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呼延当屠还是决定:向休屠泽一代派出轻骑查探。
当然,不是这一夜。
高阙外北风呼啸,墙头大雪纷飞,别说是自高阙策马而出了——高阙内的匈奴守军将士,甚至都不怎么乐意守在墙头!
但凡有点背景或实力的,都找了各自部族的地位卑贱者,接替了自己的防守位子。
即便是那些或因本职、或因替人而站上墙头的勇士,也都是三五成群的躲在墙垛内,甚至是关楼外的避风处。
——要不是呼延当屠心慌不安,特意巡查一了下,这一晚的高阙甚至有一段大几十步长的关墙,没有哪怕一名守军驻守!
确定要向休屠泽派出轻骑查探,又亲自巡视过关墙,仍旧没能完全安下心来的呼延当屠,终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毡帐之内。
一口干巴到发黑的牛肉干,一口几乎快被冻成冰沙的奶酒下肚,呼延当屠才终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草原上的生活,就是这样。
虽然呼延当屠自己,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这种心慌、不安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呼延当屠却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呼延当屠,并非一出生就被任命为右大将,并成为呼延部族数一数二的勇士的。
在呼延部,呼延当屠同一备且年纪相仿的兄弟、叔侄、舅甥,足有成百上千之数。
没办法,超大型部族,无论是呼延部在内的四大氏族,还是以单于庭为代表的匈奴本部,在对待繁衍后代这件事上,秉承的都是广撒网多捞鱼,先追求数量,而后再酌情追求质量的原则。
好比现在的草原公主:军臣单于,便曾有过三十多个手足兄弟。
虽然多半是同父异母,但草原想来不讲究生母身份尊卑,而只在意父亲的血统,以及自身实力是否强大。
在某些极个别极端情况下,甚至连父亲的血脉,都要排在个人实力的后面。
比如军臣,和现右贤王伊稚斜,便算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因为二人的父亲彼此之间是兄弟。
这就意味着这二人的父亲,均不在意自己的女人,同时也是对方的女人。
军臣的父亲,名义上是上一代老上单于,但实际上,老上单于的每一个手足兄弟——包括老上单于自己,都有可能是现军臣单于的生理学生父。
包括伊稚斜的父亲、上一代右贤王在内。
反过来,伊稚斜名义上,是上一代右贤王的儿子,但实际上,伊稚斜也未必不可能是老上单于的种。
军臣、伊稚斜兄弟二人,都只能确定各自的生母,却根本无法百分百确定各自的生父。
唯一能确定的,是二人的生父,必定是某位挛堤氏王族。
应该说,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在传宗接代这一层面,本身就是不讲究生父具体为何人,只严格要求父亲为某部族成员。
比如军臣、伊稚斜等挛堤氏王族,生父具体是何人不重要,只需要确保生父必定是挛堤氏,他们的挛堤氏王族血脉足够纯净,就可以了。
而四大氏族,几乎就是小几号的匈奴本部。
四部也都有自己的王族,也都只在意后代血脉的纯洁性,却并不很在意女人的归属,以及子孙后代的生理学归属。
而呼延当屠所在的呼延部,上一代男性王族,足有四十多人!
