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间,睡眠占据了三分之一生命。
所以有人说,少睡当多活。古人也有云:人生苦短,秉烛夜游。
但方外对此的见解却不同,他们觉得生命就是那么一回事。人活着的目的是要勘破生命的本质,脱离红尘苦海。
晨钟暮鼓,早课晚课。这是方外人的工作,他们称之为修行。
而吃饭,对于真正的高僧来说,只是为了维系臭皮囊的无奈之举罢了。
“外物总是越少越好,越少,牵挂就越少。牵挂少了,脑子里才能空灵寂静,脑子里空灵寂静了,才能生出智慧。”
“住持。”
“嗯!”
这里是京师一家寺庙,住持德诚正在给诸僧授课,一个年轻僧人举起手,提出了个问题,“住持,那些读书人颇有智慧,那么,他们可是得道了?”
德诚笑了笑,“非也,此智慧非彼智慧。我说的智慧,乃是本我。而你口中读书人的智慧,乃是小我。
何为小我?便是人们在日常中劳作,读书,交往的那个我。而我说的智慧,乃是深藏于内里,平日里无思无觉,但却无所不在。”
“那个本我……无处不在吗?”
“对,看。”德诚指着房梁上垂落的一只大蜘蛛说:“若是这只蜘蛛突然滑落你的眼前,你会如何?”
僧人想了想,德诚说:“无需想,你会下意识的瞬间躲避,可对?”
僧人点头,德诚说:“让你躲避的,便是本我。”
“不假思索的那个我吗?”
“不,是被小我压制住的那个我。”德诚刚想继续说,外面进来一个僧人,走到德诚身边,俯身低声道:“住持,有人说有急事请见。”
德诚点头,起身道:“你等自行参悟,不懂的可辩驳。一人琢磨会钻牛角尖,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跟着僧人到了客堂,一个风尘仆仆的男子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素包子,几口一个,喝一口茶水咽下去,又抓起一个包子往嘴里塞。
包子是香菇豆腐馅,滋味浓郁,男子吃的酣畅淋漓。
“咳咳!”僧人干咳一声,男子抬头,见是德诚来了,就想咽下嘴里的食物,结果食物卡在了咽喉下面,他被噎住了,用拳头捶打着胸口十余下,喝了一大口茶水,这才喘息着说:“见过住持。”
“是何事?”德诚问道。
男子他认得,是南方西云寺管田地的管事。德诚和西云寺住持交好,往来送些东西,都是此人。
男子噗通跪下,德诚蹙眉,“是发生了何事?”
男子哽咽,“住持,我佛门大劫来了。”
德诚问:“什么大劫?”
“蒋庆之令人查抄了我西云寺的账簿,说方外也得纳税。住持,那些佃农一听要交税,都在叫嚷,说自家只是投献,田地是自己的,不是我西云寺的。那蒋庆之顺水推舟,令把各家田地登记造册,此后按时纳税。顷刻间,我西云寺仅存数百亩田地,就那些田地,蒋贼竟说也得纳税。”
男子抬头,双目红肿,他打个饱嗝,“没了田地人口,咱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今西云寺上下人心惶惶,住持令小人来京求援。”
“住持,住持?”僧人发现德诚在发呆。
德诚的脸颊颤抖了一下,“此人,竟把手伸向了我方外?他疯了!”
男子点头,“按照蒋贼的手段,此后定然是要把这等手段推行天下。东南一代寺庙田地颇多,小人这一路来京,特地去那些寺庙看了看,大多怒不可遏,又人心惶惶。”
德诚捂额,“这是要断我等的根不成?”
他随即召集人议事。
众人一听就炸锅了,有人说蒋庆之丧心病狂,有人说当反击。
七嘴八舌中,有人说:“人多势才众,先把消息传出去,京师多庙宇,那些人闻讯岂会善罢甘休?”
德诚点头,于是消息飞也似的传到了各处。
——蒋庆之疯了!
