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愿意掏钱,而且还懂得技术的老板,可以说是真正醉心科研工作者的最爱了。
首先,科研本来就是不断试错,需要不断投入的事业。
也许在同一个项目之中,连续投入个十几年,都未必有什么成绩。
可越是这样,就需要坚持投入,因为放弃的话,就等于是放弃了之前的所有积累。
资金,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自然是无比重要的。
当年,用算盘计算出两弹的时候,都没有减少对科学家的培养。
所以,才会有了后期的累累硕果。
至于懂技术,那也是一个不亚于资金的重要因素。
这些能加入银河科技的工程师,都是娲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才给出的名单。
虽然这些人里面,没有多少大名鼎鼎的专家教授。
可是,他们才是航天技术中坚人物。
在原本的单位里面,他们就属于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默默做事,负责的还都是一些紧要环节。
可是,在荣誉方面,却是没有多少优势,导致名声不显。
当初王东来决定接着上面放开民间资本进入航天航空领域东风的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塌实干活的人。
因为,银河科技和其他公司不同。
当一家公司的员工超过几万,甚至是十万的时候,就已经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公司了。
自然会有大公司病。
大公司病有很多种表现。
各个山头、管理层级过多,导致执行力变偏、成本飙升,效率下降、干活的不如写PPT的等等。
不过,银河科技却不担心会有这样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娲的出现。
作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娲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工程管理大师。
它一秒钟的算力,可以精确地指挥几十万人。
精确到个人,也就是一秒钟做出的决定,可以让几十万人做出不同的动作。
而在公司管理上面,也就是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近乎是幽灵一样的存在,在盯着他们。
谁干的好,谁做得差,在娲的记录里面,一清二楚。
这是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都无法做到的。
也只有银河科技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做到这一点。
如此一来,银河科技的研发气氛,自然就和国内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完全不同。
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也没有什么强制的科研任务KPI,或者是脑残的领导布置一些沙比任务。
一句话,在银河科技搞科研,绝对是最为舒服的。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银河科技就是一个可以混日子的地方。
没有两把刷子,当场就能被发现。
只要系统上布置下来的人物,连续三次没有完成,级别就会降低。
接着就是停止工作,进入培训阶段。
这也是银河科技独有的一个模式。
只要是银河科技的员工,在岗位上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并不会立即辞退,而是进行重新培训,再次上岗。
如果再次上岗,还是不能展现出合格的工作能力,就会进行转岗。
和员工一同发展,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管理人员会有管理课程培训,业务人员也分不同的业务,会有对应的相关专业课程。
哪怕是科研人员,也会安排一个高质量的培训方式。
银河科技一方面工资福利拉满,另一方面,对于员工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
不过,越是这样,越是受专心做事的人的追捧。
做事业,就该有做事业的态度和坚持。
在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领域,体现的也就越明显。
王东来在提出了并联火箭发动机的想法之后,这些工程师并没有第一时间叫苦,或者是认为不可能。
反而是顺着王东来的想法考虑起来。
遇到问题,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质疑解决问题的方式正确与否。
正确与否,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这才叫做实事求是!
很快。
王东来就听完了杨安超的介绍。
点了点头,出声说道:“这样吧,接下来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留在这里。”
“你们后面要是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先尝试着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比如说是每隔两天就开一个头脑风暴大会,都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问题,多讨论多交流。”
“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通过工作台提交给我,我每隔一天都会看一遍,进行解答。”
当王东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在场的工程师们都是眼睛一亮。
他们可都知道王东来的真正实力的。
‘力士’号火箭发动机其实就是王东来一手研发出来的。
更不要说是其他的一些技术了。
越是深入,他们越是能够感觉到王东来的强大。
简直就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一样,根本探不到底。
“那真的是太好不过了!”
“有王院士的出手,我相信一定会加快我们的研发速度!”
“这么一说的话,我手里还真的有几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好些天了,这下子总算能解决了。”
“有王院士这句话,我的心里就像是有了一块压舱的石头一样,再也不担心了。”
在场的众多工程师,纷纷出声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面对众人的夸赞,王东来也我表现得很平静,并没有谦虚。
只是再次强调了一下公司的要求之后,就让众人散了。
等到只剩下杨安超之后,王东来才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杨工,你现在接管了集团的航天航空业务,应该也看到了我对这方面的设想了吧!”
虽是疑问句,但是王东来的语气却极为肯定。
杨安超闻言,便露出一丝苦笑之色。
“董事长,你真的是太为难我了!”
