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你来我往,讨论得非常激烈,12发10中,加上用S-75不到1/3的重量实现了相同的射程和射高,这对现场的同志们来说都是一记强心针,我们手上总算是有了可靠的自产防空弹!
而且还小巧玲珑!
作为当前我们防空装备序列中射程最远、射高最高、威力最大的S-75,它在我们搞防空的同志心里,有特殊的地位,能把这个超了,那才是真的超了。
而现在,就有这么一型导弹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不是想瞌睡来了枕头,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高振东也跟着一起乐,这东西的确好,这没什么值得怀疑的,花旗佬相同水平的标准-1还在研制,而老毛子略逊一筹、大名鼎鼎的2K12,也就是在石油湾大发神威然后后来又被爆打一顿的萨姆-6,也还在研制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货居然是现在最为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当然,有点小毛病是真的。
“这个雷达真不错,一体化程度高、性能强。”有的同志不止对导弹感兴趣,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那套雷达。
“对对对,这东西如果放到军舰上,再做大一点点,那可了不得。”海装局的同志也来了,看着这东西稀罕得紧。
对于军舰来说,它能扛得动的尺寸和重量,都有比较大的裕度,能更进一步的提升雷达性能。
同志们边走边讨论,坐了下来,现在是汇报的时候了。
导研院的同志们很是自信,汇报非常详实,毕竟手里了有货,那是真的不慌。
其他同志还时不时的问两句。
“你们这个弹倒是做得挺好,可是准备用什么发射车?还是沿用现在旌旗-1的发射系统?”
“没有没有,我们考虑是在越野卡车上安装双联装发射架,现在正在研制。”
“双联装?这个弹这么小,为什么只能装双联?”有的同志很是不解,这个弹个头不大啊,还不到5米的弹,弹径也不到40公分,一台车就装两?
“这个弹的结构比较特殊,没法做成折叠的,做成折叠的导轨可布置角度太小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导轨结构……”
导研院的同志指了指幻灯片上的弹翼,这就是高振东哭笑不得的地方。
也许是技术发展的趋同性,和后来做旌旗-61的同志如出一辙,这货的弹翼,是十-X型的……
“你们搞这么复杂的一个翼型是做什么?”说实话,别说高振东了,其他同志都有点绷不住。
但对于这件事情,导研院的同志倒也不是没有理由。
“我们的考虑,是导弹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获得比较好的舵面控制响应,事实证明,这个的确起到了效果。”
说起这件事,导研院的同志很是有些得意。
高振东笑着举起了手:“这个东西啊,我建议你们改掉,当然,作为此次定型是没有问题的,先用起来吧,不过下一步做改型的时候改掉,我建议你们还是用长边条弹翼,尾部控制舵面的方式来做比较好。”
“可是这样,机动性会不大够啊。”导研院的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只要尾翼足够大,机动性是足够的,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这个地方,就是我说你们想得太多的地方,在这个东西上面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个花活儿,同时这种混合翼型会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们的控制算法会很复杂,代价太大,得不偿失,而且这些机动性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说到这里,高振东指了指外面发射场上的那些发射架:“这个发射导轨太浪费空间了,而且导弹就这么裸着日晒雨淋的,不好,我还是建议你们搞成发射筒。”
“可是发射筒的话,这弹翼折叠后的空间不够布置滑轨,弹翼折叠不起来,发射筒直径会非常大。”导研院的同志还是有些顾虑。
高振东笑道:“那你们就不要倾斜发射嘛,你们这个弹现在主要是海军在用,海军那边本来就是搞垂直发射的,不需要滑轨这些东西,弹翼可以折叠的。要不然你们这玩意海军那边可装不了几颗。”
上辈子我们第一代真正上舰的旌旗-61,硕大粗壮的6个大圆桶里面就只装了6发导弹,整个充斥着一股子凑合的味道,而且还没备弹。
如果让这玩意也做成那样,那可就真的白瞎这枚弹了。
“垂直发射……倒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和陆地上的可就不通用了。”
“为什么不通用?你们陆地上就不能也搞垂直发射?非要倾斜发射?倾斜发射全向接战还是有些问题的。”高振东笑道。
空军的同志连连点头,带发射筒的垂直发射,无论如何都比裸着放在导轨上强多了,就算是数量不增加,也要强得多,更别说全向接战能力,他们是真的想要。
“倾斜发射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近界……”导研院的同志道。
“多大个事儿,你们用燃气舵,导弹刚发射的时候,燃气舵的效率是很高的,或者你们需要更好的发射后转弯能力的话,更极端一点,弹头矢量发动机安排四个不就行了。当然,这些是放到改进型号上去,现在这个倒是只需要改成折叠弹翼就能定型了。”高振东道。
“而且以这个弹的折叠后尺寸,用履带底盘的话,最少能装三发,甚至四到六发!”知道同志们的老毛病,高振东用火力密度引诱他们。
“履带底盘?哪儿来的履带底盘?”别说空军,就连导研院的同志也想不到,没听说我们有这东西啊。
高振东笑道:“陆军那边,本来就在用水陆两栖底盘改装通用底盘,最早就是为了自行火炮用的,现在应该是搞得差不多了,你们拿过来就能用。”
这个事情是高振东早先就和陆军那边商量过的,早就启动了,这种现成的地盘上做改装,速度是很快的。
“真有?太好了!我们就要这个!”空装局的同志大为高兴,嗨,蹭陆军老大哥的底盘,这怎么好意思。
防工委的同志这才想起来,还真有这么个东西,是原来讨论火炮的时候,高振东同志提出来要求搞的,还别说,在这里也能用。
振东同志论证装备的前瞻性,那是真的没得说。
防工委总工连连点头:“对,有这么回事儿,回头我协调一下,把底盘资料给你们送来。”
导研院的同志连连点头,这是后续改进要做的事情,不影响这个弹的验收。
“如果你们嫌贵的话,其实在越野卡车底盘上装2~4枚也不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武器不会部署到最前沿,对越野能力的要求没那么高。除非是想要伴随防空,但是那就是另外一种武器了,现在这个不合适。”
部队的同志对高振东的说法很有兴趣:“伴随防空?跟着部队一边走,一边提供防空能力?现在这套为什么不行?”
