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可谓是拼尽一切,想方设法为他的太子朱标赚取名望,收拢人心。
同时,也是为新学能够顺利推行,而想尽了一切的办法。
他给出这样的说法,肯定会有不少人不相信。
觉得这是朱元璋所采用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法。
他是故意这么说。
就是为了故意给新学邀名,给新学开路。
朱元璋现在的这个做法,和把人给杀死之后,又前去给人哭丧有什么区别?
当真是假仁假义。
但是如此这般想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感谢太子,感谢新学,感谢梅殷。
相应的,对新学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毕竟这世上真正清醒的人并不是太多。
大部分的人,都会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裹挟。
三人成虎,可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宋濂这种当世大儒,刘伯温这种公认的学问造诣很深的人。
再加上孔家当代的衍圣公,也对于新学大加赞赏,号召天下人要遵从大势,适应如今大明的新情况。
要对儒学加以改变等等的号召,再加上朱元璋的铁血手段,等种种办法齐下。
这种情况下,令新学的推行,一下子就变得顺畅起来。
再没有人跳出来横加阻拦了。
新学得以在应天府城,以及应天府下辖的那些州郡,迅速的推行……
新学至此,发展再也没有了阻碍。
不仅如此,皇帝朱元璋这边还直接昭告天下,说三年之后将重开科举。
届时将会以新学的内容为考试内容,招收天下英才。
以考试成绩进行授官。
在把这么一个最大的杀手锏拿出来之后,一时之间,新学的声势为之大振!
再没有任何人能够招架得住!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学了儒家学问的人,还明里暗里的抵触新学。
不愿意去学新学。
觉得这是匠人之学,有辱斯文,离经叛道。
但是现在,在皇帝说宣布了这个新的召令,立刻就将这些人的偏见,和一些所谓的坚持,都给破除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儒家为什么能够兴盛?而天下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人,为什么又对其情有独钟?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的学问,能够和做官这些进行挂钩。
通过学习儒家的学问,能够从中获得切实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而然会有无数人为之趋之若鹜。
况且,当今的皇帝已经把科考停了好几年了。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翘首以盼,盼着皇帝能够早点恢复科考。
从而好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凭借着他们的学问,一跃而起。
这个时候皇帝宣布要重开科考,虽然学问需要以新学为主,但是这终究不还是开了科考吗?
不还是给了他们做官的机会吗?
很多人会说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可实际上做官的诱惑还是特别大。
而且,哪怕因为老朱的种种规定,这些做官之人的日子,没有以往那般的逍遥。
却也足可以超越许许多多的人了。
当初五代十国之时,南面的一个小国家的皇帝,因为自己被狗咬了一口,成为了事实的太监。
心理越发的不平衡,以至于为之扭曲起来。
他下达了个命令,想要做官,必须先给自己来上一刀,也成为太监才行。
可就算是在这等严格的条件之下,依旧还是有许多人,不惜纷纷对自己动刀子,然后去当官。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当官的吸引力有多大!
可以说,在朱元璋把这个杀手锏拿出来之后,直接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结果。
新学至此彻底的站稳跟脚。
今后不会再出现什么反复。
只要老朱能够多活上一些年,能够坚持以新学进行开科取士。
这件事情能够坚持个一二十年,那么今后就不会有人能够翻得动了。
更不要说,老朱还有很多年头能活,而今后继位的太子朱标,也对于这个事儿非常的认同。
朱雄英现在也没事了,就会被梅殷带着授一些课,打小就接触这些新知识,新东西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且不说今后会不会有人想要继续反对新学,为儒学翻案。
就算是有,也绝对翻不起来。
毕竟一次次的科举下,一代代的教育下来,新学早就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也有着许许多多因为新学而受益的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先不说会不会有人想要如此做。
就算是有,也绝对折腾不出来多大的浪花。
将会被现在的新学,给彻底的拍死。
而梅殷在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后,也不由的长松一口气,面露欣喜之色。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件事情只要得到了老朱的大力支持,那么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
新学必然会流传起来。
但是,他此时还是为之欣喜不已。
因为他很清楚,这一个举措的意义到底到底有多大。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明明拥有这样大的优势,却偏偏却固步自封?
