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兴二年深秋,呼啸的北风如同一头肆虐的猛兽,裹挟着漫天黄沙,以摧枯拉朽之势掠过幽州残破的城墙。那斑驳陆离的城墙上,裂痕如同岁月的伤疤纵横交错,在狂风中微微颤抖,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倒塌。
城楼上那面巨大的“汉”字大旗,布料早已被风沙磨得破旧不堪,却依旧顽强地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位不屈的战士,坚守着最后的阵地。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昏黄的沙尘之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苍凉而孤寂,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苦难。
太子刘嗣身披一袭厚重的玄色大氅,独自立在瞭望塔上。大氅边缘的貂皮在风中轻轻晃动,大氅上的金线绣纹在黯淡的光线下若隐若现,更衬得他身姿挺拔而冷峻。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越过城墙,望向城外那联绵不绝的阡陌田野。此刻,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在风中瑟瑟发抖,宛如一片死寂的战场。偶尔有几只寒鸦从枯败的田野上掠过,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为这萧瑟的景象更添几分凄凉。
刘嗣手中紧紧攥着一卷皱巴巴的度田簿,那纸张因为反复翻阅,边缘已经起了毛边,墨迹也被汗水晕染得模糊不清。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郡县豪强抗拒度田的罪状,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殿下,鲜卑骑兵已在怀戎县集结完毕。”司马懿披着夜色,脚步匆匆地疾步而来。
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此时却沾满了尘土,衣摆处还挂着几片枯黄的草叶,显得有些狼狈。但他鹰隼般的眼睛在夜色中依然闪着精光,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狠厉。
他身后跟着的亲卫,怀中抱着一卷浸透血迹的密函,身上的铠甲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淌着血水,显然是刚从前线归来,身上还带着浓烈的血腥气息,那气息与瞭望塔内的霉味混合在一起,让人作呕。
鲜卑人被大汉太子摆了一道,损失了一万骑兵却分毫未得,自然是要来找场子的了。
刘嗣缓缓地转过身来,瞭望塔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在他脸上跳动,将他年轻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原本清秀的眉眼此刻紧紧凝着寒霜,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与他年龄不符的狠绝与果决,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他伸手接过密函,展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窒息。
“余氏父子昨日被山匪截杀?”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这燕山山脉的山匪,倒与鲜卑骑兵的马队足迹不谋而合。”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那些豪强的命运,早已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就在这时,费祎捧着一摞文书匆匆而入,他身着广袖官服,衣服上还带着清晨的晨露,散发着淡淡的湿气。官服上精致的刺绣因为奔跑而有些凌乱,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殿下,渔阳郡的王氏族长求见,说是愿交出半数田产。”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案上的密函,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语气平静地说道。
“不过要求让其子入东宫任舍人。”说着,他将文书轻轻放在案上,动作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扰了此刻略显压抑的气氛。
“应允他。”
刘嗣毫不犹豫地将密函投入火盆,看着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纸张,将罪证化为灰烬。火苗窜起时,映得他的脸庞一片通红,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把幽州豪强的嫡子名单整理出来,明日在刺史府设宴。”
说完,他伸手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临行前母后所赠,温润的触感却无法缓解他掌心的灼烫,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寒意。
他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出发前与母后分别的场景,母后那担忧的眼神和殷切的叮嘱,此刻却与眼前这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日后,幽州刺史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府门前的石狮子披上了红绸,门口的灯笼将整个庭院照得如同白昼。鎏金兽首香炉中升腾着袅袅龙脑香,香气弥漫在整个庭院,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幽州十三郡的豪强新贵们身着华丽的华服,衣冠楚楚,珠光宝气。然而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不安与忐忑,彼此之间眼神交汇时,都带着一丝警惕和试探,如坐针毡。
刘嗣端坐在主位上,玄色锦袍上金线绣的蟠龙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若隐若现,更显威严。
他的冠冕上垂着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举起琉璃盏,琥珀色的美酒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冷光。
“诸位皆是幽州柱石,如今度田一事.”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压迫感,仿佛是一道无形的命令,让在场的众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
“殿下!”右北平郡的李姓豪强突然起身,他头上头冠上的羽毛随着他颤抖的身体轻轻晃动,显得他更加慌乱。他的脸上满是惊恐,双手微微颤抖着。
“我李家祖祖辈辈守着这些田产,实在.”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一名浑身浴血的士卒滚鞍下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厅,大声喊道:“报!鲜卑骑兵突袭广阳郡,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
刘嗣猛地拍案而起,琉璃盏应声碎裂,酒水混着碎瓷在青砖上蜿蜒如血。
