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埃塞俄比亚是干旱的,从去年11月到2月,持续4个月的旱季,几乎没有下过一滴雨。
风在大地间吹过,吹动着枯萎的杂草,吹起了地上干旱的沙尘,天空被沙尘染成浑浊的土黄色。
在这片干涸的大地上,几棵孤零零的大树之间,十几门M114A1火炮的39倍炮管在烈日下泛着冷光。早在十几年前的时候,南洋防务工业公司就将M114火炮的炮管加长到了39倍口径,总算是让其达到了北约标准的长度。
之所以南洋防务工业公司会改造这种火炮,是因为这款火炮服役国家非常多,仅仅只是东约国家就装备了上千门——基本上都是美援的旧货,既有二战生产的,也有战后生产的。
数量如此众多的火炮自然不能轻易淘汰,况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几十个国家使用它,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不能放过。
改造之后射程变远了。用普通的M107炮弹的时候,射程能达到18公里;要是换上那种空气动力学性能更好的增程全膛炮弹,射程还能再增加到24.6公里;要是再用底部排气的增程全膛炮弹,射程直接能跑到30公里!
也正得益于这种改进,使得这种老爷炮重焕生机,成为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远程打击火力。
此时,这十二门火炮旁,穿着荒漠斑点迷彩的炮组成员装炮弹装进炮膛,摇动炮身时,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脖颈往下淌,冲出一道道细痕。
“放!”
随着指挥官一声嘶吼,火炮猛地向后一坐,炮口喷出橘红色的火舌。沉闷的轰鸣在大地上回荡着,带着灼热气浪的炮弹划破天际,拖着呼啸声砸向政府军后方的军营。
第一轮炮击落在物资囤积点时,只是腾起一股夹杂着布料与木材的烟尘。但紧接着,炮弹接踵而至,其中一发精准命中了堆放弹药的仓库。剧烈的爆炸像一朵黑色蘑菇猛地绽开,铁皮房顶的仓库的残骸被抛向半空,散落的弹药在火海中噼啪作响,引燃了周围的帐篷。
突如其来的远程打击,让埃塞政府军防线后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惨叫声与爆炸声交织成一团,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遭受这样的远程打击。
与此同时,自由军阵地上的120毫米线膛迫击炮开始怒吼。炮弹出膛时带着尖锐的哨音,密集地砸向政府军用沙袋与铁丝网构筑的防线。沙袋在爆炸的冲击波中像豆腐一般碎裂,战壕被气浪掀翻,露出后面蜷缩的埃塞士兵。
一个埃塞士兵刚想抬头,呼啸而来碎片就削掉了他的半边肩膀,一下瘫在地上的他,甚至都无法捂着伤口,只是一边哭喊着,一边任由伤口涌着血,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嘴里的哀嚎也变得越来越细弱。旁边的同伴被吓得浑身发抖,抱着步枪蜷缩在掩体里,连抬头观察的勇气都没有。
“该死的,肯定不是自由军,肯定是那些雇佣兵,要不然他们的炮火就不会这么猛烈!”
苏联顾问伊万诺夫抓着望远镜嘶吼。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他们精心部署的防线在炮击中摇摇欲坠,能够把炮火打的如此猛烈且准确的,只有那些该死的亚洲雇佣兵。
突然,防线中段传来一声巨响。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迫击炮掩体,并引爆了其中的弹药,弹药殉爆产生的巨烈爆炸让那段防线彻底垮塌,露出一个宽达十几米的缺口。
“坦克!他们有坦克!”
伊万诺夫猛地调转望远镜,只见在战场上出现了十几辆T-55坦克!
没错!
是T55坦克,肯定是自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的,那些该死的埃塞坦克兵,甚至会丢掉坦克,直接逃走。
现在,这些苏联制造的战争机器正碾过战场,履带卷起的尘土在空气中飘扬着。坦克炮口不时闪烁,炮弹精准地敲在政府军的火力点上。
在坦克的掩护下,自由军步兵端着AK-47冲锋,打头阵的正是那些雇佣兵。他们穿着沾满沙尘的荒漠斑点迷彩服,这种迷彩服是SEA特有的,他们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迷彩服的国家,受德裔设计师的影响,他们一直使用斑点迷彩。
那些穿着荒漠斑点迷彩服的雇佣兵使用的是M16步枪,他们的动作迅捷,冲锋时不断变换着姿势,利用土丘和弹坑作为掩护。
头戴M1钢盔的阮海涛,猫腰跃进时,在看到前方火力点闪现了枪口焰时,他一个翻滚就躲到弹坑里,他身边的部下趴在弹坑里,接连对着敌军点射,精准击中两名试图反抗的埃塞士兵的胸膛。
在他们的前方,一个埃塞军的机枪火力点还在顽抗,重机枪吐出火舌,压制得后续冲锋的自由军抬不起头。
“榴弹手!”
