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呼延贺兰入定阳后,根本不顾其他战场,只是嘱咐宇文拔都、呼延豹等人粘附而上,不要让紫镇东等人轻易脱身。
而后,只带少数随从,纵轻骑快速向南。
“周彻笼中鸟,王子何忧?”有人问。
“死鸟不值一观。”呼延贺兰摇头,笑道:“鸟欲求生,扑腾笼中,才是趣事。”
几日之间,整个西原,所有人都对他高看起来,都因他将‘鸟困于笼’。
途中,他收到了消息:周彻先是往南渡过洙水河,而后又忽然向东。
“弃军而走?”呼延愕然,而后失笑摇头:“这是投子认负啊!”
“他早就败在了王子手下,坚持还有何意呢?只是现在才想着苟全性命,恐怕太晚了一些!”身边有人冷笑:“两王已命人截杀,他走脱不了!”
呼延贺兰在马背上稍作沉吟,便道:“传信三王与宇文汗鲁,哪怕把马跑死,也要将他按死在山下!”
“是!”
紧赶慢赶,西原的万骑在周彻之前,抵达山脉脚下。
“向西列阵!”
“待敌!”
一贯以灵活攻击为长的西原部队,也搬出了盾牌。
他们向正西展开盾阵,将弓手置于左右两翼:一旦周彻来攻,便以正面阻拦,将弓骑两面纵出,以成攻守兼备之势。
同时,平定关的留守部队,也不断差出小股人马,衔尾追击周彻。
然而,变况突生!
“周彻忽引军向北!”
“向北!?”
突然传来的消息,让原本守在山脉前,准备血战的西原军松了一口气。
毕竟,谁也不想挡住大夏最精锐部队的死战之念。
他们开心,其他人则头痛了。
周彻往东,意图很容易推断出来,无非是要逃走罢了。
可突然向北,这是几个意思?!
未久,消息再至:周彻果断往北,并且开始渡河,准备重新跳回洙水河北边!
“拿舆图来!”
接到这消息的第一时间,呼延、宇文、折兰三王和宇文汗鲁都说出了同样的话。
——
“他是想从北逃走,和他的人马汇合?”宇文王蹙眉。
“未可见的。”呼延王摇头,道:“一则此去路途遥远,再走这么远,对他的粮食和人心考验太大;二则沿途都是我们的人,便是那一波人也被紧紧纠缠,这何尝不是再投罗网?”
听了这番话,宇文王点头:“既然往北没有活路,那他走这一条道……故意晃开我们!然后再突然回头,继续逃遁!?”
“极有可能!”呼延王认同,手压在山脉位置:“不要被他迷惑,这一路人马不动……要动也是沿山脉脚下而行,便能彻底封死他东走的生路。”
“传信折兰,让他封住北边出口,防止周彻跳出去!”
信在传,但其实也用不着他们传,多是提醒而已。
折兰王同样是疆场宿人,如此情况,焉能不知对策?
他陈兵列阵,封锁北上通道,改追击为堵截为主。
等消息传到宇文汗鲁那边时,他也丝毫不慌,而是果断将兵往东走,担下了袭扰周彻的任务。
要说人马战力,宇文汗鲁这一处最弱,除了三四千的西原和骨干叛军外,其余都是纠结的杂胡与普通叛军。
但胜在人多啊!
乌泱泱的,连精锐带杂兵有三万多人。
“做的好!”
周彻动向与各部动向到呼延贺兰这里时,他喜的于马背上抚掌:“各部死结如网,他越逃越紧,终是脱身不得!”
“诸位且看——
他在舆图之上,将各部动向清晰标出。
这是他对周彻的优势。
他有通畅的讯息渠道,可以将敌我双方动向了如指掌,通过已知消息将图做出。
而周彻则不行,周彻能确定的只有自己的动向,至于其余人怎么走,则完全依赖于推测。
说的直白点,就是——猜!
“周彻已成困兽之势。”
在他身边,几个西原老贵人捋须直笑:“当日有多威风,今日便有多狼狈!”
“王子殿下这天罗地网之困,他走不脱!”