“我觉得单单只是这个太空站建设,就已经是我最大的能力范畴了。”
“不管是登月,还是月球基地和后续的开发计划,还是南天门计划。”
“我真的是没有这个能力。”
“不是我在畏难,而是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太多的技术难点,说实话,要不是这些计划都是你写出来的,在其他地方看到,我都会把它当成一份科幻材料来看,根本不会当真。”
“也许,以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再过个三五十年的话,还真有可能会实现这一点。”
“现在的话,我真的不觉得我有这个能力。”
杨安超说的很认真,脸上带着一丝苦笑不得。
其实,对于杨安超的反应,王东来并不意外,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出生安慰道:“杨工,不用喊我什么董事长,在这里,我们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什么其他的身份。”
“太空站建设只是第一部,我们今年的任务就是在太空上建设一座属于我们的太空站作为中继站。”
“另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年底的时候想办法进行一次登月行动。”
“当然了,至于是无人登月,还是载人登月,还有待考虑。”
当王东来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安超的嘴已经张大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些未来发展规划,就已经够疯狂了,但是没有想到王东来比他所看到的那些计划还要激进。
一年的时间,建设一座太空站。
有难度,但还是有几率可以实现的。
但要是以银河科技一家企业的力量,就能完成登月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捅破天了!
放眼全球,目前已经完成登月的国家不超过一手之数。
这还是包括了无人登月,以及一次性软登录。
要是银河科技也做到了这一点,杨安超已经能想象到到时候会在全世界引起什么样的震动了。
杨安超心里震动,有心想要说些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就被王东来后续的话所吸引。
“杨工可能觉得我们无法完成登月计划。”
“但是,我并不这么觉得!”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根据计划,我们将会发射最低二十枚的火箭,携带大量的物资,前往太空建设太空站。”
“每次发射,都是一次尝试,测试‘力士’号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等到真正顺利发射二十次的时候,也就可以证明这款发动机是稳定,成熟的一款产品了。”
“每次前往太空携带的物资,也可以变成登月计划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是无人登月的话,我们不需要考虑航天服,也不需要考虑返回的燃料问题,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难度也一下子下降下来,只需要我们在通信领域完成突破,利用量子通讯,可以控制落在月球上的基地车和工程车的话,那我们的基地计划,还有多大的难度呢。”
杨安超作为技术人员,当即就回道:“王院士,你说的这个情况,乍一听是可行的,但是却忽略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话,所需要的庞大能源问题,从何解决。”
“真空环境下,又是在月球上面,我们是如何来获得丰富稳定的能源,来供应基地工程建设?”
“我们总不能让火箭携带大量的电池前往月球吧,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所需要的电池以及火箭发射次数就是一个海量了。”
“这还没有说通信问题,量子通讯技术,要满足从月球到地球的通信,又是做基地建设,所需要的通信技术难度之高,信号延迟要控制在一个极低的程度。”
“哪怕是目前,我们也必须经过专门改造,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更不要说是把距离拉到月球和地球这样的距离上了。”
杨安超并没有否认王东来的意思,更不是在怼人。
而是针对于王东来提出来的设想,提出自己的疑惑而已。
这也印证了王东来的那句话,实事求是!
“杨工,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
“可我和的观点和你不同,我并不认为量子通信技术有多大的难点。”
“另外,你说在月球上找不到合适的大量的能源,这点你说错了。”
“太空环境下,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必须要能抵抗的了高温和低温的侵蚀,甚至包括太阳风暴。”
“其次才是能源问题。”
“根据目前全球各国对月球的初步探索,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月球表面的地质较为松散,粉末状月壤厚度较高。”
“但同时,月球上又存在大量的氦-3,以及硅和铝。”
“这么一来,就很简单了。”
“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硅来制造光伏,以及半导体材料,然后再加工铝,作为基地材料。”
“最后便是氦-3,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个技术的话,别说是月球基地了,我们甚至可以在月球上建设一座城镇出来。”
“利用火箭往月球上运送电池,这完全就是一个蠢到不能再蠢的主意了。”
“我们利用不锈钢制造火箭壳,并且采用新的流水线工艺生产制造火箭,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更不要说我们还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哪怕是成本下降百分之一,积少成多下,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集团不缺钱,也不缺上面的支持。”
“这么多的资金,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应该做出贡献来。”
“拿去做商业经营活动,赚更多的钱,我不取也!”
“三年投入五百亿,这只是一个最低目标而已,实际上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投一千亿,一千五百亿。”
“这么大的一笔钱砸下来,我们全年发射一百枚火箭,也不是什么问题。”
“心无极限,技术也没有上限!”
