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奴用鲁王全家和祖大寿,换回阿济格与遏必隆尸骨这件事上。

  崇祯的态度是换的越早越好。

  他关心的不是鲁王全家,而是祖大寿这个人。

  只要他能活着回来,关宁军的问题崇祯可以解决一半。

  但建奴一直拖着。

  为了逼迫对方就范,崇祯开始增加筹码。

  不是拖吗?

  每拖一天就增加一个筹码,直到对方掀桌子为止。

  实际上,崇祯并不指望建奴把祖大寿放回来。

  但对外一直宣称要把祖大寿换回来。

  崇祯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要告诉关宁军。祖大寿有功于社稷,虽然被迫投降建奴,但朝廷一直没有忘记他!

  崇祯表明完自己的态度后,朝会继续。

  不知过了多久,朝会在御史弹劾王永吉的声音中结束。

  崇祯没有离开,而是坐在龙椅上独自生闷气。

  他很想治这些御史的罪。

  但御史不会因言获罪,而且王永吉确实没能拿下宁远。

  所以崇祯只能忍着。

  户部尚书谢三宾跟在范景文身后,朝内阁的办公地点文渊阁走去。

  刚走出大殿的殿门,王承恩来到他面前说道:“谢尚书留步,我有件事想咨询一下。”

  “哦?”谢三宾立刻来了精神,他朝王承恩拱手:“王公公请讲。”

  王承恩向周围看了看,低声道:“要不...借一步说话。”

  “行,王公公头前带路!”

  王承恩点点头,走向大殿侧面。

  谢三宾很激动。

  王承恩是崇祯身边的近人,和他搞好关系百利无害。

  走着走着,谢三宾忽然发现有些不对。

  因为王承恩带他来到了皇极殿的侧门。

  疑惑间,殿门被崇祯亲自从里面打开。

  谢三宾先是一愣,急忙拱手施礼:“臣谢三宾见过陛下。”

  “进来说。”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

  “是。”谢三宾一改之前的激动,战战兢兢地跟在后面走进大殿。

  殿门关闭,崇祯转过身对着谢三宾说道:“谢尚书,知道朕找你所为何事吗?”

  谢三宾想了想,试探性的回答:“辽东正在打仗,朝廷急需用钱,臣猜测陛下此番找臣来商议银子的事。”

  “谢上疏果然是个聪明过人,”崇祯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现在

  朝廷有亏空!解决了亏空,辽东的战事不一定赢;但是不解决亏空,辽东的战事必败无疑。即便短时间内打几场胜仗,最终还是会吃败仗。”

  谢三宾面带歉意:“陛下恕罪,臣正在想办法解决亏空。”

  “你推荐宋权去江南巡盐,事情已经快过去半年,进展如何?”崇祯问。

  “进展还算顺利,查了几个贪官以及行贿的商人。不出意外的话中秋节前能运回百万两白银,年底前还能再运回一大笔银子。”谢三宾回答。

  “小了。”崇祯突然说道。

  “嗯?”谢三宾没听懂,连忙问道:“请陛下赐教。”

  “动作小,胆子小,朕有些失望。”崇祯露出一副失望的表情。

  谢三宾有点慌。

  听崇祯话里的意思,要罢免他户部尚书一职。

  在当上户部尚书之前,他的职位是鸿胪寺卿。

  这个职位看似重要,实则没多少实权。没实权就意味着和官员接触少,得罪的人也少。

  担任户部尚书后,谢三宾手握实权。

  上至在京的朝廷重臣,下至外地的封疆大吏,都和他有公务往来。

  其余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无论他多么谨慎,总会得罪一些人。

  担任户部尚书时,这些人不敢动他,也动不了他。

  一旦离开那个位置,无数攻击将接踵而至。

  谢三宾慌乱之下给崇祯跪地施礼:“臣学疏才浅能力有限,请陛下恕罪。”

  “不,”崇祯慢慢摇头:“你能力很强,只是胆子有些小。”

  胆子小?

  谢三宾抬起头看着崇祯,对这三个字有些费劲。

  崇祯没有解释,而是继续说道:“朕知道你是东林人,还是钱谦益的学生。”

  谢三宾更慌了。

  他跪地叩首道:“陛下,钱...钱谦益虽然是臣的老师,但臣只是向他学习才能,没有学他的品行(钱谦益主考浙江时发生了科场舞弊案)。”

  “谢尚书磕头作甚?快快请起!”崇祯命王承恩将谢三宾扶了起来。

  看着谢三宾无比惊恐的眼神崇祯开始安慰:“谢尚书莫慌,朕从来没有否认过你的才学能力以及人品!朕只是希望你胆子再大一些。”

  崇祯虽然连续两次提到胆子大这个词,但谢三宾还是无

  法理解。

  他无奈之下只能向崇祯施礼:“请陛下释疑。”

  “呵呵,”崇祯苦笑一声反问谢三宾:“谢尚书,你说朝堂上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党派?有东林党,齐党,晋党,楚党,浙党等数不完的党派。”

  “这...”谢三宾无法回答。

  他既不清楚崇祯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只能站在原地故作沉吟。

  崇祯继续问:“谢尚书的人正在江南巡盐,那谢尚书知道大明朝现行的盐法吗?”

  “臣知道。”谢三宾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忙不迭的说道:“大明朝现在施行纲盐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

  一句话总结纲盐法就是朝廷既不干预食盐生产,也不干预食盐销售,只向卖盐的商人颁发盐引。

  盐引是食盐运输销售凭证,官府颁发盐引时会向商人征收盐税。

  商人拿着盐引找灶户(生产方)买盐,然后行盐地界内进行贩卖。

  盐引有行盐地界的规定,即商人只能在某个区域内贩盐卖盐。

  由于每个行盐地界只允许出现一个盐商,所以自纲盐法施行后,食盐行业由之前的国家垄断变成了商人垄断。

  起初盐商还能按照正常价格卖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逐利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

  老马在《资本论》中说过,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和产量。

  盐商垄断市场后立刻调整食盐价格,再加上朝廷不干预,导致百姓买盐的支出越来越高。

  谢三宾说完纲盐法后,崇祯问道:“谢尚书,你觉得纲盐法自施行以来对朝廷的利大还是弊大?”

  “臣...臣觉得利弊相当。”谢三宾无奈回答道。

  他本想说利大于弊,可是看到崇祯能杀人的眼神后直接改了口。

  “既然利弊相当,谢尚书为何不想办法让利大于弊?”崇祯追问。

  “臣...臣才疏学浅,还没想好应对之法。”

  “胆子大一些。”崇祯拍了下谢三宾的肩膀。

  谢三宾综合崇祯之前的话,认真琢磨一番后问道:“陛下的意思是...从纲盐法入手?”

  崇祯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谢三宾又琢磨了一会,毫无头绪。

  怎么办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最新章节,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