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句想说说”、“看完了有点变化”、“昨天对《与魔搏斗的人》理解得还不够全面”……

  主席话音一落,在场的六人,包括副主席柯尼斯,都接续出言。

  果然,奥尔对当下的画面是有预感的,在座都是有识之士。

  “就由我先说点浅薄的看法吧。”老规矩,主席开口,柯尼斯先接话。

  “顾陆先生聚焦了被魔驱使的人,也是我们医学意义上具有精神病倾向的作家作为主角,但在顾陆先生的笔下,没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些词汇。尼采、克莱特斯、荷尔德林、尼采都是[中魔之人]。如此独特的视角,就使顾陆先生的传记作品呈现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今早出门我看见我小孙女,忍不住亲一口的吸引力。”柯尼斯说,“只有三篇都看完,才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人性类型学。很抱歉,我私自取了一个名字。”

  德意志人的玩笑,总是在不合时宜时出现,并且很多时候并不好笑,就像吸引力的比喻。

  “人类类型学?很恰当的名字。”见贝德柯尼斯已没开口的意思,她才接话,“它不仅适用于文学领域,对分析理解其他领域的天才人物也具有启发的意义。我昨天就在想,顾陆先生有什么魔呢?”

  翻译翻译,顾陆有什么病?

  是噢,顾陆肯定有病,毕竟他的天才程度,比之三位专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的发言,让在座众人都晃神,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对华夏作家了解并不多。

  接下来众人交替发言。

  “顾陆先生在书中实际上写了四位作家。”

  “是啊歌德是更完善和理性的创作模式,而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则是激情、冲动、被魔控制的创作模式。”

  “仔细想想顾陆有可能是歌德的形态。”

  “没太可能吧,我记得顾陆先生童年生活非常悲剧。”

  ……

  眼见圆桌会议的讨论内容要歪楼了,主席奥尔马上扳正。

  奥尔说,“与魔搏斗的人,我一开始不知道书名代表什么含义。现在我清楚了,与魔搏斗就是创造力与毁灭的战斗。内涵非常深刻,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放在高中教材,而不是初中。”

  这跟华夏有段时间的做法一致,就是要减少小学和初中教材里鲁迅的文章,理由也是这样,认为这个年龄阶段并不能很好理解鲁迅的文章。

  “我有一个想法,”柯尼斯说,“三篇文章的长度不可能完整纳入初中教科书。我们应该节选其中华彩段落。就好像教科书里截取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

  “先节选,再在高中选入完整的,”柯尼斯见众人都一副赞同眼神,他语速很快的说,“那么就选入克莱斯特吧,相信各位已没有意见吧?”

  尼采篇确实是神来之笔,柯尼斯承认,但犹如被猎人驱赶的克莱斯特更能触动他的内心,使他也有点紧迫感。当然肯定没那么夸张,更没入魔。

  相信爱看书的人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喜欢一位作家,往往并不是他口碑和销量最好的作品。

  “柯尼斯先生你在说什么?肯定应该是尼采篇,尼采篇的情绪和文笔,明显是高于另外两篇。我们身为严教委员会的学者,必须注重专业性。”

  “尼采篇是好,可尼采的理论,和他的著作一点也不适合高中生。还是克莱斯特篇更合适,这才叫专业。”

  “我认为荷尔德林篇也不错。”

  ……

  是的,这下子并非能不能登上教科书的问题了,而是具体选择哪一篇的问题。

  对此,即便是奥尔从中调解,其余六人也各持己见。

  是这样的,越有知识的人,对自己的选择就越会坚持。

  圆桌会议为了此事,甚至争吵了足足半个月。

  让作家顾陆都有点遗忘了,就是刚开始几天还天天看邮箱,期待着有什么回应,后面就——随他吧。

  顾陆也没有很闲,写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就着笔了《活着》。

  没办法,除此之外他没抽到严肃长篇。

  话说回来,严肃长篇也不好抽,好比如果平行世界没百年孤独,他抽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由他创作出来真心不合适。

  活着也不太适合他书写,好在他已上了半年多的童教授课程,并且《伤痕文学发展史》已经编撰完了。

  因为顾陆名头好使,过程中帮了非常多的忙,童教授还将其纳入了编撰团队,名字只在他后面。

  国内唯一一本对伤痕文学发展的完整概括,说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内文学权威统计也不为过。

