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双壁 第一百二十四章代郡新太守

小说:大汉双壁 作者:SSD 更新时间:2024-03-16 12:05:4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因为,把卫青成为代郡新太守的事情和前段时间里朝廷中,前御史大夫韩安国的倒台,还有后面一系列人事变动联系在一起分析。

  那这件事情,便绝对不简单!

  元光二年三月,到元光二年五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长安的中枢朝廷,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人事变动。

  做了好些年御史大夫的韩安国,突然之间就倒台了。

  三公的位置,就此出现了空缺。

  朝堂之上,各党互不相让,几次朝议都是争得不可开交。

  然而,这一次党争的胜利,却属于一直十分低调的帝党。

  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九卿之一的大行令,全都属于帝党。

  一些政治上,很聪明的家伙,很快便根据手头上有限的消息,得出了一个十分接近事实的结论。

  说不定就是因为帝党在朝堂上的全面胜利,所以代郡太守的位置,也就跟着落在了卫青的身上。

  不过这些官场上的聪明人,在感慨卫青那无逆天好运的同时,也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边疆地区的太守,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且不说从小就是匈奴出身的卫青,有没有治理一郡民政的经验和能力…

  也不说,草原方面,匈奴人的威胁…

  就是眼下,那几十万张等着吃饭的嘴,也让卫青这个毛头小子,愁到脑袋上的头发全部掉光。

  因为缺粮的原因,代郡已经快到不可收拾地步的糟糕局面。

  十几个县不是断粮就是即将断粮,要是饥民闹事,或者一个处置不当,激起民变的话…

  嘿嘿,指不定过几个月,就能看见卫青狼狈地下台了。

  人们等着看卫青子的笑话。

  可他们等来的是卫青接任代郡当天所下达的第一道命令。

  “鉴于代郡当前艰难的境况,太守下令,当月,代郡官员不论职务高低,所有官吏,所有假期全部取消。”

  这一道,让不少官员恨得背地里骂爹咒娘的公文,仅仅是个开始。

  紧接着,第二天上午,卫青便下达了他作为代郡太守的第二道命令。

  开放所有州县的军用囤粮库。

  在留足驻军士卒三个月口粮之后,剩余的粮食通通支援地方。

  紧接着,卫青便下达了第三道命令。

  他下令代郡各县官吏即刻统计逃难百姓的人口,清查具体的情况,总集灾后补助,并汇编成册急送代郡城平澜。

  太守府衙,将根据各地报送上来的明细册,而制订方案,调拨钱粮。

  第三道命令结束之后的第四道命令。

  地方官吏除了日常的必要工作之外,还要妥善安抚流民,协助流民重建家园…

  逃难民众返乡的遣送和接待也同时进行,争取不耽误今年的夏种。

  另外,太守府这边,还反复强调,针对这些行动,他们会设立专门的奖惩制度。

  表现好官吏,直接的升官,表现不好的,罢职滚蛋!

  从太守府里传出来的一篇篇的通告命令,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或者说瞠目结舌。

  官吏们在传达并且执行这些命令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新太守的胆大包天,表示佩服。

  释放军粮,改革官制,这可是连上任太守都不敢干的事啊!

  卫青的恣意妄为,也让更多的人坚信,他在太守的位置上,肯定干不长。

  卫青干不长久,那么下一个太守,又会是谁呢?

  看来一时失利的郡丞陶启,倒是更有太守的气度了。

  郡丞陶启一心想要当太守,这次代郡,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谁都不能否认,他也确实有当太守的资历和能力。

  但是,结果最后坐在太守位置上的,竟然不是他,他肯定会很失望。

  更加气人的事的是,假如新太守,是别的哪位德高望重的文官,或者功勋赫赫的老将,郡丞陶丞也许还会接乖乖受。

  可偏偏新太守,是一个毛头小子,要资历,没资历,要经验,没经验。

  在他的眼中,卫青之所以能成为代郡的太守,完全是因为他的大舅哥是如今的皇帝。

  一想到自己是被关系户顶了位置,这口怨气他怎么也不可能咽得下去。

  哪怕卫青老老实实的,郡丞陶启这边,都会想尽办法,使尽手段让卫青滚蛋。

  更何况现在卫青还在疯狂地折腾。

  在他看来,卫青的这些办法,是来埋葬他自己最好的坟墓。

  所以说,郡丞陶启不仅没有在程序上卡着卫青,反而打开方便之门,甚至公开性地支持卫青的种种行动。

  卫青滚蛋了,代郡太守的位置空出来,他接任太守,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了,他虽然支持卫青的一系列行动,但这也并不代表他会对卫青卑躬屈膝。

  因为,他要在众人的面前,表现出和卫青分庭抗礼的能量来…

  说干就干,郡丞陶启立刻就采取了行动。

  元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那天,郡丞陶启举行召开演讲的时候,给他捧场,甚至有百余人之多。

  一大群着绯穿青的官吏,依着官职高低和亲疏远近,排着队和郡丞陶启说话。

  要是不知情的人,见到这一幕,说不定还会以为陶启是代郡太守呢。

  这个“隆重场面”,很快就在代郡各地传开了,

  并且在代郡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通过这件事情,卫青和陶启巧两人之间的矛盾,被明明白白地摆在明面上。

  按照官场的规矩,一把手和二把手闹矛盾,现在,基层官员们,不得不在这两个人之间,做岀选择,到底是支持卫青,还是支持陶启。

  面对这个至关重要的站队问题,绝大多数官员,都很难做个清楚的决定。

  他们都有着很深的顾虑。

  郡丞陶启固然是小心眼,记仇,但卫青难道就不记仇吗?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一些有能力,有底气的官员,很明智地选择站中间,两不相帮。

  他们既不旗帜鲜明地支持谁,也不明火执仗地反对谁,只是作为中间派,安静地观察事态的进展,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当然,大多数的官员却没有这么幸运,没有多少能力的,他们只能在卫青和陶启之中,做出选择。

  卫青和陶启的这种派系之间,无声的对抗,便是党争。

  从大局来看,这样做法,无疑是错误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汉双壁,大汉双壁最新章节,大汉双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