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
清晨时分,皇帝柴荣召开朝会,商议攻打南唐一事。
后来赵匡胤有一句经典名言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柴荣刚刚赢得高平之战,击败了北汉与契丹联军,气势正旺,自然想着乘胜追击,将周边的南唐灭掉。
他不想卧榻之侧有人鼾睡,此“人”正是南唐。
于是,今天这场朝会以灭南唐展开了话题。
柴荣坐在龙椅上,环视下方的文武百官道:“先前,朕亲征北方,击退北汉与契丹联军,震慑北方一群宵小,然南边的南唐与我朝屡屡碰撞,犹如苍蝇,甚是令人心烦,故而,朕以为,当横扫南边诸多小国,先从那南唐开始,诸卿有何高见?”
司空、门下侍郎李谷立即站出身来,道:“回禀陛下,臣赞同此举,自从陛下登基后,那南唐宵小屡屡侵犯我朝边境,分明没有把我大周放在眼里,不以雷霆之势痛击,只怕其余小国还以为我大周好欺负。”
礼部尚书王崇质紧随其后道:“臣亦赞同陛下的意见,只是我大周刚刚在北边用兵,若是再贸然发兵南唐,恐将士疲惫,依我看,还需寻一些外力。”
柴荣问道:“王卿有何妙计?”
王崇质道:“吴越与南唐屡有缝隙,常年战火蔓延,若是陛下修书一封,令吴越王一同出兵,牵制南唐的军力,那么我大周对南唐用兵胜算将大增。”
“此言有理。”
“只要吴越王出兵牵制,我军定能大胜。”
“南唐虽然国力不错,但始终无法与我大周相比,更别说还有吴越牵制。”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王崇质提出的战略意见。
期间,赵匡胤与他爹赵弘殷一直没有开口。
柴荣仔细思考了片刻,微微颔首道:“王卿此计甚妙,待到朝会结束,朕自然修书一封,令人送往吴越,令那吴越王发兵牵制住南唐,既然大家对攻打南唐都没什么意见,那可有哪位将帅愿意随朕一同出征?”
李谷当仁不让站出身道:“臣愿随陛下亲征!”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定武节度使韩令坤同样站出身道:“臣亦愿往。”
“臣请战!”
“臣亦请战!”
陆陆续续好几位武将站出身。
柴荣对这些主动请战的武将感到很满意。
不过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赵匡胤这个亲信的身上,似乎在等待对方请战。
然而赵匡胤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看到柴荣投过来疑惑的眼神,但偏偏就是一言不发。
柴荣不由皱了皱眉头,主动开口询问道:“赵防御使,你愿意随朕一同前往南唐征战吗?”
文武百官全都朝着赵匡胤看了过去。
他们的目光之中充满了羡慕。
因为谁都听得出柴荣这番询问的语气有多柔和。
这种带着商量口吻的询问,给足了赵匡胤面子。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柴荣究竟有多宠幸赵匡胤,否则不可能语气这么好。
按理说,皇帝这么宠幸,赵匡胤肯定会来一个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立刻激动万分的请战。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赵匡胤站出身不亢不卑道:“回禀陛下,有那么多将帅请战,臣认为自己留守后方比较好。”
“嗯?”柴荣微微蹙眉。
赵弘殷看着儿子油米不进的样子心里也有点急切。
赵匡胤主动解释了一句道:“陛下令我整顿积弊丛生的侍卫司,扩充‘殿前诸班’的兵力为殿前军,此事臣一直在努力进行,可惜时日尚短,还未完全整顿完毕,若是我此时随陛下出征,恐会前功尽弃。”
提及此事,柴荣微微一蹙眉,旋即又舒展开来。
他当然知晓殿前军扩充一事究竟有多重要,如果这时候让赵匡胤一同出征,的确可能影响到整顿与扩充殿前军一事。
柴荣虽然很希望带着军事能力强悍的赵匡胤一同出征,但是在权衡利弊以后,他还是觉得对方说得有理,目前整顿、扩充殿前军比较重要。
于是,柴荣认同道:“赵卿的确暂时不方便走开,那就留守后方吧。”
赵匡胤忙道:“多谢陛下。”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些庆幸。
本来赵匡胤还想着,如果柴荣不答应的话,准备再说两个理由糊弄。
他感到庆幸的同时,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疑惑,那就是陈云为什么特地大清早赶过来,提醒他不要参加这一次征战南唐?