就是因为很多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正过来。
原本的儒家思想,牢牢的占据主流。
而各种工匠之类的学说,没有成体系的建立。
也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
现在自己来了,把这些给补上了,并且还带来了超前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诸多的知识。
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大明这里进行教授下去之后,自然而然的将会催生出许许多多的行业,许许多多的相应人才。
能够促进大明的飞速发展,促进华夏的腾飞。
一人力量终究有限,众人力量合在一起,才有着无限的可能。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可并不是说说而已。
而是真真正正的事实。
而在梅殷如此想着,大明充满新气象之时,倭国那边,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新气象……
此时,朱棣也打起了属于他大明亲王的全部仪仗。
眼前这个,还没有大明大县城建的好的倭国南朝都城上,此时已经是插满了大明的旗帜。
众多大明的将士,披坚执锐立在上面,威风凛凛,自带着一股子肃杀之气。
还有属于天朝上国的泱泱大气。
这个时候,这所谓的都城的城门为之大开。
所谓的倭国皇帝,身上扒光了衣服行牵羊礼,点头哈腰的走着出来。
后面跟着众多属于倭国这边的贵胄。
所谓的牵羊礼,就是被人用绳子拴着命根子,牵着而行。
并不是说皇帝牵着羊,来进行出降。
而行过牵羊礼的皇帝,就有宋朝的宋真宗赵佶父子。
当真是屈辱至极!
这个时候的倭国皇帝等众多的人,已经不觉得有什么太多的屈辱了。
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被眼前这大明高贵的王爷,还有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大明的将士,给彻底的折服了。
一个个心惊若死!
话说,六天之前,朱棣率领着大明的东海舰队,来到了倭国这边对倭国进行讨伐。
而倭国这里,对于大明的舰队前来,基本上是不怎么担心的。
实际掌控着倭国南朝朝政的怀良亲王,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把岛津等三家的水师,给汇集在博多湾那边埋伏起来。
准备抽冷子对大明水师,进行一个致命偷袭。
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毕竟他们可是足足汇集了一万多人,那可是他们最精锐的水师,以往的都是战无不胜的。
就算是大明的水师,遇到他们的水师,也只有落败这么一条路可走。
而怀良亲王,以及这众多的倭国人,对迎战大明之所以如此有信心。
除了他们强大的水师之外,还因为他们这里,乃是被神风庇佑的地方。
当年忽必烈可是组织了三次超大规模的征伐,但每一次都是遇到了超大的神风,被刮了个七零八落。
剩下的那些人,从博多湾进行登陆,也被用护国神垣给拦了下来,没能越过一步。
这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之所在。
当年的忽必烈有多强有谁不知?
那当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在他们这里吃了个大亏。
被他们的祖先给打败了!
他们的祖先,曾经战败了元朝人。
大明的人也同样是战败了元朝的人。
这样比较的话,那等于说是大明那边的战力,和他们这边也没差多少。
倭国的这些人,最容易自以为是。
别特别喜欢拿着以前的一些例子来作为底气,进行参考。
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众多的倭国人而言,简直就如同噩梦一样。
令他们许多人都不愿意回想。
他们引以为傲,觉得会再次眷顾他们的神风,这次并没有出现。
大明的那些船只,顺利的抵达到了博多湾。
而他们这边抱有极大希望的水师,趁着夜晚要对大明的那些战船进行烧毁,以及夺取之时,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明的那些船只,实在是太大了。
根本就不像是人能够造出来的!
最关键的是,上面的那发出隆隆声音的,宛若天神发怒一样的东西,更是可怕的惊人!
众多小船,那是一击就碎,许多人都被淹死在了水里面。
且不说这种发出隆隆声音的,宛若神器一般的东西。
就算是那大船上面,所弄的拍杆,也同样是让人难以招架。
小船离得近了,一拍杆下来。直接连人带船都给拍的粉碎……
他们这边,根本没有任何进行对抗的可能。
短短一夜之间,众多船只以及他们的勇士,就被杀了个七零八落。
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绝大部分的人都被淹死在了海水之中。
接下来,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护国神垣,这个修建了足足好几里的石墙,也同样没有起到任何的防护作用。
在那恐怖的,如同天神发怒的东西的轰鸣之下,也很快就被轰的坍塌。
而他们这边极其珍贵,而且一旦出场,就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作为怀良亲王压箱底的骑兵。也是怀良亲王能够执政到现在的最大的倚仗。
在遇到了大明那随船而来的骑兵之后,也显得是那么的可笑。
被轻而易举地,就给屠杀了个干净。
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不过是短短的五日的时间,大明这边的恐怖的军队,便已经是杀到了他们的国都!