这些人,都有可能是呼延当屠的父亲。
和呼延当屠同岁的数百上千王族后裔,也可能是这四十多人当中,任意一个的种。
呼延当屠不在乎——就像每一个游牧之民,尤其是中大型部族王族那般。
从小,呼延当屠就只知道一点:在草原,什么都是要靠争的。
食物,衣物,马驹,弓箭——甚至与父亲,都是争来的。
呼延当屠表现得足够优秀、强大,所以抢到了当代呼延王,呼延部头人作为自己的父亲。
余下的千百呼延氏子侄,一半以上夭折,另外也有不少人死在了正常的过程当中。
有饿死的,有冻死的,有病死的。
有坠马而死的,有被野兽致死的,有与人决斗暴毙的,也有被手足兄弟活活打死的。
就像是后世某款生存类游戏——当呼延当屠顺利长大,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游牧之民壮年勇士时,曾经有数百上千号人加入的游戏,最后却只剩下不到十个人在决赛圈。
呼延当屠,逐个击败了他们。
有的被呼延当屠岸中杀害了,有的和呼延当屠决斗惨败,也有的,是自知不敌,决定投身于呼延当屠的羽翼之下。
就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呼延当屠终于成为了呼延部族那一代王族成员当中的佼佼者,并世袭传承了专属于呼延部的右大将一职。
而在那之前,类似今天这种心慌、心悸,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呼延当屠脑海中。
——在竞争的过沉重,呼延当屠杀了许多异父异母的兄弟,却也同样遭遇了许多次生死危机!
那段时日,即便已经成为了呼延部当代男丁最强大的那一个,呼延当屠也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甚至都不敢放松警惕丝毫。
有一段时间,决斗输给某位兄长,却侥幸没死的呼延当屠,甚至还经历了一段缺衣少食,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
无奈之下,呼延当屠只能独自外出打猎,以填饱肚子,并为自己积累下更多的能量。
是的。
在草原,吃饱肚子也是一种强大,能吃饱肚子也是一种本事。
时隔这么多年,再次感应到那特殊的危险预警,呼延当屠仍旧不敢告诉自己:没事的,是错觉。
因为曾几何时,就是这不知由来,且无法解释的危险预警能力,帮助呼延当屠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并最终站在呼延部族男性成员所能到达的顶点。
而且当时,呼延当屠几乎每一次心慌、心悸,最终都能指向某一个不同的不怀好意、有心染指高位的同族兄弟。
所以呼延当屠坚信:只要心慌,只要预感到危险,那就必定有危险!
从不曾有例外!
而今日,呼延当屠却有些恍惚了。
这,是呼延当屠第一次,如此费力间,都找不到这危险感知的源头究竟在何处。
“既然怕冷,也不用一直待在墙头。”
“留几个人看着,其他人都会毡帐休息,隔一会儿来看一眼就是。”
“这么大风雪,汉人连一根毛都送不到高阙下。”
呼延当屠想到从小到大,发生在单于庭,以及呼延氏内部的一系列政变、兵变。
所以,呼延当屠难得对麾下守军将士宽容了一下下,以图将有可能出现的动荡,完全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是做下安排,又去墙头转了转,视察了一下守备力量减弱后的关墙之上。
发现没啥区别——都是象征性放哨,呼延当屠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毡帐。
睡不着。
横竖睡不着。
就这么一直到后半夜,呼延当屠才怀揣着不安,不知不觉间沉沉睡去。
同一时间,高阙内的一顶顶毡帐之内,就更是鼾声轰鸣,打呼噜的生硬此起彼伏,宛如一场配合不算默契的交响乐正在演奏。
关墙上,仅有的守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如企鹅般围成一圈取暖。
被挤到最外围的倒霉蛋,也同样不会放弃,而是不断尝试着往里挤。
再也没有哪怕一个人,站在高阙南墙头,将注意力放在高阙外的伸手不见五指。
也就是在这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或者说是如过往的每一日那般,摆出象征性驻守的态势的同一时间,高阙外,却发生这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军事调动。
——最开始,是郅都率领下的先锋大军,派出了足足一百五十名精锐斥候,以绳索构筑高阙墙头的墙垛,登上了关墙。
而后,斥候精锐们便三两为各,于墙头散开。
那些阙楼下抱团取暖的勇士们,至死都想不通:这鬼天气,汉人到底是从何而来?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后,斥候们以此由内部下了关墙,却并没有在过多深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非常关键!
高阙北内侧,斥候们藏密身形,暗藏在关墙脚下,好为身后的郅都所部先锋,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先锋大军每多一个绳索攀登上高阙墙头的兵士,此战就能多出一份把握。如果能将三万先锋将士全部送上墙头,那高阙就能从内部攻破!
