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境之间的战斗将洞天大阵内崭新生成的道则打的支离破碎,又随着洞天大阵的运行而重新生出,那原本破碎的就像四下纷飞的飘絮,洒落在大街小巷。
圣皇的声音就被这些簌簌的碎片传播扩散到长安城的每个人耳中,长安城外的人是没办法听见的,不过却也有例外。
比如同为六境的几个人。
比如儒山掌教。
他的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整个人出神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想的其实很多,正如圣皇回忆着修行之前的过往,他也在想着自己刚刚开始修行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很美好。
或许这世上大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很美好的,他记得自己刚刚踏足初境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激动是从未有过的,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与修道者之间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未来拥有了无限的可能,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得上这一刻吗?
他认为是没有的。
就算是在儒山做出了好几首足以传世的诗词,欢饮达旦所带来的兴奋也比不上那一切希望开始的起点。
直到他认识了圣皇。
他记得很清楚,二人的相识,是在文宫。
那时候的圣皇,刚入第二境,儒山掌教的年岁略大些,当时已经是第三境的修为,听说世上出了个了不得修行天才,更听说这位修行天才很得上一代的儒山之主看重,在修为不过二境的时候就被允许观看圣卷,允许自由出入文宫。
一个儒山之外的人却能够享受就连儒山弟子都享受不到的特权,如何能不让人心生好奇?
他当然想看看这个虞家的年轻一辈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就有了文宫内的初次相识,当时对圣皇的第一印象他现在还忘不掉。
满身的贵气,云淡风轻却朝气蓬勃,就像是天空之中的太阳,情不自禁就会让人想要去靠近,去交谈,并且对世上一切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准确的看法,同时也有着很激进的理念。
或许年轻人都是喜欢激进的,或许如虞况这样的人天生就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其相识的人甘愿追随。
尤其当虞况说出,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这句话后,儒山掌教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难以形容的心潮澎湃,他抬头看向天空的时候都觉得要比以往任何一刻都要明亮。
他发自内心的折服。
很多人都说虞家这个年轻人只是梦幻泡影,毕竟其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更是被宠溺的不成样子,一个一点挫折都没遇到过的人,能真正指望其做出什么力挽青天之举呢?
但事实证明了,一个人真正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成功的,虞况根本不知道挫折是什么,因为任何困难对他来说都算不上是困难?
的确,虞况十四岁神魂圆满,初境时上一代佛门之主便亲自为其讲经,用圣佛金莲助其开悟,二境便得了上代儒山之主青睐,圣卷文宫任君自取。
三境时登上神山看遍古往今来。
四境受道门邀请入菩提山观道藏遍览三千大道,虞况每走一步都是顺利的,每走一步都有人主动在其脚下垫下一块助其走向更高的石头。
他们在年轻时候与曾经的李子冀等人有着同样的理想,都想清除异教还天地一片清明,直到后来众人陆续踏足五境,然后陆续得知了轮回不止与十方天地的真相。
如果非要说圣皇这一生中有哪一刻感到迷惘,那一定就是从通幽之地走出来的那一刻。
可即便如此,圣皇依然不放弃,他说服了院长,说服了儒山掌教,佛主,道门之主,教皇等一众好友,决定阻止异教的收割计划,固然此刻还没什么头绪,可未来最起码还有一千五百年的时间去思考,凭他们的惊才绝艳,难道还想不出一个让残缺世界变完美的法子?
儒山掌教怔怔出神的眼眸里闪过了一些亮光,像是想起了几人站在山巅俯瞰天下的那一日,一个从未落魄过的帝王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昂首挺胸的展望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虞帝从未变过,哪怕他的谋划是如此的极端,他依然是他。”
儒山掌教的声音听起来并不清晰,像是断断续续的沙哑,带着不敢面对的愧疚和痛苦。
他身上的气息起伏着,就像是放在室外被风吹拂摇曳闪烁的烛火,一千四百年过去,曾经骄傲的豪言壮语似乎还音犹在耳,只是继续在夕阳下昂首挺胸的,就只剩下了虞况一个人。
“退让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我坚信这一点。”
儒山掌教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他的内心最是挣扎和无法承受,如今同样选择旁观的三位六境里,道门之主和妖皇固然也在承受矛盾的冲击,可谁心中的痛苦比得过他呢?
那颗心脏是被关押在文狱之中的,又是他前不久故意放任异教取走的。
他当年促成了异教之主的陨落,如今又促成了异教之主的复苏,尤其是听着圣皇的话,没人能够想象他此时此刻心中情绪的挣扎和不稳。
画圣能够想象一些。
他清楚儒山掌教很想依旧与圣皇站在同一立场上,但他又不能接受豪赌失败的结果,他希望圣皇能够成功改变这个世界,却又担心圣皇无法成功而使天地万物灭绝。
所以他想站出来却又不得不坐下去,内心之中的强烈博弈几乎让其无法呼吸。
六境,毕竟也只是一个境界。
六境修道者,毕竟也只是一个人。
波动的气息变得强烈且愈发不稳,儒山掌教的视线已经漆黑一片完全看不见事物,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弥漫儒山之巅的浩然气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如雪一般消融不停。
“咔嚓。”
一声轻响在二人耳边响起。
画圣情绪复杂的闭上了眼睛,儒山掌教脸色灰白,坐在那里不发一言。
这位已达六境的儒山之主于此刻文心开裂,自跌一境。
圣皇的声音就被这些簌簌的碎片传播扩散到长安城的每个人耳中,长安城外的人是没办法听见的,不过却也有例外。
比如同为六境的几个人。
比如儒山掌教。
他的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整个人出神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想的其实很多,正如圣皇回忆着修行之前的过往,他也在想着自己刚刚开始修行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很美好。
或许这世上大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很美好的,他记得自己刚刚踏足初境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激动是从未有过的,意味着一个普通人与修道者之间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未来拥有了无限的可能,世上难道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得上这一刻吗?