怀良亲王这个人,这个时候已经被无数的倭国人给恨死了。
因为当年大明的皇帝派遣使者前来,要让他们臣服时,就是怀良亲王命人把大明的使者给斩杀了。
只不过,当初的时候,很多人对于怀良亲王的这个举动,都是哄然叫好。
觉得怀良亲王不愧是怀良亲王,做事情非常的硬气。
此举大大的助长了他们的士气。
可是谁能想到,到了此时,居然会给他们引来这么大的灾难。
所以,这些人在这个时候,也都飞快的转变态度,开始怨恨起怀良亲王来了。
把怀良亲王当成了最大的罪人。
毕竟若不是这个狗东西,狂妄自大,自不量力非要去招惹大明,又怎么可能会引来如此大的灾祸?
怎么可能引得大明那边的皇帝如此震怒,派人前来,顷刻之间就把他们给打成这个样子?
这才不过是从头到尾短短五日的时间啊!
就直接完成了北朝那边,多年没有完成的事。
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他们很难想象!
他们和大明那边的差距,居然有如此之大!
明明都是打败过元朝的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一开始的时候,天皇以及不少人都是不愿意投降的。
觉得大明这边,开出来的条件太过于苛刻。
不仅要让他们这边行牵羊礼钱,在此之后,把他们这边所谓的天皇这些制度全部都给取消了。
还要让他们献上三神器。
这等于说是,把他们的国都给彻底的灭了!
但他们的这种犹豫,只是持续了极短的时间。
在短短五日的时间里,大明的强大兵马,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杀到了这里后,并弄死了怀良亲王后。
这些人还是乖乖的选择了顺从。
在朱棣的注视之下,那相貌猥琐的倭国皇帝,跪到了他的面前。
哆哆嗦嗦的献上代表着他们这边至高权力的三神器……
同时,也是为新学能够顺利推行,而想尽了一切的办法。
他给出这样的说法,肯定会有不少人不相信。
觉得这是朱元璋所采用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法。
他是故意这么说。
就是为了故意给新学邀名,给新学开路。
朱元璋现在的这个做法,和把人给杀死之后,又前去给人哭丧有什么区别?
当真是假仁假义。
但是如此这般想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感谢太子,感谢新学,感谢梅殷。
相应的,对新学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毕竟这世上真正清醒的人并不是太多。
大部分的人,都会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裹挟。
三人成虎,可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宋濂这种当世大儒,刘伯温这种公认的学问造诣很深的人。
再加上孔家当代的衍圣公,也对于新学大加赞赏,号召天下人要遵从大势,适应如今大明的新情况。
要对儒学加以改变等等的号召,再加上朱元璋的铁血手段,等种种办法齐下。
这种情况下,令新学的推行,一下子就变得顺畅起来。
再没有人跳出来横加阻拦了。
新学得以在应天府城,以及应天府下辖的那些州郡,迅速的推行……
新学至此,发展再也没有了阻碍。
不仅如此,皇帝朱元璋这边还直接昭告天下,说三年之后将重开科举。
届时将会以新学的内容为考试内容,招收天下英才。
以考试成绩进行授官。
在把这么一个最大的杀手锏拿出来之后,一时之间,新学的声势为之大振!
再没有任何人能够招架得住!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学了儒家学问的人,还明里暗里的抵触新学。
不愿意去学新学。
觉得这是匠人之学,有辱斯文,离经叛道。
但是现在,在皇帝说宣布了这个新的召令,立刻就将这些人的偏见,和一些所谓的坚持,都给破除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儒家为什么能够兴盛?而天下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人,为什么又对其情有独钟?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的学问,能够和做官这些进行挂钩。
通过学习儒家的学问,能够从中获得切实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而然会有无数人为之趋之若鹜。
况且,当今的皇帝已经把科考停了好几年了。
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翘首以盼,盼着皇帝能够早点恢复科考。
从而好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凭借着他们的学问,一跃而起。
这个时候皇帝宣布要重开科考,虽然学问需要以新学为主,但是这终究不还是开了科考吗?