他望向面色惨白的豪强们,眼中寒芒毕露,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刃。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身上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要么交出田产,要么”
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其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凄厉的狼嚎,正是鲜卑骑兵惯用的联络信号,让在场的众人更加心惊胆战,一些胆小的豪强甚至开始瑟瑟发抖。
当夜,刺史府后院的密室里,烛火摇曳不定,光影在墙壁上投射出诡异的影子。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和蜡烛燃烧的气味。刘嗣坐在主位上,眼神冰冷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数位豪强代表,手中把玩着一把染血的匕首。匕首上的血迹已经凝固,呈现出暗红色,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诸位都是聪明人。”他将匕首精准地插在案几上,寒光贴着某位新贵的衣袖,“本殿可保你们荣华,也能让你们.”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外传来亲卫的通报:“殿下,渔阳王氏子弟已着人送来印信文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幽州的寒风中渐渐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衡。刘嗣的车架频繁穿行在各郡县之间,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车前高悬的“太子”灯笼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宛如幽灵一般。
他常常会在某个清晨突然出现在豪强的庄园里,庄园的大门紧闭,守卫们看到太子的车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刘嗣眼神锐利地看着账簿上的数字,当发现与实际田亩相差甚远时,他便会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轻声让随行的胥吏丈量土地。
度田胥吏手持丈杆,神情严肃,当丈杆戳破精心掩盖的田垄,露出下面暗藏的私田时,豪强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刘嗣只是轻摇折扇,语气轻松地说道:“看来是丈量有误,劳烦诸位再核查一番。”
然而,那轻松的语气中却暗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威胁,仿佛下一秒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炎兴三年正月,洛阳皇宫的太极殿内,檀香萦绕,烟雾袅袅。
殿内的金砖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墙壁上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大汉天子刘禅坐在龙椅上,手中摩挲着案上的度田奏疏,金丝绣的龙纹在烛光下泛着微微的光芒。
他忽而轻笑出声,笑声震得冕旒上的玉珠叮咚作响:“这小子,倒比朕当年更狠辣。”
他的眼神望向殿外的漫天飞雪,思绪不禁回到了从前,想起刘嗣幼时在御花园背《尚书》的模样,那时的孩童天真可爱,如今竟能驱使异族、威压豪强,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陛下,太子在幽州用鲜卑骑兵”丞相蒋琬欲言又止,手中的笏板攥得发白,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额头上也皱起了深深的纹路。
“此举恐有不妥,万一鲜卑人趁机作乱.”刘禅摆了摆手,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乱世用重典,治乱用奇谋。当年昭烈帝白手起家,又何尝守过成法?”
他的目光望向北方,眼神中既有欣慰又有警惕。
“传旨下去,着太子三月前返京述职。”说完,他靠在龙椅上,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与此同时,幽州刺史府内,刘嗣正在仔细查看最后的度田图册。他摘下冠冕,任由墨发披散在肩头,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两侧。
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黑眼圈浓重,疲惫之色终于爬上了他的眉眼。案头摆着各地胥吏送来的文书,密密麻麻的红圈标记着尚未丈量的田亩,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网,将他困在其中。
“殿下,鲜卑人求见,说是索要”亲卫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费祎抬手打断。费祎看了看刘嗣疲惫的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刘嗣望着墙上的幽州舆图,目光掠过那些用朱砂标注的势力据点,如今大多已被涂改成淡淡的墨色。
“告诉他们,金银没有,但大汉可以跟他们互市,若还不满足,便让他们见识我大汉铁骑的威力。”
他突然轻笑出声,笑声中带着一丝疲惫与不屑。
“顺便送些中原的烈酒,让他们醉倒在草原上最好。”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仿佛是被这沉重的压力磨去了棱角。
说完,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那月光洒在幽州的大地上,一片银白,却无法照亮他心中的黑暗。
夜色渐深,整个幽州刺史府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只有远处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刘嗣独自走到庭院里,月光洒在他的肩头,将他的玄袍染成了银灰色。他想起初到幽州时的忐忑不安,想起那些明枪暗箭、虚与委蛇的日子,想起那些为了度田而牺牲的人,此刻都化作了手中冰凉的玉佩。
他握紧玉佩,感受着那熟悉的温润,心中五味杂陈。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喃喃自语:“父皇,儿臣这枚棋子,可还走得漂亮?”
声音中既有对自己的肯定,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他也从未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当第一缕春风吹化幽州的积雪时,太子车队终于启程返京。
官道两旁的积雪开始融化,形成一条条小溪,潺潺流淌。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侧,手中捧着新麦与米酒,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一些孩子在人群中嬉笑打闹,大人们则议论纷纷,对太子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刘嗣掀开马车帘幔,望着这片浸染过鲜血与谋略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突然,他想起父皇临别时的赠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这鱼肉若已腐坏.”
