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章 归去

小说:晋末长剑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5-04-19 19:02:0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二月初十,虽然不下雪了,但气温并没有明显回升。

  宿羽宫这边的人越来越多,部勋也越来越清闲。

  这一日,他看到梁州刺史孙和送来的捷报,其中提到杨难敌死了,病死的。

  其子引众东归,但不知道是没达成统一意见还是怎么着,似欲投降,又似不降,结果孙和没给他们机会,在半路设伏,歼灭仇池氏众两千余,槛送数十人入京。

  打不死的小强终于死了,但真论起来,杨难敌是病死的,并非死于战场。

  石虎在哪呢?邵勋不由得思量起来,

  按照两年前得到的消息,他可能还在吐谷浑鲜卑部中,将来再找机会收拾,

  连不遵奉朝廷号令的吐谷浑一起收拾了。

  傍晚时分,邵勋坐在山腰之上。

  一张高脚桌、两张椅子、几样小菜,静静看着辽阔的广成泽。

  二十多年前他在此开荒,路蓝缕。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重临此地,欣赏着累累果实。

  曾经满是灌木、杂草的荒地变成了良田,残雪与麦苗交相呼应。

  曾经泛滥的沼泽被整治成了陂池,待薄冰融化之后,就是碧波方顷。

  果园、菜睡星罗棋布,恰当好处地利用了那些零碎土地。

  巨大的仓城取代了邸阁粮库,一整座城全是仓库,仿佛在炫耀这座少府名下最大苑囿的豪富。

  草场自丘陵延伸而下,一个个牲畜栏、马既点缀其间,一块块农田、谷仓分布其中,园户们从谷仓内取出糠麸、秕谷、豆子,喂养马匹,助它们度过牧草返青前的难熬时段。

  竹林涛涛作响,与水中央的垛田默默相望,静静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当年我就是靠这个,东征西讨,数破顽敌。」邵勋吃得差不多了,遂站起身,凭栏眺望道:「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都不容易,何况那么多事。二十余年过去了,广成泽这件事终于做得差不多了,而人业已近归途矣。」

  刘野那听得有些伤感,于是插科打浑道:「你若自觉已近归途,还有心思和那群司马氏妇人调笑?」

  邵勋哈哈一笑,道:「是啊,我这辈子就和司马家的女人过不去。」

  山下传来了高亢的杀声,轮休的一半亲军正在出操训练。

  在这如同仙乐般的喊杀声中,邵武夫来到了卧室中。

  王蕙晚眼圈红红的,见到邵勋来了,忍不住掉下几滴眼泪。

  女儿如此梨花带雨,让部勋颇是心疼,忍不住拍了拍蕙晚的肩膀,道:「生离死别,人总有这一天的。兴许只是舍弃了这身皮囊,超脱而去了呢?」

  司马修祎的眼皮子时不时颤动着,终于睁开了眼睛。

  她方才做了一个梦。

  那时候父亲还在,大晋国势正盛。还是少女的她在秋游中见到了琅琊王氏的王敦,忍不住扇了他一个巴掌。

  父亲大为震怒,因为他本来属意王敦当驸马的。

  随后几年,父亲又选了几个大族子弟,她怎么都不同意。到最后实在顶不住了,于是选了东海王氏子,嫁到了东海郡。

  她与驸马关系不睦,因为她从不和驸马同房,逼得驸马私下里养了一堆姬妾,纵酒服散,终日不回家。

  她偷偷来到朐县,将一个名叫邵勋的世兵子弟接回了公主府,悉心抚养。

  她把他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然后在他成为少年的时候,勾引了他。

  少年得到她后,赌咒发誓,这辈子只对她一人好,绝不看一眼其他女人。

  驸马很快病死了。

  她带着少年南渡建邺,在临海郡的海边辟了一个庄园,最后嫁给了这个勇武过人,屡次击败匈奴、羯众,收复徐州、豫州大片土地的少年。

  他们一生共养育了三个孩子。临死前,他抱着她,儿女们泣不成声,她却觉得这一生死而无憾,遂含笑而去。

  梦终究是梦,是人生中求而不得的遗憾。

  当初有多洒脱,后来就有多后悔。

  司马修祎伸出一只手,紧紧握住部勋。

  邵勋轻轻回握。

  夜色渐渐浓重。

  王蕙晚来了几次,父亲一直坐在床榻边,一直握着母亲的手。

  她不忍多看,又去照看女儿。

  当最后一次过来时,母亲艰难地扭过头,对她笑了一笑。

  女儿在怀里动来动去,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一切。王蕙晚赶忙转过女儿的脸,然后直抹眼泪。