不还是给了他们做官的机会吗?
很多人会说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可实际上做官的诱惑还是特别大。
而且,哪怕因为老朱的种种规定,这些做官之人的日子,没有以往那般的逍遥。
却也足可以超越许许多多的人了。
当初五代十国之时,南面的一个小国家的皇帝,因为自己被狗咬了一口,成为了事实的太监。
心理越发的不平衡,以至于为之扭曲起来。
他下达了个命令,想要做官,必须先给自己来上一刀,也成为太监才行。
可就算是在这等严格的条件之下,依旧还是有许多人,不惜纷纷对自己动刀子,然后去当官。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当官的吸引力有多大!
可以说,在朱元璋把这个杀手锏拿出来之后,直接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结果。
新学至此彻底的站稳跟脚。
今后不会再出现什么反复。
只要老朱能够多活上一些年,能够坚持以新学进行开科取士。
这件事情能够坚持个一二十年,那么今后就不会有人能够翻得动了。
更不要说,老朱还有很多年头能活,而今后继位的太子朱标,也对于这个事儿非常的认同。
朱雄英现在也没事了,就会被梅殷带着授一些课,打小就接触这些新知识,新东西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且不说今后会不会有人想要继续反对新学,为儒学翻案。
就算是有,也绝对翻不起来。
毕竟一次次的科举下,一代代的教育下来,新学早就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也有着许许多多因为新学而受益的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先不说会不会有人想要如此做。
就算是有,也绝对折腾不出来多大的浪花。
将会被现在的新学,给彻底的拍死。
而梅殷在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后,也不由的长松一口气,面露欣喜之色。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件事情只要得到了老朱的大力支持,那么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
新学必然会流传起来。
但是,他此时还是为之欣喜不已。
因为他很清楚,这一个举措的意义到底到底有多大。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明明拥有这样大的优势,却偏偏却固步自封?
就是因为很多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正过来。
原本的儒家思想,牢牢的占据主流。
而各种工匠之类的学说,没有成体系的建立。
也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
现在自己来了,把这些给补上了,并且还带来了超前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诸多的知识。
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大明这里进行教授下去之后,自然而然的将会催生出许许多多的行业,许许多多的相应人才。
能够促进大明的飞速发展,促进华夏的腾飞。
一人力量终究有限,众人力量合在一起,才有着无限的可能。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可并不是说说而已。
而是真真正正的事实。
而在梅殷如此想着,大明充满新气象之时,倭国那边,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新气象……
此时,朱棣也打起了属于他大明亲王的全部仪仗。
眼前这个,还没有大明大县城建的好的倭国南朝都城上,此时已经是插满了大明的旗帜。
众多大明的将士,披坚执锐立在上面,威风凛凛,自带着一股子肃杀之气。
还有属于天朝上国的泱泱大气。
这个时候,这所谓的都城的城门为之大开。
所谓的倭国皇帝,身上扒光了衣服行牵羊礼,点头哈腰的走着出来。
后面跟着众多属于倭国这边的贵胄。
所谓的牵羊礼,就是被人用绳子拴着命根子,牵着而行。
并不是说皇帝牵着羊,来进行出降。
而行过牵羊礼的皇帝,就有宋朝的宋真宗赵佶父子。
当真是屈辱至极!
这个时候的倭国皇帝等众多的人,已经不觉得有什么太多的屈辱了。
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被眼前这大明高贵的王爷,还有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大明的将士,给彻底的折服了。
一个个心惊若死!
话说,六天之前,朱棣率领着大明的东海舰队,来到了倭国这边对倭国进行讨伐。
而倭国这里,对于大明的舰队前来,基本上是不怎么担心的。
实际掌控着倭国南朝朝政的怀良亲王,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把岛津等三家的水师,给汇集在博多湾那边埋伏起来。
准备抽冷子对大明水师,进行一个致命偷袭。
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
毕竟他们可是足足汇集了一万多人,那可是他们最精锐的水师,以往的都是战无不胜的。
就算是大明的水师,遇到他们的水师,也只有落败这么一条路可走。
而怀良亲王,以及这众多的倭国人,对迎战大明之所以如此有信心。
除了他们强大的水师之外,还因为他们这里,乃是被神风庇佑的地方。
当年忽必烈可是组织了三次超大规模的征伐,但每一次都是遇到了超大的神风,被刮了个七零八落。
剩下的那些人,从博多湾进行登陆,也被用护国神垣给拦了下来,没能越过一步。
这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之所在。
当年的忽必烈有多强有谁不知?
