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一年秋,太子太师,少保,兵部尚书,内阁首辅,代天巡狩钦差大臣于谦薨逝于武昌府。

  当地官员遣快马前往京师禀报。

  消息传到京师,朱见深失神良久。

  “恩师,为何要弃我而去?”

  于谦的薨逝,是大明的损失,对朱见深的打击也不小,二人患难与共,情谊深厚。

  他是朱见深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朱见深下旨以王侯之礼厚葬于谦,并追赠太师、太保、太傅、柱国、特进光禄大夫等,恨不能将所有的荣誉都给于谦。

  可斯人已逝,再多的荣誉,人也回不来了。

  随后,朱见深又下旨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并亲自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

  最后,下旨给浙/江官员,在于谦家乡立祠建庙,塑金身,以供后人瞻仰,享无尽香火。

  于谦的后事,全权交由礼部负责,灵柩由湖广布政使司派遣人手送往于谦家乡。

  做好安排,朱见深来到了昭德宫。

  “贞儿,于先生走了,朕的恩师…走了!”

  “他怎么可以这么狠心,弃我而去呢?”

  朱见深哭了,不能自已。

  接下来三天,朱见深离开了皇宫,谁也没有见。

  他和贞儿来到了杨轩的院子里。

  祠堂中杨轩的牌位已经立上了,墙上还有他的画像。

  朱见深跪在祠堂中。

  “老祖,列位先帝,于先生已然仙逝,希望你们在下面能够多多照顾先生。”

  ……

  于谦的薨逝是大事,但这并不会影响大明的运转,以及历史前进的脚步。

  三天后,朱见深出现在了朝堂上,继续履行皇帝的职责。

  而朱见深的旨意到达武昌府之后,十里长街,万人空巷,百姓哭声一片,相送于谦灵柩,一路上洒满了纸钱。

  朱见深得知后,免去了武昌府百姓一年的税。

  这是于谦的遗泽。

  于谦的灵柩回到家乡后,当地百姓出人出力,建祠立庙修墓。

  为感谢当地百姓,朱见深又免了一年的税。

  历时两月,于谦的后事终于结束。

  其墓位于杭/州西湖乌龟潭畔,此后数百年间,香火不断。

  …

  转眼便来到了成化十二年,东南半岛的战事非常顺利,捷报不断。

  这天朱见深在看过往奏疏的时候,发现了一份正统年间的奏疏,那是时任云/南总兵官,佩征南将军印的黔国公沐斌所上。

  他的奏疏内容引起了朱见深的兴趣,就是在云/南设置流官。

  可惜黔国公沐斌已于景泰元年薨逝,不然朱见深还真想和他聊聊。

  东南半岛拿下之后,如何管理,是个问题。

  朱见深也在头疼这事儿。

  大肆屠杀不可取,可要像土司一样让他们完全自治也不可取。

  就每年西南地区报上来的,土司之间为了人口,土地,粮食等少则爆发数十起战事,多则上百起。

  当然,规模都很小,但却扰乱了西南地区的秩序。

  而且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偶尔就会发起叛乱,虽然都被黔国公府解决了,但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设置流官倒是给了朱见深启发。

  现在云/南已经不是边境了,土司手中的兵权也不能再留了,同样,黔国公府的兵权也必须削弱。

  黔国公府虽然不是王府,但当地百姓却称其为沐王府。

  朱见深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

  以前因为黔国公府肩负着镇守云/南,守卫西南边境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朝廷对其手握大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东南半岛拿下之后,黔国公府的重要性就会下降,再有那么大的权力,中枢就坐不住了。

  此番讨伐不臣,就有从沐家麾下调遣兵马。

  一来是他们熟悉山地作战,二来自然是削弱黔国公府。

  对于东南半岛已经拿下的地方如何治理,朱见深已经有了想法。

  设置流官是必须的,驻军也是必须的。

  此外,还需要迁徙人口。

  因为南诏国的存在,东南半岛上的汉人绝大多数已经归附南诏国,现在还留下的,多数都是做生意的。

  想要一个地方永久的成为汉土,那么汉人就必须成为当地主体民族,如此派遣去的流官才好治理。

  这方面,朱见深借鉴了南诏国的治理发展。

  最开始的时候,南诏国人口少,汉人占比也不多。

  赵王一脉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与当地人通婚就是必不可少的。

  加上鼓励生育,数十年过去南诏国的汉人已经翻了几番,主体民族占比已经是汉人占优。

  后续东南半岛的治理,朱见深就打算这么做。

  迁徙人口,改变主体民族的占比,鼓励与当地人通婚,再通过教化等手段,多管齐下,让东南半岛永久性的成为大明的疆土。

  有了想法,朱见深便召集大臣商议。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读书人的心有多脏朱见深是清楚的,多次商议之下,完整的规划出炉。

  大体上,还是以朱见深的想法进行完善。

  随后,朝廷便下发公文,颁布政策。

  愿意迁徙到东南半岛的,一人五亩地,头三年免一切税,之后两年只交一半税,并且还发媳妇儿。

  大明人口男女比例总体上还是男多女少。

  毕竟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地方女婴刚生下来就会被丢弃,或溺死。

  哪怕朝廷已经设立了育婴堂,也救不了所有弃婴。

  人力终有穷尽时,朝廷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围之内,让更多的弃婴活下去。

  朝廷的这项政策,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迁徙开始了。

  而迁徙的人多为无地又没有家室之人,有家有地的自然是舍不得。

  响应朝廷政策迁徙,也只不过是想找一条活路。

  此次迁徙,持续了数年时间,后来经过统计,迁徙了至少了两百万人口。

  这也为东南半岛成为大明的永久性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朱见深册封贤妃柏氏所出的儿子朱佑极为皇太子。

  然而,仅过了两个多月,皇太子朱佑极便夭折。

  朱见深怀疑有人谋害太子,命东厂暗中查了一下,但无疾而终,于是朱见深下旨斩了为太子医治的御医。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