,美泉宫才被扩入市区范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党发生叛乱以后,美泉宫才没有被第一时间波及,帝国政府还能占据城市的西南部和工党进行对抗。
而这时,在美泉宫旁边的机场上,鲁道夫皇帝正在送别皇室成员。
美泉宫为什么会有一座临时机场,这是东非方面给出的建议,恩斯特害怕哈布斯堡皇室被一锅端掉,所以提议鲁道夫皇帝在美泉宫划出一块地方,给东非的运输机留出空间。
而鲁道夫听取了这个建议,毕竟他要考虑家人和皇室成员的安危,所以,四月份一架东非最先进空20运输机,就大摇大摆的停在了美泉宫广场旁边的临时跑道上。
这架空20,能够容纳三十人,任务就是在维也纳爆发问题之后,能够搭载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安全撤离。
此时,鲁道夫皇帝站在机场旁边,对卡尔皇储交待道:“这一天比我想象来的还要早,卡尔,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就要由你来肩负了。”
卡尔皇储还想试图劝说:“父亲,你还是和我们一起撤离吧!乱党随时都有可能攻陷这里,留在维也纳只有死路一条!”
鲁道夫皇帝摇摇头说道:“我或许会离开维也纳,但是也绝对不能离开奥匈帝国,接下来维也纳如果守不住,我就只能前往匈牙利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如果工党真的拿下整个维也纳,鲁道夫的命运就难说了,当然,哪怕只有一丝希望,鲁道夫都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而现在,匈牙利还算稳定,也是哈布斯堡统治基础最稳定的地区,所以,维也纳沦陷的话,鲁道夫就会尝试逃亡匈牙利,组建政府继续战斗。
卡尔皇储对匈牙利并不看好,他说道:“父亲,即便你不和我们一起离开,最好的选择也未必是匈牙利,达尔马提亚比匈牙利更加安全,这方面后面撤离。”
鲁道夫皇帝摇摇头说:“如果选择达尔马提亚,那也就意味着哈布斯堡彻底放弃奥匈帝国的一切,在帝国内部,只有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才能起到统领全国的能力。”
奥匈帝国本身就是“双核心”国家,维也纳沦陷,只要鲁道夫皇帝跑到布达佩斯,帝国就照样可以维持运作。
达尔马提亚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不过,正如卡尔皇储所说,达尔马提亚更加安全,那里民众对哈布斯堡的支持是最高的,同时有东非海军驻扎在南部杜布罗夫尼克港,方便跑路。
但是,鲁道夫皇帝并不打算流亡海外,他做好了和帝国共存亡的准备。
他说道:“我的心意已决,你到了东非以后,要牢记我的教诲,如果奥匈帝国不复存在,不要想着回来复辟。时代变了,留在这里只有危险,皇冠落地的那一刻,奥地利就不可能再重拾君主制。”
“同时,欧洲也越来越危险,即便我们没有失去权力,未来也必然被卷入欧洲的战争之中……”
在交待完最后的话后,鲁道夫皇帝和卡尔皇储,皇后等皇室成员告别,东非的运输机缓缓升空,在维也纳的枪声中,带着哈布斯堡皇室的核心成员,离开这座古老的城市。
5月14日,奥地利工党军队,突进了美泉宫的外围,鲁道夫皇帝和政府官员,乘坐军机飞往布达佩斯。
同一天里,大奥地利联合政府宣布成立,奥地利工党也宣布改名为“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并且要求捷克,匈牙利等地区工党接受他们的领导,组建“大奥地利联合共和国”,也就是“帕勒蒙特共和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非洲创业实录,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非洲创业实录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