看着王东来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杨安超心里不禁再次生出一丝感慨。
恨不能晚生三十年。
以王东来的能力,未来必然会给全世界带来更多的震撼。
而他已经老了,未必还能看到那一幕。
若是晚生三十年的话,就能多和王东来共处三十年。
就可以亲眼看到王东来带着全人类狂飙到何等程度。
王东来说的这些展望,杨安超既信也不信。
信的是王东来真的能做到这些。
不信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者是十几年内做到这些。
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太高了。
哪怕是王东来这样的天才,杨安超觉得也得耗费几十年的时间。
首先,科研本来就是不断试错,需要不断投入的事业。
也许在同一个项目之中,连续投入个十几年,都未必有什么成绩。
可越是这样,就需要坚持投入,因为放弃的话,就等于是放弃了之前的所有积累。
资金,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自然是无比重要的。
当年,用算盘计算出两弹的时候,都没有减少对科学家的培养。
所以,才会有了后期的累累硕果。
至于懂技术,那也是一个不亚于资金的重要因素。
这些能加入银河科技的工程师,都是娲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才给出的名单。
虽然这些人里面,没有多少大名鼎鼎的专家教授。
可是,他们才是航天技术中坚人物。
在原本的单位里面,他们就属于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默默做事,负责的还都是一些紧要环节。
可是,在荣誉方面,却是没有多少优势,导致名声不显。
当初王东来决定接着上面放开民间资本进入航天航空领域东风的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塌实干活的人。
因为,银河科技和其他公司不同。
当一家公司的员工超过几万,甚至是十万的时候,就已经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公司了。
自然会有大公司病。
大公司病有很多种表现。
各个山头、管理层级过多,导致执行力变偏、成本飙升,效率下降、干活的不如写PPT的等等。
不过,银河科技却不担心会有这样的情况。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娲的出现。
作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娲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工程管理大师。
它一秒钟的算力,可以精确地指挥几十万人。
精确到个人,也就是一秒钟做出的决定,可以让几十万人做出不同的动作。
而在公司管理上面,也就是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近乎是幽灵一样的存在,在盯着他们。
谁干的好,谁做得差,在娲的记录里面,一清二楚。
这是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都无法做到的。
也只有银河科技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做到这一点。
如此一来,银河科技的研发气氛,自然就和国内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完全不同。
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也没有什么强制的科研任务KPI,或者是脑残的领导布置一些沙比任务。
一句话,在银河科技搞科研,绝对是最为舒服的。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银河科技就是一个可以混日子的地方。
没有两把刷子,当场就能被发现。
只要系统上布置下来的人物,连续三次没有完成,级别就会降低。
接着就是停止工作,进入培训阶段。
这也是银河科技独有的一个模式。
只要是银河科技的员工,在岗位上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并不会立即辞退,而是进行重新培训,再次上岗。
如果再次上岗,还是不能展现出合格的工作能力,就会进行转岗。
和员工一同发展,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管理人员会有管理课程培训,业务人员也分不同的业务,会有对应的相关专业课程。
哪怕是科研人员,也会安排一个高质量的培训方式。
银河科技一方面工资福利拉满,另一方面,对于员工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
不过,越是这样,越是受专心做事的人的追捧。
做事业,就该有做事业的态度和坚持。
在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领域,体现的也就越明显。
王东来在提出了并联火箭发动机的想法之后,这些工程师并没有第一时间叫苦,或者是认为不可能。
反而是顺着王东来的想法考虑起来。
遇到问题,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质疑解决问题的方式正确与否。
正确与否,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这才叫做实事求是!
很快。
王东来就听完了杨安超的介绍。
点了点头,出声说道:“这样吧,接下来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留在这里。”
“你们后面要是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先尝试着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比如说是每隔两天就开一个头脑风暴大会,都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问题,多讨论多交流。”
“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通过工作台提交给我,我每隔一天都会看一遍,进行解答。”
当王东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在场的工程师们都是眼睛一亮。
他们可都知道王东来的真正实力的。
‘力士’号火箭发动机其实就是王东来一手研发出来的。
更不要说是其他的一些技术了。
越是深入,他们越是能够感觉到王东来的强大。
简直就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一样,根本探不到底。
“那真的是太好不过了!”
“有王院士的出手,我相信一定会加快我们的研发速度!”
“这么一说的话,我手里还真的有几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好些天了,这下子总算能解决了。”
“有王院士这句话,我的心里就像是有了一块压舱的石头一样,再也不担心了。”
在场的众多工程师,纷纷出声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面对众人的夸赞,王东来也我表现得很平静,并没有谦虚。
只是再次强调了一下公司的要求之后,就让众人散了。
等到只剩下杨安超之后,王东来才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杨工,你现在接管了集团的航天航空业务,应该也看到了我对这方面的设想了吧!”
虽是疑问句,但是王东来的语气却极为肯定。
杨安超闻言,便露出一丝苦笑之色。
“董事长,你真的是太为难我了!”