阮海涛打了个手势,身后两名士兵立刻会意,他立即端起M79枪榴弹发射器,瞄准火力点扣动了扳机,“咻”的一声,40毫米榴弹飞了过去,精准地从落在火力点上,随即传来一声闷响,机枪声戛然而止。
另一个隐蔽在岩石后的火力点还在射击,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兵扛着无后座力炮,借助战友的火力发的掩护迂回到侧面。他稳稳地架起炮管,瞄准后扣下扳机,炮弹呼啸着击中据点,在剧烈的爆炸中火力点瞬间被摧毁。
与那些只会冲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术的自由军不同,这些来自东南亚的雇佣兵都是身经百战的,或许他们是那片战场上的失败者,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像虎入羊群一般。
埃塞政府军的士兵被这迅猛的攻势吓破了胆,对于这些脑子可能还停留在部落战争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根本就是降维打击。
不知是谁先扔下了步枪,转身就往后方狂奔。这个动作像瘟疫般蔓延开来,士兵们丢掉他们的步枪,跌跌撞撞地向后逃窜,有人被同伴绊倒,随即被后面涌来的人踩在脚下。一个埃塞士兵慌不择路,竟然朝着自由军的方向跑去,被雇佣兵抬手一枪击中腿部,他惨叫着摔倒在地,眼睁睁看着对方端着枪从自己身边掠过。
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就被又一枪打倒在地,睁大眼睛里只有无尽的恐惧。
前方的溃败,简直让伊万诺夫这些苏联顾问跌破了眼镜,仗才打到什么地步?
他一把抓住一个少校的衣领,把他拽到自己面前,用生硬的埃塞语嘶吼着:
“少校,你要组织反击!你的士兵在逃跑!”
少校的脸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目光死死盯着远处逼近的敌人,突然一把推开伊万诺夫,也跟着溃兵跑了。
就这样逃了!
伊万诺夫绝望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看着那些自己训练了半年的士兵像受惊的羚羊般溃散,心里充斥着的全都是绝望。
电台里还在传来其他苏联顾问的怒吼,但很快就被电流杂音淹没。
“他们在说什么?”
伊万诺夫抓起电台耳机,手指因为愤怒而颤抖。
耳机里传来的不是他熟悉的埃塞俄比亚语,而是一种带着喉音的陌生语言。旁边一位曾去过越南的顾问脸色骤变:
“中校同志,他们在说越南话!没错,就是是雇佣兵!”
话音未落,天空传来引擎的轰鸣。三架 A32蜻蜓攻击机低空掠过,机翼下的火箭巢喷吐出密集的火流,在溃兵群中炸开一朵朵火花。
伊万诺夫认得这种飞机——西贡军队大量装备着这种攻击机,当年西贡陷落时,有不少南越飞行员驾驶着它逃往国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
其实,在这片天空上还有F5战斗机,那些飞行员肯定也是西贡空军的老手,他们曾多次击落埃塞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1。
火箭弹的爆炸声中,溃兵们彻底失去了秩序。有人跪在地上祈祷,有人抱着头四处乱窜,还有人试图跳进杂草中躲避轰炸,却被随后赶来的自由军步兵用步枪点射。红土被染成更深的颜色,尸体散落得到处都是。
虽然很无奈,但是伊万诺夫也只能坐上汽车向着后方撤离,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了。
电台里,那些陌生的的呼喊声越来越清晰,夹杂着急促的枪炮声。
伊万诺夫的眉头紧锁着,脑海中只是反复的浮现着一个念头——他们在这里碰到了真正的对手。
相比由埃塞俄比亚人组成的所谓的“自由军”,那些来自东南亚的雇佣兵,才是真正的威胁。
“该死的,他们怎么到了这里!”
就在伊万诺夫咒骂着的时候,在硝烟还未散尽的战场上,阮海涛冷眼看着那些被俘虏的埃塞军,看着那些人跪在那里,被自由军审问,而他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这时一名腰间挎着M1911A1手枪的少尉走到他的身边,递给他一支香烟,然后说道:
“阮上尉,怎么样,我是说这场仗,你觉得怎么样?”
看了一眼武长明,他是空降兵出身,甚至现在军装上还缝着空降兵的徽章,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曾经的荣誉。
“太轻松了……”
阮海涛从武长明的手中接过一根香烟,然后想了一下,说道:
“这些人虽然是苏联人训练的,但简直就不堪一击,我敢说,凭借咱们这一万人,肯定能一路打穿这个国家……”
在说话时,他满脸都是轻蔑,完全没有当年失败时的惶恐与迷茫,或许,这就是这场战争对他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点了点头,武长明说道:
“话是这么说,但是你觉得苏联人会容忍他们的失败吗?”