赵匡胤暗忖道:“莫非此次南征有何危险?”
他暂时性还想不明白,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等到南征,他就能知道陈云为何不让他参与此战了。
……
南唐的建立与陈云有一些关联。
想当初,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混战。
其中,杨行密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最具实力的藩镇,但在其子杨渥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
重臣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二十年之久。
其间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
天祐九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祐十二年,吴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总领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之地。
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留其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专擅朝政,但朝廷大事由他遥控。
天祐十四年,徐温迁治金陵。
后徐知训被朱瑾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即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当初正是陈云出面,降服了朱瑾请来的豹魔王与鬼王韦恕,这才让徐知诰在徐温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
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之后徐知诰凭借过硬的手段,硬生生将权力抓在手上,并且压得徐温的儿子徐知询只能拥有一些看似地位很高的虚衔。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
经过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
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
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天祚三年,徐知诰建立齐国,设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十月,杨溥派遣次子、摄太尉杨璘传位于徐知诰,国号齐,改元昇元。
昇元二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这就是整个南唐的由来。
由此可见,李昪绝对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人。
如果他能再长寿一些,兴许问鼎中原都可能。
可惜的事情是,李昪在昇元七年驾崩,由其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
李璟能力虽然没有其父那么强,但依旧是一名雄主。
他继位十几年的时间内,一边与吴越国交战,一边还趁机灭了闽国。
可惜的事情是,李璟虽然有能力,但是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控方向很一般,错失了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的机会。
幸好在前两年,李璟抓住机会,灭了周边的小国楚国,让南唐势力达到巅峰。
俗话说盛极而衰,当南唐势力发展到如此地步以后,真正的考验来了。
南唐保大十三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二年。
李璟震惊的得知,后周皇帝柴荣准备御驾亲征南唐。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璟显得有一些慌乱。
因为他深知南唐如今的实力与后周相比处在弱势。
如果后周展开全力猛攻,是有可能灭南唐国的。
李璟急忙召集南唐诸多大臣商议此事。
“大周皇帝御驾亲征,我等如何是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然还能怎么办?”
“你说的倒是轻巧,大周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前不久刚刚击溃北汉与契丹联军,岂是我朝能敌?”
“打不过就不打了?难道坐以待毙吗?”
文武百官,吵吵闹闹,始终没有给出合适的应对方案。
李璟很是不悦,匆匆忙忙结束了这次朝会。
他回到寝殿所在的后花园很不是滋味,整个人显得忧心忡忡,生怕南唐被后周灭国。
正当李璟不知所措时。
忽而,后花园一阵金光照亮。
李璟脸色骤变,还以为有刺客,正欲喊侍卫过来。
未曾想,这边声音还未喊出口,金光之中便浮现出一尊佛陀。
这尊佛陀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给人一种极为亲切的感觉。
李璟见状,虽然依旧保持警惕,但是并未立即呼喊侍卫,而是遥遥行礼问候道:“吾乃大唐皇帝李璟,敢问你是哪位高僧?”
佛陀笑容满面道:“吾乃佛教未来佛弥勒菩萨。”
嗯,现在佛还在的时候,弥勒佛并不是真正的佛陀,只是菩萨的“职称”而已。
李璟闻言大惊,连忙再次以更隆重的礼仪跪拜道:“叩见弥勒菩萨。”
弥勒佛伸手虚托,“陛下贵为天子,无需多礼。”
李璟感受到冥冥之中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传来,不由自主站起身。
他看向弥勒佛的目光变得敬畏许多,语气恭敬地询问道:“敢问菩萨此番前来寻我,是有何要事吗?”