但很可惜,天不遂人愿。
虽然理想很美满,但最终,现实还是给了郅都所率领的先锋营将士,一个不好不差的结果。
——在开始潜入行动后,约莫半柱香的功夫,先锋大军才送不足千人上城墙,城墙北侧,便开始出现一场小规模骚乱。
郅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也能笃定:无论这混乱的源头是什么,下一步,都必然是关墙上的动静被匈奴人发现。
事已至此,郅都也终于不再犹豫,在高阙墙头昂起身,自上而下,俯视向关墙北侧,不断从毡帐中走出查探的匈奴守军将士。
清了清嗓,而后便是一声嘶吼声,响彻高阙上空的天地。
“将士们!”
“守住关墙半个时辰,我们身后的关墙上,就能多出三万先锋锐士!”
“撑到天明还不被击退,便能等到博望侯的五万中军主力!”
“——现在,守住匈奴人可以等墙的每一处台阶,坚守待援!!!”
“战后,若或者,本将亲自为诸君设宴!”
“殁了,在黄泉路上,本将也仍会为你们引路!!!”
如是一声吼和,郅都便怒目圆睁,拔除腰间佩剑,便喊打喊杀间,开始在墙头来回腾挪。
而高阙那数里长的关墙,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且源源不断的汉军将士所占据。
匈奴人很急,但拼死都无法轻易回到关墙之上。
战争,几乎是在爆发的一瞬间,便彻底陷入白热化、进入了残酷的绞肉机式高烈度攻防。
“杀!!!”
“阿~!”
“直娘贼,且看俺一剑!”
“求援,求援!!!”
一时间,关墙上下,皆是一番人仰马翻。
而在关墙外,大河对岸——高阙正南,稍偏西一些的位置。
看到高阙墙头,亮起早先约定好的火光信号,程不识也终于拔出腰间佩剑,回身望向河岸边,早已因野外拉练,而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中军将士。
“陛下密诏!”
“雁门太守郅都,为先锋大将、前将军,先击高阙!”
“朔方太守博望侯程不识,为车骑将军,率中军主力随后而至,以为支援!”
同样一声吼和过后,程不识剑指对岸的高阙,面色都在这冰天雪地间,病态涨红起来。
“此刻,高阙已破!”
“先锋营的锐士们,正与高阙内,同匈奴蛮贼捉对厮杀!”
“诸君,难道愿意将所有的武勋,都让给苍蝇郅都的先锋营,甘愿沦为押运粮草的民夫青壮吗!!!”
程不识这一声吼和喊出口,中军将士们才缓缓从惊愕中回过神来。
而后,便是一阵陡然出现的狂喜,如瘟疫般迅速席卷整个中军。
——卧槽!
——高阙!
——而且已经攻进去了!
——跟上去就有泼天功劳可以拿!
“不愿!”
“俺们也要武勋,俺们也要打高阙、杀蛮贼!”
并没有耽误太久,只大致调动起中军将士的激愤,程不识便当即回身,再度剑指河对岸。
“目标,高阙!”
“全军速进!”
“天明前抵达高阙,赏人万钱!”
“先入高阙之百人,赏钱十万!”
无需程不识再过多调动,只等程不识一声令下,中军五万将士便如脱缰的野马般,朝着对岸的高阙撒丫狂奔而去。
看着大军渡河的速度,程不识确实微微板着脸,目光再度望向对岸,愈发火光大作的高阙墙头。
“一定要撑住啊!”
“一定要撑到中军援抵!”
“这,可是我汉家毕其功于一役,才给你郅都争取到的机会!”
“千万——千万千万要把握住啊······“
高阙墙头,郅都浑身鲜血淋漓,却好似感应到什么般,下意识回身,望向高阙南边的大河。
待看清那一道道嗷嗷叫着,向高阙飞奔而来的中军将士,郅都也只咧嘴一笑。
而后,继续投入到惨烈的厮杀当中。
当然,不是这一夜。
高阙外北风呼啸,墙头大雪纷飞,别说是自高阙策马而出了——高阙内的匈奴守军将士,甚至都不怎么乐意守在墙头!
