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900章 移师建康

小说: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更新时间:2025-04-11 10:54:0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完颜亮收到的捷报是,徒单合喜攻下了盐城。

  金国夺取盐城,就对宝应的左侧后翼产生了威胁。

  因为山阳城南一场惨败而陷入不利的局面,也立即得到了缓解。

  完颜亮大喜,暴怒的情绪也为之缓和下来。

  只是,喜色刚刚浮上眉梢,便又有一个坏消息传了来。

  辛弃疾领着大宋的两千轻骑兵,在十数万金国战兵在淮东战场上的驻地缝隙间穿梭来去。

  结果被他走了“狗屎运”,烧掉了金国运粮的漕船三十余艘。

  “辛弃疾,骑兵,烧毁漕船三十余艘?”

  完颜亮咬着牙根,一字一顿。

  他不理解,他很不理解。

  一支骑兵,是怎么把漕船给烧毁的。

  “是,是,辛弃疾纵骑四处劫掠,发现了运粮船队。

  他依据天色和船行的速度,判断出船队夜晚可能停泊的两条支流中的三座码头……”

  那报讯人战战兢兢:“辛弃疾纵马夜袭,连捣三座码头,终于找到了已经泊岸的漕船。

  他不等船队起锚扬帆,便一把火……一把火……”

  几十条粮船啊,那是多少粮食啊!

  完颜亮的心都在滴血。

  他一把揪住报信人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道:“押粮官是谁?”

  “苏……苏保衡。”

  “又是他!”

  完颜亮两眼一黑,被李通一把扶住。

  “苏保衡如何了?”

  “苏大人当时宿在码头上,没在船上,反倒因此逃过一劫,不过……不过仅以身免!”

  “把他带上来,带上来!”

  完颜亮拍案大骂。

  那报信人苦着脸道:“苏大人逃离码头时,一脚踩空,从码头上摔下去,扭伤了腰,现在动弹不得,未能亲自前来向陛下请罪。”

  完颜亮定了定神,哆哆嗦嗦地就去摘腰间宝刀。

  “拿去,朕赐他自刎!叫他去死,叫他赶紧去死!”

  那报信人眼见完颜亮气的嘴唇都白了,也不敢多说,赶紧双手接过宝刀,便膝行退出了门外。

  李道肃然道:“陛下,数十船粮草被烧,前军供给必然紧张。

  所以,我们要考虑到前敌缺粮以及后方筹措两方面的困难了。”

  完颜亮何尝不知,攻下盐城的喜悦顿时也荡然无存了。

  盐城的确是一个军事据点,但要说军事上的地理位置,却也没有那么重要。

  从盐城攻打宝应的话,还要绕过射阳湖呢。

  比起几十船漕粮的损失……

  盐城有大量沿海盐场,是大宋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是,短时间内,占领盐城,却也不会对大宋产生什么影响。

  而对金国,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缴获了很多盐,失去了很多粮,你让士兵们都吃盐吃成“燕巴虎儿”吗?

  完颜亮也冷静下来,缓缓下达了军令。

  “固守山阳城、盐城,集结兵马夺于盱眙,对淮东宋军形成俯压之势。”

  “守城之军每日用粮酌情减少,同时命令南京开封府,再筹粮草运往淮东。”

  李通锁眉道:“陛下,后方粮草供给也很紧张,况且还要长途运来。

  前线将士一旦减粮,士气必然受挫,不如从寿春调粮过来,以解急需……”

  “不行!”

  完颜亮立即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李通的建议。

  “淮西方面的储粮,一粒也不能动!否则朕佯攻淮东,实取淮西,渡过大江,直抵建康的计划,就彻底完蛋了。

  至于说士气军心……”

  完颜亮狞笑:“建康乃宋朝金粉之地,秦淮河上青楼妓馆林立,风月无双。

  只要攻下建康城,朕十日不封刀,叫将士们玩个痛快!还怕军心士气不能恢复?”

  完颜亮恶狠狠下达将令:“命令,温古孙额都和杨棠,逐手接管淮东军事。

  你对外仍做出朕驻跸于楚州假象,将朕的主力,分批分期,调往淮西!”