弥勒佛笑眯眯的指了指汴京位置,“听闻大周皇帝准备御驾亲征袭贵国,而贵国国力稍弱,未必有能力抵挡住大周虎狼之师,故而,贫僧特地前来询问陛下要不要帮助。”
李璟眼前一亮道:“菩萨愿意助我大唐?”
弥勒佛很直截了当道:“贫僧不只是愿意助大唐度过此番苦难,而且想助大唐重铸昔日辉煌!”
闻言,李璟呼吸一滞。
他当然知道弥勒佛这番话其中的含义。
无非是说准备让南唐成为曾经的霸主“大唐”!
稳了!
李璟觉得有弥勒佛的帮助,南唐再也不用担心被后周灭国了!
……
另一边。
陈云提醒赵匡胤以后,立即离开了汴京前往他处。
他率先来到的第一站是苗疆之地的某一个寨子里。
此时,一身红衣的龙女三九正一脸恭敬站在一旁,语气热切的询问道:“陈大帝,今日你怎有空来我寨中?”
陈云微笑着看了看眼前这位故人,笑吟吟道:“你我二人相识数十年,何须如此的客套?”
龙女三九苦笑不迭道:“你如今贵为道教大帝,我岂敢有不敬之处?”
陈云摆了摆手道:“此言差矣,你我能成为朋友乃当初生死相依,今日我虽成为道教大帝,但当初那份情谊犹在,你若是如此客套,那就是不把我当朋友看待。”
闻言,原本很是拘束的龙女三九笑道:“陈大帝……陈道兄说笑了,我岂会不把你当朋友看,只是生怕你不把我当朋友看。”
陈云大笑,“陈某非这般人也,现在可以坐下说话了吧?”
“善。”
看上去老态龙钟的龙女三九,缓缓坐回到竹编椅子上,询问道:“敢问陈道友,今日来寻老身,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陈云非常坦然道:“的确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龙女三九伸手道:“但讲无妨。”
陈云说明来由道:“想当年契丹灭后晋之战打得如火如荼,贫道并未前来邀请道友参战,并非不愿意汝等在封神之战中攒得功劳封神,而是那一战尤为的凶险,当时不仅许多神仙、天仙参战,乃至半步大罗都来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契丹灭后晋之战已经结束,但是封神之战还在延续中,正巧贫道窥得天机,看那周朝有望问鼎中原,而目前所知神圣甚少,故而,我想邀请你出山相助周朝,不知你愿意不愿意了?”
龙女三九有些惊奇道:“故人相邀,老身自然是愿意前往参加封神之战,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陈道友被老君册封为道教大帝以后,手底下拥有的属神千千万万,每一尊修为都远在我之上,既然如此,道友为何一定要邀请我出山呢?”
是啊。
龙女三九刚刚突破到教主境,还没有成仙。
那么,陈云为何一定要千里迢迢赶过来,邀请对方出山参战呢?
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切断了自身与此方世界大道本源之间的绝大多数联系。
所行之事,不能被其他任何半步大罗感应到。
可是一旦派遣自己的门人弟子与属神出战,势必会被其他半步大罗注意到具体情况。
因此,本着需要保密的原则,陈云特地来到苗疆之地,邀请龙女三九出山。
不止如此,他待会还会邀请其他道友,陆陆续续前往后周朝廷,增强赵匡胤的势力。
当然,他每邀请一个人,都会施展大法隔绝别人的感应。
简而言之,陈云现在还处在布局阶段。
他要把一颗颗棋子安插到合适的位置。
哪怕龙女三九只有教主境修为。
对于目前的他而言,也是一枚很重要的棋子。
虽然龙女三九是棋子,但陈云没有想着害对方,而是真心实意希望对方能在封神之战进行到尾声之前获得一些战功,以后能封神。
嗯,目前参战的危险系数比较小。
适合那些还没有得道成仙的人参与。
陈云这些话肯定不会告知龙女三九知晓。
又或者说,在整个布局完成之前,没有人会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事情。
唯有他自己内心明白,一旦这番布局完成了,那么自身就一定可以证道,成为真正的大罗!