但凡有点背景或实力的,都找了各自部族的地位卑贱者,接替了自己的防守位子。
即便是那些或因本职、或因替人而站上墙头的勇士,也都是三五成群的躲在墙垛内,甚至是关楼外的避风处。
——要不是呼延当屠心慌不安,特意巡查一了下,这一晚的高阙甚至有一段大几十步长的关墙,没有哪怕一名守军驻守!
确定要向休屠泽派出轻骑查探,又亲自巡视过关墙,仍旧没能完全安下心来的呼延当屠,终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毡帐之内。
一口干巴到发黑的牛肉干,一口几乎快被冻成冰沙的奶酒下肚,呼延当屠才终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草原上的生活,就是这样。
虽然呼延当屠自己,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这种心慌、不安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呼延当屠却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呼延当屠,并非一出生就被任命为右大将,并成为呼延部族数一数二的勇士的。
在呼延部,呼延当屠同一备且年纪相仿的兄弟、叔侄、舅甥,足有成百上千之数。
没办法,超大型部族,无论是呼延部在内的四大氏族,还是以单于庭为代表的匈奴本部,在对待繁衍后代这件事上,秉承的都是广撒网多捞鱼,先追求数量,而后再酌情追求质量的原则。
好比现在的草原公主:军臣单于,便曾有过三十多个手足兄弟。
虽然多半是同父异母,但草原想来不讲究生母身份尊卑,而只在意父亲的血统,以及自身实力是否强大。
在某些极个别极端情况下,甚至连父亲的血脉,都要排在个人实力的后面。
比如军臣,和现右贤王伊稚斜,便算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因为二人的父亲彼此之间是兄弟。
这就意味着这二人的父亲,均不在意自己的女人,同时也是对方的女人。
军臣的父亲,名义上是上一代老上单于,但实际上,老上单于的每一个手足兄弟——包括老上单于自己,都有可能是现军臣单于的生理学生父。
包括伊稚斜的父亲、上一代右贤王在内。
反过来,伊稚斜名义上,是上一代右贤王的儿子,但实际上,伊稚斜也未必不可能是老上单于的种。
军臣、伊稚斜兄弟二人,都只能确定各自的生母,却根本无法百分百确定各自的生父。
唯一能确定的,是二人的生父,必定是某位挛堤氏王族。
应该说,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在传宗接代这一层面,本身就是不讲究生父具体为何人,只严格要求父亲为某部族成员。
比如军臣、伊稚斜等挛堤氏王族,生父具体是何人不重要,只需要确保生父必定是挛堤氏,他们的挛堤氏王族血脉足够纯净,就可以了。
而四大氏族,几乎就是小几号的匈奴本部。
四部也都有自己的王族,也都只在意后代血脉的纯洁性,却并不很在意女人的归属,以及子孙后代的生理学归属。
而呼延当屠所在的呼延部,上一代男性王族,足有四十多人!
这些人,都有可能是呼延当屠的父亲。
和呼延当屠同岁的数百上千王族后裔,也可能是这四十多人当中,任意一个的种。
呼延当屠不在乎——就像每一个游牧之民,尤其是中大型部族王族那般。
从小,呼延当屠就只知道一点:在草原,什么都是要靠争的。
食物,衣物,马驹,弓箭——甚至与父亲,都是争来的。
呼延当屠表现得足够优秀、强大,所以抢到了当代呼延王,呼延部头人作为自己的父亲。
余下的千百呼延氏子侄,一半以上夭折,另外也有不少人死在了正常的过程当中。
有饿死的,有冻死的,有病死的。
有坠马而死的,有被野兽致死的,有与人决斗暴毙的,也有被手足兄弟活活打死的。
就像是后世某款生存类游戏——当呼延当屠顺利长大,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游牧之民壮年勇士时,曾经有数百上千号人加入的游戏,最后却只剩下不到十个人在决赛圈。
呼延当屠,逐个击败了他们。
有的被呼延当屠岸中杀害了,有的和呼延当屠决斗惨败,也有的,是自知不敌,决定投身于呼延当屠的羽翼之下。
就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呼延当屠终于成为了呼延部族那一代王族成员当中的佼佼者,并世袭传承了专属于呼延部的右大将一职。
而在那之前,类似今天这种心慌、心悸,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呼延当屠脑海中。
——在竞争的过沉重,呼延当屠杀了许多异父异母的兄弟,却也同样遭遇了许多次生死危机!
