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905章 目标:汴梁

小说: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更新时间:2025-04-14 00:14:4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杨沅入驻颍州后,便不再追着完颜亮的屁股继续北上了。

  两淮战线已全面突破,历时两个多月的战役,终于开始转守为攻了。

  之前采取守势的时候,杨沅并不多么小心。

  现在开始进攻,而且大宋占据了优势,士气如虹。

  杨沅反而谨慎起来。

  汲取了金人南侵转入颓势的关键,是后勤补给出了问题的教训,

  杨沅只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免到手的战果还没捂热乎,便再度失去。

  立功心切的辛弃疾倒是冲的飞快。

  辛弃疾没有攻打新蔡,铁骑洪流绕新蔡城而过,冒着大雪追赶完颜亮去了。

  完颜亮堪堪逃到宛丘,距陈州咫迟之遥时,辛弃疾赶到了。

  双方一场激战,士气已无的金军大败。

  完颜亮虽然成功逃入陈州城,却损失了七千兵马。

  这时,辛弃疾所部面临了补给问题。

  后路是没有补给的,那儿还有一座由金兵占领的新蔡呢。

  而这样一支骑兵队伍,人吃马喂的,可不是那些村庄所能承担的。

  辛弃疾剥了战场上金兵的衣服,打起他们的旗帜,掉头就去了商水。

  商水城的金军还真上了当,城门哄开,辛弃疾便一马当先杀了进去。

  商水是金国重要的农业产地,夺取商水城,所获得的粮草,倒是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但骑兵要动起来,用来守城有什么意思?

  所以,辛弃疾想用同样的方法再去诳骗郾城,结果却被人识破了。

  他是骑兵部队,攻城同样发挥不出战斗力。

  好在他在商水留有人马驻守,只好再度退守商水。

  杨沅获悉后,立即让温世臣率兵星夜兼程赶往商水,去接替辛弃疾,固守商水城。

  商水位于沙颍河沿岸,水陆交通便利,是连接南京(开封)至陈州(淮阳)、蔡州(汝南)的重要节点。

  占领商水可以切断南京(开封)与蔡州的联系,威胁金国南京(开封)。

  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既然已经占下了,岂有不把它占住了的道理。

  温世臣一直捡不到功劳,早就心急如焚了。

  只是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杨沅的心腹,要想让杨丞相认可他,还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他一直也只是耐心做好自己的事,仿佛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现在,杨沅终于把他派出去了,温世臣大喜若狂。

  辛弃疾看到温世臣,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让他带着骑兵,憋在商水城里,那真跟要他的命一般难受。

  现在终于有人来守商水了。

  辛弃疾迅速与温世臣做了交接,便率领骑兵离开了商水城。

  此时,杨沅从后方抽调来的一些文武大员,也从临安赶到了颍州。

  其中就包括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

  曾经,凤凰楼上观钱塘大潮,他们五人是同席吃酒的交情。

  杨沅知道,他们对自己走向权臣之路,甚至迈向帝王之路,心里还是有个疙瘩。

  他们倒不至于因此走上和自己对立的道路,可也因此热忱不起来。

  杨沅把他们调来,就是想让他们参与自己的光复中原大业。

  这国土,是在他们手中一寸寸夺回来的,这就会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因为历史给他们留下的光环,杨沅对他们格外看重一些。

  虞允文在淮东与吴挺配合默契,与金人打的有声有色,心态就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了。

  同样的事情,当然也可以改变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

  等这些文臣武将赶到颍州之后,杨沅就召集他们,商讨起了接下来的形势。

  杨沅之所以停在颍州没有继续向前,而且严令两淮各部兵马,渡淮之后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原因就是,他没有想好,接下来是先攻开封,还是直取燕京。

  “西进河南,夺取汴梁!”

  陆游一听,立即两眼放光,好似打了鸡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果然对大宋故都汴梁城,有着一种难言的执念。

  不过,他说出来的道理,倒也确实有些道理。

  “丞相,临安只是我大宋行在啊!

  汴梁一直就是我大宋的国都!

  一直到现在,它都是啊!”

  “收复汴梁,收复国都,意义何等重大!

  我大宋故都,失落于敌手才不过三十多年!

  北地汉人,还有许许多多,都曾是我大宋之民!

  一旦收复汴梁,我大宋故土上的所有汉人,那颗向宋之心,都会苏醒的!”

  范成大略一沉吟,也缓缓点头:“收复汴梁,继而占领整个南京路。

  然后向西打,占领金国的京兆府路,从而使我两淮、荆湖、川陕联成一片。

  这也符合丞相稳扎稳打的战略意图。”

  杨万里道:“这样打,的确妥当。

  把京兆府路和南京路与我大宋融为一片。

  再谋河东路、中都路,山东路、西京路、北京路等金国各路,最是稳妥。”

  他顿了一顿,又道:“当然,直取燕京,也有好处。

  那就是一旦攻下燕京城,金国便相当于亡国。

  我们可以用更快的时间,光复整个中原。除非……”

  杨沅笑了笑道:“除非,新金这个时候跳出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说不定,我们刚端了完颜亮的老巢,就被以逸待劳的新金大军,也给一窝端了。”

  “你们说的对!”