好在,这是在北边,河水不似南边那般宽阔汹涌。
加之敌人距离没能靠太近,周彻率部第二次完全跨过洙水河。
“——报!”
“殿下!”
“北边去路已被堵死,敌军列阵封道,缓缓向我军推进而来。”
未久,又一骑来报:“西北!宇文汗鲁行军颇慢,但目标明确,正是奔我军来的。”
乌延王坐在一块顽石上歇息,一口一口咬着面饼,老眼中带着几分无奈:“敌军这是对我们的动向了如指掌啊,想要晃晕他们再走出去,只怕不容易。”
“我从来没有打算要走出去啊。”周彻笑道。
乌延王在内,诸多将校都满头雾水,摸不清周彻的想法。
周彻吃掉掌心的一些饼沫,依着车躺了下来,闭上了眼睛:“歇息一阵,向西南。”
“西南?!”乌延王实在抵不住好奇:“殿下,又往西南作甚?”
“渡河。”
短短时间,这是周彻第三次下达渡河命令。
不理解周彻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拦住东北向去路的折兰王。
按照原先计划,还有半日他就会和周彻的前沿部队碰头。
“呼延、宇文两路万骑兵在洙水河南。”
“宇文汗鲁虽在赶来,但他部臃肿,行军缓慢,抵达尚需时间。”
“周彻势必以破网之势来袭,当结死阵、以箭雨压制,将其困死!”
折兰王一切准备都做好了,却猛然收到消息:周彻不来了,又往西南走了。
“嗯!?”
未多久,又有消息来:周彻从西南渡河,跳回洙水河南边去了。
“他要作甚!?”
折兰王不知道周彻打的什么主意,但他没敢轻易将兵马分开来用。
谁都知道周彻能打,抛弃兵力和防守优势跟上去对a,搞不好是要送菜的。
他第一时间派出一个千骑:“立即奔袭洙水河,不要和他近处接战,遇其渡河,则远袭扰之、拖延之。”
另,嘱咐全军,继续前进,压缩包围圈!
“又往西南走渡河了?”
宇文汗鲁眉拧成片:“他到底要做什么……不管他做什么,且不要乱动,我只需将官道堵死!”
官道,是定阳往西河方向的唯一大路,非常适合行军、且能快速行军。
在东北方向被折兰王锁死后,这条路是周彻必走、也是唯一一条可走的路。
自己锁死这条路,便继平定关、东边山脉、东北道之后,将第四条道也彻底锁上。
不管周彻有什么奇谋妙策,也休想逃窜出去!
当折兰王派出的千骑抵达时候,周彻成功跳回了南岸。
“殿下,我们现在……”
“歇一阵。”
周彻又是吃了些东西,而后依着车躺了下去,同时听取各路哨探送来的掌握情报——太有限了。
一是敌人太多,二是自己动的太快,哨探能散出去的距离实在有限。
周彻没办法判断敌人到底到了哪个位置。
而他要做到的,却是让敌人将来去哪个位置。
“歇息之后,沿往河道上游走,回到官路渡河……也就是我们第一次渡洙水河的位置。”
还要渡河!
诸将心中都是一顿,但再无任何声音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
“——报!”
“周彻所部又回来了,在休整之后,沿河道往上!”
消息再一次传到平定关,给守在这里的呼延、宇文两王也给搞懵了。
琢磨了半天,他们也琢磨不出来周彻的套路。
既然如此,那就不跟着敌人的套路走。
“东边的人马先不能动……这么远的距离,动他们也跟不上。”
“左右他已被我们困死,先静观其行。”
对于呼延王的提议,宇文王点头认同。
当日下午,周彻沿河一路往上,行军至官道位置。
夜里,第四次渡河——从第一次渡河位置。
“汉军又渡河!”
“我知道了!”
——看完舆图,呼延王猛地一拍大腿:“我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何解?”
“宇文汗鲁!”
