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门。

  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此刻在黄淮、杨荣等内阁学士的鼓动怂恿之下,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全都跪倒在了这国朝正门之前,是为“科道言官朝天阙”!

  他们按照官阶品秩依次排好,然后自发地跪倒在承天门前,不言不语,沉默以对。

  但是这种沉默,却是充满了杀伤力。

  大明都察院上到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下到具体负责某道的御史,并无定员。

  如今都察院大约有一百三十余位御史,再加上六科给事中,在京的就多达上百人,此刻乌泱泱地跪倒了一大片,场面极其震撼!

  永乐元年的右都御史,在京总宪大人,名为吴中。

  这吴中原本是建文朝的大宁都司经历,朱棣攻克大宁,吴中率众迎降,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也算是朱棣的亲近心腹。

  朱棣即位称帝之后不久,吴中就升大理寺少卿,以揭发奸慝有功,再升都察院右都御史。

  在这左都御史空缺的情况下,他吴中就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总宪大人。

  此刻吴中很是苦恼,因为他这位总宪大人,竟然连自己手底下的科道言官都管不住,这若是皇帝陛下追究起来,他吴中铁定算是废了。

  可是吴中现在也不可能跟这上百名科道言官对着干啊!

  不然他就是自绝于都察院,此事过后他必定引咎辞职!

  一想到这儿,吴中就觉得糟心得很!

  那该死的朱高煦!

  你可真不是个东西啊!

  在宫城里面行凶伤人,而且打的还是解缙这个朝堂重臣,你眼里还有王法律令吗?

  简直就是端得个嚣张跋扈,不当人子!

  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该怎么收场?

  吴中暗自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

  正当这个时候,只见远处一个大腹便便的身影匆匆赶了过来。

  吴中见到此人,瞬间大喜过望。

  大皇子殿下来了!

  来不及多想,吴中急忙上前行礼。

  “臣吴中,参见殿下!”

  朱高煦脸色苍白地摆了摆手。

  他一得到消息,就立马赶了过来,以他的身体状况,着实有些吃不消。

  但是眼下这种情况,他这个大皇子不能不来啊!

  哪怕父皇不下旨召见,他朱高炽都得自己赶过来。

  为什么?

  因为此事已经闹大了!

  这些科道言官要是不肯罢休,非要宰了老二不可,那最后头破血流之人只会是他们!

  而且永乐朝方才初立,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只怕会使得政局动荡、人心不稳!

  再者,朱高煦不管再如何混账,那也是他的亲弟弟,不可能坐视不管。

  所以朱高炽来了,于情于理他都必须得来!

  大胖胖看向了吴中,目光里面带着些许质疑。

  “吴总宪,这是你的意思?”

  “不是臣啊殿下!”吴中看着眼前这一大片跪倒在地的科道言官,急得面色涨红,急切解释道:“真不是臣授意的啊殿下!”

  因为靖难之役的原因,吴中投降得比较早,也算是燕军老人了,当年他还留在北平帮助朱高炽抵御李景隆大军,所以二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是以朱高炽也相信此事不是吴中所为,他还没有这个胆子。

  不是吴中,那会是何人呢?

  朱高炽看向了黄淮、杨荣、胡广、金幼孜和杨士奇五人,内阁学士中,除了被打得生死不明的解缙,以及心性淡泊的胡俨外,其余五人全都在这儿了。

  也就是说,问题出在他们身上。

  黄淮、杨荣等五人见到大皇子殿下来了,也立马起身行礼。

  大胖胖懒得跟他们废话,直接劈头盖脸地喝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五人面面相觑,最后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黄淮低声开口道:“殿下,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二皇子犯下如此大错,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明律令?”

  “科道言官本就执掌风闻谏言,若此刻退缩,眼睁睁地看着皇室逞凶,只怕从此之后脂韦之习胜,骨鲠之气消,正士杜口、忠臣结舌,朝中处世圆滑、阿谀奉承之流会越来越多,直言不讳、仗义执言之人会越来越少,不是社稷之幸啊!”

  文臣缙绅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将小事扩大化,直至扩大到皇帝不得不重视的地步,扩大到朝野皆知的地步,然后皇帝迫于朝野舆论压力,就会做出让步,从而达到文臣缙绅的目的!

  更何况此次凶案本就不是一件小事,而且真真切切的天大之事!

  要是就这么放任陛下轻饶了那狂徒朱高煦,朝野忠良还如何自处?

  杨荣也低声开口道:“殿下,此事对殿下而言,乃是一个天赐良机,还请殿下切莫再退让了,有些事情当早做决断!”

  胡广和金幼孜也是点了点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解缙可是他胡广金幼孜的挚友亲朋,至交好友!

  结果现在被那狂徒朱高煦给打得生死不明,他们又如何不怒?

  五人中唯独只有杨士奇没有开口,反倒是面带忧虑。

  因为,他也明白此事闹大了,被文臣缙绅闹得太大了。

  “你们真是……糊涂啊!”

  “还不速速让这些科道言官全部退去?”

  朱高炽低喝道:“尔等如此行事,是想置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吗?”

  此话一出,黄淮顿时就急眼了。

  “殿下啊!”

  “错本在二皇子身上,为何殿下就是拎不清轻重缓急呢?”

  “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当肃朝纲、正律令!”

  胡广与金幼孜同样义愤填膺地出言道。

  杨士奇却是在此刻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殿下,不可!”

  “殿下可入内为二皇子求情,绝不可行落井下石之事!”

  “想来陛下此刻召殿下入宫,也是存着这般心思,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此话一出,朱高炽忍不住多看了杨士奇几眼。

  这个杨士奇,倒是个明事理的,也是个聪明的。

  朱高炽叹了口气,随即下令道:“速速让他们退去,我这就去面圣!”

  话音一落,大胖胖转身就走,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很快朱高炽走进了乾清宫,跪倒在地上行礼。

  “你来了。”

  “此事你怎么看?”

  朱棣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大儿子。

  朱高炽闻言心中一震,随即低声开口道:“父皇,此事二弟确实有错,但罪不至死,小惩大诫即可!”

  小惩大诫?

  朱棣听到这话,脸色总算好看了些。

  这个回答,朱棣还是比较满意的。

  至少,这个大儿子宽厚仁慈,并不是装出来的。

  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两个弟弟犯了错,他都会出面维护。

  “但是你想过没有,承天门外那些科道言官,该怎么办?”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真正的考较了。

  你光有仁慈之心还不行,还必须得要有政治手段。

  大胖胖思索片刻,随即回答道:“科道言官所求,无非是正律令,儿臣以为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返即可!”

  这个答案,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朱棣没有表态,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说实话,他还是有些失望的。

  这个儿子,过于仁慈了些。

  “你去试试吧!”

  朱高炽躬身领命而去。

  等他走后,朱棣这才看向了姚广孝。

  “仁慈有余,就是妇人之仁了!”

  “炽儿这性子,真能守得住大明基业?”

  姚广孝没有吭声,选择沉默以对。

  一位仁君,总比暴君,要好得多吧?

  「今日第三更,读者大大们记得投票呀呀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