风在大地间吹过,吹动着枯萎的杂草,吹起了地上干旱的沙尘,天空被沙尘染成浑浊的土黄色。
在这片干涸的大地上,几棵孤零零的大树之间,十几门M114A1火炮的39倍炮管在烈日下泛着冷光。早在十几年前的时候,南洋防务工业公司就将M114火炮的炮管加长到了39倍口径,总算是让其达到了北约标准的长度。
之所以南洋防务工业公司会改造这种火炮,是因为这款火炮服役国家非常多,仅仅只是东约国家就装备了上千门——基本上都是美援的旧货,既有二战生产的,也有战后生产的。
数量如此众多的火炮自然不能轻易淘汰,况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几十个国家使用它,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不能放过。
改造之后射程变远了。用普通的M107炮弹的时候,射程能达到18公里;要是换上那种空气动力学性能更好的增程全膛炮弹,射程还能再增加到24.6公里;要是再用底部排气的增程全膛炮弹,射程直接能跑到30公里!
也正得益于这种改进,使得这种老爷炮重焕生机,成为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远程打击火力。
此时,这十二门火炮旁,穿着荒漠斑点迷彩的炮组成员装炮弹装进炮膛,摇动炮身时,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脖颈往下淌,冲出一道道细痕。
“放!”
随着指挥官一声嘶吼,火炮猛地向后一坐,炮口喷出橘红色的火舌。沉闷的轰鸣在大地上回荡着,带着灼热气浪的炮弹划破天际,拖着呼啸声砸向政府军后方的军营。
第一轮炮击落在物资囤积点时,只是腾起一股夹杂着布料与木材的烟尘。但紧接着,炮弹接踵而至,其中一发精准命中了堆放弹药的仓库。剧烈的爆炸像一朵黑色蘑菇猛地绽开,铁皮房顶的仓库的残骸被抛向半空,散落的弹药在火海中噼啪作响,引燃了周围的帐篷。
突如其来的远程打击,让埃塞政府军防线后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惨叫声与爆炸声交织成一团,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遭受这样的远程打击。
与此同时,自由军阵地上的120毫米线膛迫击炮开始怒吼。炮弹出膛时带着尖锐的哨音,密集地砸向政府军用沙袋与铁丝网构筑的防线。沙袋在爆炸的冲击波中像豆腐一般碎裂,战壕被气浪掀翻,露出后面蜷缩的埃塞士兵。
一个埃塞士兵刚想抬头,呼啸而来碎片就削掉了他的半边肩膀,一下瘫在地上的他,甚至都无法捂着伤口,只是一边哭喊着,一边任由伤口涌着血,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嘴里的哀嚎也变得越来越细弱。旁边的同伴被吓得浑身发抖,抱着步枪蜷缩在掩体里,连抬头观察的勇气都没有。
“该死的,肯定不是自由军,肯定是那些雇佣兵,要不然他们的炮火就不会这么猛烈!”
苏联顾问伊万诺夫抓着望远镜嘶吼。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他们精心部署的防线在炮击中摇摇欲坠,能够把炮火打的如此猛烈且准确的,只有那些该死的亚洲雇佣兵。
突然,防线中段传来一声巨响。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迫击炮掩体,并引爆了其中的弹药,弹药殉爆产生的巨烈爆炸让那段防线彻底垮塌,露出一个宽达十几米的缺口。
“坦克!他们有坦克!”
伊万诺夫猛地调转望远镜,只见在战场上出现了十几辆T-55坦克!
没错!
是T55坦克,肯定是自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的,那些该死的埃塞坦克兵,甚至会丢掉坦克,直接逃走。
现在,这些苏联制造的战争机器正碾过战场,履带卷起的尘土在空气中飘扬着。坦克炮口不时闪烁,炮弹精准地敲在政府军的火力点上。
在坦克的掩护下,自由军步兵端着AK-47冲锋,打头阵的正是那些雇佣兵。他们穿着沾满沙尘的荒漠斑点迷彩服,这种迷彩服是SEA特有的,他们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迷彩服的国家,受德裔设计师的影响,他们一直使用斑点迷彩。
那些穿着荒漠斑点迷彩服的雇佣兵使用的是M16步枪,他们的动作迅捷,冲锋时不断变换着姿势,利用土丘和弹坑作为掩护。
头戴M1钢盔的阮海涛,猫腰跃进时,在看到前方火力点闪现了枪口焰时,他一个翻滚就躲到弹坑里,他身边的部下趴在弹坑里,接连对着敌军点射,精准击中两名试图反抗的埃塞士兵的胸膛。
在他们的前方,一个埃塞军的机枪火力点还在顽抗,重机枪吐出火舌,压制得后续冲锋的自由军抬不起头。
“榴弹手!”