呼延王指着洙水河北:“宇文汗鲁所部已被调动在官道上,必在此列阵,封住周彻往北的官道。”
“此刻,你我在平定、分兵在东山、折兰陈于东北,皆守而不动。”
“宇文汗鲁所部,兵众而弱,周彻若四次渡洙水河,依强而破之……宇文汗鲁部人数众多,一可以引起局势混乱,二他可以攫取不少粮食。”
宇文王微微点头:“凭彼军之强盛,确实有实现的可能。”
人多不一定就能打,像宇文、呼延、折兰三处兵马,都是西原军,上下一心,军心是没有问题的。
宇文汗鲁那边,是用少数西原人驱使十倍的杂军。
一旦有变,或陷入死战之境,人心是会浮动的……于周彻而言,这人数最多的一处,反而可能是最薄弱之处!
“他打的算盘,只怕是破宇文汗鲁后,再逃回定阳,寻机和他的分兵汇合。”宇文王笑道:“即便如此,他依旧还在网中。”
“左右是挣扎多了一些时间。”呼延王摇头:“此人性格坚韧,还是不要拖了!”
“兄有对策?”宇文王问。
“东边的人马调动不及,如今距宇文汗鲁最近的,便是你我和折兰所在。”呼延王做出决断:“你我带上王骑精锐,衔尾去追周彻,折兰处也必有动作。”
“一旦周彻进攻宇文汗鲁,我等即刻以精锐攻击其后方及侧翼!”
说到这,呼延王顺了一口气,笑道:“周彻所部坚持到现在,也已是极限了。胜负全在此一搏,却遭多面进攻,士气必沮。”
“此言在理!”
经短暂商议后,两人决定:将平定关一个万骑两分。
二王抽调五千包括王骑的绝对精锐出击,剩下五千人和原留守部队把守平定关。
这样的安排,已是极稳重。
留守之军,其实防的不是周彻,毕竟周彻即将被困在洙水河以北;防的是西河的褚飞,以备他突然来袭,破关接应周彻杀出。
——宇文汗鲁处。
“奔我来的!?”
宇文汗鲁自恃武勇过人,但对于周彻,他丝毫不敢有轻视之心。
笑话,这家伙逆着天时破城,又带着不满万人、在后勤断绝的情况下在近乎十倍的敌人包围圈里兜转多日,谁敢轻视他?
“这是拿我当软的捏啊!”
他气的发笑,摘下铁盔直挠头。
良久,他下定决心:“传令,各部停止前进,就地结阵!”
“另,将那些没有退路的叛军摆在前头,我们的人分成两股。”
“一股安排在杂军之中作为支撑,另一股放在后头……一旦开战,谁要敢逃,先拿他们开刀!”
宇文汗鲁面色凛重:“周彻东蹿西走,求得便是这一击。不过也犯不着担心,只要略作阻拦,我军当群起而上,将他咬的粉碎。”
“是!”
——折兰王处。
沿途不歇,数马换用的呼延贺兰,赶到了此处。
面对长辈,即便被委任方面的呼延贺兰不敢托大,躬身见礼:“见过王叔。”
“不要拘礼!”折兰王把住他的手,态度热忱:“你是个有谋略的,不似我儿那般只知逞勇斗气。日后我若不在了,还要靠你多扶持他!”
凉海三王,宇文族强人辈出,最为强势,与两家关系都颇为不和。
而呼延、折兰二族,自是要亲近许多。
客套后,两人共同分析起新来的军情。
“是奔宇文汗鲁去的!”
呼延贺兰同样笃定,道:“折腾了这么久,周彻还是选择赌一把!”
“你打算怎么打?”
“他要坚持不住了,便要在倒下前打出致命一击,我偏不能如他所愿。”呼延贺兰笑道:“宇文汗鲁全力防守,我们从侧、后袭扰,使他攻不能尽力、退不能抽身,只能全军崩溃、等死!”