  有这段经历,《活着》出自他手合理很多。当然,即便不合理,当前以他的地位,也不会有人出来质疑,主要是顾陆自己有底子了。

  本来下半年才动笔,挪到五月份,提前一个月,也有新青年出版总社的汪社长的功劳。

  汪社长平均每周都会打来一次电话。

  “小顾啊,大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毕业大多都只有依靠三件套啊外卖滴滴快递。需要一本书来给他们力量啊。”

  “幸好我家里的那个,早几年前就毕业了,工作也稳定。”

  “大环境不景气啊,实体行业越来越不行了,中年人失业的也多,其实中年也需要抚慰。”

  他是记得顾陆说着玩的言论:“这将是一本治愈的书,能够给人最为原始的力量。”

  “别说了汪社长,我开始动笔了。”顾陆只能这样回应。

  听闻作家提前一个月动笔,汪社长就直接启动了宣传活动。

  知不知道书名都没关系,“顾陆新作”这四个字,比任何书名都管用。

  “在一段出版方和作家的关系中,始终是有先来后到的。”汪社长突然感慨。

  “?”萧经理在一旁,目光带着探索。话听着有点别扭。

  “《魔戒三部曲》这类全球人气居高不下的作品是魔都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

  话语还未说完,汪社长就被萧经理打断。

  他打断道,“社长,你不能这样说,魔戒在国际市场人气再高,海外主办方也是海雀以及其他,魔都人民出版社只有国内出版,况且《魔戒》这本书的销量,远不是顾陆老师最佳。这也就侧面证明,是欧洲更吃奇幻题材。”

  “而顾陆老师的新作是治愈系的,背景是国内,销量必定要高过魔戒。”萧经理斩钉截铁,很有自信。

  自信不单单是相信顾陆,也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了解。

  也有道理,汪社长想了想。

  “况且,汪社长你已经够厉害了。瞧瞧少年儿童文艺出版社,几年前顾陆老师书籍都由他们出版,现在五年版权到期,完全就没合作了。多少出版社求爹爹告奶奶想和顾陆老师合作啊。”萧经理说。

  那不夸张,别看顾陆的书依旧是一两百万册的售卖,但当前的大环境就是实体荒漠时代,有顾陆这样一个大爹,谁不想?

  新青年出版总社吧,去年出版物销量第一的是《来自新世界》两百多万册,第二名是《大唐杂谈》三十七万册,两者都不是一个量级。

  “那肯定,顾陆是我们冰省共青团培养出来的杰出青年。”汪社长嘚瑟起来了。

  别管顾陆认不认,但汪社长敢这样说。

  闲话家常的事说完,简社长也和萧经理谈论起正经事,就是新作宣传方案。

  顾陆的名气已经差不多到顶了,所以宣传不是以扩圈为主,而是如何吸引已知的人。

  毕竟吧,顾陆也逃不出“名作家诅咒”。

  什么是“名作家诅咒”呢?就是太有名,经常听到名字的大作家书籍,在阅读时会感觉到压力。

  诸如“他的书肯定不轻松”、“我就想看点不带脑子的”、“工作这么累了,还是别看他的书了”之类的心思。

  破诅咒!

  萧经理,身为行业有名的销售经理,他准备了一系列缜密的计划。

  计划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实施,刚开始是很平静的。

  而作家顾陆和许久不见的好友李古圆聊着天。

  “我感觉我有点不是人。”顾陆说。

  “你是有自知之明的。”李古圆马上说,“你在大多数人心中应该都是妖怪。”

  “不不不,我感觉新作《活着》有点雪中送刨冰。”顾陆难得的良心发现。

  “刨冰不好吃吗?”李古圆说,顾陆告诉他要写一部非常刀的作品。狠狠治愈清澈的大学生们。

  非常刀?目前为止咕噜大王最刀的作品也就《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种程度,李古圆感觉完全没问题。

  “我支持你的做法,出书了先发给我看看。”李古圆这样说。

  瞧着对方惊讶的眼神,李古圆说,“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什么样的刀子能让我疼?”

  李古圆对自己有自信。

  “OK,”顾陆说,“一定让你当第一个读者。”

  “你放心,有我当你的挡箭牌,这件事完全没问题。”李古圆说。

  “行了,说正经事,这次来四九城做什么?在微信里也不说,在外面吃饭也不说,神神秘秘的。”顾陆问。

  “主要是这件事,还是要讲点仪式感。”李古圆从随身携带的黑色单肩背包里拿出一个请柬。

  红色的请柬。

  “顾陆,这一次你必须到场,并且还要给我当伴郎。”李古圆说,“大作家当我伴郎,哈哈哈我可以吹好久。”

  婚礼请柬?