清晨时分,皇帝柴荣召开朝会,商议攻打南唐一事。
后来赵匡胤有一句经典名言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柴荣刚刚赢得高平之战,击败了北汉与契丹联军,气势正旺,自然想着乘胜追击,将周边的南唐灭掉。
他不想卧榻之侧有人鼾睡,此“人”正是南唐。
于是,今天这场朝会以灭南唐展开了话题。
柴荣坐在龙椅上,环视下方的文武百官道:“先前,朕亲征北方,击退北汉与契丹联军,震慑北方一群宵小,然南边的南唐与我朝屡屡碰撞,犹如苍蝇,甚是令人心烦,故而,朕以为,当横扫南边诸多小国,先从那南唐开始,诸卿有何高见?”
司空、门下侍郎李谷立即站出身来,道:“回禀陛下,臣赞同此举,自从陛下登基后,那南唐宵小屡屡侵犯我朝边境,分明没有把我大周放在眼里,不以雷霆之势痛击,只怕其余小国还以为我大周好欺负。”
礼部尚书王崇质紧随其后道:“臣亦赞同陛下的意见,只是我大周刚刚在北边用兵,若是再贸然发兵南唐,恐将士疲惫,依我看,还需寻一些外力。”
柴荣问道:“王卿有何妙计?”
王崇质道:“吴越与南唐屡有缝隙,常年战火蔓延,若是陛下修书一封,令吴越王一同出兵,牵制南唐的军力,那么我大周对南唐用兵胜算将大增。”
“此言有理。”
“只要吴越王出兵牵制,我军定能大胜。”
“南唐虽然国力不错,但始终无法与我大周相比,更别说还有吴越牵制。”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王崇质提出的战略意见。
期间,赵匡胤与他爹赵弘殷一直没有开口。
柴荣仔细思考了片刻,微微颔首道:“王卿此计甚妙,待到朝会结束,朕自然修书一封,令人送往吴越,令那吴越王发兵牵制住南唐,既然大家对攻打南唐都没什么意见,那可有哪位将帅愿意随朕一同出征?”
李谷当仁不让站出身道:“臣愿随陛下亲征!”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定武节度使韩令坤同样站出身道:“臣亦愿往。”
“臣请战!”
“臣亦请战!”
陆陆续续好几位武将站出身。
柴荣对这些主动请战的武将感到很满意。
不过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赵匡胤这个亲信的身上,似乎在等待对方请战。
然而赵匡胤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看到柴荣投过来疑惑的眼神,但偏偏就是一言不发。
柴荣不由皱了皱眉头,主动开口询问道:“赵防御使,你愿意随朕一同前往南唐征战吗?”
文武百官全都朝着赵匡胤看了过去。
他们的目光之中充满了羡慕。
因为谁都听得出柴荣这番询问的语气有多柔和。
这种带着商量口吻的询问,给足了赵匡胤面子。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柴荣究竟有多宠幸赵匡胤,否则不可能语气这么好。
按理说,皇帝这么宠幸,赵匡胤肯定会来一个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立刻激动万分的请战。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赵匡胤站出身不亢不卑道:“回禀陛下,有那么多将帅请战,臣认为自己留守后方比较好。”
“嗯?”柴荣微微蹙眉。
赵弘殷看着儿子油米不进的样子心里也有点急切。
赵匡胤主动解释了一句道:“陛下令我整顿积弊丛生的侍卫司,扩充‘殿前诸班’的兵力为殿前军,此事臣一直在努力进行,可惜时日尚短,还未完全整顿完毕,若是我此时随陛下出征,恐会前功尽弃。”
提及此事,柴荣微微一蹙眉,旋即又舒展开来。
他当然知晓殿前军扩充一事究竟有多重要,如果这时候让赵匡胤一同出征,的确可能影响到整顿与扩充殿前军一事。
柴荣虽然很希望带着军事能力强悍的赵匡胤一同出征,但是在权衡利弊以后,他还是觉得对方说得有理,目前整顿、扩充殿前军比较重要。
于是,柴荣认同道:“赵卿的确暂时不方便走开,那就留守后方吧。”
赵匡胤忙道:“多谢陛下。”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些庆幸。
本来赵匡胤还想着,如果柴荣不答应的话,准备再说两个理由糊弄。
他感到庆幸的同时,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疑惑,那就是陈云为什么特地大清早赶过来,提醒他不要参加这一次征战南唐?
