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金灯高悬,暖光洒落在朱漆龙柱之上,衬得殿中气氛愈发沉凝。

  早朝已至中段,空气中却没有丝毫松缓之意。群臣整肃而立,文武两班分列两侧,朝服齐整,眉目凝重。

  沉默如霜压顶,几百人的太和大殿,竟听不出一点呼吸之外的杂音。

  魏瑞依旧直立在丹墀中央,那身略显寒意的旧朝袍在殿风中微微晃动,像是站在风雨中仍不肯低头的一株孤松。

  而就在几刻钟前,便是这位素有“魏笔架”之称的西都大相,当众破殿而入、直言死谏,不仅将新党的“新政”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连天子本人也未曾放过,言辞之锋锐,震得满殿无声。

  可更震动人心的,却是天子对此的回应。

  不赏不罚。

  这四字虽平淡,却仿若投石入湖,搅乱了所有人的心思。

  新党愕然,清流困惑,观望之臣更是心中惊疑不定。

  可还未等众人思绪落定,新党之中已有人再度出列。

  “陛下。”那是刑部右侍郎周允,他衣冠严整,眉目间仍带着对魏瑞方才出言不逊的不忿,“魏大人虽是朝臣老成,品名清高,但此番行事实属逾矩。”

  “擅闯金殿,无诏而入,直呼陛下讳令,言辞之间更涉对国策指斥之语,实为不敬之尤。”

  他拱手俯身,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臣请陛下明示法纪,予以处断,以正朝仪。”

  话音未落,又有一人出班:“臣附议。”

  “朝堂有纲纪,律法不可废。”

  “死谏之名诚可敬,但若人人皆效仿魏大人破殿而入、横加指责,那此大殿之尊,岂不成儿戏?”

  “臣请陛下治其擅闯之罪!”

  林志远缓缓出列,未发一言,却负手而立,与众人并肩。

  这是最明确不过的姿态。

  即便刚才魏瑞之语将新党骂了个底朝天,但朝堂不是论理之地,而是讲规则的地方。他们抓住的,便是魏瑞“无诏擅闯”“口出狂言”的“失律”之举。

  许多人这才反应过来。

  是了,魏瑞骂得虽重,但依规矩,他确实是错的。

  这时的魏瑞,却站得笔直,眼神沉静,似乎早已预料这一幕。

  他没有说话,也没有辩驳。

  若说之前他还有一丝“此子不同”的希望,那现在,在这一轮轮的攻讦下,魏瑞只觉得那点希望再次摇摇欲坠。

  可就在这时,殿上龙榻之上,那原本一直神色淡然、静静垂眸的萧宁,终于缓缓抬起了头。

  他的动作不大,只是微微转首,将目光落在林志远的身上。

  原本安静的气氛,在这一刻像被无形之手攥紧。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天子与林志远之间,甚至不敢喘息。

  萧宁静静地看着他,唇角微抿,语气依旧平静无波,却在这死寂般的氛围中如闷雷滚落:

  “林卿。”

  “你说魏卿目无规矩,破坏朝纲,不可不罚。”

  “朕以为,卿言虽严,亦不无道理。”

  他话锋一转,话语忽而顿住,继而轻轻一笑:

  “那朕倒是想问一句——”

  他眼神灼灼,忽地沉声:

  “林卿可有死谏之胆?”

  这句话一出,大殿之中瞬间鸦雀无声!

  林志远眼神一顿,脸上的血色微微一滞。

  死谏。

  这两个字,如同寒冰落水,一下子刺破了刚刚新党整整齐齐的章法。

  魏瑞之“错”,在于破殿而入、言辞不敬。可这“错”背后,却是无惧生死、只求忠言的“直”。

  一个年近七旬、无权无职、声名在外却从不屈服的老臣,不远千里,从西都赶来,抱棺而至,只为在这太和殿前说一句实话!

  这份胆魄,这份气节,任是谁,也说不出“不敬”二字来。

  萧宁这一问,便是把“法度”与“骨气”一并摆到了台面上。

  你说他违律——那你敢像他一样,为国忘死么?

  林志远嘴唇微动,却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萧宁目光从他脸上淡淡掠过,又缓缓扫过那一众新党官员。

  先前一众喧哗不已的奏请声,这一刻尽数熄灭。

  原本整齐威严、声势浩大的新党阵营,此刻一个个站得笔直,却如被寒风刺骨,动也不敢动一下。

  那原本熟悉的、平和的、甚至带着温度的皇帝声线,这一刻,忽然如寒霜入骨,叫人再无分寸可持。

  没有怒声,没有呵斥,只一句反问,却胜千军!

  林志远心中猛地一颤,额角隐隐渗出冷汗。

  他终于意识到,陛下……不一样了。

  他的笑容不见了。

  他的温和语气背后,藏着锋刃。

  这个坐在九重之上、年纪尚轻的天子,已不是那个仰望他们决策、信任他们言语的少年。

  他已经开始反问。

  开始出剑!