  哈?

  顾陆抬头看着对方,“汤圆你要结婚了?”

  “我还比你大一岁,九五年的,今年都26岁了,结婚不是很正常吗?”李古圆说,“这请柬是我提前做的几张,发给最重要的几个哥们,婚礼相关安排其实还没敲定。”

  伴郎也是婚宴的一部分,所以伴郎肯定在筹备时就收到邀请,李古圆就是想把伴郎邀请弄点仪式感出来。

  “这个新娘你还认识。”李古圆接着说。

  也是,一晃都二十六了,顾陆也25了,穿越了十年,成为世界一流的作家,没给穿越者大军丢脸吧?

  把脑中杂七杂八的想法都按下去,顾陆顺着话问下去,“我们以前的同班同学?”

  “不是,不是同班同学。”李古圆摇头。

  不是说话,那顾陆和李古圆认识共用的朋友就屈指可数了,他一时想不到。

  ”还记得何雁吗?”李古圆问,“就以前在高中我表白失败的那个女孩。”

  顾陆隐约有点印象,长得还行,不过当时高中班上颜值最高的是他同桌来着。

  人的记忆总是这样,记得和自己有关系的,记得漂亮的,至于那些普普通通的同学,就在回忆堆很难翻出来了。

  “虽然表白失败了,但何雁有个第一年级的小姐妹赵茗茗,我们一起出去玩过。”李古圆说,“那时顾陆你也在啊,还记得不?”

  “……我怎么可能记得。”顾陆说,”你也太看得起我的记忆力了。”

  “反正就是赵茗茗,我们上高二时,她上高一。我还特意邀请了何雁,感谢她虽然拒绝了我,但给了我这个机会!”

  “?”

  顾陆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具体又说不上了。

  “好好好,具体什么时候办,要不要我帮忙迎亲,我那辆红旗档次应该够吧?”顾陆说,“档次不够也没关系,我去帮忙弄几辆。”

  “对对对,车辆方面我就是觉得很难办。轱辘你有路子就帮个忙。”李古圆坦诚接受了,毕竟他婚礼一生只有一次……应该吧,最好是。

  反正很重要的时刻,就不跟好友之间客气了。

  紧接着,他和顾陆讨论着一些婚礼的细节。

  反正顾陆是非常积极的,话很密,直到李古圆问,“对了轱辘,你和周琳什么时候结婚?你们可是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啊。”

  “呃……”

  顾陆卡词时,说说萧经理安排的破诅咒宣传,初步的效果已经出来了——

  知乎发起了一个提问:“你们觉得当代最关心大学生的名作家是谁?并且说明原因。”

  神冬月寒:[个人感觉是刘振云吧,我经常看见他出席一些活动,提及当前大学生生活,而且他的《一句顶一万句》我认为也是适合玻璃心大学生看的严肃文学。]

  可以轮回吗:[必须是张嘉佳啊,近年来好多作品影视化,特别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不错,而看这部剧的观影人群,大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文字非常有温度,并且有不少作品包含校园剧情,大学生是可以共鸣的!]

  等枫来:[能提名外国作家吗?我最关心大学生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感觉题主要问的是,谁最能跟得上潮流。我觉得石黑一雄很强。石黑一雄今年刚发布的《克拉拉与太阳》,对人工智能的思考,还有剧情的铺垫,这才是能够感受文学与科技的作品。]

  大家都提名各自喜欢的作家,当然网友觉得这问题就问得很模糊。只是回答的人多了,浏览量上去了,有更多网友愿意打字。

  很快,在这个帖子浏览量达到巅峰时候,出现了一个高赞回答。

  来自网友“思考吃什么”,他这样说。

  [肯定是顾陆啊,我看到这个答案,就认为是顾陆,没有其他选择。

  这答案和顾陆年龄和大学生接近没什么关系,而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2023》这篇科幻文,主要讲述网约车司机被智能驾驶取代,然后发生争执的故事。当时这里就出现了快递外卖网约车三要素。

  同时团购网站和外卖网站的诞生,本身就被顾陆的预判到了。到了今天,顾陆知道大学生面临的学历贬值,所以我听我妻子养的狗,狗的配种对象,配种对象的主人,他是出版社的。听他说,顾陆闭关创作,就是为了给当前面临困境的人们打气,包括大学生。]

  “真的假的?你这是连家里狗子的关系都用上了,靠不靠谱?”