那段时日,即便已经成为了呼延部当代男丁最强大的那一个,呼延当屠也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甚至都不敢放松警惕丝毫。
有一段时间,决斗输给某位兄长,却侥幸没死的呼延当屠,甚至还经历了一段缺衣少食,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
无奈之下,呼延当屠只能独自外出打猎,以填饱肚子,并为自己积累下更多的能量。
是的。
在草原,吃饱肚子也是一种强大,能吃饱肚子也是一种本事。
时隔这么多年,再次感应到那特殊的危险预警,呼延当屠仍旧不敢告诉自己:没事的,是错觉。
因为曾几何时,就是这不知由来,且无法解释的危险预警能力,帮助呼延当屠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并最终站在呼延部族男性成员所能到达的顶点。
而且当时,呼延当屠几乎每一次心慌、心悸,最终都能指向某一个不同的不怀好意、有心染指高位的同族兄弟。
所以呼延当屠坚信:只要心慌,只要预感到危险,那就必定有危险!
从不曾有例外!
而今日,呼延当屠却有些恍惚了。
这,是呼延当屠第一次,如此费力间,都找不到这危险感知的源头究竟在何处。
“既然怕冷,也不用一直待在墙头。”
“留几个人看着,其他人都会毡帐休息,隔一会儿来看一眼就是。”
“这么大风雪,汉人连一根毛都送不到高阙下。”
呼延当屠想到从小到大,发生在单于庭,以及呼延氏内部的一系列政变、兵变。
所以,呼延当屠难得对麾下守军将士宽容了一下下,以图将有可能出现的动荡,完全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是做下安排,又去墙头转了转,视察了一下守备力量减弱后的关墙之上。
发现没啥区别——都是象征性放哨,呼延当屠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毡帐。
睡不着。
横竖睡不着。
就这么一直到后半夜,呼延当屠才怀揣着不安,不知不觉间沉沉睡去。
同一时间,高阙内的一顶顶毡帐之内,就更是鼾声轰鸣,打呼噜的生硬此起彼伏,宛如一场配合不算默契的交响乐正在演奏。
关墙上,仅有的守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如企鹅般围成一圈取暖。
被挤到最外围的倒霉蛋,也同样不会放弃,而是不断尝试着往里挤。
再也没有哪怕一个人,站在高阙南墙头,将注意力放在高阙外的伸手不见五指。
也就是在这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或者说是如过往的每一日那般,摆出象征性驻守的态势的同一时间,高阙外,却发生这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军事调动。
——最开始,是郅都率领下的先锋大军,派出了足足一百五十名精锐斥候,以绳索构筑高阙墙头的墙垛,登上了关墙。
而后,斥候精锐们便三两为各,于墙头散开。
那些阙楼下抱团取暖的勇士们,至死都想不通:这鬼天气,汉人到底是从何而来?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后,斥候们以此由内部下了关墙,却并没有在过多深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非常关键!
高阙北内侧,斥候们藏密身形,暗藏在关墙脚下,好为身后的郅都所部先锋,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先锋大军每多一个绳索攀登上高阙墙头的兵士,此战就能多出一份把握。如果能将三万先锋将士全部送上墙头,那高阙就能从内部攻破!
