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98章 山阳会战

小说: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更新时间:2025-04-10 10:38: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宋金两国以楚州为中心,大军云集,侦骑四出。

  杨沅这边很快就知道完颜亮御驾亲征,如今就驻跸于楚州城内。

  完颜亮这边当然也知道了,大宋丞相杨沅到了山阳。

  那个从出使金国开始,就彻底改变了完颜亮人生轨迹的一生之敌啊!

  如今近在咫尺。

  两个素未谋面的强劲对手,离的从未如此之近。

  但是,两个麾下如今各自聚合了十余万战兵的统帅,他们之间这咫尺距离,却又使他们之间又形成了最远的距离。

  淮东主帅吴挺、马帅辛弃疾、步帅虞允文、水师大都督林荣跃,齐聚杨沅的行辕,谋划战役计划。

  杨沅完全放手,让淮东战线的主帅吴挺来主持大局。

  杨沅一向如此,自己不擅长的,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况且,他的目标在淮西,淮东终究是要交给吴挺负责的。

  现在不让他着手,后边难免手忙脚乱。

  吴挺统兵多年,战阵经验无比丰富。

  他在淮东,所欠缺的只是人望和资历。

  而杨沅亲自至此给他撑腰,也就没有什么骄兵悍将,敢做刺头儿了。

  如此一来,吴挺最大的短板也就被补上了。

  对于辛弃疾,杨沅是很看好的。

  但是,辛弃疾毕竟还年轻,也没有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

  杨沅不会因为对于历史上此人的丰功伟绩,就盲目信任,一下子把如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

  至于虞允文,同样也是知兵的,而且他年纪不小了,已经五十多岁,性情也稳重。

  但是他和辛弃疾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缺少历练。

  杨沅同样不会因为虞允文在本来历史上的采石大战,导致完颜亮兵败被杀,就盲目地把他推上主帅的位置。

  他们还需要磨砺。

  吴挺本以为杨沅会亲自参与淮东战场对金战役的设计与指挥,

  所谓让他这位主帅来策划全局只是一句客套话。

  但是当他发现,杨沅真的完全尊重他的意见,虞允文、辛弃疾、林荣跃这些心腹大将,全都听从他的将令之后,心中自然是非常感动的。

  同时,他对杨沅的敬畏之心也更加强烈了。

  昔日,吴家做为西军三巨头之一,是极受大宋皇帝忌惮的。

  可现在,他的堂弟吴拱依旧掌握着吴家军。

  而杨沅却毫不忌惮地把淮东驻军近十万人,放心大胆地交给他统帅。

  杨沅此来,带来的八万禁军精锐,也全部交给了他。

  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也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自信。

  士为知己者死,吴挺自然是竭尽所能,务求能首战告捷,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宋军这边排兵布阵,金军那边当然也是磨刀霍霍。

  双方统帅驻扎之地,距离虽然是如此之近,但是双方各自有着十余万战兵,自然不会全部集结在区区如此小城之中。

  他们的实际驻扎区域,是沿淮东边界线分布开来的。

  没多久,陆军还未发生大的战役,水师却先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金军将领苏保衡率领一支水师沿漕渠南下时,与宋军林荣跃的一支水军发生了遭遇战。

  原来这支宋军水师也正鬼鬼祟祟的想要沿漕渠北上。

  两个老六在运河上撞个正着,立即大打出手。

  宋军配备了大量的火器,甫一交手,就在狭窄的河道上完全压制住了金军水师。

  火蛇喷吐,弥漫了整条运河。

  金国自从掳掠了不少宋国火器工匠,并且通过内奸,不计代价地弄到了一些图纸之后,便也开始了火器运用的飞速研发。

  但是毕竟比宋国慢了一大截,目前金人研发的火器主要是用于陆军,还没顾及到水师这一块。

  这支宋军水师的将领,说来也巧,正是金国水师将领苏保衡的宿命之敌--李宝。

  李宝和辛弃疾一样,都是山东人。

  只不过,辛弃疾是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人,而李宝是山东荷泽人。

  他的人生轨迹也和辛弃疾有些相似。

  他是绍兴九年在山东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聚众起义的。

  而辛弃疾,绍兴十年才出生。

  李宝兵败后,便南下投奔了岳飞。

  他配合岳飞反攻金国,曾在山东多次袭击金军,钳制了金朝的南下之师。

  后来,他又跟从韩世忠守卫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他本来就是一员水师名将,又是擅长打偷袭战的,水师大都督林荣跃以其为先锋,也是应有之义。