“输给你,他不冤。”折兰月含笑点头:“我这便点兵出发。”
“不必。”呼延贺兰立马道:“王叔领兵守在此,我带人去。倘若他再有异动,也好随机应变。”
正是合作紧要时候,折兰王没有吝啬兵权。
——周彻处,第四次渡河早已完成。
而后,只带少数随从,纵轻骑快速向南。
“周彻笼中鸟,王子何忧?”有人问。
“死鸟不值一观。”呼延贺兰摇头,笑道:“鸟欲求生,扑腾笼中,才是趣事。”
几日之间,整个西原,所有人都对他高看起来,都因他将‘鸟困于笼’。
途中,他收到了消息:周彻先是往南渡过洙水河,而后又忽然向东。
“弃军而走?”呼延愕然,而后失笑摇头:“这是投子认负啊!”
“他早就败在了王子手下,坚持还有何意呢?只是现在才想着苟全性命,恐怕太晚了一些!”身边有人冷笑:“两王已命人截杀,他走脱不了!”
呼延贺兰在马背上稍作沉吟,便道:“传信三王与宇文汗鲁,哪怕把马跑死,也要将他按死在山下!”
“是!”
紧赶慢赶,西原的万骑在周彻之前,抵达山脉脚下。
“向西列阵!”
“待敌!”
一贯以灵活攻击为长的西原部队,也搬出了盾牌。
他们向正西展开盾阵,将弓手置于左右两翼:一旦周彻来攻,便以正面阻拦,将弓骑两面纵出,以成攻守兼备之势。
同时,平定关的留守部队,也不断差出小股人马,衔尾追击周彻。
然而,变况突生!
“周彻忽引军向北!”
“向北!?”
突然传来的消息,让原本守在山脉前,准备血战的西原军松了一口气。
毕竟,谁也不想挡住大夏最精锐部队的死战之念。
他们开心,其他人则头痛了。
周彻往东,意图很容易推断出来,无非是要逃走罢了。
可突然向北,这是几个意思?!
未久,消息再至:周彻果断往北,并且开始渡河,准备重新跳回洙水河北边!
“拿舆图来!”
接到这消息的第一时间,呼延、宇文、折兰三王和宇文汗鲁都说出了同样的话。
——
“他是想从北逃走,和他的人马汇合?”宇文王蹙眉。
“未可见的。”呼延王摇头,道:“一则此去路途遥远,再走这么远,对他的粮食和人心考验太大;二则沿途都是我们的人,便是那一波人也被紧紧纠缠,这何尝不是再投罗网?”
听了这番话,宇文王点头:“既然往北没有活路,那他走这一条道……故意晃开我们!然后再突然回头,继续逃遁!?”
“极有可能!”呼延王认同,手压在山脉位置:“不要被他迷惑,这一路人马不动……要动也是沿山脉脚下而行,便能彻底封死他东走的生路。”
“传信折兰,让他封住北边出口,防止周彻跳出去!”
信在传,但其实也用不着他们传,多是提醒而已。
折兰王同样是疆场宿人,如此情况,焉能不知对策?
他陈兵列阵,封锁北上通道,改追击为堵截为主。
等消息传到宇文汗鲁那边时,他也丝毫不慌,而是果断将兵往东走,担下了袭扰周彻的任务。
要说人马战力,宇文汗鲁这一处最弱,除了三四千的西原和骨干叛军外,其余都是纠结的杂胡与普通叛军。
但胜在人多啊!
乌泱泱的,连精锐带杂兵有三万多人。
“做的好!”
周彻动向与各部动向到呼延贺兰这里时,他喜的于马背上抚掌:“各部死结如网,他越逃越紧,终是脱身不得!”
“诸位且看——
他在舆图之上,将各部动向清晰标出。
这是他对周彻的优势。
他有通畅的讯息渠道,可以将敌我双方动向了如指掌,通过已知消息将图做出。
而周彻则不行,周彻能确定的只有自己的动向,至于其余人怎么走,则完全依赖于推测。
说的直白点,就是——猜!
“周彻已成困兽之势。”
在他身边,几个西原老贵人捋须直笑:“当日有多威风,今日便有多狼狈!”
“王子殿下这天罗地网之困,他走不脱!”
好在,这是在北边,河水不似南边那般宽阔汹涌。
加之敌人距离没能靠太近,周彻率部第二次完全跨过洙水河。
“——报!”