“我觉得单单只是这个太空站建设,就已经是我最大的能力范畴了。”
“不管是登月,还是月球基地和后续的开发计划,还是南天门计划。”
“我真的是没有这个能力。”
“不是我在畏难,而是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太多的技术难点,说实话,要不是这些计划都是你写出来的,在其他地方看到,我都会把它当成一份科幻材料来看,根本不会当真。”
“也许,以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再过个三五十年的话,还真有可能会实现这一点。”
“现在的话,我真的不觉得我有这个能力。”
杨安超说的很认真,脸上带着一丝苦笑不得。
其实,对于杨安超的反应,王东来并不意外,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出生安慰道:“杨工,不用喊我什么董事长,在这里,我们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什么其他的身份。”
“太空站建设只是第一部,我们今年的任务就是在太空上建设一座属于我们的太空站作为中继站。”
“另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年底的时候想办法进行一次登月行动。”
“当然了,至于是无人登月,还是载人登月,还有待考虑。”
当王东来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安超的嘴已经张大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些未来发展规划,就已经够疯狂了,但是没有想到王东来比他所看到的那些计划还要激进。
一年的时间,建设一座太空站。
有难度,但还是有几率可以实现的。
但要是以银河科技一家企业的力量,就能完成登月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捅破天了!
放眼全球,目前已经完成登月的国家不超过一手之数。
这还是包括了无人登月,以及一次性软登录。
要是银河科技也做到了这一点,杨安超已经能想象到到时候会在全世界引起什么样的震动了。
杨安超心里震动,有心想要说些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就被王东来后续的话所吸引。
“杨工可能觉得我们无法完成登月计划。”
“但是,我并不这么觉得!”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根据计划,我们将会发射最低二十枚的火箭,携带大量的物资,前往太空建设太空站。”
“每次发射,都是一次尝试,测试‘力士’号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等到真正顺利发射二十次的时候,也就可以证明这款发动机是稳定,成熟的一款产品了。”
“每次前往太空携带的物资,也可以变成登月计划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是无人登月的话,我们不需要考虑航天服,也不需要考虑返回的燃料问题,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难度也一下子下降下来,只需要我们在通信领域完成突破,利用量子通讯,可以控制落在月球上的基地车和工程车的话,那我们的基地计划,还有多大的难度呢。”
杨安超作为技术人员,当即就回道:“王院士,你说的这个情况,乍一听是可行的,但是却忽略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话,所需要的庞大能源问题,从何解决。”
“真空环境下,又是在月球上面,我们是如何来获得丰富稳定的能源,来供应基地工程建设?”
“我们总不能让火箭携带大量的电池前往月球吧,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所需要的电池以及火箭发射次数就是一个海量了。”
“这还没有说通信问题,量子通讯技术,要满足从月球到地球的通信,又是做基地建设,所需要的通信技术难度之高,信号延迟要控制在一个极低的程度。”
“哪怕是目前,我们也必须经过专门改造,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
“更不要说是把距离拉到月球和地球这样的距离上了。”
杨安超并没有否认王东来的意思,更不是在怼人。
而是针对于王东来提出来的设想,提出自己的疑惑而已。
这也印证了王东来的那句话,实事求是!
“杨工,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
“可我和的观点和你不同,我并不认为量子通信技术有多大的难点。”
“另外,你说在月球上找不到合适的大量的能源,这点你说错了。”
“太空环境下,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必须要能抵抗的了高温和低温的侵蚀,甚至包括太阳风暴。”
“其次才是能源问题。”
“根据目前全球各国对月球的初步探索,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月球表面的地质较为松散,粉末状月壤厚度较高。”
“但同时,月球上又存在大量的氦-3,以及硅和铝。”
“这么一来,就很简单了。”
“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硅来制造光伏,以及半导体材料,然后再加工铝,作为基地材料。”
“最后便是氦-3,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个技术的话,别说是月球基地了,我们甚至可以在月球上建设一座城镇出来。”
“利用火箭往月球上运送电池,这完全就是一个蠢到不能再蠢的主意了。”
“我们利用不锈钢制造火箭壳,并且采用新的流水线工艺生产制造火箭,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更不要说我们还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哪怕是成本下降百分之一,积少成多下,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集团不缺钱,也不缺上面的支持。”
“这么多的资金,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应该做出贡献来。”
“拿去做商业经营活动,赚更多的钱,我不取也!”
“三年投入五百亿,这只是一个最低目标而已,实际上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投一千亿,一千五百亿。”
“这么大的一笔钱砸下来,我们全年发射一百枚火箭,也不是什么问题。”
“心无极限,技术也没有上限!”
看着王东来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杨安超心里不禁再次生出一丝感慨。
恨不能晚生三十年。
以王东来的能力,未来必然会给全世界带来更多的震撼。
而他已经老了,未必还能看到那一幕。
若是晚生三十年的话,就能多和王东来共处三十年。
就可以亲眼看到王东来带着全人类狂飙到何等程度。
王东来说的这些展望,杨安超既信也不信。
信的是王东来真的能做到这些。
不信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者是十几年内做到这些。
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太高了。
哪怕是王东来这样的天才,杨安超觉得也得耗费几十年的时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最新章节,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最新章节,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