  所以,李宝也就宿命一般,遇到了金军水师大将苏保衡。

  双方战船各数十艘,水军数千人。

  继火箭火炮压制,并且造成金军多艘舰船起火之后,李宝又命水军接舷,跳帮作战。

  金军中现在汉人极多,水师里尤其如此。

  因为女真人不擅水,水师士兵不是汉人就是渤海人。

  如果是打顺风仗也就罢了,可甫一交手,便败的如此之惨。

  于是,宋军刚刚跳帮作战,金国水师官兵就跪倒了一片。

  苏保衡气极败坏,带领亲兵一通砍杀,可也只能控制自己所在的旗舰没有主动投降。

  但旗舰夹杂在横七竖八的船只中,想逆流而逃也是不可能的了。

  最后,苏保衡只能命令本舰撞开其他舰只,强行靠岸,带着不足百余的亲兵,撒丫子就跑。

  金军这支水师相当于全军覆没,全部战舰无一脱逃,其中还有三条辎重船,被宋军缴获了大批粮草。

  杨沅闻讯大喜,立即上书朝廷,为李宝请功。

  杨沅是个会做人的,李宝老将军年纪已经大了,你给他加官进爵,也不过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在得知率先跳帮作战的将领是李宝老将军之子李公佐后,杨沅的报捷请功奏章,直接建议擢升李公佐为御前水师统领,封爵开国男。

  杨沅说是上表为他请功,也不过就是走个流程。

  谁都知道,丞相如此上书朝廷了,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跟着杨丞相打仗就有这个好处,不用等战后叙功,他是当场封赏,立竿见影啊!

  宋军步兵、马军都懵了。

  谁能想到,首战告捷的竟然是水师啊!

  辛弃疾很不服气,虞允文更是着急。

  他年轻时就一直想做武将,为此和他老爹拗了一辈子,直到老爹死不瞑目,他才放弃武将梦,去考了进士。

  那一年,他就四十七岁了。

  如今他都多大年纪了?

  终于有机会实现一生的梦想,统领一支大军了。

  如果此战不立下赫赫战功,以后还能有机会吗?

  辛弃疾和虞允文立即去找杨沅请战。

  杨沅一句话就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淮东战场,一切由吴将军说了算,本相不管。”

  于是,辛弃疾和虞允文跟俩门神似的,又去堵吴挺了。

  吴挺对于杨沅的信任,自然是感激涕零。

  再说,虽然淮东战场上所有的军队都归他统帅,但是水军和陆军在他心里,还是不同的。

  他自己就出身陆军,心里自然是更偏爱陆军多些。

  现在水师抢了风头,他心里也不舒坦。

  于是,吴挺便把两个门神请进帅帐,三个人密议了半天,虞充文和辛弃疾方才满意而归。

  水师首战不利,令完颜亮大光其火。

  看到狼狈而归的苏保衡,气的他真想一刀砍了这龟孙算了。

  只是,到底是自己的心腹。

  而且苏保衡算是金国这边少数擅长水战的将领了,以完颜亮现在的家底,也容不得他如此挥霍。

  苏保衡是汉人,云中天成人(山西天镇)。

  他的父亲曾是辽国大臣,辽亡于金后,苏保衡父子降了金国,仍受重用,曾任金国工部尚书。

  后来,鉴于宋国对新金海上军援太过猖獗,完颜亮命其在通州组建水师,从此成为水师主要将领。

  所以,完颜亮只是把苏保衡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贬官三级,让他去主持漕粮运输了。

  别看完颜亮是要佯攻淮东,可他如何佯攻?

  来此做做样子,便转道淮西?

  那样宋国怎能上当?

  他大军集结于淮东,是要正儿八经打上几仗的。

  如此,才能让宋国确信他的主攻方向是淮东,并且随之调整兵力部署。

  可是十余万战兵,数十万辅兵,哪怕是佯战,这过程中的粮草补给压力也是极大的。

  因此,完颜亮让苏保衡去押运粮草,依旧是重用,显然还是有保他的意思。

  苏保衡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感恩戴德,领命而去。

  完颜亮把苏保衡打发走了,便亲自指挥大军,向当面驻扎的山阳县发起了猛烈攻击。

  山阳县里,可是驻扎着大宋丞相杨沅呢。

  吴挺摩拳擦掌,打算好好地还以颜色,来个寸土必争。

  但是淮东战区的将领们,却向吴挺提出了不同意见。

  山阳县无险可守,这里缺少山地和丘陵等制高点,难以构筑强大工事。

  山阳县城更是低矮。

  这片区域水网又比较密集,极易被敌军包围,并形成分割。

  吴挺不缺战斗经验,欠缺的只是对淮东地理地形的熟悉。

  听了将领们的汇报之后,吴挺马上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硬碰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现在金军也掌握了火药,这种地势下的所谓工事,有了火药助战,便形同于无。

  那双方就等同于直接野战。

  在我军占据了区域性主动的前提下,为什么要跟你野战?

  吴挺便犹犹豫豫地去请示杨沅。

  他本来很担心杨沅不肯后退。

  这是很多文官的通病。

  一旦打了胜仗,就忘乎所以。

  一旦开始打仗,重视面子功夫远甚于实际意义。

  堂堂大宋丞相,首战就从山阳县城转移,他怕杨沅放不下架子。

  可杨沅哪有什么偶像包袱?

  吴挺吞吞吐吐刚说了一半,杨沅就明白了。

  “那么,依吴帅之见,本相退去哪里妥当?”

  吴挺小心翼翼地道:“请丞相暂退至宝应,不知……”

  “成,你让我去哪,我去就是了。”

  杨沅立即吩咐,收拾行囊,准备跑路。

  这样的丞相,真叫人省心呐。

  吴挺心满意足地感叹了一声,也匆匆去准备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安不夜侯,临安不夜侯最新章节,临安不夜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