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蒋庆之离京南下后,京师就平静了许多。严党依旧势大,士大夫们依旧歌舞升平。只是南北的信使多了不少,每日快马不绝。
每当蒋庆之在南边的消息传来,京师舆论就会为之哗然。
松江府之后是南京,南京之后是南直隶……
“庆之在南方势如破竹,让多少人看傻了眼。什么龙潭虎穴,顿成笑谈。”
蒋庆之走后,蒋系在京师的统帅便是夏言。
老头儿访友回来,笑吟吟的和胡宗宪聚在一起喝酒,交换最近的各种消息。
胡宗宪拈了一颗腌蚕豆吃了,蹙眉,总觉得味儿要差些意思。
是差什么呢?
他琢磨品味了一番,却不得要领,喝口酒把腌蚕豆咽下去,胡宗宪慢条斯理的说:“伯爷在南边越是顺遂,京师这些人就越是慌乱。他们如今叫嚣着要在朝中阻击征倭之议,在我看来,便是在向新安巷喊话。”
胡宗宪给夏言斟满酒,夏言颔首,不知是满意他的看法还是什么,“喊什么话?说说。”
人老了,最喜欢看到后辈长进。夏言如今就是这等心态。蒋庆之不在京师,他为掌总。胡宗宪局中协调,更像是大将。而周夏等人便是偏将。
主帅老头儿喝了口酒水,惬意的眯着眼,等着听胡宗宪的分析。
“他们想借着咱们的口告知伯爷,想征倭简单,放南方一马,这事儿咱们不会阻拦。”胡宗宪说道。
“那你以为庆之会如何选择?”夏言看了一眼肉干,用舌头顶了一下自己有些松动的坐牙,不禁有些蠢蠢欲动。
“征倭之事势在必行,不过与南方新政相比,南方是大局,征倭是分支。伯爷不会妥协。”
“庆之在南边的动作太大了些。”夏言举杯喝了一口,忍不住拿起一块肉干,奋力撕咬了一条进嘴里,缓缓用唾液浸泡着,品味着。
“哦!愿闻其详。”胡宗宪还是最喜腌蚕豆,觉着这是下酒神器。腌蚕豆是甜咸口,越嚼越香。吃着腌蚕豆,他就不禁怀念着自己的酒友,那个毒舌。
在吃不起肉的人家,腌蚕豆便是肉食的最佳替代品。娃娃拿来解馋,大人拿来下酒。一壶浊酒,一碟腌蚕豆,半日光阴就这么晃眼而过。
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谁是神仙?
我是神仙。
“严党经营东南数年,严嵩父子对周望寄予厚望,庆之此次南下周望态度暧昧,被庆之几次出手吓破了胆,担心自家被牵累,便做了壁上观。按照庆之的性子,本该把周望也扫进去。不过……”
夏言咀嚼了一下肉干,大牙摇晃了一下,他赶紧松开,把肉干换到门牙那里细细抿着。他干咳一下,“如今京师群情激昂,庆之不是杀猴儆鸡,反而放了周望一马,你觉着是为何?”
胡宗宪说:“是为了大局而妥协,换取严党在征倭之事上站在咱们这边。”
“不。”夏言摇头,挑眉道:“老夫敢打赌,庆之手中握有周望的把柄。此刻引而不发,你说是为何?”
胡宗宪一怔,“不是妥协交换吗?”
