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里的晚间新闻中,出现了儿童医院的画面,然后又切换到了医生的办公室,王玉杰医生穿着白大褂,胸前别着听诊器,坐在镜头前,面前摆着一迭患儿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

  记者拿着话筒,看着医生问道:“林医生,您发现心得安能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这一突破让很多家庭重获希望,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心情吗?”

  王玉杰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第一个患儿胸口的血管瘤从深紫消退到淡粉的过程,他指尖轻轻拂过照片,语气带着欣慰:

  “最初只是为了治疗孩子的心肌病,没想到会有意外收获。看到孩子们的血管瘤慢慢消退,家长们露出笑脸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镜头拉近,能看到他眼底的温和,言语真诚。

  “接下来您有什么计划?”记者追问。

  “我们会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希望能让这个治疗方案帮助更多孩子。”王玉杰的回答简洁却坚定。

  此时,太平市的一间酒店里,刚刚结束与选区视察的李奕轩正坐在沙发上看新闻,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看着屏幕上出现在的医生时,他手里的茶杯顿了一下,眼神瞬间亮了。

  旁边的王秘书刚整理完文件,见他这副模样,好奇地问:

  “总裁,您认识王医生?”

  李奕轩笑了,指着电视屏幕:

  “王秘书,你看,这位医生是我读小学时的同学。”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盯着屏幕里的王玉杰,像是透过镜头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场景:

  “那时候,父亲要求我们要上普通小学,所以劳特蕾阿姨就把我送到学校,都是一年级的学生,进教室的时候,他坐在我旁边,他甚至还问我在哪个托儿所毕业,我当时压根就不知道这个……”

  提到读小学时的经历,李奕轩现在总算是明白了父亲的深意,正是因为他像普通人一样读书学习,才让他真正的了解到了民间。

  而不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看待普通人。他明白普通人想要的是什么,也明白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嗯,后来,在介绍职业理想时,说他长大想当医生,治好多好多人的病。”

  王秘书愣了一下,没想到总裁和这位知名医生还有这层渊源,便说道:

  “真没想到,王医生小时候就有这么明确的目标。”

  “可不是嘛。”

  李奕轩的语气带着回忆的暖意,嘴角不自觉上扬,说道:

  “他那时候特别认真,上课记笔记比谁都仔细,放学还帮同学补习功课。后来他考上了医学院,我们就断了联系,现在他真的成了能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或许,这就是梦想走进现实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

  “说起来,他也是我上小学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电视里,王玉杰还在回答记者的问题,声音清晰而温和。李奕轩看着屏幕,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感慨:

  “小时候的朋友,能坚持初心,做出这么有意义的事,真的很了不起啊!”

  王秘书看着总裁的神情,也笑了——原来再严肃的官员,提起儿时好友,也会有这样柔软的一面。

  不需要总裁吩咐,他就会做些事情,

  等到新闻结束后,王秘书就送来了一个电话号码,是王玉杰的电话。

  “王秘书,你有心了。”

  李奕轩拿起移动电话,手指在按键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拨通了这个刚刚得到的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声音,他笑着说:

  “喂,是玉杰吗?我是李奕轩。”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惊讶,更多的是惊喜……

  ——

  故友的重逢不过只是插曲,做为立法会总裁,在视察地方的时,除了接触地方官员、民意代表、选区事务之外,李奕轩还会到各个企业去视察,去了解他们的生产。

  两架Z-7直升机的旋翼在雨林上空搅动着湿热的空气,机身下方是连绵不断的绿色海洋,高大的乔木像撑开的绿伞,枝叶间偶尔闪过溪流的反光。王秘书透过舷窗,看着下方无边无际的雨林,耳边是引擎的轰鸣声。

  李奕轩突然开口,声音透过降噪耳机传来:

  “王秘书,你知道太平最重要的产业是什么吗?”

