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紞叹了口气。

  没有瞒着自己这个弟子。

  这个唯一一个此刻还敢前来拜访的弟子。

  “这不是为师的手笔。”

  “陛下前日亲自前来拜访,言称有奇才进献了这南北分卷取士之策,询问为师的意见。”

  此话一出,周新脸色微变。

  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让恩师张紞进献此策?

  那为什么不可以是那个奇才?

  陛下这么做,未免有些让人寒心啊!

  谁都知道进献此策,将会引来南方缙绅的怨恨和报复!

  结果陛下为了保护那所谓的奇才,选了恩师张紞做这个出头鸟!

  如此行事,真的可以吗?

  周新忍不住叹了口气。

  帝王生性凉薄,刻薄寡恩,果真不是虚言。

  “那恩师为何要答应?”

  “为师有拒绝的理由吗?”

  张紞笑着反问道。

  周新一时无言。

  “其一,这是陛下的要求,身为人臣,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师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

  “其二,南北取士问题,历来都是我大明科考的一大弊病,南方士子接连霸榜科举大考,朝堂缙绅普遍以南臣为主,这对国朝而言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而南北分卷取士之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一弊病!”

  “其三,你以为这南北分卷取士之策,真就没有人能够想得到?国朝多的是才学之士,那些能够位列朝堂公卿之人,哪个又是简单货色?自从当年那场南北榜案,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他们难道就想不到?”

  周新眉头紧蹙,形成了一个好看的“川”字。

  “恩师的意思是……”

  “他们当然想得到,也能够想得到,只是一直无人敢提及,唯恐惹祸上身罢了!”

  张紞叹了口气,幽幽解释道:“为师当年做建文朝吏部尚书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

  “南方士子霸榜科举大考,历年进士中几乎全都是南方士子,北方士子与西南士子寥寥无几,长此以往下去,只怕国朝难安。”

  “于是乎为师当年写了一封奏章进言建文皇帝,可是这封奏章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为师一直都没有等到陛下的回应,然后为师又再次写了一封,这次终于有回应了,不过不是来自陛下,而是来自……方孝孺!”

  听到这个“大逆不道”的名字,周新瞬间就明白了。

  恩师张紞的奏章,从来都没有到达过建文皇帝的案桌上面!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建文年间,朝廷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为首,把持朝政广结党羽,三人更是建文皇帝的御前近臣,凡军国大事皆出自三人之手,比如那削藩之策就是齐黄方三人一手制定!

  原本太祖高皇帝病逝的时候,留下了吏部尚书张紞、户部尚书王钝、驸马都尉梅殷等几位辅政老臣,奈何那建文皇帝不听啊,反倒是对齐黄方三人言听计从!

  而最耐人寻味的是,齐黄方三人,可都是南臣。

  建文朝兵部尚书齐泰,应天府溧水县人士!

  建文朝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江西分宜府澧源县人士!

  建文朝值文渊阁大学士、建文帝师方孝孺,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士!

  说白了,整个建文朝廷,都是南臣缙绅当权的时代,他们巴不得可以继续霸榜科考,可以提拔更多的南士进入朝堂,又怎会容忍有北臣进言改革举制,这简直就是触碰到了他们的逆鳞。

  张紞轻笑道:“那方希古也是个妙人,表面上对为师颇为敬重,实则言语交谈间明里暗里地都是威胁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那么一点,别再继续上奏改革举制了,只会自找麻烦。”

  “因为这些奏章,肯定到不了建文案前,而为师一再挑衅他们的底线,这些南臣缙绅决计不会再选择隐忍退让,所以为师最后还是放弃了,不放弃也没办法,建文一朝没有北臣的容身之地!”

  话听到这儿,周新已经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不是对于恩师张紞,而是对于建文朝廷。

  倘若建文不是建文,那天下是否还会有永乐?

  周新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设想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这一次,情况完全不一样。”

  “为师虽然不知,陛下口中的那位奇才是谁,但陛下的态度,就足以让人动容了。”

  张紞苦笑道:“说实话,自从陛下解除为师职务,月给半俸,留居京师,不得离京,为师就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

  “是以当陛下登门拜访的时候,为师就已经别无选择了,毕竟为师也老了,借助此事继续为国朝进言一回,陛下念着这份恩情,也不会再为难为师的亲故,无非就是背负些骂名罢了。”

  “日新,怎么样?听着是不是觉得为师也变了,变得专注谋身了,变得自私自利了……”

  “恩师!”周新略显无礼地打断了张紞的话,竟是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上。

  “国朝如此,不是恩师的错,而是国朝的错!”

  “弟子为官一日,就绝不会再坐视此事出现,是弟子无能,弟子无能啊!”

  一位在朝为官三十余年的忠良直臣,生平从无任何劣迹,一生清廉自守、忧国忧民,最终却落得个险些被逼自尽的下场!

  这是他的吗?

  不是,这是国朝的错,这是大明的错!

  周新伤感的,不是恩师张紞妥协于现实,而是国朝逼着一位忠良向现实妥协,这才是最让人悲哀的地方!

  大明不该是这样的,国朝更不该是这样的!

  张紞也红了眼眶,看着周新怔怔出神。

  曾几何时,他也在寒窗苦读的时候,他也在穿上官服的时候,许下了“当经世安民”的志向!

  可惜,大势如此,人力难改!

  “日新,你在京中,还没有宅院吧?”

  听到这话,周新豁然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恩师张紞。

  张紞笑道:“此事过后,若为师还活着,就会返乡,落叶归根,这是陛下答应过的。”

  “但南臣势大,为师奉陛下之命,也决计不会退让妥协,所以极有可能会……若是为师走了,你记得亲扶棺椁送为师返乡,这座宅子恩师就算是为师给你的回报,此后就送给你了,可好?”

  周新闻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恸,哽咽地做出了承诺。

  “弟子周新,定送恩师回乡!”

  “好好好……为师这辈子,为国朝举荐贤才无数,到头来也只有你一个周新,还记得这份恩情,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啊哈哈!”

  周新默默地低下了头,泪水不停落下。

  张紞笑呵呵地看着他,只是眼睛里面也有泪光闪烁。

  老妇人站在一旁,暗自抹着眼泪。

  正当这个时候,一阵粗暴的砸门声响起。

  李弘壁在外面疯狂砸门,还时不时地环顾一下四周。

  张紞可是不折不扣的文臣缙绅,这要是被狗皇帝知道他来拜访张紞,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呢!

  “开门啊!”

  “快开门啊!”

  “俺是李弘壁啊,俺有要事相商!”

  张紞:“???”

  李弘壁?

  什么东西?

  周新:“!!!”

  嘶……

  有没有一种可能……

  陛下口中的奇才……

  就是这个小家伙?!

  「今日第二更,兄弟们多多支持投票呀,万分感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