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647章 少城大火

小说:我父刘玄德 作者:网文老大爷 更新时间:2025-08-27 00:17:2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得到曹雄回报之后,司马懿脸色阴沉,片刻之后,开口道:“传令下去,各处火点提前行动,放火之后,各军往成北城门集结,请史将军全权节度。”

  “祭酒!?”

  曹雄猛的抬起头,满脸不可思议,他们可是刚刚全歼了叛匪,怎么就要撤军了?

  司马懿却是冷脸呵道:“曹司马莫非没有听清楚本官的命令?”

  曹雄猛的一震,赶忙低下头以示恭顺:“卑职听清楚了,卑职这就去办。”

  看着曹雄越走越远的身影,司马懿脸上的阴沉都快凝结成水滴了。

  曹雄刚刚全歼了攻打州府的叛军,阵斩了杨露和钱项,立下大功,自然有些飘了,可司马懿却没有飘。

  目光从曹雄的背影上收回,冷漠的在杨露、钱项那两颗血淋淋的脑袋上掠过,司马懿心中的不安感在急速放大。

  他第一时间就意识到眼前这两个只剩下脑袋的蠢货,很可能是真正对手放出来的烟雾弹。对方既然动手,就绝对不可能只有这点儿戏一般的举动。况且刚才曹雄拷问了降兵,也从那些人身上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其中就有孟达等人的情报。

  听降兵们交代,孟达是与他们一同前来攻打州府,可临了却没有进入州府,而是以为杨露、钱项等人守卫后路,阻击援军的名义留在了外头。

  司马懿当即决定,提前行动,提前撤离。在他看来,孟达、杨露之众根本毫无威胁可言,这必然意味着真正的威胁来源于其他地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必然是有城门被收买了。

  只是如今事发仓促,司马懿已经没有时间找出并铲除内患了,而且可以预料的是,左幕军必然已经行动,甚至很可能已经抵达成都近郊,距离他们进城也不远了。

  故此,司马懿情知事已不可为,做出提前发动,提前撤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司马懿的猜测和判断都极其正确,此时的城东东顺门上,马球正在朝着城外眺望。

  “马军候不必焦急,左将军素来信义过人,此番约定,便是暴风大雨也当按时抵达,更别说今夜风和月丽,仿如神助了。”

  说话的人乃是法正,他在回城之后,便被安排来辅佐马球,也是事实上的监军。

  张松等人拢共凑出了近千人部曲,其中挑选出四百精锐交给孟达,而剩下的四百人则安排在了东顺门门内,为的就是确保东顺门能够及时打开。

  马球乃是蜀军军候,按照编制应该有五百人,不过此时的蜀军空缺许多,他这个曲也只剩下了三百余人,被安排轮班驻守东顺门。

  叛变这等大事自然不能公之于众,马球只是找了自己最为信任的两个屯长以及三个伍长商议,确定参与的兵力也只有两个屯不到百人。

  即便就是这百人的规模,法正也劝说马球不能将事情告知所有人,而是挑选其中最为靠谱忠心的二十余人,以确保消息绝对不会泄露。

  然后再将这二十余人放置在今晚的城门口,以及城楼室内,以备关键时刻能打开城门。至于曲中的其他兵力,则在可靠军官的带领下,等到发动之后再进行劝说。

  最后,则是安排在东城门内侧民居之内的四百豪强部曲,这些部曲作为最后一道防火墙,在遭遇意外之后,将会冒险进攻城门。

  剩下的最后两百部曲,则被集中在了张松家中,保护众人的家眷和亲属。

  “是、是卑职有些心急了。”

  马球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如今虽然开春,可夜间的温度却并不高。可马球却像是身在酷暑时节一般,额头满是汗水不断滴下。

  法正倒是挺能理解,也没有苛责马球胆小,而是继续安慰道:“马军候,临大事当有静气,我等都非为私利,而是为了满城百姓。”

  马球闻言,连连点头:“法先生说的对。”

  就在此时,城外突然亮起了一道火把,摇曳了三下之后熄灭,过了一小会儿,又亮了起来,循环往复三次。

  法正、马球当即大喜。

  “左幕军已至,大事已成!”

