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了京城气象台后,李爱国把天气预报上线的事情汇报给了部里面。

  天气预报使用的大量人力物力来自铁道上,现在有了成果,自然要报喜。

  “东西是好,全国推广?难!”滕领导看着那份材料,先是一喜,随后又皱起了眉头,按灭了烟头。

  “卡哪里了?”李爱国诧异。

  滕领导给李爱国递了根烟,自己又点上根,问道:“报错大雨却放晴,有人借题发挥呢?现在连天气都能变成刀子!”

  天气预报不准确是常有的事儿。

  就算后世拥有气象卫星,也可能会出现播报大雨却是晴天的情况,也没见人去找气象部门的麻烦啊。

  大家伙都清楚预报只是预报除非是有心人故意找事儿。

  你预报了大雨,地方上等了一天,也没下雨,只要有人故意搞事儿,给你扣顶帽子,足够你喝一壶的。

  永远不要低估一些事情的残酷性!

  李爱国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名字来,点头道:“领导,是我考虑不周全。”

  “你其实考虑得已经很周全了。这项目是金陵许老提出来的吧,你还特意把总参拉了进来,就是为了让他们为你背书吧。”

  李爱国的小心思被戳破了,脸色微微一红。

  滕领导倒是没有责备李爱国的意思,反而很欣赏。

  能够破除万难想办法干实事,这才是好同志。

  “只是你还是低估了那些人,特别是现在京城里的风越来越大了”滕领导抽口烟,没有接着说下去。

  李爱国并没有透露这项目有农夫气象局的参与。

  要是这张牌打出来,估计连那些人也不敢跳出来。

  要做事,首先要保护自己,是李爱国的一贯宗旨。

  这需要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让一些人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滕叔叔,这事儿还得麻烦您出个主意。”

  一句滕叔叔瞬间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滕部长就像是看着自家侄子一样看着李爱国:“这么着,你之前不是提过要在咱们铁道内部建立预警体系吗,可以先把这玩意搞出来,有了成绩,我亲自去向上面汇报。”

  李爱国知道“上面”是哪里,心中有些感动:“麻烦您了。”

  “你们这些年轻人尽管放手干,让我们这帮老家伙替你们保驾护航。”滕领导重重拍拍李爱国的肩膀。

  铁路部门算是半个纪律部门,还具备一定的自主权。

  滕领导随后召开会议,那些领导们听说李爱国要建造铁路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要是能及时知道哪里下暴雨,我们也能提前做好准备。”

  “特别是一些铁路桥,桥面很低,容易发生漫水事故,这些年没少出事儿。”

  “干了,咱们铁道作为老大哥,要先吃一口螃蟹。”

  会议结束后,部里面发布命令,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名为铁道地质灾害预警中心。

  铁道预警关系到乘客和列车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初期的预警中心,只能根据天气预报来发布预警。

  设备都是现成的,红星计算所随时能支援几台计算机。

  黄教授那些气象专家可以当做指导老师,这不用李爱国麻烦。

  预警中心的职工从前门机务段内抽调。

  李爱国打算根据后世的经验,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点使用拉力监测、弯曲监测等办法,掌握落石掉落情况。

  同时还要发挥巡道工们的优势,在线路两旁设置标杆,监控路基沉降情况。

  这就需要选调出来的职工,必须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

  李爱国肯定会不会自己去调人的,肯定要通过机务段人事科来调动人员。

  像这种事情,只能走到正规程序,免得麻烦。

  邢段长接到上面的通知,立刻在机务段内部展开了筛选工作。

  “爱国,你好几天没回去了吧,好好休息两天。”

  这些事情由段里面负责。

  李爱国下了班后便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裁缝铺,顺便把陈雪茹和两个孩子接回了家。

  陈雪茹也刚回来,正打算做饭,对李爱国说道:“爱国哥,去地窖里拿几个土豆,晚上做酸辣土豆丝。”

  李爱国应了一声,来到地窖里,从自家的那堆土豆里面拿了四五个土豆。

  刚出地窖门,就被三大爷给堵住了。

  “爱国,听解成说你们铁道部准备成立新部门?我家解成能报名吗?”

  “可以啊,不过这次的要求很高,要综合多方面考虑。”李爱国知道三大爷这人容易多想,直接说出来了。

  “我也知道,只是这确实是个好机会”三大爷着急了扯着李爱国的袖子:“临阵磨枪也得有枪啊!你那边有资料吗?”