赵文华急匆匆进了严嵩的值房,喜滋滋的道:“义父,蒋庆之竟然冲着方外下了毒手,这是自作孽啊!”
严嵩正在看奏疏,闻言抬头,把玳瑁取下来,揉揉眼角,“他弄了什么?”
严世蕃本在打哈欠,他一夜未睡,此刻只想回家躺平,但听到蒋庆之的消息后,精神陡然一振。
“蒋庆之令人抄了杭州一家寺庙,说方外田地也得交税。如今南方方外骂声一片。义父,方外势大,蒋庆之这是自取灭亡啊!”
“方外?”严嵩一怔,“他这是想什么呢?竟冲着方外动手。”
赵文华发现严世蕃愣住了,眸色复杂,便说:“东楼可是觉着不妥?”
严世蕃叹息,“陛下信奉的乃是道家,蒋庆之先拿佛家开头,便是试探之意。陛下那里……那些道人定然不会坐视。”
“唇亡齿寒,蒋庆之此举颇为不智。”赵文华喜滋滋的模样让严嵩颇为不喜,他淡淡的道:“这几日关乎此事的奏疏会不少,你且回去盯着。”
赵文华悻悻的走了,严嵩说:“蒋庆之突然对方外动手,为自己,也为新政平白树一大敌,为父觉着,这不是他的初衷。”
按照老元辅的判断,蒋庆之应当交好方外才符合自己和新政的利益。方外看似远离红尘,可从多年前开始,方外和红尘实际上并无区别。
严世蕃说:“其实爹,蒋庆之并无什么初衷。若说有初衷,那也是众所周知。”
“什么初衷?”严嵩也是一夜未睡,此刻疲惫欲死,但还得打起精神来,等着这件事的发酵结果。
你得到了什么,必然会因此付出些什么。上天其实最是公平,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如同一个债主,悄无声息的把你的某些东西给夺走。
“方外,特别是东南一带寺庙林立。譬如说福建一地,本就山多地少,田地不够,方外又占据了大半良田,那些百姓无地可种,只能冒险出海去海外寻一条活路。麻六甲等地的中原人,大多都是东南人,或是他们的后裔。”
“你的意思,蒋庆之是要整顿东南方外?”
“爹,东南一代百姓过的艰难,蒋庆之出手整顿方外,这是要缓和矛盾。”严世蕃说道,“开海在东南,要想开海顺遂,就得掌控东南人心。蒋庆之此举便是为此而来。”
严嵩眯着眼,“可却树了大敌。”
“他的敌人还少吗?”严世蕃说:“儒家比之之方外只强不弱,勋戚,宗室……从蒋庆之执掌新政那一日开始,便该有得罪天下人的觉悟。否则,新政势必难成。
这也是我一直冷眼旁观不出手的缘故。我想看看他是如何在荆棘遍地的大明艰难前行,还是说……知难而退。”
“如今他对方外下手,这是知难而进!”
“爹!”
“嗯!”
“论勇气,蒋庆之此举便是在告之天下人,无论新政遇到了多大的阻拦,虽千万人,吾往矣!”
父子默然良久,严嵩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幽幽的道:“论勇气,为父,不及他!”
……
与此同时,数骑到了西苑外。
“长威伯令我等送来书信。”为首的骑士下马。
晚些,书信送到了嘉靖帝手中。
他打开书信看了许久,黄锦拿着一杯热茶等了许久。
“哎!”
道爷叹息一声,黄锦把热茶送上,接过了书信,收在信封中。他打开一个小木箱子,里面都是蒋庆之的来信。把这封信放在最上面时,黄锦不经意看到信封背后有一个字……
——利!
利?
是利器之意吗?