“自然不是。”夏言笑了笑,“周望若是倒台,换上来的不是严党的人,便是儒家的人。无论是谁,都会对大局不利。与其如此,不如留下周望。”
“若是周望此后作祟,有把柄在手,可逼迫他低头。”
胡宗宪神色有些黯然。
“怎么,觉着庆之变了?”夏言何等阅历,看出了胡宗宪的唏嘘之意,说:“庆之说过,新政不是请客吃饭,是修罗场,是不见血的沙场。为了目的……许多时候也只能做出些违心之事。”
胡宗宪点头,“我知,只是觉着有些茫然。”
“老夫很是欣慰他的转变。”夏言说:“当年老夫便是不知变通,差点惹来杀身之祸。庆之若是依旧如故,迟早会走上老夫那条路。”
胡宗宪说:“伯爷何等骄傲的一个人,如今却也学会了隐忍,我只是有些……”
不是心疼,也不知是什么情绪,胡宗宪就是觉得难受。
夏言叹息,换了个话题,“严党如今与那些人眉来眼去,严世蕃倒是大胆,用自家小妾的兄弟去向那些人表态示好。如今事儿正在酝酿中,严世蕃正等着那些人抛出好处,你以为当如何应对?”
夏言掌总,具体的事儿是胡宗宪去执行。
胡宗宪喝了口酒水,“严世蕃出手在前,新安巷若是不反击,伯爷颜面何存?我已经安排了。”
“嗯?”夏言说:“如何操弄?”
“卢杉喜寻欢作乐,且爱虐待女子,当下秋高气爽,卢杉时常带着女子出城游乐。我令人寻了京卫中可靠之人,寻到把柄便……”
胡宗宪一饮而尽,把酒杯重重顿在桌子,英气突然勃发,“严世蕃以为伯爷离京,新安巷便无人吗?我当让他知晓伯爷门下不缺能与他交手之人!”
……
自从京卫重建后,京师城防就严谨了许多。
城头守军来回巡查,他们居高临下,能一眼看到城中和城外的异常。京卫重建后,经城头守军发现的治安问题就有数百起。
而且被守军拿获的盗贼竟然有百余人之多,比五城兵马司的人拿到的贼人都多。有御史拿着这事儿做文章,弹劾五城兵马司,气得五城兵马司的人破口大骂,说京卫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可守军对五城兵马司的指责不屑一顾,原先他们是烂泥,如今烂泥是谁?
是五城兵马司。
京卫重建后,蒋庆之重新梳理了一番京卫的职责和奖惩规矩,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便修改了一番。
抓到贼人有功。
奖励也很丰厚,不但有实物奖励,还有积功制。抓到的贼人多了,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为此京卫内部商议了一番,重新弄了个巡查制度。城头守军从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盯着城外,一部分盯着城内。
如此一来,在守军视线范围内的治安情况大好。以至于有官员建言裁除五城兵马司,用京卫来维系治安。
连京师百姓都在叫骂,说五城兵马司吃人饭拉的不是人屎,就是废物点心。
从此京卫上街昂首挺胸,遇到五城兵马司的人趾高气昂的。
心气儿足不是坏事。
但太足了不一定是好事儿。
这不,今日正好某位贵人子弟出行,出行就出行吧!随行的马车里有女子在惨呼,引得警惕的守军拦住了马车。
“车里是谁?”守军问。
随行的随从倨傲的说:“不该你等过问的事儿别问,小心给自己招祸。”
京师多权贵,多高官,你一个小卒子也敢触碰?
几个军士交换个眼色后,小旗官来了,问了情况,便说:“职责所在,还请见谅。”
随从恼火的道:“我家老爷姓严。”
在京师能如此倨傲自称姓严,不消说,定然是老元辅家。
小旗官犹豫了一下,但随即冷笑,“军律如山,还请见谅。”
随从盯着他,小旗官微微摇头,示意自己不会退让。
随从指指他,恨恨的策马去了马车边,低声说:“郎君,有军士拦截。”
车里传来了个恼怒的声音,“让他们滚!”
严氏的人是有这个资格和底气无视守军。但今日的小旗官却是个执拗的,他说:“还请下车!”
说着,小旗官按着刀柄走到了马车边缘,“十个数!”
身后几个军士相对一视,有人上前,有人不动。
车帘猛地揭开,一个年轻人怒不可遏的看了外面一眼,指着小旗官:“是你?”
“下官要搜捡。”小旗官说。
啪!