他握紧腰间的玉佩,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腐肉已除,新生的嫩芽,正在春雨中悄然生长,而他,也将带着这份荣耀与历练,迈向新的征程。
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王朝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这个大汉太子,可还称职?
城楼上那面巨大的“汉”字大旗,布料早已被风沙磨得破旧不堪,却依旧顽强地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位不屈的战士,坚守着最后的阵地。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昏黄的沙尘之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苍凉而孤寂,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苦难。
太子刘嗣身披一袭厚重的玄色大氅,独自立在瞭望塔上。大氅边缘的貂皮在风中轻轻晃动,大氅上的金线绣纹在黯淡的光线下若隐若现,更衬得他身姿挺拔而冷峻。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越过城墙,望向城外那联绵不绝的阡陌田野。此刻,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在风中瑟瑟发抖,宛如一片死寂的战场。偶尔有几只寒鸦从枯败的田野上掠过,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为这萧瑟的景象更添几分凄凉。
刘嗣手中紧紧攥着一卷皱巴巴的度田簿,那纸张因为反复翻阅,边缘已经起了毛边,墨迹也被汗水晕染得模糊不清。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郡县豪强抗拒度田的罪状,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殿下,鲜卑骑兵已在怀戎县集结完毕。”司马懿披着夜色,脚步匆匆地疾步而来。
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此时却沾满了尘土,衣摆处还挂着几片枯黄的草叶,显得有些狼狈。但他鹰隼般的眼睛在夜色中依然闪着精光,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狠厉。
他身后跟着的亲卫,怀中抱着一卷浸透血迹的密函,身上的铠甲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淌着血水,显然是刚从前线归来,身上还带着浓烈的血腥气息,那气息与瞭望塔内的霉味混合在一起,让人作呕。
鲜卑人被大汉太子摆了一道,损失了一万骑兵却分毫未得,自然是要来找场子的了。
刘嗣缓缓地转过身来,瞭望塔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昏黄的光影在他脸上跳动,将他年轻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原本清秀的眉眼此刻紧紧凝着寒霜,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与他年龄不符的狠绝与果决,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他伸手接过密函,展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窒息。
“余氏父子昨日被山匪截杀?”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这燕山山脉的山匪,倒与鲜卑骑兵的马队足迹不谋而合。”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那些豪强的命运,早已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就在这时,费祎捧着一摞文书匆匆而入,他身着广袖官服,衣服上还带着清晨的晨露,散发着淡淡的湿气。官服上精致的刺绣因为奔跑而有些凌乱,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殿下,渔阳郡的王氏族长求见,说是愿交出半数田产。”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案上的密函,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语气平静地说道。
“不过要求让其子入东宫任舍人。”说着,他将文书轻轻放在案上,动作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惊扰了此刻略显压抑的气氛。
“应允他。”
刘嗣毫不犹豫地将密函投入火盆,看着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纸张,将罪证化为灰烬。火苗窜起时,映得他的脸庞一片通红,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把幽州豪强的嫡子名单整理出来,明日在刺史府设宴。”
说完,他伸手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临行前母后所赠,温润的触感却无法缓解他掌心的灼烫,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寒意。
他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出发前与母后分别的场景,母后那担忧的眼神和殷切的叮嘱,此刻却与眼前这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日后,幽州刺史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府门前的石狮子披上了红绸,门口的灯笼将整个庭院照得如同白昼。鎏金兽首香炉中升腾着袅袅龙脑香,香气弥漫在整个庭院,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幽州十三郡的豪强新贵们身着华丽的华服,衣冠楚楚,珠光宝气。然而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不安与忐忑,彼此之间眼神交汇时,都带着一丝警惕和试探,如坐针毡。
刘嗣端坐在主位上,玄色锦袍上金线绣的蟠龙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若隐若现,更显威严。
他的冠冕上垂着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举起琉璃盏,琥珀色的美酒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冷光。
“诸位皆是幽州柱石,如今度田一事.”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压迫感,仿佛是一道无形的命令,让在场的众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
“殿下!”右北平郡的李姓豪强突然起身,他头上头冠上的羽毛随着他颤抖的身体轻轻晃动,显得他更加慌乱。他的脸上满是惊恐,双手微微颤抖着。
“我李家祖祖辈辈守着这些田产,实在.”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一名浑身浴血的士卒滚鞍下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厅,大声喊道:“报!鲜卑骑兵突袭广阳郡,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
刘嗣猛地拍案而起,琉璃盏应声碎裂,酒水混着碎瓷在青砖上蜿蜒如血。
他望向面色惨白的豪强们,眼中寒芒毕露,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刃。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身上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要么交出田产,要么”