  而更令人心惊的是——他这一剑,没有任何预兆。

  大殿之上,沉默如死。

  这时,萧宁却缓缓起身,整整朝服,一步步走下御阶。

  玄衣龙纹在宫灯下掠出金色光影,他走至最前,只立于魏瑞三步之外。

  他面容沉静,语气平淡,不再看众臣,只是扫过全场:

  “魏瑞无诏入殿,理应治罪。”

  “可魏瑞心怀社稷,不惧生死,直言谏议。”

  “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此言一落,如石落深潭,虽无声势,却掀起了比雷霆更强烈的震动。

  魏瑞本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一刻,却莫名地怔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帝王,眼中第一次浮现出深沉复杂的神色。

  而这时,萧宁已缓步回转,重新踏上御阶,在龙椅前坐定。

  他衣袂轻扬,落座如山。

  接着,他轻声说道:

  “既然诸位都已无事——”

  “那便宣布今日最要之事。”

  他声音不大,却一字一句,清晰如钟。

  “——中相之补缺。”

  短短几个字,却如惊雷滚落,炸响在殿中所有人的耳畔!

  顿时,大殿之上,无论是新党还是清流,皆屏住了呼吸。

  空气仿佛凝固,目光如潮水般涌向御阶之上。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

  局势将变。

  而这个决定——

  便是新的天平倾斜的那一刻!

  太和殿中,沉默如潮。

  金色阳光自琉璃瓦顶洒落,将满殿朝臣的身影拖得悠长而斑驳,百官立于两侧,衣袂无声翻动,眉目间却皆紧绷如弦。

  一瞬之间,所有人都仿佛变成了雕像。

  殿中连咳嗽都不闻一声。

  萧宁站在御阶之上,神色平淡,眸光沉定,衣袍未动,气势却如高山静水,压得满朝众臣几欲喘不过气来。

  他一句“宣布中相补缺人选”,犹如山雨欲来之前的静寂,一字一字,滚落心湖。

  这一刻,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紧紧盯着他。

  中相,是内阁之主,是百官之中,最靠近天子者之一。

  三相之中,左相掌纲纪,右相辅军政,中相则总揽枢务,摄六部、统百司,是朝中真正的话事中枢。

  今日之前,左相之位已经从林志远换作边孟广,已是一桩石破天惊的大变。

  如今中相即将公布,满朝上下,无一不屏息以待。

  不论是新党、清流,还是那些素来不站队的沉默官员,这一刻心中都仿佛被一根无形长弦吊起,震动连连。

  林志远站在朝列左侧,面色沉稳,心中却已泛起潮涌。

  他的眼神仍旧不动声色,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可他身下的双脚,却已不自觉地并紧,手指在袖中缓缓摩挲,掌心竟已沁出些许冷汗。

  他本以为,这最后一关早已是囊中之物。

  王擎重说得对,从“制衡之术”来看,左相给了清流的边孟广,那中相定是他们的囊中之选。

  而放眼整个新党,从人望、资历、位置、成效——哪一点,他林志远不是最当之无愧?

  只要这一锤落下,从今日起,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尧中枢之首。

  可不知为何,他此刻竟有些发慌。

  他努力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临门一脚的紧张,是即将封顶的激动。

  可他又忍不住往御阶之上望去。

  那一身玄袍金冠的帝王,明明一如昨日那般年轻、那般冷静,可此刻,却让他心头莫名一寒。

  “他为什么不笑了?”

  林志远心中轻声问着。

  而身侧的王擎重,虽仍端坐如松,但那一双鹰目却已死死盯住了御阶。

  他没有说话,却已握紧了手中笏板。

  不是忐忑,而是在等待最后的落子。

  他们的新党,如今几乎一统六部,百官换血过半,声势正盛。

  这一步若再落定,便可彻底压住清流旧派。

  从此,谁敢再提“反新政”?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暗自点头。

  “林志远,若你真上了中相之位,那这大尧十年之内,便不会再有我王擎重之敌。”

  他收回目光,瞥了林志远一眼。

  而那边清流之中,气氛却已完全凝结。

  霍纲一手执笏,面无表情,但那铁青的下颌已经紧紧绷住,额角隐隐跳动。

  边孟广则眉头微皱,神情复杂。

  哪怕他此刻刚刚被任命为左相,也不能阻止他心中那股莫名的紧张。

  “若中相之位真落林志远……那我这左相,能坐多久?”