  法正惊喜道:“军候,可速度打开城门,以迎左幕军。”

  马球这时候激动非常,虽依旧满头大汗,却掩不住脸上的喜色,赶忙应道:“先生稍待,某这就去开城。”

  说完,马球让自己的亲兵头子去城楼室内放下吊桥,而他自己则带着三四个亲兵直接下了城楼,直奔城门而去。

  很快,吊桥在夜色下发出沉重的机械声,缓缓放下。同时,城门也在月色下缓缓打开。

  城外人头攒动,人影绰绰。

  吊桥刚一放下,就有左幕军朝着城内冲了进来。

  为首之人,正是左幕军新锐勇将魏延。

  最先发现异常的自然是马球部的蜀军将士,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马球站了出来,大声喊道:“诸君不必慌张,刘季玉倒行逆施,曹子脩欲焚我成都,今日乃是左幕军入城救援,诸君只要配合行事,必无性命之忧。”

  马球所部不过三百人,其中百余人还是他的心腹,自然立刻望风而降。有了这批人的带领,其他两百人又没有主心骨,很快就跟着一起跪地乞降了。

  魏延入城之后,一边指挥着士卒接防,一边询问起马球和法正城中的具体情况。

  法正在魏延入城之后就主动下了城楼,将城中军情一一细说。

  得知大城这边并没有什么曹军驻军之后,魏延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显然,对于魏延而言,曹军才是真正的猎物,而蜀军的战功是远远比不上同等数量的曹军的。

  不过很快,魏延就压下了心中的失望,沉思片刻后,朝着法正、马球安排道:“还请法正先生同马军候一起配合我军镇守此门,接应后续部众入城,我欲率领本部人马先行一步,看看能否配合孟先生攻破州府,生擒司马仲达。”

  法正、马球当即应喏。

  魏延也不拖沓,直接带着本部千五百人朝着少城疾驰而去,只留下了五百人驻守东顺门。

  魏延走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又是一彪左幕军开始入城,打着黄字旗号,正是左幕军大将黄忠所部。

  与魏延一般无二,在听说了具体情况之后,黄忠竟也留下了五百人,然后便带着本部人马朝着魏延直追而去。

  第三波入城的是文聘,正当他询问情况,而法正、马球都觉得这位也会步前面两位的后尘时,异变突起。

  少城方向突然升腾起了滚滚浓烟,火光冲天而起。

  法正、马球皆是勃然色变,而文聘也是大为震惊。

  “这、这是何故?”

  文聘惊讶的向法正、马球询问道。

  法正脸色铁青,马球则是一脸煞白。

  最后还是法正咬着牙道:“曹军禽兽不如,早有焚城之想,我等举事反正,以迎左将军入城,便是想要能为成都百姓化解此劫,不成想曹军竟一意孤行至此地步。”

  说到这里,法正当即冲着文聘大礼下拜:“将军乃是左将军心腹爱将,恳请将军怜惜满城父老百姓,速速前往少城救火。”

  文聘脸色难看,拿下成都固然是大功一件,可若是成都被烧成了白地,那可不仅仅是功劳不翼而飞的问题了。

  再联想到刘封一贯的行事作风,文聘心中微微一动,旋即应诺道:“法先生勿忧,我既已入城,此事便责无旁贷。只是我军初入成都,不识地理,还望先生能调拨几个向导,也好助我军尽快赶到火场。”

  法正早已经备下数个向导,先前魏延,黄忠两部各自领走数人,他身边还剩有三人。

  法正也不多言,当即挑出最为可靠的一人指给文聘:“将军,此人乃是城中游侠儿,走遍成都大、少二城,将军有何不解,可直问他。”