  成读因为及时的天气预报,避免了一场灾害的消息虽没有公布出来,小道消息却满天飞,四合院内的住户都知道李爱国在研究天气。

  “家里确实有几本,让解成晚点过来带走,我得赶紧回去了。”

  李爱国拿着土豆回了家,陈雪茹用温水清洗了一下,然后切成了丝。

  土豆丝讲究爆炒,李爱国在锅灶里填上木柴,搞来一台风扇呼呼呼的吹。

  前面的大锅准备炒菜,后面小锅里煮棒子面粥,热几个白面馒头。

  陈雪茹已经把葱蒜都切碎了,挖了一块大油丢进锅里面,很快屋内弥漫起诱人的香味。

  土豆丝和辣椒丝放进锅里面,洒上盐,倒入配菜,再倒入酱油和陈醋,只是几分钟就能出锅了。

  陈雪茹现在做家常菜是一把好手,等十几分钟,棒子面粥和白面馒头都好了。

  棒子面粥配酸辣土豆丝,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一流的伙食了。

  李爱国最近几天一直待在总指挥部,早就想吃这种家常菜了。

  吃完饭,陈雪茹刷锅洗碗筷,李爱国则带着两个孩子玩玩具。

  “爱国哥,忙着呢。”傍晚,阎解成在门上敲了敲走进来。

  “你等着。”李爱国进到屋里,拿了几本气象学方面的书籍递了过去:“时间紧,抓紧点。”

  “知道了。”阎解成无精打彩的应了一声后,就离开了。

  “解成是怎么了?”李爱国看着他的背影有些疑惑。

  “还不是因为于莉的事儿,最近一阵子,阎解成又闹着跟于莉结婚,三大爷不同意。”陈雪茹擦了擦手,走出来,见两个孩子都困了,把他们全都送到隔壁屋里的床上。

  洗漱完毕,两人躺在了床上,陈雪茹见李爱国还在看书,侧过身子把书拿走了。

  “爱国哥,听先生说,今年我还能再抱一个。”

  “什么先生?”李爱国皱起眉头。

  “就是算命先生,二嫂找的,算的可准了。”陈雪茹压低声音。

  “这个算命先生,二嫂很熟悉?”李爱国瞬间警惕起来了。

  “具体也不清楚,只是听二嫂说在解放前那人就是神算子,特别擅长算女人能否怀孕。”陈雪茹摇摇头说道:“你知道的,二嫂跟二哥结婚七八年了,一直想要孩子。”

  李爱国眯了眯眼睛,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面。

  现在的局势下,什么样的人都有,李爱国也不敢确定此人是不是有问题,有时间想法调查一下。

  “我是不是犯错误了.爱国哥,下次不去了。”陈雪茹也意识到有点问题,不免心虚了起来。

  其实她倒不是真信那玩意,只是需要一个信念罢了。

  就像有一些地方,病人得了癔症,病人家属一边去烧香拜佛,一边带病人去医院看病,两不耽误。

  “那都是骗人的,别信。生男生女主要看的是几率。”李爱国一一边说,一边开始上下其手。

  “轻点,隔壁能听到。”

  “还不是有些人声音大。”

  “还不是有些人力气大?!”

  三大妈此时已经走到李家门口了准备敲门,听到屋内的动静又缩回了手,转身回了家。

  三大爷看到她一个人回来,瞪大眼:“不是让你把爱国请来吗?人呢?”

  “人家有事儿,再说了,这事儿找爱国也不合适。”三大妈一脸郁闷的看着三大爷。

  “这孩子诶.”三大爷长长的叹了口气。

  三大爷的心情很不好。

  好不容易遇到铁道部遴选的机会,只要阎解成能够选上,就能成为干部。

  三大爷卖了张老脸,去李爱国那里借了资料,就是希望阎解成临阵磨枪,不利也光。

  结果阎解成倒好,为了跟于莉约会,竟然翻窗户跑了。

  三大爷喝了一口水,冰凉的茶水顺着喉咙进了心窝子里,感觉心里都凉了大半截。

  早知道会是这种局面,当初还不如让阎解成娶了公社支书的女儿,他收粮食还能便宜点。

  这能说明什么?是自己谋划不周到?算计不精明?还是运气不好?

  “要我说,于莉那姑娘挺好的,总比刘光齐的媳妇儿好吧。”三大妈劝说道。

  “人好顶什么用?没有正式工作,将来结了婚,靠着解成一个人的工资,喝西北风啊。”三大爷没好气的说道。

  要是不给家里交生活费,阎解成的工资足够养活两个人了。

  再说了人家于莉也是临时工嘛.三大妈腹诽几句,知道三大爷的心思,也没多说什么。

  第二天是星期一,李爱国十点多来到前门机务段教育室。

  此时考试已经已经结束了,人事科的领导也将遴选出来的人员名单整理好了。

  “一共是三十五人,无论是人品还是工作能力都是一流。”

  李爱国接过名单看了两眼,上面没有阎解成的名字,点头道:“通知这些同志参加培训班。”

  “明白。”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的日子过得比较悠闲,一边帮着部里面筹备铁道地质灾害预警中心,一边跟陈雪茹造娃娃。