  他望着殿中众人,忽觉自己像是一枚被安插的棋子,受人监视、被人制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相位”。

  而他身后的清流官员,更是面如死灰。

  “制衡。”

  “还是制衡。”

  几位清流重臣交换了一眼,眼神中满是苍凉与无奈。

  他们终于明白了。

  天子并未选择彻底倒向新党,也未回心转意重新启用清流。

  他不过是在做取舍,在两个派系之间权衡出一条平衡之路。

  这一左一中之分,不过是权力天平上的砝码而已。

  霍纲低声对身旁的许居正轻语一句:“他还年轻……终归,还是未信我们。”

  许居正没有回话,只是静静垂眸,握着笏板的手,悄然一抖。

  他今日已被罢相,此时此刻,不应再有一语。

  可他心中,却不知为何忽然有些期待。

  那一瞬间,魏瑞的身影从他脑海中掠过。

  那老人在朝堂上破口大骂,直斥圣听,视死如归的模样,如烙印一般,深深刻入了许居正心底。

  “若是以前的那个少年君主,怎会容得那样的魏瑞?”

  他闭了闭眼,微微一叹:“也许……还是有点不同的吧……”

  而站在朝列最后一排的魏瑞,却是此刻最为平静的一个人。

  他像是局外人一般,淡淡打量着前方那些或紧张、或笃定、或揣测的身影,眸中没有多少波动。

  魏瑞本以为,今日朝堂之上,自己必死无疑。

  可那位天子,却只以一句“功过相抵,不赏不罚”收尾。

  他心中震撼非常,至今未平。

  可当他看到所有人神情肃然、等待中相公布之时,内心那一丝刚刚生出的欣赏,还是被一缕沉重所压住。

  “中相之位……若真落在那林志远手中……”

  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那我看错了你。”

  “你萧宁再宽厚,再胸襟开阔,也终究还是一个被言辞煽动、被手段迷惑的年轻帝王。”

  “权谋之术,胜在掌控;可国之重位,却在识人。”

  “许居正老朽不堪,那也比林志远这等市侩小才,强上百倍。”

  “你……还是太年轻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那一双老眼望着萧宁,只剩下难掩的遗憾与无奈。

  朝堂,仍旧寂静无声。

  太阳已完全跃出宫阙,金光照耀大殿,将每一位朝臣的神色都照得清清楚楚。

  萧宁的眼神缓缓扫过殿中百官,似笑非笑,沉静无波。

  他的目光如春日晨霜,乍暖还寒,却也冷得透骨。

  而那道声音,却迟迟未出。

  每一息沉默,都如同凌迟般在众人心头刻下刀痕。

  林志远的脊背挺得笔直,心中却已开始计时:

  “一息……两息……三息……”

  “陛下,为何还不说?”

  太和殿上,金光耀目,群臣屏息。

  御阶之上,玄袍帝王终于开口,声音不急不缓,却仿佛一颗磐石,投入平静湖面:

  “中相之位,朕已定下。”

  众臣齐齐抬首。

  林志远眉眼不动,目中精光一闪而逝,手下的笏板握得更紧了。

  清流众人心头沉沉,各自低垂着眉眼,不敢生出希望。

  可下一刻,萧宁却平静地吐出了一个名字:

  “西都大相——魏瑞。”

  话音落地,四座皆震!

  那一刻,大殿仿佛被雷霆劈开,瞬间死寂!

  林志远瞳孔猛地一缩,脊背一颤,仿佛有人在耳边重重打了一记响指。他下意识张了张口,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王擎重身形一震,猛地转头,看向殿角那个满头白发的老臣,目光之中,掩不住的错愕和狐疑。

  清流众臣更是震惊之余,如梦初醒。

  “魏……魏瑞?!”

  “那个……魏笔架?!”

  “刚刚还当众痛骂陛下,几乎视死如归的魏瑞?”

  “怎么会是他?”

  “不是林志远?”

  “不是……不是新党之人?”

  疑问如同潮水,在每一位朝臣的心中翻涌交织,震耳欲聋。

  而那一道声音的主人——魏瑞,却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

  他仿佛未曾听清。

  也仿佛听清了,却没听懂。

  一时间,他的神色呆滞,眼中的波光起伏如海,连站姿都出现了一丝恍惚的摇晃。

  他不是没有想过萧宁会宽容,会放过自己。

  但他从未、从未想过,这个刚刚还被他当众斥骂、几乎预判为昏君、被新党所控的少年帝王,会把这等至高权位……赐给自己。

  魏瑞脑中,一时之间空白一片。

  不是因为欣喜若狂。

  而是因为太过不可置信,仿佛在梦中听到某位先皇在太庙中唤他上殿听政,声音悠悠,庄严隆重,却又虚无缥缈。

  他双手轻颤,指尖无力,眼前浮现的,是自己一生的景象:

  三朝老臣。

  十六岁入仕,三十封郎中,四十登堂入阁,却因言辞太直、行事太拗,终究被逐至西都。

  从一个“直臣之首”,成了“西都大相”。

  那不过是一个养老的虚位,是上一任皇帝给出的“好听安置”。

  多少年了?