但很可惜,天不遂人愿。
虽然理想很美满,但最终,现实还是给了郅都所率领的先锋营将士,一个不好不差的结果。
——在开始潜入行动后,约莫半柱香的功夫,先锋大军才送不足千人上城墙,城墙北侧,便开始出现一场小规模骚乱。
郅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也能笃定:无论这混乱的源头是什么,下一步,都必然是关墙上的动静被匈奴人发现。
事已至此,郅都也终于不再犹豫,在高阙墙头昂起身,自上而下,俯视向关墙北侧,不断从毡帐中走出查探的匈奴守军将士。
清了清嗓,而后便是一声嘶吼声,响彻高阙上空的天地。
“将士们!”
“守住关墙半个时辰,我们身后的关墙上,就能多出三万先锋锐士!”
“撑到天明还不被击退,便能等到博望侯的五万中军主力!”
“——现在,守住匈奴人可以等墙的每一处台阶,坚守待援!!!”
“战后,若或者,本将亲自为诸君设宴!”
“殁了,在黄泉路上,本将也仍会为你们引路!!!”
如是一声吼和,郅都便怒目圆睁,拔除腰间佩剑,便喊打喊杀间,开始在墙头来回腾挪。
而高阙那数里长的关墙,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且源源不断的汉军将士所占据。
匈奴人很急,但拼死都无法轻易回到关墙之上。
战争,几乎是在爆发的一瞬间,便彻底陷入白热化、进入了残酷的绞肉机式高烈度攻防。
“杀!!!”
“阿~!”
“直娘贼,且看俺一剑!”
“求援,求援!!!”
一时间,关墙上下,皆是一番人仰马翻。
而在关墙外,大河对岸——高阙正南,稍偏西一些的位置。
看到高阙墙头,亮起早先约定好的火光信号,程不识也终于拔出腰间佩剑,回身望向河岸边,早已因野外拉练,而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中军将士。
“陛下密诏!”
“雁门太守郅都,为先锋大将、前将军,先击高阙!”
“朔方太守博望侯程不识,为车骑将军,率中军主力随后而至,以为支援!”
同样一声吼和过后,程不识剑指对岸的高阙,面色都在这冰天雪地间,病态涨红起来。
“此刻,高阙已破!”
“先锋营的锐士们,正与高阙内,同匈奴蛮贼捉对厮杀!”
“诸君,难道愿意将所有的武勋,都让给苍蝇郅都的先锋营,甘愿沦为押运粮草的民夫青壮吗!!!”
程不识这一声吼和喊出口,中军将士们才缓缓从惊愕中回过神来。
而后,便是一阵陡然出现的狂喜,如瘟疫般迅速席卷整个中军。
——卧槽!
——高阙!
——而且已经攻进去了!
——跟上去就有泼天功劳可以拿!
“不愿!”
“俺们也要武勋,俺们也要打高阙、杀蛮贼!”
并没有耽误太久,只大致调动起中军将士的激愤,程不识便当即回身,再度剑指河对岸。
“目标,高阙!”
“全军速进!”
“天明前抵达高阙,赏人万钱!”
“先入高阙之百人,赏钱十万!”
无需程不识再过多调动,只等程不识一声令下,中军五万将士便如脱缰的野马般,朝着对岸的高阙撒丫狂奔而去。
看着大军渡河的速度,程不识确实微微板着脸,目光再度望向对岸,愈发火光大作的高阙墙头。
“一定要撑住啊!”
“一定要撑到中军援抵!”
“这,可是我汉家毕其功于一役,才给你郅都争取到的机会!”
“千万——千万千万要把握住啊······“
高阙墙头,郅都浑身鲜血淋漓,却好似感应到什么般,下意识回身,望向高阙南边的大河。
待看清那一道道嗷嗷叫着,向高阙飞奔而来的中军将士,郅都也只咧嘴一笑。
而后,继续投入到惨烈的厮杀当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