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宾压力很大。

  太子起兵勤王清君侧。

  他既要调动兵马,又要寻找合适的人选率兵平叛。

  兵好调,领兵的人不好找。

  因为那个人既不能打胜仗,也不能打败仗。

  这难度堪比平辽!

  想来想去,谢三宾想到了定王朱慈炯。

  朱慈炯既是崇祯的儿子,也是太子的弟弟。

  太子死也好,活也罢。

  严格来说都是崇祯的家事。

  即便追责也有朱慈炯在前面扛着,轮不到别人背锅。

  可朱慈炯是藩王,朝廷的规矩是藩王不能掌兵。

  另外...

  身为内阁首辅的谢三宾已经开始考虑平叛之后的事了。

  在他眼里,崇祯早就有改立太子之意。

  迫于朝臣们的阻拦,一直没能成功。

  现在太子发动叛乱,平叛之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改立太子。

  立谁?

  按照顺序,应将定王朱慈炯立为太子。

  此举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对他们这帮文官来说十分要命。

  他们好不容易才从皇帝手里拿走了兵权,却轻而易举地被朱慈炯拿了回去。

  什么是兵权?

  在大明朝,兵权被一分为二。

  分别是统兵之权和调兵之权。

  理论上来说。

  统兵之权还是归五军都督府,但调兵之权却在兵部。

  皇帝则没有兵权。

  想要调兵。

  得有兵部同意调兵的公文才行。

  但是...

  如果皇帝有带兵打仗的经历,这个规矩就名存实亡了。

  要知道皇帝曾和他们一起在战场上拼过命。

  兵部的公文在过命得交情面前一文不值。

  只要皇帝振臂一呼,他们冒死也要响应。

  自此。

  所谓的兵权又会以这种方式重新回到皇帝手中。

  谢三宾使劲晃了晃脑袋,决定不能让这种局面发生在他的任内。

  可是又找了一圈,还是没有武将愿意领兵出战。

  眼看叛军距离徐州越来越近,谢三宾心中的原则开始松动了。

  他不能败,因为那会死的很惨。

  所以他只能胜。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打胜仗就行。

  为此。

  他决定同意让定王朱慈炯领兵出战。

  为了减轻朝堂上的压力,谢三宾打算统一内阁的意见。

  当他刚说出让朱慈炯领兵这句话,便遭到了内阁其他成员的一致反对。

  兵部尚书王家彦声音最大:“这不行,绝对不行。藩王不掌兵的规矩已经执行了两百年,绝不能更改。”

  谢三宾认真劝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更何况大敌当前,通融一下又有何妨?”

  王家彦使劲摇头:“不能通融。”

  谢三宾皱着眉问:“为何?”

  王家彦回答:“你我都知道定王殿下在太子身待了七八年,关系非同寻常。谁也不敢保证他们私下里有没有联络,是不是联合起来叛乱。如果定王拿到兵权后反攻京师,届时如何应对?”

  “这...”谢三宾一时语塞。

  他也不敢保证定王和太子不是一伙。

  礼部尚书史可法也不同意,他解释道:“陛下本就有改立定王为太子的意图,一旦给了定王兵权,平叛之后又将定王立为太子,届时兵权会怎么样就不必我多说了吧?”

  有了王家彦和史可法带头,其他阁臣也表态反对。

  谢三宾作为内阁首辅虽然手握两票,但对方却有五票。

  他无法通过表态的方式达成目的。

  可是叛军已经越来越近了,他必须想个办法才行。

  为了自己这条小命,为了整个宗族的命运。

  谢三宾右手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缓缓说道:“诸位,火烧眉毛了诸位!京师这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领兵出战。我提议让定王殿下领兵,你们又不同意!”

  “要不这样吧,太子殿下清君侧清的是我和王承恩。赶明儿一早我和王承恩自缚臂膀,骑着马南下向太子请罪。如此一来,太子殿下就没有了勤王的理由。”

  “你们说行不行?”

  其他人心里虽然很赞同,但嘴上却没说出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

  即便他真的去了,太子也不会停止勤王。

  而失去谢三宾地京师很快就会面临国库空虚地问题。

  此举不但不利于平叛,反而有助纣为虐之势。

  见众人一言不发,谢三宾有些崩溃了:“你们倒是说句话呀,总不能带着叛军攻入京师吧?”

  “谢大人,”礼部尚书史可法忽然开口询问:“领兵的人不一定必须是武将或者勋贵吧?文人当总督地例子比比皆是。”

  “哦?”谢三宾看向史可法:“史大人想自告奋勇?”

  史可法表情坚决,语气坚定:“既然京师无人愿意领兵南下平叛,那我只好自荐了!”

  王家彦低声提醒:“史大人,你何必呢?”

  “是啊,”邱瑜也轻声提醒:“你何必以身入局?”

  史可法轻轻摆手:“两位不必多言,只有以身入局,才能破局而立!”

  谢三宾没有立刻同意,而是看向在场地其他人。

  兵部尚书王家彦想了想,轻轻点头。

  吏部尚书邱瑜也点头。

  ......

  等所有人都表态同意后,谢三宾才悠悠说道:“诸位,我说一句难听地话。如果史大人兵败失利,且还是无人可用地情况下,我可就要调定王进京了。”

  王家彦还是反对:“不行,藩王不能掌兵。”

  “王大人说的好,”谢三宾轻轻鼓掌,“如果史大人兵败失利,那就请王大人接替史大人地位置,领兵平叛。”

  “我?”王家彦后退半步,“我是吏部尚书,不会打仗如何领兵?”

  谢三宾怒吼:“那你就找一个会领兵的人去,如果找不到,就按照我的办法来。”

  王家彦冷哼一声,没有反对。

  谢三宾用同样地办法怼了其他人后,这件事终于定了下来。

  当天晚上,内阁拟旨送到司礼监。

  司礼监连夜批红。

  次日一早,史可法从礼部尚书摇身一变成了平叛总督。

  陕西的边军由于距离京师太远,尚在途中。

  史可法只能带着山东的备倭兵和附近各府州县地士兵南下徐州,准备防守事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最新章节,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