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否进行家产公示这件事上,崇祯态度很坚决。

  他十分清楚推行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遇到很多麻烦。

  但无论困难多大,他都得试上一试。

  不受监督的权力不会给百姓谋福,只会肆无忌惮的作恶。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每次朝会都讨论是否要公示家产。

  正反双方在朝堂上争的不可开交。

  暗地里拉拢对方,壮大己方的声势。

  政治游戏是少数服从多数。

  只要反对的声音多,政令就无法推行。

  看着私下里统计的数据,崇祯有些疑惑。

  他问邱瑜:“为何支持公示家产的多为四品以上的官员?而四品以下的官员大多反对公示家产?”

  邱瑜想了想,解释道:“公示家产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朝廷备案,二是张贴在衙门外向百姓公示。”

  “品级越高的官员,接触百姓的机会越少。接触的越少,百姓们越找不出毛病,所以这一项内容对他们无关痛痒。向朝廷备案就更没压力了,锦衣卫无孔不入,只要想查什么都能查清。”

  “与其抵制政策,不如逢迎政策。”

  “哦,”崇祯恍然大悟:“那四品以下的官员为何反对的如此强烈?”

  邱瑜认真说道:“品级越低,接触百姓的机会越多。以地方官为例,有权威的地方官才能震慑地方,而失去权威的官员会让地方失控。家产情况的好坏是官员的秘密和底线,把这个底线暴露出去,会让官员失去权威,尤其是那些穷官。”

  崇祯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退一步。”

  “陛下的意思是?”

  “四品及以上官员需要向朝廷和百姓公示家产;从四品及以下的官员只需填写财产清单,以密函的形式向朕公示,不向百姓公示。”

  “如此既能保证官员在百姓心中的权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理贪腐。”

  “另外...这项政令只针对文官,武将不必遵守。”

  邱瑜本想坚持一视同仁,可是他已经入局成了崇祯的白手套。

  想和崇祯作对已经晚了,只能应道:“臣这就去写奏疏。”

  转天一早。

  邱瑜开始与京师的地方官联络,询问他们的态度。

  面对这项新政策,京师地方官的抵触情绪依然很大。

  但很快就有人找到了空子。

  他们发现不用抵制财产公示。

  因为没必要。

  全国四品及以下官员那么多。

  就算每人写两张家产清单,加起来也有数万张。

  崇祯看的过来?

  即便看的过来,也无法分辨真假。

  况且朝廷此举是为了打击贪腐。

  真正的贪腐的人有各种隐瞒转移财产的办法。

  与其因为抵制政策而丢掉官职,不如提前想办法转移隐瞒财产。

  这种想法蔓延的很快。

  京师官员开始想尽各种办法转移财产。

  为了逢迎上意,他们一改之前反对的态度,开始支持财产公示。

  随着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崇祯授意邱瑜可以倒谢。

  腊月初八。

  邱瑜在早朝上向谢三宾发难。

  他还是像之前一样提议官员公示家产。

  不出意外遭到了谢三宾的反对。

  邱瑜立刻对着崇祯说道:“臣弹劾内阁首辅谢三宾铲除异己,谄颜媚上,贪墨无度,败坏朝纲!臣请陛下彻查谢三宾,以正朝纲!”

  “臣附议。”都察院的御史们率先表态。

  “臣也附议。”部分兵部的官员也表态。

  阉党的官员说道:“臣附议。”

  有人带头,就有人响应。

  谢三宾保持朝政太久了。

  他站的越高,看不惯他的人越多。

  谢三宾指着邱瑜的鼻子:“诬陷,你这是诬陷!”

  谢三宾的党羽立刻发起了反击。

  一个御史出班说道:“臣弹劾吏部尚书邱瑜,他把持吏部十多年,朝中上下,地方内外都是他的党羽。他铲除异己,谄颜媚上,贪墨无度,败坏朝纲!臣请陛下彻查邱瑜,以正朝纲!”

  “臣附议。”

  “臣附议。”

  接下来双方开始互相攻击。

  看了一会,谢三宾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此前的一个月里,双方每天都在朝堂上互相攻击。

  支持他的人一直比反对他的人多。

  今天反对的人比支持的人多。

  这是怎么回事?

  片刻后,谢三宾猜到了崇祯要卸磨杀驴。

  他本想挣扎一番。

  可是他累了。

  自从担任内阁首辅以来,他不是在逢迎上意就是在袒护下属。

  他累了。

  现在他既不想逢迎上意,也没心思袒护下属。

  他只想好好的活着。

  如何才能活?