  几天后,电视台也将女记者派到了总指挥部。

  “李总指挥,麻烦您了。”女记者**此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按照节目播放计划,气象预报节目时长3分钟30秒,这相当于一个重要的栏目了。

  她才刚进入电视台不久,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已经让不少前辈艳羡不已。

  刘**本来还奇怪这白面馒头为何会掉到自己头上,等看到李爱国的这一刻就明白过来了。

  “我害怕自己做不好。”

  “不用担心,气象预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观众能够清清楚楚的知道未来的天气变化。”

  李爱国倒不是安慰女记者,这年月能够出现在电视台内,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实力了。

  考虑到天气预报的专业性,李爱国请水文局的专家对女记者进行了培训。

  除了亲手操作气象仪器外,还需要在地图上标注数据。

  甚至能够闭着眼睛用手指指着一片区域,就能说具体的城市名称和位置。

  同时还要了解气象知识,清楚天气变化的理论依据。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节目。我是主持人刘**。

  今天是1960年9月28日星期三,秋分节气刚过,目前京城地区干旱继续持续

  下面是主要城市天气预报.京城,晴,低温二十五摄氏度,高温三十五摄氏度吴汉,大风八级.”

  女记者**的脑子很好用,只是培训了四五天,站在地图前就能有模有样的了。

  “感谢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咱们明天见。”

  女记者**在三分钟内播报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后,看向李爱国:“总指挥,怎么样?”

  李爱国摸了摸下巴:“普通话标准,只是表述太专业了。”

  水文局领导皱起眉头:“总指挥,太专业难道不合适吗?”

  鉴于天气预报将在全国展开,未来各个地方台也要播报天气情况。

  水文局也准备从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中选拔优秀青年进行集训。

  水文局领导这几天一直盯着这边,把李爱国的培训内容全都记录了下来,越记录越觉得李爱国考虑得周到。

  现在却听到女记者被嫌弃太专业,水文局领导感到很疑惑。

  李爱国端起搪瓷缸子,里面的空了,正想放下,女记者快步走过来倒上茶水。

  李爱国喝了一口说道:“播给谁听?地里抢收的农民!车上赶路的工人!

  目前国内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太专业的词汇无法有效传递天气信息。”

  此话一出,水文局领导和女记者的脸色微微一变。

  水文局领导点头:“老百姓听不懂的话,咱们的天气预报将毫无意义。”

  “是我脱离群众了。”女记者沉思片刻后,看李爱国问道:“只是该如何更改?”

  “可以用群众的生活经验来描述,比如大风八级,播报之后可以表述为风大得能掀翻粮袋!”

  这并不是李爱国的首创,而是七八十年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词语。

  当时李爱国还觉得这种表述太土气了,来到这个年代后才明白老一辈的苦心。

  相比之下,搞一些高大上的词语,用专业名词+数字堆砌确实显得很有逼格。

  本质上却是利用“知识鸿沟”的一种赤裸裸的鄙视和炫耀。

  “好办法。”水文局领导眼睛眼睛一亮,赶紧记录了下来。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好办了。

  针对特殊的天气,又琢磨出几个能让人一听就明白的词语。

  女记者听得眼睛放光,这个火车司机竟然还是个天气预报专家!

  ****

  时间一天天过去。

  第一批地质灾害预报员经过培训已经正式上岗。

  气象预报设备也调试完毕。

  铁道部内的一个小院子门上也挂上了铁道地质灾害预警中心的牌子。

  “总指挥,经过调试,预警中心可以正式运行了。”黄教授带着几个专家最后又检查了一遍设备,走过来说道。

  李爱国看向滕领导:“领导,还是您来吧。”

  铁道地质灾害预警中心是铁道部的直属部门,滕领导也没客气,大手挥下:“启动。”

  伴随着一声令下,来自各地的数据通过电话、电报接入预警中心,再根据未来的天气情况,计算机利用模型推测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

  “这阵子根据天气预报,邯郸那边将有持续降雨,需要重点关注。”

  “总指挥,您放心,我们已经在线路沿线建立了观测点。”

  李爱国见一切顺利,便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刚进门,就看到阎解成蹲在门口。

  “爱国哥,你回来了。”

  “怎么?被你爹撵出来了?”李爱国看到阎解成的样子,就知道他刚跟三大爷吵过架。

  最近几天,三大爷家里经常传来吵架声。

  三大爷埋怨阎解成错过了好机会,阎解成则埋怨三大爷棒打鸳鸯。

  这是人家的家事儿,大院里的住户也只能看热闹。

  “别提了”阎解成刚准备开口,三大爷从屋里冲出来,拉住他的胳膊,冲着李爱国说道:“爱国,天不早了,赶紧回去吧。”

  这是怕家丑外扬。

  李爱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三大爷,前几天借你的书呢?”