  「我十年前就后悔了,我要离你近一点。」这是母亲最后一句话。

  王蕙晚无力地跪坐在地,女儿哇哇大哭起来。

  邵勋轻轻合上了司马修祎的眼睛,微微叹息。

  看样子,到了最后,还是他更薄情一些。

  宿羽宫,更加清冷寂寥了。

  邵勋站起身,看着女儿和外孙女,怜惜之意更浓。

  「蕙晚,你要随我回京中么?」邵勋问道。

  王蕙晚茫然地摇了摇头。

  邵勋将她扶起,又把外孙女抱入怀中。

  外孙女有些累了,似乎想睡觉。邵勋轻轻抱着,出了卧室。

  「陛下,甲坊令在外边等着。」童千斤禀报道。

  「让他和王家人一起操持丧事吧。」邵勋顿了顿,又道:「桑梓苑令空出来两月有余了吧?罢了,你不知道。」

  「让王羲之为朕草拟敕书。」邵勋一边轻轻摇晃着外孙女,一边说道:「何审调任桑梓苑令,即日赴任。甲坊令徐铉出任广成苑令,操持完丧事后再赴任。」

  「遵命。」童千斤应道。

  ******

  王家人来到宿羽宫后,邵勋便去了广成宫。

  夜色如墨,他摊开纸笔,在灯下写写画画。

  大梁朝的东宫制度,可以参照前代的魏晋,也可以参照南北朝及隋唐,再往前或往后,都不太适宜了。

  东宫品级最高的官员便是「三太」、「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虽言六个,但大多数时候并不齐,或二或三,或四或六都有。

  最少的情况下只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两个,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三太三少之外,还有一个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总领宫事,那么一般不置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只是加官,并不实际管事,那么就设太子詹事,总领宫事。

  太傅、少傅实际管事的情况下,就会有僚佐,如丞、主簿、五官、功曹史、主记门下史、录事以及诸曹官。

  邵勋想了片刻后,在纸上写下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八个字,没写其他二太二少。

  写完后,又在这两个官位旁边各写了一些幕僚职位,

  很明显,这是要太傅、少傅实际管事,不置太子詹事了。

  这个时候,他又顿了顿,似在思考。

  东宫属官又分两类。

  一是「全职」东宫属吏,即不在外朝任职,二是「兼职」东宫属吏,即本身有外朝职务,同时又兼领东宫职官。

  大多数情况下,全职官和兼职官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晋武帝时侍中任恺兼领太子少傅、卫将军杨现领太子少傅,甚至还有宗室、三公兼领东宫傅保的。

  这种兼职官最为微妙。

  普惠帝司马衷能力不足,他当太子时自然要重臣辅佐。

  但有的时候又变味了,不是辅佐,而是压制东宫集团,将太子架空,只能负责修书、祭祀、接待、仪礼这些鸡肋般的事情。

  毕竟,这些兼领傅保,且实际管理东宫事务的外朝重臣,很显然是皇帝的亲信,执行的是皇帝的意志,太子没法和这些人对抗,最终只能丧失权力,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只能搞些边边角角的事务。

  同时这也是一种相对体面、相对高明的办法,对外给人重视太子的感觉。

  你看,开国元勋都给太子「打工」,你敢说太子不受信任?

  邵勋思来想去,最终决定采用普武帝司马炎的策略,以外朝重臣兼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总领东宫僚属。

  「以尚书左仆射梁芬领太子太傅,以枢密监陈有根领太子少傅。官事无大小,皆由二傅领之。其训导者,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省太子詹事。」邵勋在纸上写下一段话,

  「以安定太守垣喜为太子左卫率,以义从军副督刘达为太子右卫率。省前、

  后二卫,左、右卫各置兵千员,自禁军、府兵子弟中募集。」

  写完这四个职位后,邵勋便搁下了笔,仔细看着。

  其他职位还有很多,如中庶子(相当于侍中)、中舍人(黄门侍郎)、食官令(太官令)、庶子(中书监令、散骑常侍)、舍人(中书侍郎、散骑侍郎)、

  洗马(秘书)、率更令(光禄勋、卫尉)、家令(司农、少府)、仆(太仆、宗正)等,总数十员,配上傅保、左右卫率,就是一个精简版中枢朝廷。

  这些职务确实重要,但没那么重要,邵勋还要与人商议一下。

  青烟袅袅升起。

  邵勋将刚刚写过字的纸凑近灯火,付之一炬。

  二月十七日夜,邵勋来到灵堂之中,宾客们尽皆低头,避散而走。

  默默添了些灯油后,连夜离去,返回汴梁。

  丞相王衍没有来,因为他也老了,精力比起去年断崖式下降,最近还偶感风寒,真的动不了身。

  两个老登之中,他真没梁芬身体好,后者到现在都神完气足,令人称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末长剑,晋末长剑最新章节,晋末长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