年轻人一挥手,就给了小旗官一巴掌,骂道:“哪个裤裆没关好,把你这个东西给放出来了。滚!否则回头一句话,便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旗官捂着脸,周围的人默然看着他,看他如何处置。
马蹄声从城外传来。
越来越近。
年轻人衣衫不整,冷笑看着小旗官,“怎地,有本事便拿了我试试。”
谁敢拿严氏的人?
当初曾有不长眼的拿了严氏的仆役,严家的管事得知后大怒,令人去五城兵马司说了一声,那个总旗随即便被拿下,罗列了罪名发配东南,据闻人在半道就没了,说是病故。可知情人却说是半路在驿站被人用麻袋压在胸口,活生生憋死了。
家属得了消息,竟然去大理寺外喊冤。大理寺的人一听是这事儿,毫不犹豫的便做了甩手掌柜。
家属无奈去了严家,门子眼皮子耷拉了一下,说:“再不走,一家子就别走了。”
光天化日之下啊!
竟然敢这般威胁人。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这家子不屈不挠,准备去西苑外喊冤,半道遇到了一伙贼人路过,被打的鼻青脸肿的。
还告不告了?
人心如铁,但权力是熔炉,能融化一切。
就此,这事儿就成了京师不少人家告诫子弟的案例:离权贵们远点。若是得罪了他们,马上服软。
有此等前车之鉴,大伙儿都在为小旗官捏了一把汗。
至于严氏,那是人人喊打的奸佞。若是有人能狠抽他们一顿,这些百姓只会大声叫好。后来严氏败落,严嵩大把年纪了乞讨为生,没人伸出援手。有人说这便是报应。
人在做,天在看,果报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好热闹!”
马蹄声缓缓接近,有人笑道。
年轻人见小旗官涨红着脸不说话,不禁大笑,伸手去拍拍他的脸颊,轻佻的道:“不敢拿我?狗一般的东西,回头等着,定然要让你好看!”
“你要让谁好看?”有人问。
这是谁?
竟敢为小旗官出头。
一个军士回身,身体一僵,旋即行礼。
“见过伯爷!”
每当蒋庆之在南边的消息传来,京师舆论就会为之哗然。
松江府之后是南京,南京之后是南直隶……
“庆之在南方势如破竹,让多少人看傻了眼。什么龙潭虎穴,顿成笑谈。”
蒋庆之走后,蒋系在京师的统帅便是夏言。
老头儿访友回来,笑吟吟的和胡宗宪聚在一起喝酒,交换最近的各种消息。
胡宗宪拈了一颗腌蚕豆吃了,蹙眉,总觉得味儿要差些意思。
是差什么呢?
他琢磨品味了一番,却不得要领,喝口酒把腌蚕豆咽下去,胡宗宪慢条斯理的说:“伯爷在南边越是顺遂,京师这些人就越是慌乱。他们如今叫嚣着要在朝中阻击征倭之议,在我看来,便是在向新安巷喊话。”
胡宗宪给夏言斟满酒,夏言颔首,不知是满意他的看法还是什么,“喊什么话?说说。”
人老了,最喜欢看到后辈长进。夏言如今就是这等心态。蒋庆之不在京师,他为掌总。胡宗宪局中协调,更像是大将。而周夏等人便是偏将。
主帅老头儿喝了口酒水,惬意的眯着眼,等着听胡宗宪的分析。
“他们想借着咱们的口告知伯爷,想征倭简单,放南方一马,这事儿咱们不会阻拦。”胡宗宪说道。
“那你以为庆之会如何选择?”夏言看了一眼肉干,用舌头顶了一下自己有些松动的坐牙,不禁有些蠢蠢欲动。
“征倭之事势在必行,不过与南方新政相比,南方是大局,征倭是分支。伯爷不会妥协。”
“庆之在南边的动作太大了些。”夏言举杯喝了一口,忍不住拿起一块肉干,奋力撕咬了一条进嘴里,缓缓用唾液浸泡着,品味着。
“哦!愿闻其详。”胡宗宪还是最喜腌蚕豆,觉着这是下酒神器。腌蚕豆是甜咸口,越嚼越香。吃着腌蚕豆,他就不禁怀念着自己的酒友,那个毒舌。
在吃不起肉的人家,腌蚕豆便是肉食的最佳替代品。娃娃拿来解馋,大人拿来下酒。一壶浊酒,一碟腌蚕豆,半日光阴就这么晃眼而过。
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谁是神仙?