“殿下!”
“北边去路已被堵死,敌军列阵封道,缓缓向我军推进而来。”
未久,又一骑来报:“西北!宇文汗鲁行军颇慢,但目标明确,正是奔我军来的。”
乌延王坐在一块顽石上歇息,一口一口咬着面饼,老眼中带着几分无奈:“敌军这是对我们的动向了如指掌啊,想要晃晕他们再走出去,只怕不容易。”
“我从来没有打算要走出去啊。”周彻笑道。
乌延王在内,诸多将校都满头雾水,摸不清周彻的想法。
周彻吃掉掌心的一些饼沫,依着车躺了下来,闭上了眼睛:“歇息一阵,向西南。”
“西南?!”乌延王实在抵不住好奇:“殿下,又往西南作甚?”
“渡河。”
短短时间,这是周彻第三次下达渡河命令。
不理解周彻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拦住东北向去路的折兰王。
按照原先计划,还有半日他就会和周彻的前沿部队碰头。
“呼延、宇文两路万骑兵在洙水河南。”
“宇文汗鲁虽在赶来,但他部臃肿,行军缓慢,抵达尚需时间。”
“周彻势必以破网之势来袭,当结死阵、以箭雨压制,将其困死!”
折兰王一切准备都做好了,却猛然收到消息:周彻不来了,又往西南走了。
“嗯!?”
未多久,又有消息来:周彻从西南渡河,跳回洙水河南边去了。
“他要作甚!?”
折兰王不知道周彻打的什么主意,但他没敢轻易将兵马分开来用。
谁都知道周彻能打,抛弃兵力和防守优势跟上去对a,搞不好是要送菜的。
他第一时间派出一个千骑:“立即奔袭洙水河,不要和他近处接战,遇其渡河,则远袭扰之、拖延之。”
另,嘱咐全军,继续前进,压缩包围圈!
“又往西南走渡河了?”
宇文汗鲁眉拧成片:“他到底要做什么……不管他做什么,且不要乱动,我只需将官道堵死!”
官道,是定阳往西河方向的唯一大路,非常适合行军、且能快速行军。
在东北方向被折兰王锁死后,这条路是周彻必走、也是唯一一条可走的路。
自己锁死这条路,便继平定关、东边山脉、东北道之后,将第四条道也彻底锁上。
不管周彻有什么奇谋妙策,也休想逃窜出去!
当折兰王派出的千骑抵达时候,周彻成功跳回了南岸。
“殿下,我们现在……”
“歇一阵。”
周彻又是吃了些东西,而后依着车躺了下去,同时听取各路哨探送来的掌握情报——太有限了。
一是敌人太多,二是自己动的太快,哨探能散出去的距离实在有限。
周彻没办法判断敌人到底到了哪个位置。
而他要做到的,却是让敌人将来去哪个位置。
“歇息之后,沿往河道上游走,回到官路渡河……也就是我们第一次渡洙水河的位置。”
还要渡河!
诸将心中都是一顿,但再无任何声音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
“——报!”
“周彻所部又回来了,在休整之后,沿河道往上!”
消息再一次传到平定关,给守在这里的呼延、宇文两王也给搞懵了。
琢磨了半天,他们也琢磨不出来周彻的套路。
既然如此,那就不跟着敌人的套路走。
“东边的人马先不能动……这么远的距离,动他们也跟不上。”
“左右他已被我们困死,先静观其行。”
对于呼延王的提议,宇文王点头认同。
当日下午,周彻沿河一路往上,行军至官道位置。
夜里,第四次渡河——从第一次渡河位置。
“汉军又渡河!”
“我知道了!”
——看完舆图,呼延王猛地一拍大腿:“我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何解?”
“宇文汗鲁!”