那当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在他们这里吃了个大亏。
被他们的祖先给打败了!
他们的祖先,曾经战败了元朝人。
大明的人也同样是战败了元朝的人。
这样比较的话,那等于说是大明那边的战力,和他们这边也没差多少。
倭国的这些人,最容易自以为是。
别特别喜欢拿着以前的一些例子来作为底气,进行参考。
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众多的倭国人而言,简直就如同噩梦一样。
令他们许多人都不愿意回想。
他们引以为傲,觉得会再次眷顾他们的神风,这次并没有出现。
大明的那些船只,顺利的抵达到了博多湾。
而他们这边抱有极大希望的水师,趁着夜晚要对大明的那些战船进行烧毁,以及夺取之时,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明的那些船只,实在是太大了。
根本就不像是人能够造出来的!
最关键的是,上面的那发出隆隆声音的,宛若天神发怒一样的东西,更是可怕的惊人!
众多小船,那是一击就碎,许多人都被淹死在了水里面。
且不说这种发出隆隆声音的,宛若神器一般的东西。
就算是那大船上面,所弄的拍杆,也同样是让人难以招架。
小船离得近了,一拍杆下来。直接连人带船都给拍的粉碎……
他们这边,根本没有任何进行对抗的可能。
短短一夜之间,众多船只以及他们的勇士,就被杀了个七零八落。
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绝大部分的人都被淹死在了海水之中。
接下来,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护国神垣,这个修建了足足好几里的石墙,也同样没有起到任何的防护作用。
在那恐怖的,如同天神发怒的东西的轰鸣之下,也很快就被轰的坍塌。
而他们这边极其珍贵,而且一旦出场,就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作为怀良亲王压箱底的骑兵。也是怀良亲王能够执政到现在的最大的倚仗。
在遇到了大明那随船而来的骑兵之后,也显得是那么的可笑。
被轻而易举地,就给屠杀了个干净。
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不过是短短的五日的时间,大明这边的恐怖的军队,便已经是杀到了他们的国都!
怀良亲王这个人,这个时候已经被无数的倭国人给恨死了。
因为当年大明的皇帝派遣使者前来,要让他们臣服时,就是怀良亲王命人把大明的使者给斩杀了。
只不过,当初的时候,很多人对于怀良亲王的这个举动,都是哄然叫好。
觉得怀良亲王不愧是怀良亲王,做事情非常的硬气。
此举大大的助长了他们的士气。
可是谁能想到,到了此时,居然会给他们引来这么大的灾难。
所以,这些人在这个时候,也都飞快的转变态度,开始怨恨起怀良亲王来了。
把怀良亲王当成了最大的罪人。
毕竟若不是这个狗东西,狂妄自大,自不量力非要去招惹大明,又怎么可能会引来如此大的灾祸?
怎么可能引得大明那边的皇帝如此震怒,派人前来,顷刻之间就把他们给打成这个样子?
这才不过是从头到尾短短五日的时间啊!
就直接完成了北朝那边,多年没有完成的事。
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他们很难想象!
他们和大明那边的差距,居然有如此之大!
明明都是打败过元朝的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一开始的时候,天皇以及不少人都是不愿意投降的。
觉得大明这边,开出来的条件太过于苛刻。
不仅要让他们这边行牵羊礼钱,在此之后,把他们这边所谓的天皇这些制度全部都给取消了。
还要让他们献上三神器。
这等于说是,把他们的国都给彻底的灭了!
但他们的这种犹豫,只是持续了极短的时间。
在短短五日的时间里,大明的强大兵马,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杀到了这里后,并弄死了怀良亲王后。
这些人还是乖乖的选择了顺从。
在朱棣的注视之下,那相貌猥琐的倭国皇帝,跪到了他的面前。
哆哆嗦嗦的献上代表着他们这边至高权力的三神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