这个字写的颇为锐利,却有些潦草,可见是蒋庆之在不经意间写下的。
第二日,舆论突然发作。
“说是伯爷在南方冲着方外下手了,令方外纳税。”
刚送来蒋庆之书信的富城束手而立,李恬抱着孩子,低头逗弄着他,“大鹏,你爹来信了。”
刚满一岁的大鹏开口,“爹,爹……”
李恬笑道:“你爹回来听到这一声,会欢喜的原地蹦跳。”
富城微微一笑,“大郎君看着便是孝顺的。”
“孝顺好,不过夫君说过,莫要把养育之恩当做是要挟孩子的工具。养大孩子,爹娘也收获了许多。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其实是彼此成就。”
李恬对蒋庆之那些天马行空,乃至于离经叛道的想法早已习惯了。
“伯爷这话……”富城却觉得这不是人伦该有的父子关系。
李恬这才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书信,打开,看着熟悉的字迹,因为这个坏消息有些纷乱的心便静了下来。
——前人赞颂杭州风光的诗词多不胜数,不过百闻不如一见。西湖美,适合饭后消食。灵隐寺倒是可以时常去转转……
介绍完杭州的风光后,蒋庆之笔锋一转,第一次和妻子提及了新政的事儿。
——杭州一役后,沿海倭寇荡然一空,下一步便是清理海寇,之后……为夫便会回京。
李恬心中一动,压制许久的思念之情突然迸发,她亲了大鹏一口,“大鹏,你爹要回来了。”
“爹爹爹!”大鹏叫嚷着。
“伯爷要回来了?”富城一喜,想着孙重楼那个憨憨也不知如何了。
“嗯!”李恬说:“倭寇也被清剿一空,不过这个消息要暂且守密,不可对外说出去。”
富城一怔,“这……这为祸大明多年的倭寇,竟然被伯爷剿灭了?”
李恬点头,眼中涌起了骄傲之色。
那是她的男人,是她孩子的父亲。
也是这个大明中兴的希望!
这一刻,李恬第一次想到了中兴这个词。
她真的看到了希望!
富城搓着手,“外面那些人都在叫嚣,说伯爷疯了,竟敢对方外动手。等倭寇被剿灭的消息传出去,那些人的脸……不知当如何。”
永寿宫中,帝王的声音带着讥诮之意。
“他们的脸,会肿。”
所以有人说,少睡当多活。古人也有云:人生苦短,秉烛夜游。
但方外对此的见解却不同,他们觉得生命就是那么一回事。人活着的目的是要勘破生命的本质,脱离红尘苦海。
晨钟暮鼓,早课晚课。这是方外人的工作,他们称之为修行。
而吃饭,对于真正的高僧来说,只是为了维系臭皮囊的无奈之举罢了。
“外物总是越少越好,越少,牵挂就越少。牵挂少了,脑子里才能空灵寂静,脑子里空灵寂静了,才能生出智慧。”
“住持。”
“嗯!”
这里是京师一家寺庙,住持德诚正在给诸僧授课,一个年轻僧人举起手,提出了个问题,“住持,那些读书人颇有智慧,那么,他们可是得道了?”
德诚笑了笑,“非也,此智慧非彼智慧。我说的智慧,乃是本我。而你口中读书人的智慧,乃是小我。
何为小我?便是人们在日常中劳作,读书,交往的那个我。而我说的智慧,乃是深藏于内里,平日里无思无觉,但却无所不在。”
“那个本我……无处不在吗?”
“对,看。”德诚指着房梁上垂落的一只大蜘蛛说:“若是这只蜘蛛突然滑落你的眼前,你会如何?”
僧人想了想,德诚说:“无需想,你会下意识的瞬间躲避,可对?”
僧人点头,德诚说:“让你躲避的,便是本我。”
“不假思索的那个我吗?”