我是神仙。
“严党经营东南数年,严嵩父子对周望寄予厚望,庆之此次南下周望态度暧昧,被庆之几次出手吓破了胆,担心自家被牵累,便做了壁上观。按照庆之的性子,本该把周望也扫进去。不过……”
夏言咀嚼了一下肉干,大牙摇晃了一下,他赶紧松开,把肉干换到门牙那里细细抿着。他干咳一下,“如今京师群情激昂,庆之不是杀猴儆鸡,反而放了周望一马,你觉着是为何?”
胡宗宪说:“是为了大局而妥协,换取严党在征倭之事上站在咱们这边。”
“不。”夏言摇头,挑眉道:“老夫敢打赌,庆之手中握有周望的把柄。此刻引而不发,你说是为何?”
胡宗宪一怔,“不是妥协交换吗?”
“自然不是。”夏言笑了笑,“周望若是倒台,换上来的不是严党的人,便是儒家的人。无论是谁,都会对大局不利。与其如此,不如留下周望。”
“若是周望此后作祟,有把柄在手,可逼迫他低头。”
胡宗宪神色有些黯然。
“怎么,觉着庆之变了?”夏言何等阅历,看出了胡宗宪的唏嘘之意,说:“庆之说过,新政不是请客吃饭,是修罗场,是不见血的沙场。为了目的……许多时候也只能做出些违心之事。”
胡宗宪点头,“我知,只是觉着有些茫然。”
“老夫很是欣慰他的转变。”夏言说:“当年老夫便是不知变通,差点惹来杀身之祸。庆之若是依旧如故,迟早会走上老夫那条路。”
胡宗宪说:“伯爷何等骄傲的一个人,如今却也学会了隐忍,我只是有些……”
不是心疼,也不知是什么情绪,胡宗宪就是觉得难受。
夏言叹息,换了个话题,“严党如今与那些人眉来眼去,严世蕃倒是大胆,用自家小妾的兄弟去向那些人表态示好。如今事儿正在酝酿中,严世蕃正等着那些人抛出好处,你以为当如何应对?”
夏言掌总,具体的事儿是胡宗宪去执行。
胡宗宪喝了口酒水,“严世蕃出手在前,新安巷若是不反击,伯爷颜面何存?我已经安排了。”
“嗯?”夏言说:“如何操弄?”
“卢杉喜寻欢作乐,且爱虐待女子,当下秋高气爽,卢杉时常带着女子出城游乐。我令人寻了京卫中可靠之人,寻到把柄便……”
胡宗宪一饮而尽,把酒杯重重顿在桌子,英气突然勃发,“严世蕃以为伯爷离京,新安巷便无人吗?我当让他知晓伯爷门下不缺能与他交手之人!”
……
自从京卫重建后,京师城防就严谨了许多。
城头守军来回巡查,他们居高临下,能一眼看到城中和城外的异常。京卫重建后,经城头守军发现的治安问题就有数百起。
而且被守军拿获的盗贼竟然有百余人之多,比五城兵马司的人拿到的贼人都多。有御史拿着这事儿做文章,弹劾五城兵马司,气得五城兵马司的人破口大骂,说京卫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可守军对五城兵马司的指责不屑一顾,原先他们是烂泥,如今烂泥是谁?