他认为是没有的。
就算是在儒山做出了好几首足以传世的诗词,欢饮达旦所带来的兴奋也比不上那一切希望开始的起点。
直到他认识了圣皇。
他记得很清楚,二人的相识,是在文宫。
那时候的圣皇,刚入第二境,儒山掌教的年岁略大些,当时已经是第三境的修为,听说世上出了个了不得修行天才,更听说这位修行天才很得上一代的儒山之主看重,在修为不过二境的时候就被允许观看圣卷,允许自由出入文宫。
一个儒山之外的人却能够享受就连儒山弟子都享受不到的特权,如何能不让人心生好奇?
他当然想看看这个虞家的年轻一辈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就有了文宫内的初次相识,当时对圣皇的第一印象他现在还忘不掉。
满身的贵气,云淡风轻却朝气蓬勃,就像是天空之中的太阳,情不自禁就会让人想要去靠近,去交谈,并且对世上一切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准确的看法,同时也有着很激进的理念。
或许年轻人都是喜欢激进的,或许如虞况这样的人天生就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其相识的人甘愿追随。
尤其当虞况说出,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这句话后,儒山掌教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难以形容的心潮澎湃,他抬头看向天空的时候都觉得要比以往任何一刻都要明亮。
他发自内心的折服。
很多人都说虞家这个年轻人只是梦幻泡影,毕竟其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更是被宠溺的不成样子,一个一点挫折都没遇到过的人,能真正指望其做出什么力挽青天之举呢?
但事实证明了,一个人真正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成功的,虞况根本不知道挫折是什么,因为任何困难对他来说都算不上是困难?
的确,虞况十四岁神魂圆满,初境时上一代佛门之主便亲自为其讲经,用圣佛金莲助其开悟,二境便得了上代儒山之主青睐,圣卷文宫任君自取。
三境时登上神山看遍古往今来。
四境受道门邀请入菩提山观道藏遍览三千大道,虞况每走一步都是顺利的,每走一步都有人主动在其脚下垫下一块助其走向更高的石头。
他们在年轻时候与曾经的李子冀等人有着同样的理想,都想清除异教还天地一片清明,直到后来众人陆续踏足五境,然后陆续得知了轮回不止与十方天地的真相。
如果非要说圣皇这一生中有哪一刻感到迷惘,那一定就是从通幽之地走出来的那一刻。
可即便如此,圣皇依然不放弃,他说服了院长,说服了儒山掌教,佛主,道门之主,教皇等一众好友,决定阻止异教的收割计划,固然此刻还没什么头绪,可未来最起码还有一千五百年的时间去思考,凭他们的惊才绝艳,难道还想不出一个让残缺世界变完美的法子?
儒山掌教怔怔出神的眼眸里闪过了一些亮光,像是想起了几人站在山巅俯瞰天下的那一日,一个从未落魄过的帝王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昂首挺胸的展望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虞帝从未变过,哪怕他的谋划是如此的极端,他依然是他。”
儒山掌教的声音听起来并不清晰,像是断断续续的沙哑,带着不敢面对的愧疚和痛苦。
他身上的气息起伏着,就像是放在室外被风吹拂摇曳闪烁的烛火,一千四百年过去,曾经骄傲的豪言壮语似乎还音犹在耳,只是继续在夕阳下昂首挺胸的,就只剩下了虞况一个人。
“退让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我坚信这一点。”
儒山掌教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他的内心最是挣扎和无法承受,如今同样选择旁观的三位六境里,道门之主和妖皇固然也在承受矛盾的冲击,可谁心中的痛苦比得过他呢?
那颗心脏是被关押在文狱之中的,又是他前不久故意放任异教取走的。
他当年促成了异教之主的陨落,如今又促成了异教之主的复苏,尤其是听着圣皇的话,没人能够想象他此时此刻心中情绪的挣扎和不稳。
画圣能够想象一些。
他清楚儒山掌教很想依旧与圣皇站在同一立场上,但他又不能接受豪赌失败的结果,他希望圣皇能够成功改变这个世界,却又担心圣皇无法成功而使天地万物灭绝。
所以他想站出来却又不得不坐下去,内心之中的强烈博弈几乎让其无法呼吸。
六境,毕竟也只是一个境界。
六境修道者,毕竟也只是一个人。
波动的气息变得强烈且愈发不稳,儒山掌教的视线已经漆黑一片完全看不见事物,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弥漫儒山之巅的浩然气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如雪一般消融不停。
“咔嚓。”
一声轻响在二人耳边响起。
画圣情绪复杂的闭上了眼睛,儒山掌教脸色灰白,坐在那里不发一言。
这位已达六境的儒山之主于此刻文心开裂,自跌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