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见李渊吹胡子瞪眼,是真急了,连忙将他扶着坐回软垫,轻声安抚道:

  “老爷子,息怒。您先坐好。”

  “不是小子办事不力,而是此事需谋而后定,以免横生枝节。”

  “毕竟,这些人身份特殊皆是以使节或求学的名义,暂居于鸿胪寺的四方馆内。”

  李渊闻言,眉头微皱。

  下一刻,他似是想到了什么,双臂环胸,冷笑道:

  “你可别告诉老夫,那座宝山是在倭国!”

  秦明闻言,微微一怔,赞道:

  “老爷子慧眼如炬,小子佩服......佩服!”

  李渊见秦明承认,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差点从软垫上跳起来。

  他放下双臂,瞪着眼睛,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浓浓的鄙夷:

  “就那个.....东海之上,派来的遣唐使,一个个身材五短,进贡些破铜烂铁,生口(奴隶)布匹的弹丸小国?”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下意识地敲着小几,发出笃笃的声响,仿佛在敲打那些记忆中无比寒酸的贡品。

  “老夫记得清清楚楚!”

  “前年,他们来朝贡的时候,那贡礼......”

  “呵,除了一些打磨得还算亮眼的玛瑙、一些颜色古怪的粗布,再就是拿上不得台面的‘生口’!”

  “比起西域诸国的宝玉良驹,高句丽的貂皮,简直是不值一提!”

  李渊嗤笑一声,身子往后一靠,用一种“你小子莫不是失心疯”的眼神看着秦明:

  “明哥儿,你是不是被重阳真人给糊弄了啊?!”

  “那等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么银山?”

  “他们若是真的拥有如此宝山,能在大唐面前表现得这般寒酸落魄!”

  “这些年若是没有朝廷接济,他们怕不是早就饿死了!”

  秦明面对李渊连珠炮一般的冷嘲热讽,脸上却不见丝毫愠怒,反而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李渊见状,还以为秦明在强颜欢笑,于是他挑了挑眉,揶揄道:

  “哼,你这是被老夫说得无言以对了?”

  随即,李渊摆了摆手,轻叹道:

  “罢了,罢了!”

  “念在你尚且年幼,这次老夫就不与你计较了。”

  “不过......这东海咱们可以不去,但江南还是要下的!”

  闻听此言,秦明这才慢悠悠地提起小泥炉上温着的茶水,给李渊见底的茶盏续上热茶。

  水汽氤氲中,秦明的声音平淡却带着石破天惊的力量:

  “老头子,你说的没错,倭国现在确实很穷!”

  他顿了顿,抬眼望向李渊,语气淡然道:

  “他们穷得......只剩下银子了。”

  “噗——咳咳......”

  李渊刚入口的茶水,差点喷出来,呛得连咳几声。

  他抹了一把胡子上的水渍,愕然道:

  “你小子说得什么浑话?”

  秦明微微一笑,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没说错啊!”

  他看着李渊瞬间僵住的表情,继续投下重磅炸弹:

  “在他们那儿,有一座......不,是好几座巨大的银山。”

  “其中一座,其银矿储量之丰,举世无双!”

  “多到什么地步?多到能够用来将长安城的城墙和路面,重新修筑一遍!”

  “您老觉得他们贡品寒酸?”

  秦明轻笑一声,带着几分洞察先机的傲然:

  “或许因为,他们坐拥宝山而不自知!”

  “亦或是,他们现有的技艺,根本无法有效开采、利用那浩瀚如海的银矿!”

  “他们眼中珍贵的,还是咱们的丝绸、瓷器、技艺、典籍。”

  “至于,他们为何进献破铜烂铁,而不是金银财宝,说不定是故意装穷,好谋取咱们的同情。”

  ”也说不定,这些年他们时常在心里嘲笑咱们大唐人都是傻子呢!”

  秦明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意味深长地看着李渊。

  李渊脸上的表情不断变换,最初的鄙夷、嘲讽、不信,此时已全部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愤怒和一丝逐渐燃起的贪婪。

  他猛地一拍案几,怒声道:

  “岂有此理!”

  “一群沐猴而冠的倭奴,安敢如此欺瞒天朝,戏耍老夫!”

  李渊的胸膛剧烈起伏,花白的胡须都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他一生纵横捭阖,何时受过这般“愚弄”?

  一想到那些倭使在进贡时,露出的那看似谦卑,实则嘲讽的嘴脸,他就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好哇!好得很!”

  “好一个穷得只剩下银子!好一个坐拥宝山而不自知!”

  李渊咬牙切齿,眼中寒光闪烁:

  “竟把主意打到朕的头上了!”

  “装穷卖惨,骗取赏赐,心里还在嘲笑朕不识真金?”

  他猛地转向秦明,之前的怀疑早就被滔天的怒意和一众被触及逆鳞的霸气所取代:

  “明哥儿!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

  “这已非去去银山之事,而是关乎国体,关乎天朝颜面!”

  “朕这就命人将那些倭国使者,统统抓起来,一个也不放过!”

  秦明闻言,眸光微闪,拽住李渊的手臂,轻声道:

  “老头子,你先冷静!”

  “依我看,此事现在不能闹得太大,以免打草惊蛇!”

  “稳妥起见,咱们不妨先将那些‘向导’抓过来,先审讯一番,再将结果告知陛下!”

  “至于,如何处理剩下的那些倭人,还是交给陛下去处理吧!”

  李渊眼前一亮,缓缓点头:

  “嗯...言之有理。”

  “那你快跟老夫说说,都有谁?老夫这就派人去抓!”

  秦明闻言,微微一笑,不急不徐地道:

  “据我数月来暗中查访,通晓东海至倭国撼路者,主要有三人。”

  “其一,是百济国的首席译语(翻译官),名唤扶余孝。此人乃是百济王族,多次往来于熊津江口与登州、楚州之间,对东海至朝鲜半岛的海路了如指掌。”

  “其二,是新罗国花郎卫出身的随行武官,名唤金朴厚。新罗与我国隔海相望,民间商贸、冲突不断,此人曾为护卫,多次出海,往来于金城与难波津之间,熟悉我国沿海的航路与水文。”

  李渊眯着眼,手指轻轻敲击着茶几,有些急躁道:

  “那倭国呢?”

  秦明笑着答道:

  “这最后一人,最为关键,乃是我国此次遣唐使团中的准判官,名叫犬上御田锹。”

  “此人是我国航海世家出身,其家族常年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据说掌握着一条自南波津直达扬州的海上之路。”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最新章节,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