“不,是被小我压制住的那个我。”德诚刚想继续说,外面进来一个僧人,走到德诚身边,俯身低声道:“住持,有人说有急事请见。”
德诚点头,起身道:“你等自行参悟,不懂的可辩驳。一人琢磨会钻牛角尖,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跟着僧人到了客堂,一个风尘仆仆的男子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素包子,几口一个,喝一口茶水咽下去,又抓起一个包子往嘴里塞。
包子是香菇豆腐馅,滋味浓郁,男子吃的酣畅淋漓。
“咳咳!”僧人干咳一声,男子抬头,见是德诚来了,就想咽下嘴里的食物,结果食物卡在了咽喉下面,他被噎住了,用拳头捶打着胸口十余下,喝了一大口茶水,这才喘息着说:“见过住持。”
“是何事?”德诚问道。
男子他认得,是南方西云寺管田地的管事。德诚和西云寺住持交好,往来送些东西,都是此人。
男子噗通跪下,德诚蹙眉,“是发生了何事?”
男子哽咽,“住持,我佛门大劫来了。”
德诚问:“什么大劫?”
“蒋庆之令人查抄了我西云寺的账簿,说方外也得纳税。住持,那些佃农一听要交税,都在叫嚷,说自家只是投献,田地是自己的,不是我西云寺的。那蒋庆之顺水推舟,令把各家田地登记造册,此后按时纳税。顷刻间,我西云寺仅存数百亩田地,就那些田地,蒋贼竟说也得纳税。”
男子抬头,双目红肿,他打个饱嗝,“没了田地人口,咱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今西云寺上下人心惶惶,住持令小人来京求援。”
“住持,住持?”僧人发现德诚在发呆。
德诚的脸颊颤抖了一下,“此人,竟把手伸向了我方外?他疯了!”
男子点头,“按照蒋贼的手段,此后定然是要把这等手段推行天下。东南一代寺庙田地颇多,小人这一路来京,特地去那些寺庙看了看,大多怒不可遏,又人心惶惶。”
德诚捂额,“这是要断我等的根不成?”
他随即召集人议事。
众人一听就炸锅了,有人说蒋庆之丧心病狂,有人说当反击。
七嘴八舌中,有人说:“人多势才众,先把消息传出去,京师多庙宇,那些人闻讯岂会善罢甘休?”
德诚点头,于是消息飞也似的传到了各处。
——蒋庆之疯了!
赵文华急匆匆进了严嵩的值房,喜滋滋的道:“义父,蒋庆之竟然冲着方外下了毒手,这是自作孽啊!”
严嵩正在看奏疏,闻言抬头,把玳瑁取下来,揉揉眼角,“他弄了什么?”
严世蕃本在打哈欠,他一夜未睡,此刻只想回家躺平,但听到蒋庆之的消息后,精神陡然一振。
“蒋庆之令人抄了杭州一家寺庙,说方外田地也得交税。如今南方方外骂声一片。义父,方外势大,蒋庆之这是自取灭亡啊!”
“方外?”严嵩一怔,“他这是想什么呢?竟冲着方外动手。”
赵文华发现严世蕃愣住了,眸色复杂,便说:“东楼可是觉着不妥?”
严世蕃叹息,“陛下信奉的乃是道家,蒋庆之先拿佛家开头,便是试探之意。陛下那里……那些道人定然不会坐视。”
“唇亡齿寒,蒋庆之此举颇为不智。”赵文华喜滋滋的模样让严嵩颇为不喜,他淡淡的道:“这几日关乎此事的奏疏会不少,你且回去盯着。”
赵文华悻悻的走了,严嵩说:“蒋庆之突然对方外动手,为自己,也为新政平白树一大敌,为父觉着,这不是他的初衷。”
按照老元辅的判断,蒋庆之应当交好方外才符合自己和新政的利益。方外看似远离红尘,可从多年前开始,方外和红尘实际上并无区别。
严世蕃说:“其实爹,蒋庆之并无什么初衷。若说有初衷,那也是众所周知。”
“什么初衷?”严嵩也是一夜未睡,此刻疲惫欲死,但还得打起精神来,等着这件事的发酵结果。
你得到了什么,必然会因此付出些什么。上天其实最是公平,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如同一个债主,悄无声息的把你的某些东西给夺走。
“方外,特别是东南一带寺庙林立。譬如说福建一地,本就山多地少,田地不够,方外又占据了大半良田,那些百姓无地可种,只能冒险出海去海外寻一条活路。麻六甲等地的中原人,大多都是东南人,或是他们的后裔。”
“你的意思,蒋庆之是要整顿东南方外?”