  文聘大喜,当即带着此人开拔,朝着少城疾驰而去。

  这一次,倒是没有留下兵马辅助守城。

  接下来,凌统、张南、冯习、吕岱等各部先后赶到,看见少城大火,无不心急如焚,一个个在法正的恳求之下,赶往火场救援。

  等到天亮时分,刘封入城时,城中大火已被控制。

  眼见少城大火,刘封也是又惊又急,忧心忡忡,不顾法正的劝阻,带着亲卫直往少城而去。

  法正见劝不动刘封,赶忙前往张松府中告知。

  张松、秦宓、杨洪等人闻言,赶忙出府,与法正一同在孟达的护卫下,朝着少城赶了过去。

  等他们抵达少城时,刘封已经在左幕军一众将领的护卫下指挥左幕军灭火了。

  此时,大火已经被限制在了仓储之中,比起司马懿原本规划的火情要小了许多。

  这固然有仓促发动的关系,但文聘以及先期赶到的魏延、黄忠等人的努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先前魏延、黄忠入城之后,虽然动作极快,立刻扑向少城州府。

  在半路中,他们还遇到了孟达,得知了州府虚实,更是信心倍增,想要一举打破州府,生擒司马懿。

  可谁能想到,等到他们赶到州府的时候,司马懿竟脚底抹油,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魏延登时恼怒不已,紧追着对方朝北门而去。

  结果在半路之中,遭遇了曹军的伏击。

  幸好魏延所部的向导很是有用,带着魏延从小巷子绕到了对方的侧面,不但为正面陷围部队解了困,还逼的曹军连连后撤。

  正当左幕军士气大振,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却发现少城城南突然火光冲天,几乎映染了小半个夜空。

  魏延、黄忠二将大怒,可却无可奈何。

  两人深知以刘封的脾气性格,若是贪功而放任火势蔓延,虽有功也必遭重罚,更别说曹军虽然小败,但其阵容依旧未溃,而且北门处必然还有重兵接应,自己即便追上去,也未必能留得住对方。

  无奈之下,魏延、黄忠二人碰了下头,旋即收兵南下,脱离了与曹军的接触,赶往少城城南救火。

  正是魏延、黄忠及时赶到,再加上后面的文聘等诸部人马源源不断的赶到增援,这才将这大火控制在了少城城南,没有让它蔓延开来。

  等到上午时分,大火终于被扑灭,火场之中只有小股余火或是死灰复燃,但只要小心查找,已经无伤大碍。

  刘封抵达现场后,听取了众将的汇报。

  在火势减小之后,众将已经分出部分兵力赶往城门,城西,接管各处城门。

  这些地方的曹军已经如城门一般撤离,留下空空如也的城门,而蜀军把守的城门则是毫不知情,看见左幕军出现时甚至还一脸茫然。

  好在有张松等人的帮忙,这些蜀军很快就弃械投降,然后被集中起来投入火场之中参与救火行动。再加上张松以益州别驾的官职发下号令,动员了城中百姓帮忙救火。

  这才有了刘封入城后,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了的结果。

  少城此次大火,虽然没有太大的死伤,但府库之中剩余的物资却是被焚烧了不少。尤其是稻草、秸秆等草料,更是烧了个一干二净。

  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这些可都是仅次于粮食的好东西,东汉时期棉花不但没有推广开,而且因为棉花籽的关系,使得棉花也没法制作棉衣。

  因此,东汉人冬季大部分就靠一层层的衣物以及烤火御寒。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得靠柔软的稻草来保暖。

  同时,稻草和秸秆又是可燃物,能够用来燃烧取暖,生火做饭。

  最后,这还是冬季牲畜马匹必不可缺的口粮,可是相当重要的物资。

  如果不是因为这两种物资体积巨大,转运起来相当麻烦,而且经济价值又比不上其他物资,曹昂和司马懿是断然不会留在成都城中的。

  可运不走却不代表就会留给左幕军。更何况先前也说了,稻草、秸秆本身就是上好的易燃物,自然而然成为了大火的燃料。

  也就是张松他们发动及时,恰好扰乱了司马懿的布置,使得对方仓促行事。否则如果让司马懿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即便左幕军进了城,这火也势必救不下来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父刘玄德,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我父刘玄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