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客院内。

  长乐公主李丽质一边给长孙皇后布菜,一边将今日在洪鸾渡的所见所闻,一字不落地转述出来。

  李仙芝陪坐在左右,时不时地补充一句;

  长孙皇后听得频频点头,目露沉思之色。

  全场唯有豫章公主谨守“食不言,寝不语”的宫中规矩,一心一意地闷头干饭!

  最后,长乐公主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在路上,明郎还提出一个观点:‘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

  长乐公主眼眸晶亮,语气中带着难掩的钦佩与自豪。

  “他还说...之所以要耗费巨资打造‘秦氏物流’,实则是想促进商贸往来,让朝廷先富裕起来!”

  长孙皇后听罢,手中的银箸微微一顿,凤眸中掠过一丝惊异与深思。

  她轻蹙着柳眉,缓缓道:

  “‘国富则民强’……”

  “此言振聋发聩,直指根本。”

  “若满朝文武皆能深明此理,何愁天下不治?”

  “贤侄……胸中确有沟壑。”

  她看向两个女儿和一个侄女,温声道:

  “他能有此等见识,是你们的福气,也是大唐之幸。”

  饭后,长孙皇后对侍立在一旁的洛溪,吩咐道:

  “洛溪,去请婉儿娘子和萧诰命过来一叙!”

  “是。”

  洛溪应声而去,然而刚行至门口,又被长孙皇后唤住:

  “等等......”

  长孙皇后刚刚想到萧嫦曦自从怀孕特别嗜睡,每日用过午膳都要小憩片刻。

  为免未来女婿晚上跑来“问责”,长孙皇后只得摆了摆手,轻声道:

  “一个时辰后,再去!”

  “是。”

  ........

  午时末,秦府前院,花厅。

  秦明放下手中的茶盏,拍了拍李泰的“熊背”,微笑道:

  “阿泰、恪哥儿,你们这酒也喝了,饭也吃了,是不是该活动一下了?”

  李恪闻言,立即起身,急声道:

  “但凭郡公吩咐!”

  反观李泰则是双眼瞪大,指着门外的炎炎烈日,震惊道:

  “啊?妹夫,你不是开玩笑吧?”

  “太阳这么大,不如......”

  不等李泰说完,秦明便已起身,朝门外走去。

  李恪则紧随其后,不敢有半分怠慢。

  李泰见状,神色一苦,拍着圆滚滚的肚子,急声道:

  “妹夫,别走啊!你好歹让我喘口气,行不行?”

  “行!没问题呀!”

  秦明脚步不停,语气轻松道:

  “你歇着吧!”

  “我正好先去后院探望一下皇后婶婶,顺便问问她有没有闲暇......”

  “妹夫,你赢了!”

  李泰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瞬间从椅子上弹了起来,火急火燎地追出花厅,哀求道:

  “你们等等我,我去...还不行吗?!”

  秦明见李泰那副火烧屁股的模样,不由地哈哈大笑,脚步却未停,径直朝院外走去。

  李恪依旧沉默地跟在身侧,只是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一下,似乎对李泰的窘态感到一丝快意。

  李泰一边手忙脚乱地整理着因狂奔而略显凌乱的鬓发,一边气喘吁吁地追上两人,嘴里还在嘟囔:

  “妹夫,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刚刚用完膳就让人做苦力......”

  秦明头也不回,笑道:

  “阿泰,你这身膘,再不活动活动,怕是连马鞍都快不上去了。”

  “我这是为你好!”

  “你.......唉......”

  李泰喟叹一声,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无言以对。

  三人出了秦府,并未乘坐马车,而是步行前往位于庄子西侧的清北书院旧址。

  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

  没走多远李泰的额角,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

  他一边用袖子扇着风,一边抱怨道:

  “妹夫,你......这是何苦来哉?叫辆马车岂不省事?”

  秦明步履从容,瞥了他一眼,笑道:

  “几步路而已,正好让你消消食!”

  李泰闻言,小声嘀咕道:

  “可是本王那即将过门的王妃让人传话:说她喜欢胖一点的.....”

  “我这一个月可是费了好大力气,才一口一口养回来的!”

  相较于李泰的狼狈,李恪则显得游刃有余。

  不多时,前方道路变得拥挤起来。

  远远地,三人便瞧见书院旧址外的水泥路上,此刻停靠着几十辆四轮运输车。

  “车夫”们或靠在车辕上休息,或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等待着“装货”。

  更多的则是身着书院院服的矮小身影。

  他们两人一组、十人一队,正有条不紊地将打包好的行李从书院内搬运出来,装上指定的车辆。

  这些行李大多是被褥、衣服、书本等日常用品,皆是为了搬迁至新书院做准备。

  学子们虽然忙碌,额头上也带着汗珠,但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彼此间互帮互助,气氛热烈而有序。

  “好家伙!这么多人,这么多车!”

  李泰看着这车水马龙的景象,暂时忘记了疲惫,啧啧称奇:

  “知道的...这是在搬家,不知道的...还以为突厥人打上门了呢!”

  秦明瞥了李泰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李恪却一直在关注着书院门口那些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心中暗忖:

  [这些孩子明明大多出自寒门,为何脸上却会流露出高门子弟才会有的傲然神色?]

  [这书院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又为何引得父皇如此重视...]

  正想着,他的目光忽然一凝,脚步跟着顿住,难以置信地说道:

  “那是......小愔?他何时这般乖巧懂事了?”

  李恪的视线牢牢锁定在书院门口一个忙碌的少年身上。

  那少年约莫七八岁的年纪,同样穿着月白院服,此刻正扛着一个几乎与他等高的包袱,步履蹒跚地从门内走去。

  他脸上带着汗渍,神情却一颤专注,甚至带着一种......李恪从未在自己这个胞弟身上见过的认真与干劲。

  这与他印象中那个在宫里调皮捣蛋、能躺着绝不坐着的六弟李愔,简直判若两人!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最新章节,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