  “诶,我差点给忘记了。”三大爷进到屋里把书抱了出来。

  李爱国拿了书,晃悠着朝中院走去。

  秦淮茹刚把红薯干都切成了片,在中院摊了一地。

  大院里的几个孩子看到有红薯干,时不时跑过来抓一把就跑。

  从来都是贾家拿别人的东西,哪有人敢拿贾家的?

  贾东旭当时就恼怒了,找到了易中海,让易中海替他做主。

  “赔钱,让他们赔钱,一家五毛钱。”

  看着暴怒的贾东旭,易中海叹口气说道:“就是几个红薯干而已,要是因为这事儿跟住户们吵起来,影响太恶劣了。”

  “那咋办,总不能看着我家红薯干被他们偷走吧?”贾东旭觉得易中海不替自己着想。

  易中海也很为难。

  自打被从小组长的位置上撵下来,便被人举报了。

  说他假公济私,护着徒弟,搞山头主义,不听从车间领导的指挥安排。

  还说易中海包庇贾东旭赌博,为贾东旭提供赌资,想让贾东旭欠下高额债务,是黄世仁的作派。

  易中海被保卫科叫去调查了,这才刚从保卫科回来。

  特别是易中海琢磨了,知道这些事情的人肯定是大院里的住户,举报他的人不是刘海中就是许大茂。

  在这个时候,要是再支持贾东旭惹恼了住户们,肯定还会有大麻烦。

  “师傅,到底怎么办啊。”贾东旭见易中海不想帮忙,当时就急眼了。

  “动点脑子,别整天学以前傻柱那样呜呜咋咋的,傻柱是啥下场你也知道。”易中海板起脸教训。

  贾东旭不服气,傻柱要不是被你卖了,能蹲笆篱子敲石头嘛。

  易中海也不能不帮忙,出了个主意:“你到隔壁大院借个梯子,把红薯干都晒到屋顶上,那些孩子们不就拿不到了吗?”

  “诶,这倒是个好办法”贾东旭眼睛一亮,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可是万一下雨了怎么办?”

  “下雨?咱们京城里已经那么多天没下雨了,哪能说下雨就下雨啊。”

  听到这个,贾东旭赶紧站起身说道:“师傅,太谢谢你了。”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记给易中海鞠了躬,等到了门外,又鞠了一个躬。

  他觉得易中海是越来越疏远了,要表现得好一点。

  “爹,干啥呢?”棒梗见贾东旭搬来了梯子,惊讶的问道。

  “儿砸,喜不喜欢爬山啊,来,爹教你怎么爬。”贾东旭正担心自己上了屋顶,可能把屋顶踩塌了,看到棒梗后,有了好主意。

  棒梗:“.”

  夜渐渐深了。

  秦淮茹担心外面下雨,半夜起来到朝着天空看了看,看到天上星光璀璨,这才放下心回了屋。

  “要是李爱国弄的那个天气预报成了的话,就不用担心了。”秦淮茹躺在床上,小声说道。

  “天气预报?哼,不就是糊弄人的玩意嘛,我就不信那玩意能知道什么时间下雨。”贾东旭被惊醒了,对着秦淮茹就是一顿狂喷。

  秦淮茹顶着乌黑的顶棚,心中一阵唏嘘。

  听三大妈讲起,人家李爱国已经能帮着铁道部建立新部门了,贾东旭呢,只能指使棒梗摆红薯干。

  秦淮茹躺在床上,后悔得睡不着了,到了后半夜,甚至听到外面有人喊李爱国的名字。

  “可能是幻觉吧。”秦淮茹自嘲的笑笑,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李爱国此时睡得正香,也听到了外面有人在喊自己,还以为是在做梦。

  直到陈雪茹坐起身,李爱国清醒过来,这才听清楚外面的声音。

  “爱国,出事了,刚接到预警中心的电话,他们检测到京广铁路邯郸段附近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现在部里面请你过去。”

  “媳妇儿,段里有事情,我得过去了。”李爱国立马从床上跳了下来。

  陈雪茹知道有急事,赶紧帮他穿好衣服,送出了家门。

  “慢一点啊。”

  李爱国上了吉普车,呼啸着朝部里面奔去。

  同一片夜空下,352次列车正满载乘客,朝着邯郸方向奔驰而去。

  正司机张大花已经怀孕八个月了,这一趟行车是她生产前的最后一趟,此时正双眼紧盯仪表盘。

  “还有两个小时将抵达邯郸,张司机,要不,你休息一会,我来盯着就行了。”副司机见张大花已经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了,担心她动了胎气。

  “不用了,我就算是休息也放心不下。等到了邯郸,就算是完成了行车任务。”张大花摆了摆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