  李道称诺而去。

  宋金两国在淮东接触战中,宋军连陷两城,失了地。

  但是,从兵力折损上,却是金国损失更大,和宋军的战损比接近了五比三。

  原因是金国是进攻的一方,而且在山阳南郊的那场野战中,中了埋伏,损失惨重。

  淮东战场就此进入了僵持阶段。

  楚州城里,金国皇帝的大旗还在城头飘扬。

  宝应城里,大宋丞相的大旗也在高竿上飞舞。

  但是两个老六,已经前后脚地潜往西边去了。

  双方的斥候,其实在这一阶段,深入敌后侦察情报的可能已经很小了。

  一则,双方占据地区全部沦为了战区,接受了军事管制,怎么可能容许平民百姓打扮的你走来走去。

  而且,你就算得到了准确情报,也送不出去啊。

  等你迂回辗转,绕过战区,再把情报送过去时,情报中提到的情况,早就不知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种时候,前方将领还不如没接到这滞后的军情,反而会影响他做出正确判断。

  就如赵构就喜欢对前线具体战役指手画脚进行干涉。

  当年岳飞顺昌战役后,继续向北开拔,已经收复河南,兵锋直抵黄河。

  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决战性的战役大捷成果。

  赵构因此心存疑虑,担心这是金军诱敌深入,于是下旨撤军。

  结果等他的旨意送到岳飞手里时,岳飞已经接连有了郾城大战和颖昌大战,重挫了金军。

  事实证明,赵构的担心是多余的,此时可挟大胜之锐,继续进军。

  可是,圣旨来了。

  而岳飞是干不出“将在外,君命有所受”的事情来的,只得在措词严厉的圣旨要求下撤军。

  而这时,赵构才收到郾城大战、颖昌大战,消灭了大量金军主力的消息。

  赵构大喜,又急忙下令继续北伐。

  结果等他的旨意送达时,宋军已经开始全面执行他的撤退计划并且已经撤军了。

  赵构和前线的消息时间差,在十到二十天之间,他却直接干预前线战事,岂有不败之理?

  同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川陕战场上。

  所以,读书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统兵大将则是尽信情报莫如不信情报。

  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后,杨沅是依据敌我僵持的状态,评估了双方僵持战中的实力,再依据前线斥候观察敌营的细微变化,做出转移淮西的决定的。

  而完颜亮的离开时机,也大抵如是。

  十一月二十六日,杨沅在水师大都督林荣跃亲自率舰队护送下抵达建康。

  建康留守张孝祥、副留守温泫臣率领陪都大小官员前来迎接。

  淮西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此时移师驻扎于濠州,不能亲自前来,也派了心腹将领,到建康来拜谒丞相。

  陪都官员之众,俨然一个小朝廷。

  这里有好几套官僚系统。

  首先是张孝祥的留守司,统管建康地区一切军政大事。

  然后是地方行政体系,知府、通判、兵马钤辖等。

  接着是总领所,总领淮西财政,负责军队粮饷供应,隶属户部。

  之后就是沿江制置使,负责建康防务,也就是主管军事的副留守,如今就是温泫臣了。

  建康的驻屯大军、水军及沿江州城戍军统由其节制。

  而在其前方,还有淮西驻军,由此构成一前一后,分别依托淮河和长江的两条防线。

  此外,做为陪都,这里还有行宫官员。

  这行宫官员可不是相当于一个大号的驿丞。

  行宫掌握着一部分禁军,而且能够对建康地区的行政和军事进行一定的干预。

  所以,行宫留守判官就相当于一个副留守。

  因此,建康等于是有一个留守、两个副留守,三者相辅,又相互牵制。

  上一次杨沅途经此地,只有张孝祥一人,便衣轻车,前来接迎。

  这一次却是建康诸系统官员全体出动。

  陪同杨沅来建康的,是率领马军司禁军的辛弃疾。

  建康可是虞允文一战留芳千古的地方。

  对于玄学这玩意儿,杨沅还是有点含糊的。

  所以,他也有考虑过带虞允文过来。

  毕竟,这里算是虞允文的福地。

  不过,虞允文可是大宋被打的落花流水时挺身而出,制造了一出绝地反击的奇迹的。

  如今自己去了建康,淮西方面的战斗,会打到那个份儿上吗?

  非得打成那副模样吗?

  再者说,吴挺和辛弃疾都是年轻人,都是锋芒毕露的时候。

  别看在他面前,这两位年轻的将帅,当世的豪杰,彼此间一副“温良恭俭让”的好学生模样。

  杨沅若是离开淮东,这两位只怕未必还能那么“相敬如宾”。

  虞允文就不然了,一位性情宽厚的长者,让他和吴挺打配合,想来彼此会更加和睦。

  到了杨沅如今这个位置,放眼看天下时,考虑的只是大方向。

  具体操作时,对于执行人的能力和性格、执行人之间的关系,才是他考虑的重点。

  所以斟酌再三,杨沅还是把辛弃疾这头猛虎带来了江东。

  “丞相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

  行宫留守判官王瑞琦做为建康副留守,级别还挺高。

  他算是继张孝祥和温泫臣之下的建康三号人物了。

  等张孝祥和温泫臣与杨沅见礼说话后,王留守立即迎上前,满面堆笑。

  “丞相下榻之处,就安置在建康行宫,还请丞相移驾。”

  杨沅听了,眉头便是一跳。

  行宫?

  那是大臣能随意住的地方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安不夜侯,临安不夜侯最新章节,临安不夜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