  从太安到洛陵,他已习惯了被人“远观而不近用”,习惯了递章不回、言表不听,习惯了“你说得好对不起,我们听不得”的君主官员。

  他早就认命了。

  甚至今日来此,他也不过是来死一次。

  是的,死一次。

  用他的命,换清流最后一点尊严。

  可现在……

  萧宁刚刚说了什么?

  ——魏瑞,任中相?

  魏瑞脑中又回荡了一遍这句话,才迟迟抬起头,看向那站在御阶上的年轻帝王。

  只见他玄衣金冠,负手而立,面容沉静,眼神平和。

  不是怒意。

  也不是喜悦。

  而是一种极为稀少的平淡——那种看透一切、又不动声色的平静。

  不是年轻人该有的眼神。

  魏瑞心头剧震!

  “他……”

  “他早就定下了?”

  “所以,陛下一早,就知道老臣了?”

  魏瑞喉头一哽,心中突觉酸涩难言。

  他这一生,走遍庙堂,无数权门,不知跪过多少龙榻前,折过多少天子腰。

  可从未有一位君主,如此回应他的死谏——

  不仅不罚,反而任用。

  这不是心宽那么简单。

  这是眼光,是胆魄,是……帝王之器。

  他缓缓抬起手,止不住轻微颤抖,却不曾让人看出怯弱,而像是一种难以遏制的感情奔涌。

  他没有立刻出列谢恩。

  他只低声喃喃:

  “陛下……你知我是谁?”

  “你知我之性?”

  “你还敢用我?”

  “这天下……当真还有我魏瑞的地方?”

  一瞬间,魏瑞眼眶微红。

  不是懦弱,是血脉激荡。

  一个人被弃用大半生,被指为死硬派、无用之人、旧制之腐,受尽白眼冷语,忽然有一日,被最高的声音唤起:“你来主持大局吧。”

  这一声,不是提拔。

  是重生!

  他终于深吸一口气,慢慢出列,身姿佝偻却沉稳,踏步而出,缓缓跪下:

  “老臣……魏瑞,领旨。”

  他声音不高,却如暮鼓晨钟,敲得众人心神俱震。

  直到片刻后,魏瑞重新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朝御阶深深一拜:

  “臣必不辱命。”

  “但若日后言之不中、行之不当——”

  “请陛下亲斩臣首,不容宽恕!”

  萧宁依旧面色不动,淡淡点头:

  “朕知卿之性。”

  “既用,便信。”

  “从今往后——大尧朝纲,由你、边卿、霍卿三人共议。”

  “朕望尔等,辅朕以正,扶朕以清,不负今日之任。”

  “退朝——”

  太和殿前,金钟再鸣,百官出列。

  朝堂三相定,天下目光归于洛陵。

  魏瑞缓步而出,阳光洒在他白发之上。

  他忽而低声一笑:

  “老了老了……”

  “可终于,不老得那么不值了。”

  “中相!魏瑞!”

  魏瑞!

  中相魏瑞!

  魏瑞口中喃喃的这四个字,心中一阵唏嘘。

  中相!

  魏瑞!

  与此同时,这四个字同样如同春雷乍响,震得百官头皮发麻,心神震荡!

  魏瑞?!

  朝堂上,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位从西都赶来的死谏老臣?

  那位三朝都不曾启用、素有“魏笔架”之称的“朝堂之最直者”?

  那位方才还口沫横飞、在大殿之上当众指斥圣听、敢骂帝王不辨忠佞、不识吏治的魏瑞?

  他,竟然成了中相?!

  朝中诸臣在这一刻,简直比先前听闻“边孟广为左相”时更为震撼,甚至有人在瞬间微微踉跄了一步,险些站不稳。

  林志远当即面色苍白,像是被人当头重锤狠狠砸了一记,身子猛地僵住。

  他原本笔直的身姿,在这一瞬间竟然微微晃了晃!

  “魏……魏瑞?”他喃喃复述了一句,满眼都是难以置信,嘴唇颤动。

  那是彻底的惊骇与荒谬之感。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本应死在今日谏言之下的老匹夫,那个一身迂直、动辄忤逆的西都冗臣,那个根本连政治现实都不屑一顾的“文痴”……

  怎么会突然,被这位天子册封为中相?!

  就连站在他身侧的王擎重,在瞬间也皱紧了眉头,眸中露出罕见的凝滞之色,仿佛也未料到萧宁竟会出此一着。

  不是……不是应该是他林志远吗?

  这三月以来,左相之位已得,吏部、户部尽入掌中,补缺之事八成归己,就连中相之位,在昨夜前的所有布置中,也都是稳中之稳!

  怎么会是魏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最新章节,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