  配合崇祯,推行财产公示。

  不过不是明着配合。

  而是明着反对,暗中配合。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谢三宾双膝下跪:“陛下,臣耳聋目瞎,请求告老还乡!”

  崇祯缓缓站起身,问道:“谢尚书,你如何看待公示家产这件事?”

  谢三宾回答:“臣以为不妥。”

  “是不妥,还是不敢?”

  “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在指责朕搞一言堂?”

  “臣不敢。”

  “那你为何不同意公示家产?”

  “臣怕有人借着这个机会搞党争,打击异己,扰乱朝纲。”

  崇祯反问:“不公示家产就不能搞党争,打击异己,扰乱朝纲了?”

  谢三宾一时语塞。

  崇祯继续说道:“谢尚书,京师乃至大明的百姓都说公示家产可以最大程度上打击贪腐,你却执意反对。此举不但违背民意,还有贪腐之嫌。”

  “臣冤枉。”

  “冤枉?”崇祯从龙书案上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并说道:“你这就写,把家产全都写上去。”

  谢三宾也在转移家产。

  可是他的家产太多了,根本转移不过来。

  一旦调查就会发现,他的收入和家产完全不匹配。

  谢三宾拿着纸张,开始沉吟:“臣...”

  邱瑜抢过纸张,大声说道:“你不敢写,我敢写。”

  在所有人注视下,他从王承恩手里借来一支笔,刷刷点点的写了起来。

  邱瑜的家产和收入匹配吗?

  当然不匹配。

  身为吏部尚书,门生故吏遍及全国。

  哪怕一人送他一块砖头,都能盖两间茅房。

  邱瑜明白一个道理。

  天下皆戴罪之人,崇祯只会择其不从者而罚之。

  只要按照崇祯的意思做事,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崇祯就不会对他下手。

  在现场气氛的烘托下,谢三宾不得不拿起另一张纸写自己的家产。

  等两人都写完,邱瑜提议:“臣请陛下派锦衣卫去臣家中核实情况,如有不符,臣甘愿伏法。”

  难题来到了谢三宾这边。

  同意核实会露馅,不同意核实会加剧怀疑。

  邱瑜扯着嗓子逼迫道:“谢三宾,你不敢了吧?”

  旁边的御史们连忙送助攻:“臣弹劾谢三宾贪墨无度,败坏朝纲,请陛下彻查!”

  “请陛下彻查!”

  崇祯来回走了两步,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查!”

  角落里的李若琏迈步上前,拿着家产清单走出大殿。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锦衣卫在谢三宾家中查出巨额来源不明的财产。

  消息传出,京师震惊。

  在民意和崇祯的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倒谢行动开始了。

  崇祯二十九年腊月十五,天降大雪。

  崇祯在乾清宫见到了谢三宾。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谢三宾率先说道:“臣谢陛下饶臣一命。”

  崇祯抬起眼皮:“只饶了你一命?你转移走的家产少说也有百万两之巨,朕命人抄家的时候可没追查那些财产。”

  谢三宾跪地叩首,泪水横流:“陛下天恩,臣没齿难忘。”

  崇祯笑着摇摇头:“别高兴的太早,平辽和平叛期间你在朝中树敌太多。削官还乡后必然会遭到那些人的打击报复,朕在的时候可以保你一命。”

  “朕若是不在了,你只能自求多福,或者...”

  崇祯说到这停下来看向谢三宾。

  谢三宾抬起头,与崇祯对视了一眼再次低下头。

  崇祯继续说道:“接下来官场会迎来一场巨震,所谓的文官集团会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导致朝中阉党做大,局势失衡。朕在的时候,可以稳住局面;朕不在了,新皇帝未必能稳住。”

  “俗话说足之虫死而不僵,朕知道你在朝中还有一些人,到时候要让他们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他们有价值,你便有价值。有价值的人才能活命,否则只能听天由命。”

  谢三宾再次叩首:“臣明白,陛下皇恩浩荡,谢三宾感激不尽!”

  倒谢行动进行的同时,官员财产公示也在同步进行。

  四品及以上官员,需向朝廷和百姓公示家产。

  从四品及以下官员需向崇祯公示家产。

  无论能否真正起到治理贪腐的效果,这件事终究还是施行了。

  许多官员辞官离任。

  无数读书人争着坐了上去。

  骨头再小也是肉。

  只要当官就有权力,有权就能搞钱。

  钱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只要不放在家里就行。

  崇祯三十年,崇祯下旨免除全国百姓三年赋税。

  这一年朝野动荡,地方混乱。

  崇祯三十一年。

  朝局稳定,地方安宁。

  崇祯三十二年。

  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全书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最新章节,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