赵匡胤暗忖道:“莫非此次南征有何危险?”
他暂时性还想不明白,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等到南征,他就能知道陈云为何不让他参与此战了。
……
南唐的建立与陈云有一些关联。
想当初,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混战。
其中,杨行密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最具实力的藩镇,但在其子杨渥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
重臣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二十年之久。
其间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
天祐九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祐十二年,吴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总领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之地。
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留其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专擅朝政,但朝廷大事由他遥控。
天祐十四年,徐温迁治金陵。
后徐知训被朱瑾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即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当初正是陈云出面,降服了朱瑾请来的豹魔王与鬼王韦恕,这才让徐知诰在徐温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
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之后徐知诰凭借过硬的手段,硬生生将权力抓在手上,并且压得徐温的儿子徐知询只能拥有一些看似地位很高的虚衔。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
经过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
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
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天祚三年,徐知诰建立齐国,设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十月,杨溥派遣次子、摄太尉杨璘传位于徐知诰,国号齐,改元昇元。
昇元二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这就是整个南唐的由来。
由此可见,李昪绝对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人。
如果他能再长寿一些,兴许问鼎中原都可能。
可惜的事情是,李昪在昇元七年驾崩,由其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
李璟能力虽然没有其父那么强,但依旧是一名雄主。
他继位十几年的时间内,一边与吴越国交战,一边还趁机灭了闽国。
可惜的事情是,李璟虽然有能力,但是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控方向很一般,错失了入主中原、定鼎天下的机会。
幸好在前两年,李璟抓住机会,灭了周边的小国楚国,让南唐势力达到巅峰。
俗话说盛极而衰,当南唐势力发展到如此地步以后,真正的考验来了。
南唐保大十三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二年。
李璟震惊的得知,后周皇帝柴荣准备御驾亲征南唐。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璟显得有一些慌乱。
因为他深知南唐如今的实力与后周相比处在弱势。
如果后周展开全力猛攻,是有可能灭南唐国的。
李璟急忙召集南唐诸多大臣商议此事。
“大周皇帝御驾亲征,我等如何是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然还能怎么办?”
“你说的倒是轻巧,大周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前不久刚刚击溃北汉与契丹联军,岂是我朝能敌?”
“打不过就不打了?难道坐以待毙吗?”
文武百官,吵吵闹闹,始终没有给出合适的应对方案。
李璟很是不悦,匆匆忙忙结束了这次朝会。
他回到寝殿所在的后花园很不是滋味,整个人显得忧心忡忡,生怕南唐被后周灭国。
正当李璟不知所措时。
忽而,后花园一阵金光照亮。
李璟脸色骤变,还以为有刺客,正欲喊侍卫过来。
未曾想,这边声音还未喊出口,金光之中便浮现出一尊佛陀。
这尊佛陀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给人一种极为亲切的感觉。
李璟见状,虽然依旧保持警惕,但是并未立即呼喊侍卫,而是遥遥行礼问候道:“吾乃大唐皇帝李璟,敢问你是哪位高僧?”
佛陀笑容满面道:“吾乃佛教未来佛弥勒菩萨。”
嗯,现在佛还在的时候,弥勒佛并不是真正的佛陀,只是菩萨的“职称”而已。
李璟闻言大惊,连忙再次以更隆重的礼仪跪拜道:“叩见弥勒菩萨。”
弥勒佛伸手虚托,“陛下贵为天子,无需多礼。”
李璟感受到冥冥之中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传来,不由自主站起身。
他看向弥勒佛的目光变得敬畏许多,语气恭敬地询问道:“敢问菩萨此番前来寻我,是有何要事吗?”