是五城兵马司。
京卫重建后,蒋庆之重新梳理了一番京卫的职责和奖惩规矩,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便修改了一番。
抓到贼人有功。
奖励也很丰厚,不但有实物奖励,还有积功制。抓到的贼人多了,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为此京卫内部商议了一番,重新弄了个巡查制度。城头守军从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盯着城外,一部分盯着城内。
如此一来,在守军视线范围内的治安情况大好。以至于有官员建言裁除五城兵马司,用京卫来维系治安。
连京师百姓都在叫骂,说五城兵马司吃人饭拉的不是人屎,就是废物点心。
从此京卫上街昂首挺胸,遇到五城兵马司的人趾高气昂的。
心气儿足不是坏事。
但太足了不一定是好事儿。
这不,今日正好某位贵人子弟出行,出行就出行吧!随行的马车里有女子在惨呼,引得警惕的守军拦住了马车。
“车里是谁?”守军问。
随行的随从倨傲的说:“不该你等过问的事儿别问,小心给自己招祸。”
京师多权贵,多高官,你一个小卒子也敢触碰?
几个军士交换个眼色后,小旗官来了,问了情况,便说:“职责所在,还请见谅。”
随从恼火的道:“我家老爷姓严。”
在京师能如此倨傲自称姓严,不消说,定然是老元辅家。
小旗官犹豫了一下,但随即冷笑,“军律如山,还请见谅。”
随从盯着他,小旗官微微摇头,示意自己不会退让。
随从指指他,恨恨的策马去了马车边,低声说:“郎君,有军士拦截。”
车里传来了个恼怒的声音,“让他们滚!”
严氏的人是有这个资格和底气无视守军。但今日的小旗官却是个执拗的,他说:“还请下车!”
说着,小旗官按着刀柄走到了马车边缘,“十个数!”
身后几个军士相对一视,有人上前,有人不动。
车帘猛地揭开,一个年轻人怒不可遏的看了外面一眼,指着小旗官:“是你?”
“下官要搜捡。”小旗官说。
啪!
年轻人一挥手,就给了小旗官一巴掌,骂道:“哪个裤裆没关好,把你这个东西给放出来了。滚!否则回头一句话,便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旗官捂着脸,周围的人默然看着他,看他如何处置。
马蹄声从城外传来。
越来越近。
年轻人衣衫不整,冷笑看着小旗官,“怎地,有本事便拿了我试试。”
谁敢拿严氏的人?
当初曾有不长眼的拿了严氏的仆役,严家的管事得知后大怒,令人去五城兵马司说了一声,那个总旗随即便被拿下,罗列了罪名发配东南,据闻人在半道就没了,说是病故。可知情人却说是半路在驿站被人用麻袋压在胸口,活生生憋死了。
家属得了消息,竟然去大理寺外喊冤。大理寺的人一听是这事儿,毫不犹豫的便做了甩手掌柜。
家属无奈去了严家,门子眼皮子耷拉了一下,说:“再不走,一家子就别走了。”
光天化日之下啊!
竟然敢这般威胁人。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这家子不屈不挠,准备去西苑外喊冤,半道遇到了一伙贼人路过,被打的鼻青脸肿的。
还告不告了?
人心如铁,但权力是熔炉,能融化一切。
就此,这事儿就成了京师不少人家告诫子弟的案例:离权贵们远点。若是得罪了他们,马上服软。
有此等前车之鉴,大伙儿都在为小旗官捏了一把汗。
至于严氏,那是人人喊打的奸佞。若是有人能狠抽他们一顿,这些百姓只会大声叫好。后来严氏败落,严嵩大把年纪了乞讨为生,没人伸出援手。有人说这便是报应。
人在做,天在看,果报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好热闹!”
马蹄声缓缓接近,有人笑道。
年轻人见小旗官涨红着脸不说话,不禁大笑,伸手去拍拍他的脸颊,轻佻的道:“不敢拿我?狗一般的东西,回头等着,定然要让你好看!”
“你要让谁好看?”有人问。
这是谁?
竟敢为小旗官出头。
一个军士回身,身体一僵,旋即行礼。
“见过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