  王秘书愣了一下,下意识回答:

  “应该是石油吧?太平有着我国最大的油田,石油化工业也非常发达,而且它还是因石油而兴的城市,肯定是石油了。”

  李奕轩轻轻摇头,目光投向远处的雨林深处,手指在舷窗上点了点:

  “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石油化工能带来直接的外汇收入,地位显眼。但实际上,真正支撑整个国家工业的核心产业,在这里。”

  王秘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起初只看到成片的绿色,仔细分辨才发现,远处雨林中有一块不规则的黑色斑块,像绿色地毯上沾了一块墨渍。

  “那是什么?”他疑惑地问。

  “大型露天煤矿。”

  李奕轩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说道:

  “这片雨林里,藏着十几座这样的煤矿,每年能产出超过5亿吨煤炭,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而且这些全是优质无烟煤,燃烧效率高,污染还小。”

  他顿了顿,手指转向另一个方向,王秘书眯起眼睛,隐约能看到地平线处有几座高耸的灰白色建筑,顶端冒着淡淡的白烟,那是发电站的冷凝塔:

  “开采出来的煤炭,会用重型矿车运到下游的专用码头,装船运到那些发电厂——你看那边的白烟,就是发电厂的冷凝塔。咱们国家去年的总发电量是15544亿千瓦时,虽然这些年我们在不断的发展核电,但70%的电力仍然还是煤电。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大型煤矿作为支撑,我们的发电量,又怎么可能相当于美国的75%,苏联的140%呢?”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SEA发展最快的是什么?

  就是电力工业,从无到有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虽然一开始靠的是从英国引进技术专利的20万千瓦发电机组,可是到了五零年代后,超临界机组就成为了SEA联合电气公司重点攻关所在,靠着在金属材料上的突破,辅机及系统方面的成熟,SEA的超临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超超临界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赤道奇迹的原动力是什么?

  当然是电力了。

  工厂需要电力生产,需要电力带动空调,正是靠着充足的电力供应,才有了现在的赤道奇迹。

  而在通商产业部帮助南洋自由贸易区各国建立的产业规划中,电力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因为有了电,才有工厂的生产。

  王秘书的眼睛瞬间睁大了,他之前只知道石油是支柱产业,却从没意识到煤炭的作用如此关键。

  “总裁,您是说,这些煤炭才是我国工业的源动力?”

  自从“石油危机”之后,全世界都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却没有想到,被人忽视的煤炭却如此的重要。

  “没错。”

  李奕轩点头,语气严肃,说道:

  “没有煤炭,发电厂就转不起来,工厂的机器、城市的路灯、居民家里的电器,都得停摆。石油能换外汇,但没了电,连石油开采的设备都没法运转。说白了,这些黑色的煤炭,才是咱们国家工业的‘心脏’,没了它,整个工业体系都会瘫痪。

  也正是因为它,才让我们安稳的渡过了石油危机,不至于伤着筋骨。”

  王秘书听得目瞪口呆,他看着舷窗下方的绿色雨林,突然觉得那些隐藏在其中的黑色煤矿,比油田更让人震撼。原来最核心的产业,不是那些显眼的石油设施,而是这些藏在雨林深处的煤炭。

  直升机渐渐降低高度,朝着那片黑色斑块飞去。随着距离拉近,王秘书终于看清了露天煤矿的全貌——茂密的雨林被开辟出一片巨大的空地,黑色的煤层像被掀开的地壳,裸露在阳光下。一台堪比十几层楼高度的轮斗挖掘机正缓慢转动着巨大的铲斗,一铲就能挖起几十吨煤炭,精准地卸到旁边的矿车上。

  百辆重型矿车在矿坑与河边港口之间往返,车身比普通卡车大了三倍,轮胎比人还高,在黑色的煤堆旁像一列缓慢移动的钢铁巨兽。河边的港口里,几艘内河货轮正停靠在码头,输送带正不断将煤炭装进船舱,远处的河道上,还有货船正朝着发电厂的方向驶去。

  “你看,从开采到发电,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李奕轩的声音再次传来:

  “这些煤矿支撑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生产。很多人只看到石油的价值,却忽略了这些藏在雨林里的‘黑色黄金’。”

  王秘书透过舷窗上,看着下方忙碌的采矿场景,耳边是直升机的轰鸣,心里却满是震撼。

  虽然他知道SEA的煤炭都产自于这些雨林煤矿,但是却并不知道这这些煤炭居然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工业运转,这些煤炭就是默默提供动力的核心资源。

  这片雨林里的黑色煤矿,才是真正支撑起国家发展的隐形脊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