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其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凄厉的狼嚎,正是鲜卑骑兵惯用的联络信号,让在场的众人更加心惊胆战,一些胆小的豪强甚至开始瑟瑟发抖。
当夜,刺史府后院的密室里,烛火摇曳不定,光影在墙壁上投射出诡异的影子。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和蜡烛燃烧的气味。刘嗣坐在主位上,眼神冰冷地看着跪在地上的数位豪强代表,手中把玩着一把染血的匕首。匕首上的血迹已经凝固,呈现出暗红色,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诸位都是聪明人。”他将匕首精准地插在案几上,寒光贴着某位新贵的衣袖,“本殿可保你们荣华,也能让你们.”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外传来亲卫的通报:“殿下,渔阳王氏子弟已着人送来印信文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幽州的寒风中渐渐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衡。刘嗣的车架频繁穿行在各郡县之间,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车前高悬的“太子”灯笼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宛如幽灵一般。
他常常会在某个清晨突然出现在豪强的庄园里,庄园的大门紧闭,守卫们看到太子的车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刘嗣眼神锐利地看着账簿上的数字,当发现与实际田亩相差甚远时,他便会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轻声让随行的胥吏丈量土地。
度田胥吏手持丈杆,神情严肃,当丈杆戳破精心掩盖的田垄,露出下面暗藏的私田时,豪强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刘嗣只是轻摇折扇,语气轻松地说道:“看来是丈量有误,劳烦诸位再核查一番。”
然而,那轻松的语气中却暗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威胁,仿佛下一秒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炎兴三年正月,洛阳皇宫的太极殿内,檀香萦绕,烟雾袅袅。
殿内的金砖在烛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墙壁上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大汉天子刘禅坐在龙椅上,手中摩挲着案上的度田奏疏,金丝绣的龙纹在烛光下泛着微微的光芒。
他忽而轻笑出声,笑声震得冕旒上的玉珠叮咚作响:“这小子,倒比朕当年更狠辣。”
他的眼神望向殿外的漫天飞雪,思绪不禁回到了从前,想起刘嗣幼时在御花园背《尚书》的模样,那时的孩童天真可爱,如今竟能驱使异族、威压豪强,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陛下,太子在幽州用鲜卑骑兵”丞相蒋琬欲言又止,手中的笏板攥得发白,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额头上也皱起了深深的纹路。
“此举恐有不妥,万一鲜卑人趁机作乱.”刘禅摆了摆手,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乱世用重典,治乱用奇谋。当年昭烈帝白手起家,又何尝守过成法?”
他的目光望向北方,眼神中既有欣慰又有警惕。
“传旨下去,着太子三月前返京述职。”说完,他靠在龙椅上,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与此同时,幽州刺史府内,刘嗣正在仔细查看最后的度田图册。他摘下冠冕,任由墨发披散在肩头,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两侧。
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黑眼圈浓重,疲惫之色终于爬上了他的眉眼。案头摆着各地胥吏送来的文书,密密麻麻的红圈标记着尚未丈量的田亩,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网,将他困在其中。
“殿下,鲜卑人求见,说是索要”亲卫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费祎抬手打断。费祎看了看刘嗣疲惫的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刘嗣望着墙上的幽州舆图,目光掠过那些用朱砂标注的势力据点,如今大多已被涂改成淡淡的墨色。
“告诉他们,金银没有,但大汉可以跟他们互市,若还不满足,便让他们见识我大汉铁骑的威力。”
他突然轻笑出声,笑声中带着一丝疲惫与不屑。
“顺便送些中原的烈酒,让他们醉倒在草原上最好。”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仿佛是被这沉重的压力磨去了棱角。
说完,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那月光洒在幽州的大地上,一片银白,却无法照亮他心中的黑暗。
夜色渐深,整个幽州刺史府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只有远处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刘嗣独自走到庭院里,月光洒在他的肩头,将他的玄袍染成了银灰色。他想起初到幽州时的忐忑不安,想起那些明枪暗箭、虚与委蛇的日子,想起那些为了度田而牺牲的人,此刻都化作了手中冰凉的玉佩。
他握紧玉佩,感受着那熟悉的温润,心中五味杂陈。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喃喃自语:“父皇,儿臣这枚棋子,可还走得漂亮?”
声音中既有对自己的肯定,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他也从未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当第一缕春风吹化幽州的积雪时,太子车队终于启程返京。
官道两旁的积雪开始融化,形成一条条小溪,潺潺流淌。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侧,手中捧着新麦与米酒,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一些孩子在人群中嬉笑打闹,大人们则议论纷纷,对太子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刘嗣掀开马车帘幔,望着这片浸染过鲜血与谋略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突然,他想起父皇临别时的赠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这鱼肉若已腐坏.”
他握紧腰间的玉佩,嘴角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腐肉已除,新生的嫩芽,正在春雨中悄然生长,而他,也将带着这份荣耀与历练,迈向新的征程。
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王朝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这个大汉太子,可还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