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典,圆满结束。

  自从,大明王朝多出了一位肃昭郡王!

  而大明王朝的宗室成员,一共有八个等级,亲王年俸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

  后永乐皇帝采纳李弘壁和姚广孝的建议,对宗藩制度进行了改革,直接废除了后面三级的中尉,至此只剩下了前面五级。

  而外姓臣子,无论立下了何等功绩,诸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名将,也不过只是生前公爵死后追封王爵。

  无论如何,大明始终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得出现异姓王,否则天下共击之,这是昔年汉高祖刘邦立下的规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相似,二人都并非出身什么名门望族,一个泗水亭长,一个农户子弟,最终却都能够剪灭群雄,建立起了偌大一个王朝。

  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出身不好,所以即位称帝之后,也难以逃脱小农思想,推行“家天下”的原则!

  比如分封诸王,比如铲除异姓王,在这一方面,这两位开国帝王达到了惊人的相似重合。

  可是现在,永乐皇帝朱棣,却偏偏册封了一位异姓王!

  肃昭郡王,李弘壁!

  毫无疑问郡王乃是宗室第二等,而且由于郡王数量稀少,此时的郡王封号沿袭了以往的传统,多出自于古代的郡名,因此名实相副。

  比如晋王朱棡次子朱济烨封号中的高平就是一个古郡名,北周改高都郡为高平郡,治高都(山西今晋城市东北)辖境为今山西晋城、高平一代,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泽州为高平郡,与晋藩同处山西,非常适合作为朱棡儿子的封号。

  再比如朱高煦的封号高阳、朱有爋的封号汝南,朱孟熜的封号巴陵也同样如此,皆是古郡名!

  但是,问题在于,李弘壁的郡王封号,却偏偏不是,而是封号“肃昭”!

  永乐皇帝陛下,可谓是为他一再改变宗法礼制,一再打破了固有原则!

  因此,大典结束之后,当李弘壁跟着朱棣来到房间里面,他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朱棣也不废话,他直接将锦衣卫的密报,递给了李弘壁。

  “弘壁,看看吧!”

  “朕年轻的时候,也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

  “只是朕没有想到,你竟然会是朕的孩子!”

  李弘壁:“???”

  卧槽?

  不是来真的啊?

  原主还有这么一层曲折离奇的身世吗?

  李弘壁傻眼了,下意识地接过这锦衣卫密报一看。

  只见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皇四子朱棣与左都督袁洪之女邂逅,然后就……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句,李弘壁生母袁氏,乃是出身将门。

  其父袁洪是开国功臣,以骁勇闻名,后奉太祖高皇帝之命前去辅佐李文忠,调到了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帐下,无论是在幕府的策划、军队的管理,还是在进退有度、赏罚分明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执行力,而李文忠跟着袁洪逐渐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三军统帅。

  正是因为如此,李文忠和袁洪成了生死之交,李文忠对袁洪深感敬佩,因此提出让自己的长子李景隆娶袁洪的女儿为妻,以示重视,袁洪后来升任钱塘卫指挥同知,并随李文忠征取福建、北伐沙漠等地。

  李文忠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都将袁洪视为自己的第一亲信。然而,北伐大军返回后,李文忠晋升为曹国公,而袁洪却被调任濠梁左卫,这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削弱李文忠的力量。

  最终,袁洪被迫离开了李文忠麾下,平四川、镇太原,一生功勋卓著,也是位丝毫不输李文忠的开国名将,后他在太原待了十二年后,于洪武十九年升任山东都司都指挥使,被誉为“练达兵政,一方仰赖”。

  袁洪在洪武朝末期得以晋升为正一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其子袁宇也晋升为正二品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二人同朝为官,堪称明初武将天花板。

  其长女嫁武略将军甘中,次女嫁中卫镇抚杨实,三女嫁曹国公李景隆,四女嫁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长子袁宇初为骁骑右卫指挥使后官至左都督,次子袁容尚驸马,迎娶朱棣长女永安公主!

  所以,真要是说起来,李弘壁这母族势力,那也是响当当地挺强啊!

  只是越这么一想,李弘壁心里面就越是心慌。

  按照老朱家这些家伙的传统,不是没有可能,早些时候跟人家瞎搞胡搞啊!

  李弘壁有些傻眼了,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那个,陛下嗷,咱们有一说一,输血这件事情,真不是您想的那样……”

  朱棣清楚这件事情对李弘壁冲击很大,所以此刻他不愿接受也在情理之中,终究是自己这个当爹的责任。

  “弘壁,没事的。”

  “朕不会强求你什么。”

  “再者此事宣扬出去也不妥善,所以朕只能先给你一个郡王爵位,等到日后你立下功绩了,再晋升你为亲王!”

  “朕连封号都给你想好了,肃昭肃昭,以后就去掉肃字,封昭亲王,你想去哪儿就藩都行,或者不去就藩也行,就做个宰辅重臣,辅佐你大哥和大侄儿……”

  朱棣兴高采烈地开口道,此刻俨然一副老父亲模样。

  说实话,朱棣是真的开心,也是真的高兴,他这辈子就只有三个儿子,本来还有一个小老四,可惜夭折了,到现在都没能再开枝散叶。

  是以当朱棣看到纪纲的密报后,那是真的高兴,再一想起李弘壁为大明做出的卓越功绩,永乐皇帝甚至都为之骄傲自豪,难免有些飘飘然了。

  怪不得李弘壁如此杰出妖孽,原来他是我朱棣的亲儿子啊!

  高兴之余,永乐皇帝立刻就下定决心,册封李弘壁为郡王,日后再晋升为亲王,如此也算是对得起这个在外吃苦的儿子了。

  只是李弘壁还是难以置信,看了一眼手中的密报,又看了一眼永乐皇帝,大脑顿时就宕机了。

  不是,还能这样玩的啊?

  我他妈就输个血,醒来就变成四殿下了?

  现在你们核查了半天,还真特么核查出来我是四殿下?

  多冒昧啊这!

  「今日三更结束,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啊,万分感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