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景文、沈兆霖等人来了。

  一是拜年,二是汇报情况。

  武国和周国重启贸易,在去年还取得更大进展。

  周国方面,极度重视彼此之间的贸易,为了达成目的,主动让利给武国。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不过,薛景文和沈兆霖所带来的消息,乃是大周朝堂方面的。

  周皇周龙云虽然彻底掌控了大周,但也做了很多让步。

  去年地龙翻身,导致很多不好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李昭送过去的写书人和说书人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尽管到最后,大周朝堂还是出面将地龙翻身的事情给压下来了,但有些影响还是传播了出去。

  李昭送过去的这一批人,已经混迹在了大周的底层,有越来越多的大周百姓开始意识到,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和条件一点都不好。

  有些时候,人最怕的就是对比。

  一旦对比,就会出现心理不平衡。

  更何况,李昭派出去的人都是受过他专业训练的。

  这些人也没有明着褒贬武国和周国,他们就是用一种十分简单的描绘手法,将武国境内的一切给展现出来。

  有时候,高级的对比不一定是非得要踩着对方,因为踩的痕迹会非常明显。

  像这种就阐述一个事实,甚至是没有一句话是在说大周不好的,反而有说服力。

  我所说的每一个画面大周都没有,大周的百姓都会情不自禁的对比。

  越想越气,越想越不开心。

  凭什么武国的百姓可以这么舒服?

  这么自由?

  这么幸福?

  凭什么我们大周的人,就只能沦为被欺负的对象?

  不满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生出一种不甘。

  甚至都想去武国看看,看看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

  刚开始,很多大周老百姓都不敢去听这种东西。

  可慢慢的,他们不仅敢听,还敢想,想着如果自己以后成为武国的百姓了,那是不是日子就好过了?

  到了最后,他们敢听、敢想、还敢说!

  人的欲望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被激发出来的。

  这一点,薛景文和沈兆霖都非常有话语权。

  他们在大周的这段时间,见证了李昭搞这些东西的威力。

  如果让李昭派出去的人继续在大周境内传播的话,那大周底层百姓怕是到时候都会向往武国。

  说不定以后真的都想着来武国定居了。

  “对了,之前我们从宜州回来时,我们发现宜州那边有很多的大周子民。”沈兆霖道:“好像是因为去年那场大雪灾的缘故,导致很多的大周子民都没有了家。”

  “这件事我知道,皇兄当初就已经和我说过了,怎么了?”李昭反问。

  “现在,我们好像已经提前有了收获。”沈兆霖告知。

  那一批大周子民已经彻底在武国境内定居下来了,而且,他们现在对大周没有一点归属感,甚至对大周只有浓浓的恨意。

  这件事主要怪大周当时办的不地道。

  当时,周龙云正处于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对于边境又严加管控,导致大周的老百姓都被赶了出来,哪怕大周再如何不好,当时这一批百姓其实都对大周是不舍的。

  但大周的操作令他们太心寒。

  加上宜州边境给的待遇又好。

  除了背井离乡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缺点,这样的国家谁能不喜欢?

  关键,武国人愿意将他们当做人啊。

  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人权”是什么?

  这也就导致,在大周和大武同时开启第二次的贸易后,这些人虽然可以回去了,但他们并不想回去。

  不仅如此,他们回到大周后,就立即将祖宅那边能带的东西全部都带走了。

  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里的祖坟。

  但他们不可能再待在大周这个鬼地方,甚至在回去后,他们还呼朋唤友。

  这真不是大皇子李隆安排的,他甚至还一度对大周的百姓警惕。

  但事实就是,大周百姓真的没啥坏心思,他们也不是间谍,他们只想过上普通人的日子。

  于是,李隆之前准备的很多东西都没用上,大周的百姓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拖家带口的出关。

  现在李隆人都有傻。

  因为大周的百姓都想在武国定居。

  他们为了能拿到武国的居住特权和身份,甘愿吃很多的苦,包括武国这边安排的难度很大的事,他们也都能完成。

  一切都是为了能在武国定居。

  宜州那边最缺什么?

  当然是缺人啊。

  以前的西北宜州,荒漠化很严重,但现在不同啊。

  这里涌现出了很多的绿洲,也让大家都意识到,绿洲是可以出现在这里的。

  而且,随着运河段的开通,水源也开始稳定,再等个十几年,这里和武国的其余地方根本就没区别。

  这样的地方又距离大周近,随时可以回去祭拜先人,有什么不好的?

  “所以……”李昭惊了:“大哥那边,现在不缺工人了?”

  “不缺!”沈兆霖哭笑不得:“甚至都不需要大皇子吆喝,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批量的大周百姓过关,现在大周朝廷对这方面看管颇为放松,认为这是两国互相友好互通的关键。”

  “关键吧,现在贸易是大周境内的诸多大家族说了算,他们被之前整怕了,导致现在都不敢轻易相信这位周皇陛下!”

  而周皇又刚好经历了地龙翻身,需要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一起将这股影响压下去,他们自然不会多限制边关贸易。

  因为两边来来往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要盘查,一天到晚得累死。

  刚开始时,大周那边还检查,后来干脆懒得查了。

  但不管大周那边如何放任,武国这边的检查始终都没有松懈。

  也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西北宜州那边的工人数量激增,特别是有大周的百姓在回去之后宣传,带来的劳动力就更多了。

  李隆求之不得。

  此外,他的人才引进政策也是主要的吸引点。

  这些条件对于吃了太多苦的大周老百姓而言,真的是致命的诱惑。

  李隆甚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让大周和大武的底层百姓先通婚。

  李昭并不奇怪。

  民族大融合往往就是如此。

  让大周融入武国,就一定要在这上面下文章。

  当初李昭给李隆的建议,在实行了这么几年后,也都开始奏效了。

  譬如,大周的人因为过度偏好糖食,按理来说,应该是偏胖的体质。

  可大周国人们却都是普遍开始偏瘦弱的。

  有人觉得这是大周的人体质好,但李昭可不这么认为。

  糖类吃多了并非是好事,各种身体病症都会爆发,像糖尿病这种也都会随之而来。

  此外,大周可能自己没有觉察到,但李隆他们觉察到了。

  最近这两年,大周死亡的人数太多了,比往年都还多的那种。

  而且,他们的孩子出生人口也在显著下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最新章节,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