阮海涛打了个手势,身后两名士兵立刻会意,他立即端起M79枪榴弹发射器,瞄准火力点扣动了扳机,“咻”的一声,40毫米榴弹飞了过去,精准地从落在火力点上,随即传来一声闷响,机枪声戛然而止。
另一个隐蔽在岩石后的火力点还在射击,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兵扛着无后座力炮,借助战友的火力发的掩护迂回到侧面。他稳稳地架起炮管,瞄准后扣下扳机,炮弹呼啸着击中据点,在剧烈的爆炸中火力点瞬间被摧毁。
与那些只会冲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术的自由军不同,这些来自东南亚的雇佣兵都是身经百战的,或许他们是那片战场上的失败者,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像虎入羊群一般。
埃塞政府军的士兵被这迅猛的攻势吓破了胆,对于这些脑子可能还停留在部落战争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根本就是降维打击。
不知是谁先扔下了步枪,转身就往后方狂奔。这个动作像瘟疫般蔓延开来,士兵们丢掉他们的步枪,跌跌撞撞地向后逃窜,有人被同伴绊倒,随即被后面涌来的人踩在脚下。一个埃塞士兵慌不择路,竟然朝着自由军的方向跑去,被雇佣兵抬手一枪击中腿部,他惨叫着摔倒在地,眼睁睁看着对方端着枪从自己身边掠过。
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就被又一枪打倒在地,睁大眼睛里只有无尽的恐惧。
前方的溃败,简直让伊万诺夫这些苏联顾问跌破了眼镜,仗才打到什么地步?
他一把抓住一个少校的衣领,把他拽到自己面前,用生硬的埃塞语嘶吼着:
“少校,你要组织反击!你的士兵在逃跑!”
少校的脸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目光死死盯着远处逼近的敌人,突然一把推开伊万诺夫,也跟着溃兵跑了。
就这样逃了!
伊万诺夫绝望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看着那些自己训练了半年的士兵像受惊的羚羊般溃散,心里充斥着的全都是绝望。
电台里还在传来其他苏联顾问的怒吼,但很快就被电流杂音淹没。
“他们在说什么?”
伊万诺夫抓起电台耳机,手指因为愤怒而颤抖。
耳机里传来的不是他熟悉的埃塞俄比亚语,而是一种带着喉音的陌生语言。旁边一位曾去过越南的顾问脸色骤变:
“中校同志,他们在说越南话!没错,就是是雇佣兵!”
话音未落,天空传来引擎的轰鸣。三架 A32蜻蜓攻击机低空掠过,机翼下的火箭巢喷吐出密集的火流,在溃兵群中炸开一朵朵火花。
伊万诺夫认得这种飞机——西贡军队大量装备着这种攻击机,当年西贡陷落时,有不少南越飞行员驾驶着它逃往国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
其实,在这片天空上还有F5战斗机,那些飞行员肯定也是西贡空军的老手,他们曾多次击落埃塞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1。
火箭弹的爆炸声中,溃兵们彻底失去了秩序。有人跪在地上祈祷,有人抱着头四处乱窜,还有人试图跳进杂草中躲避轰炸,却被随后赶来的自由军步兵用步枪点射。红土被染成更深的颜色,尸体散落得到处都是。
虽然很无奈,但是伊万诺夫也只能坐上汽车向着后方撤离,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了。
电台里,那些陌生的的呼喊声越来越清晰,夹杂着急促的枪炮声。
伊万诺夫的眉头紧锁着,脑海中只是反复的浮现着一个念头——他们在这里碰到了真正的对手。
相比由埃塞俄比亚人组成的所谓的“自由军”,那些来自东南亚的雇佣兵,才是真正的威胁。
“该死的,他们怎么到了这里!”
就在伊万诺夫咒骂着的时候,在硝烟还未散尽的战场上,阮海涛冷眼看着那些被俘虏的埃塞军,看着那些人跪在那里,被自由军审问,而他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这时一名腰间挎着M1911A1手枪的少尉走到他的身边,递给他一支香烟,然后说道:
“阮上尉,怎么样,我是说这场仗,你觉得怎么样?”
看了一眼武长明,他是空降兵出身,甚至现在军装上还缝着空降兵的徽章,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曾经的荣誉。
“太轻松了……”
阮海涛从武长明的手中接过一根香烟,然后想了一下,说道:
“这些人虽然是苏联人训练的,但简直就不堪一击,我敢说,凭借咱们这一万人,肯定能一路打穿这个国家……”
在说话时,他满脸都是轻蔑,完全没有当年失败时的惶恐与迷茫,或许,这就是这场战争对他们最大的意义所在。
点了点头,武长明说道:
“话是这么说,但是你觉得苏联人会容忍他们的失败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