弥勒佛笑眯眯的指了指汴京位置,“听闻大周皇帝准备御驾亲征袭贵国,而贵国国力稍弱,未必有能力抵挡住大周虎狼之师,故而,贫僧特地前来询问陛下要不要帮助。”
李璟眼前一亮道:“菩萨愿意助我大唐?”
弥勒佛很直截了当道:“贫僧不只是愿意助大唐度过此番苦难,而且想助大唐重铸昔日辉煌!”
闻言,李璟呼吸一滞。
他当然知道弥勒佛这番话其中的含义。
无非是说准备让南唐成为曾经的霸主“大唐”!
稳了!
李璟觉得有弥勒佛的帮助,南唐再也不用担心被后周灭国了!
……
另一边。
陈云提醒赵匡胤以后,立即离开了汴京前往他处。
他率先来到的第一站是苗疆之地的某一个寨子里。
此时,一身红衣的龙女三九正一脸恭敬站在一旁,语气热切的询问道:“陈大帝,今日你怎有空来我寨中?”
陈云微笑着看了看眼前这位故人,笑吟吟道:“你我二人相识数十年,何须如此的客套?”
龙女三九苦笑不迭道:“你如今贵为道教大帝,我岂敢有不敬之处?”
陈云摆了摆手道:“此言差矣,你我能成为朋友乃当初生死相依,今日我虽成为道教大帝,但当初那份情谊犹在,你若是如此客套,那就是不把我当朋友看待。”
闻言,原本很是拘束的龙女三九笑道:“陈大帝……陈道兄说笑了,我岂会不把你当朋友看,只是生怕你不把我当朋友看。”
陈云大笑,“陈某非这般人也,现在可以坐下说话了吧?”
“善。”
看上去老态龙钟的龙女三九,缓缓坐回到竹编椅子上,询问道:“敢问陈道友,今日来寻老身,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陈云非常坦然道:“的确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龙女三九伸手道:“但讲无妨。”
陈云说明来由道:“想当年契丹灭后晋之战打得如火如荼,贫道并未前来邀请道友参战,并非不愿意汝等在封神之战中攒得功劳封神,而是那一战尤为的凶险,当时不仅许多神仙、天仙参战,乃至半步大罗都来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契丹灭后晋之战已经结束,但是封神之战还在延续中,正巧贫道窥得天机,看那周朝有望问鼎中原,而目前所知神圣甚少,故而,我想邀请你出山相助周朝,不知你愿意不愿意了?”
龙女三九有些惊奇道:“故人相邀,老身自然是愿意前往参加封神之战,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陈道友被老君册封为道教大帝以后,手底下拥有的属神千千万万,每一尊修为都远在我之上,既然如此,道友为何一定要邀请我出山呢?”
是啊。
龙女三九刚刚突破到教主境,还没有成仙。
那么,陈云为何一定要千里迢迢赶过来,邀请对方出山参战呢?
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切断了自身与此方世界大道本源之间的绝大多数联系。
所行之事,不能被其他任何半步大罗感应到。
可是一旦派遣自己的门人弟子与属神出战,势必会被其他半步大罗注意到具体情况。
因此,本着需要保密的原则,陈云特地来到苗疆之地,邀请龙女三九出山。
不止如此,他待会还会邀请其他道友,陆陆续续前往后周朝廷,增强赵匡胤的势力。
当然,他每邀请一个人,都会施展大法隔绝别人的感应。
简而言之,陈云现在还处在布局阶段。
他要把一颗颗棋子安插到合适的位置。
哪怕龙女三九只有教主境修为。
对于目前的他而言,也是一枚很重要的棋子。
虽然龙女三九是棋子,但陈云没有想着害对方,而是真心实意希望对方能在封神之战进行到尾声之前获得一些战功,以后能封神。
嗯,目前参战的危险系数比较小。
适合那些还没有得道成仙的人参与。
陈云这些话肯定不会告知龙女三九知晓。
又或者说,在整个布局完成之前,没有人会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事情。
唯有他自己内心明白,一旦这番布局完成了,那么自身就一定可以证道,成为真正的大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最新章节,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最新章节,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