“爹,东南一代百姓过的艰难,蒋庆之出手整顿方外,这是要缓和矛盾。”严世蕃说道,“开海在东南,要想开海顺遂,就得掌控东南人心。蒋庆之此举便是为此而来。”
严嵩眯着眼,“可却树了大敌。”
“他的敌人还少吗?”严世蕃说:“儒家比之之方外只强不弱,勋戚,宗室……从蒋庆之执掌新政那一日开始,便该有得罪天下人的觉悟。否则,新政势必难成。
这也是我一直冷眼旁观不出手的缘故。我想看看他是如何在荆棘遍地的大明艰难前行,还是说……知难而退。”
“如今他对方外下手,这是知难而进!”
“爹!”
“嗯!”
“论勇气,蒋庆之此举便是在告之天下人,无论新政遇到了多大的阻拦,虽千万人,吾往矣!”
父子默然良久,严嵩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幽幽的道:“论勇气,为父,不及他!”
……
与此同时,数骑到了西苑外。
“长威伯令我等送来书信。”为首的骑士下马。
晚些,书信送到了嘉靖帝手中。
他打开书信看了许久,黄锦拿着一杯热茶等了许久。
“哎!”
道爷叹息一声,黄锦把热茶送上,接过了书信,收在信封中。他打开一个小木箱子,里面都是蒋庆之的来信。把这封信放在最上面时,黄锦不经意看到信封背后有一个字……
——利!
利?
是利器之意吗?
这个字写的颇为锐利,却有些潦草,可见是蒋庆之在不经意间写下的。
第二日,舆论突然发作。
“说是伯爷在南方冲着方外下手了,令方外纳税。”
刚送来蒋庆之书信的富城束手而立,李恬抱着孩子,低头逗弄着他,“大鹏,你爹来信了。”
刚满一岁的大鹏开口,“爹,爹……”
李恬笑道:“你爹回来听到这一声,会欢喜的原地蹦跳。”
富城微微一笑,“大郎君看着便是孝顺的。”
“孝顺好,不过夫君说过,莫要把养育之恩当做是要挟孩子的工具。养大孩子,爹娘也收获了许多。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其实是彼此成就。”
李恬对蒋庆之那些天马行空,乃至于离经叛道的想法早已习惯了。
“伯爷这话……”富城却觉得这不是人伦该有的父子关系。
李恬这才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书信,打开,看着熟悉的字迹,因为这个坏消息有些纷乱的心便静了下来。
——前人赞颂杭州风光的诗词多不胜数,不过百闻不如一见。西湖美,适合饭后消食。灵隐寺倒是可以时常去转转……
介绍完杭州的风光后,蒋庆之笔锋一转,第一次和妻子提及了新政的事儿。
——杭州一役后,沿海倭寇荡然一空,下一步便是清理海寇,之后……为夫便会回京。
李恬心中一动,压制许久的思念之情突然迸发,她亲了大鹏一口,“大鹏,你爹要回来了。”
“爹爹爹!”大鹏叫嚷着。
“伯爷要回来了?”富城一喜,想着孙重楼那个憨憨也不知如何了。
“嗯!”李恬说:“倭寇也被清剿一空,不过这个消息要暂且守密,不可对外说出去。”
富城一怔,“这……这为祸大明多年的倭寇,竟然被伯爷剿灭了?”
李恬点头,眼中涌起了骄傲之色。
那是她的男人,是她孩子的父亲。
也是这个大明中兴的希望!
这一刻,李恬第一次想到了中兴这个词。
她真的看到了希望!
富城搓着手,“外面那些人都在叫嚣,说伯爷疯了,竟敢对方外动手。等倭寇被剿灭的消息传出去,那些人的脸……不知当如何。”
永寿宫中,帝王的声音带着讥诮之意。
“他们的脸,会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