  “不知道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我的确需要打气,坐等顾陆新作吧。”

  “那些被提名的,石黑一雄、刘振云什么的,说要为我们打气,我肯定是不相信的,可是咕噜大王我是比较相信的。”

  “《2023》我之前没听过,看到了马上去看了。牛逼啊,难以想象在八九年前顾陆就预测到了当下的情况,这不跟那个凡尔纳一样了吗?里的内容都被实现了。”

  ……

  帖子就是为了抛出顾陆新作的主题,为的就是大家先知道写了什么,只有感兴趣了,才会去买书!

  等主题差不多通过铺层全平台都清楚了,萧经理再进行下一步。

  不过互联网上也是有聪明人看穿了这是新书广告的。

  [期待期待,顾陆的作品题材虽然多变,但内容从没让我们失望过。特别是在童话和科普两个领域,更是当代最强了。]

  看出来了,还顺手捧了一下,这样做的网友,就是广外的陈教授。

  说到陈教授,就必须介绍一下他的身份。

  首先是兼职:粤省外语学院西班牙语教授。

  主职:顾学创始人

  这样的人物,肯定是顾陆越好,他的研究越有价值。

  话说回来,陈教授并未胡乱吹捧。

  《小王子》《借东西的小人》打底,活着的童话作家,国内难以找到比肩的。

  《平面国》《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更是在科普领域一枝独秀。

  “有关顾陆研究的讲座越来越多,”陈教授留言完就切到了自己邮箱,一排排未读的邀请函。

  怎么说呢,他从独自一人研究顾学,提出:依赖性创作、依恋型创作、顾陆型分解思路等理论。

  现在已有三四所大学开设了有关顾学的课程,与此同时,有十一位著名教授进行相关研究。

  这里只说著名的,不著名的那些个教授就不说了。

  “得再开一个课程:顾陆与文学外交。”陈教授自言自语,“累哦。”

  其实他声音那么大,就不是自言自语了。

  此话是说给旁边的同僚听的,同僚屋教授是研究莎学的。

  就是莎士比亚文学。

  十几年前,国内的莎学盛行,一度压着红学。主要原因可能也是那时十分推崇欧美文学,而莎士比亚又是欧美文学的一个旗帜。

  可现如今风水轮流转,莎学那家一个惨兮兮,相关的大型讨论活动,一年也就寥寥数次。

  当然莎学再落幕,还是比西语好点。如果不是官方有什么和西班牙的活动,基本不可能有大型活动,所以屋教授当初经常的说“真羡慕陈教授,周末的日子可以自己安排。”

  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就是押中了一位作家吗?我也可以。屋教授想着。

  可更进一步……现代作家要想达到顾陆这个很不行。因为顾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

  首先多样性,顾陆作品的类型众多,文笔各式各样,研究角度就多。其次国外知名度奇高,有研究高度。最后对外交非常有帮助,有官方的隐性支持,三者合一,谁能办到?

  屋教授准备起身离开时,突然收到一条信息,脸色从多云转晴。

  “英国今年在伦敦举办的莎士比亚研究会,邀请了十几个作家的学者。”屋教授说,“我需要安排时间,和国际上的学者见面。我也只会英语、法语和少量的意呆利语,交流方面真成问题。”

  “陈教授参加的活动应该就不会有这种顾虑吧,真羡慕。”屋教授说。

  两人加起来超过一百岁,但互相阴阳怪气就跟小学生一样。这也侧面证明了,男人至死是少年……

  屋教授看对方沉默不语,脸上露出笑容,这局他赢了。

  “顾学是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文学研究流派,但我们也需要走得出去,和外国有交流的文学。”屋教授乘胜追击,“并且我认为后者更重要。”

  确实,顾学唯一的缺点是,具有区域性。陈教授张了张口,输人不能输阵,他决定说点什么。

  还未来得及开口,广外校长急冲冲的走来。

  卢校长有点——不那么瘦,额头的虚汗,能看出他走得比较快。

  校长是知道莎士比亚研究会的事来嘱咐的吗?屋教授心想,想想也正常,卢教授性格就是谨慎,教授或者学生去海外交流,他会再三叮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最新章节,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