  杨沅站了起来:“本相决定,接下来所有作战意图,均围绕占领南京路、夺取汴梁城的目的而拟定。

  一旦控制了南京路全境,就向西渗透,要川峡方面的军队配合,再谋京兆府路,把陕西全境拿回来。”

  说到这里,杨沅顿了一顿,问道:“西夏诸部族仍在拖延观望?”

  陆游点了点头,苦笑道:“不错,他们以种种理由拖延,每次都找点无可无不可的小事儿,充作谈判条件的要点送来临安。

  从临安到西夏,这一个来回,大半个月就过去了。

  靠着这个办法,他们只是反复了几次,就拖到现在了。”

  杨沅听了一点也不恼,反而微笑起来:“这恰恰说明,他们没有底气真的与我大宋作对。

  如果不是完颜亮突然南侵,他们早就降了。

  他们现在就是观望,看我们这一仗谁能打赢,再决定是投降还是趁势自立。”

  杨沅顿了一顿,缓缓道:“那就,先拿下南京路全境吧!

  等我们夺回汴梁城,相信西夏那帮家伙,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计议已定,便由范成大拟定了军令,杨沅审阅之后,便行文发付全军,并报备临安去了。

  杨沅这份传谕全军将领的军书,其核心意思就是:

  控制已经占领的战略要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避免孤军深入。

  放弃向山东路方向进击的准备,占领南京路全境,主攻方向——汴梁城。

  两淮由前线变成了后方,负责建立后勤补给线,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同时,杨沅还给吴拱、陈涿光、李道等大将下令,做出北进之势。

  这么做,是为了牵制陕西金军,避免金国从陕西调兵出潼关,加入中原大战。

  至于新金,以前杨沅每有重大军事活动,都会给这个小老弟送封信,希望他们能做出配合。

  最初,新金配合的还挺好。

  可是,渐渐的,新金便有了自己的主意了。

  所以,这一次杨沅压根儿没有与新金联系。

  是加入进来分一杯羹,还是坐山观虎斗,由新金自己选择吧。

  只要杨沅的主攻方向是汴梁,而不是穿凿金境,直取燕京,也就无需担心新金是否出兵,目标又是何人。

  从丞相府出来,范成大便道:“丞相年纪虽轻,心性却稳重,能够克制住直取燕京的诱惑,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

  以两位所见,丞相多久可以拿下中原?”

  杨万里笑了笑,道:“汉高祖从响应陈胜吴广起兵,到建国称帝,不过七年。

  汉光武从加入绿林军到鄗城称帝,不过三年。

  唐高祖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不过一年。

  比他们更快的,就只有本朝太祖了。

  你说丞相光复中原,需要多久?”

  范成大和陆游听了,唇角便是轻轻一抽。

  杨廷秀什么时候说话这么损了?

  神他么本朝太祖比李渊的一年称帝还要快。

  他可不是快么,他就出城转了个圈,就回来称帝了!

  刘邦和刘秀是白手起家,李渊是以隋臣而反隋帝,本朝太祖……那是政变啊!

  忽然之间,陆游和范成大就明白杨万里的意思了。

  这狗东西,做为西军行营提举,可是跟着丞相打过西夏的。

  现在看来,不仅虞彬甫心态已变,杨廷秀也动了心思了。

  范成大和陆游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当中原重回汉人手中的时候,这天下……也要变了么?

  计划已定,杨沅就把杨万里和陆游派了出去。

  这两位都是会用兵的,个人武力也不错,让他们出去带兵打仗,就能更快地融入他的阵营。

  范成大则留在了他的身边,负责政治与外交事宜。

  咳,听起来很高大,实际上就是收买、离间、招降金国各地官员和将领,进行战争宣传,包括且不限于造谣、诽谤、侮辱、煽动……

  既然目标已经确定,而且战略战术也已确定,按照现在的既定方案,稳扎稳打地向前逐步进攻的话,那么短时间内是难见效果的。

  别看从颍州到汴梁,不过六百多里地,如果快马而行一路坦途的话,不过数日功夫。

  但是此时已经逃到汴梁的完颜亮也没闲着,正到处调兵遣将,层层设防。

  以至于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没有多少机巧可用,全是实打实的攻防战。

  如果不想在攻城战中把宋军战兵消耗殆尽,那么所谓攻城战,实际上攻只是辅,围才是主。

  那样一来需要的时间就极为漫长了。

  因此,杨沅在安顿好这一切后,决定回返临安府。

  此时,已经是阳春三月,陌上开,可缓缓归矣。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安不夜侯,临安不夜侯最新章节,临安不夜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