呼延王指着洙水河北:“宇文汗鲁所部已被调动在官道上,必在此列阵,封住周彻往北的官道。”
“此刻,你我在平定、分兵在东山、折兰陈于东北,皆守而不动。”
“宇文汗鲁所部,兵众而弱,周彻若四次渡洙水河,依强而破之……宇文汗鲁部人数众多,一可以引起局势混乱,二他可以攫取不少粮食。”
宇文王微微点头:“凭彼军之强盛,确实有实现的可能。”
人多不一定就能打,像宇文、呼延、折兰三处兵马,都是西原军,上下一心,军心是没有问题的。
宇文汗鲁那边,是用少数西原人驱使十倍的杂军。
一旦有变,或陷入死战之境,人心是会浮动的……于周彻而言,这人数最多的一处,反而可能是最薄弱之处!
“他打的算盘,只怕是破宇文汗鲁后,再逃回定阳,寻机和他的分兵汇合。”宇文王笑道:“即便如此,他依旧还在网中。”
“左右是挣扎多了一些时间。”呼延王摇头:“此人性格坚韧,还是不要拖了!”
“兄有对策?”宇文王问。
“东边的人马调动不及,如今距宇文汗鲁最近的,便是你我和折兰所在。”呼延王做出决断:“你我带上王骑精锐,衔尾去追周彻,折兰处也必有动作。”
“一旦周彻进攻宇文汗鲁,我等即刻以精锐攻击其后方及侧翼!”
说到这,呼延王顺了一口气,笑道:“周彻所部坚持到现在,也已是极限了。胜负全在此一搏,却遭多面进攻,士气必沮。”
“此言在理!”
经短暂商议后,两人决定:将平定关一个万骑两分。
二王抽调五千包括王骑的绝对精锐出击,剩下五千人和原留守部队把守平定关。
这样的安排,已是极稳重。
留守之军,其实防的不是周彻,毕竟周彻即将被困在洙水河以北;防的是西河的褚飞,以备他突然来袭,破关接应周彻杀出。
——宇文汗鲁处。
“奔我来的!?”
宇文汗鲁自恃武勇过人,但对于周彻,他丝毫不敢有轻视之心。
笑话,这家伙逆着天时破城,又带着不满万人、在后勤断绝的情况下在近乎十倍的敌人包围圈里兜转多日,谁敢轻视他?
“这是拿我当软的捏啊!”
他气的发笑,摘下铁盔直挠头。
良久,他下定决心:“传令,各部停止前进,就地结阵!”
“另,将那些没有退路的叛军摆在前头,我们的人分成两股。”
“一股安排在杂军之中作为支撑,另一股放在后头……一旦开战,谁要敢逃,先拿他们开刀!”
宇文汗鲁面色凛重:“周彻东蹿西走,求得便是这一击。不过也犯不着担心,只要略作阻拦,我军当群起而上,将他咬的粉碎。”
“是!”
——折兰王处。
沿途不歇,数马换用的呼延贺兰,赶到了此处。
面对长辈,即便被委任方面的呼延贺兰不敢托大,躬身见礼:“见过王叔。”
“不要拘礼!”折兰王把住他的手,态度热忱:“你是个有谋略的,不似我儿那般只知逞勇斗气。日后我若不在了,还要靠你多扶持他!”
凉海三王,宇文族强人辈出,最为强势,与两家关系都颇为不和。
而呼延、折兰二族,自是要亲近许多。
客套后,两人共同分析起新来的军情。
“是奔宇文汗鲁去的!”
呼延贺兰同样笃定,道:“折腾了这么久,周彻还是选择赌一把!”
“你打算怎么打?”
“他要坚持不住了,便要在倒下前打出致命一击,我偏不能如他所愿。”呼延贺兰笑道:“宇文汗鲁全力防守,我们从侧、后袭扰,使他攻不能尽力、退不能抽身,只能全军崩溃、等死!”
“输给你,他不冤。”折兰月含笑点头:“我这便点兵出发。”
“不必。”呼延贺兰立马道:“王叔领兵守在此,我带人去。倘若他再有异动,也好随机应变。”
正是合作紧要时候,折兰王没有吝啬兵权。
——周彻处,第四次渡河早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请皇兄,赴死!,请皇兄,赴死!最新章节,请皇兄,赴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请皇兄,赴死!,请皇兄,赴死!最新章节,请皇兄,赴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