高振东指了指外面发射场上的一大堆车辆:“这一套的导弹、搜索雷达、跟踪制导雷达都分散的,很难在行进过程中提供防空能力,而且对这种野战防空来说,这些导弹太大了。野战伴随防空的话,射程有个10多公里就行,而且最好是一辆车就是一个作战单元,能独立遂行防空任务。”
空军的同志还没反应过来,陆军的同志倒是先来劲:“嗯,这东西好,这东西好!我觉得啊,可以搞一个型号。”
对他们来说,这东西是真的好。
防工委领导看了一眼高振东,你这小子,这东西还没定型呢,又在给陆军那边下饵。
他在陆装局的同志期盼的眼神里,挥了挥手:“这个事情放到后面再说,后面再说。我们先说这个中程导弹的事情。”
陆装局的同志急得抓耳挠腮,但还是按捺下了性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畅多了,毕竟这个导弹的底子在那儿,别说现在,按照高振东上辈子所知,这东西就算是80年代才搞出来,都能让同志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宣布,旌旗-2号中程防空导弹,初步定型!接下来,请导研院的同志,按照会上的商量结果,对旌旗-2号进行相关的修改……”
先定下来手上有能用的家伙事儿再说,最多把弹翼改成折叠的,这几乎没有任何工作量,剩下的,暂时就是加个发射筒的事情。
高振东听着防工委领导的话,才意识到一个事情——得,原本的旌旗-2,又没了!
“……修改完成后,先生产一部分,交付海军用于驱逐舰的改装……”
只要这些导弹能装到07型驱逐舰上,基本上舰队的防空问题就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一条驱逐舰哪怕只装10多枚,也足够应付周边海上威胁,以及其他军事行动所需。
会场上掌声雷动,虽然还有小缺陷,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可靠、准确、同时还具备强大机动能力的防空力量。
“各位技术专家,来来来,我们商量点后续的事情。”防工委领导笑道。
而且还小巧玲珑!
作为当前我们防空装备序列中射程最远、射高最高、威力最大的S-75,它在我们搞防空的同志心里,有特殊的地位,能把这个超了,那才是真的超了。
而现在,就有这么一型导弹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不是想瞌睡来了枕头,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高振东也跟着一起乐,这东西的确好,这没什么值得怀疑的,花旗佬相同水平的标准-1还在研制,而老毛子略逊一筹、大名鼎鼎的2K12,也就是在石油湾大发神威然后后来又被爆打一顿的萨姆-6,也还在研制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货居然是现在最为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当然,有点小毛病是真的。
“这个雷达真不错,一体化程度高、性能强。”有的同志不止对导弹感兴趣,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那套雷达。
“对对对,这东西如果放到军舰上,再做大一点点,那可了不得。”海装局的同志也来了,看着这东西稀罕得紧。
对于军舰来说,它能扛得动的尺寸和重量,都有比较大的裕度,能更进一步的提升雷达性能。
同志们边走边讨论,坐了下来,现在是汇报的时候了。
导研院的同志们很是自信,汇报非常详实,毕竟手里了有货,那是真的不慌。
其他同志还时不时的问两句。
“你们这个弹倒是做得挺好,可是准备用什么发射车?还是沿用现在旌旗-1的发射系统?”
“没有没有,我们考虑是在越野卡车上安装双联装发射架,现在正在研制。”
“双联装?这个弹这么小,为什么只能装双联?”有的同志很是不解,这个弹个头不大啊,还不到5米的弹,弹径也不到40公分,一台车就装两?
“这个弹的结构比较特殊,没法做成折叠的,做成折叠的导轨可布置角度太小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特殊的导轨结构……”
导研院的同志指了指幻灯片上的弹翼,这就是高振东哭笑不得的地方。
也许是技术发展的趋同性,和后来做旌旗-61的同志如出一辙,这货的弹翼,是十-X型的……
“你们搞这么复杂的一个翼型是做什么?”说实话,别说高振东了,其他同志都有点绷不住。
但对于这件事情,导研院的同志倒也不是没有理由。
“我们的考虑,是导弹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获得比较好的舵面控制响应,事实证明,这个的确起到了效果。”
说起这件事,导研院的同志很是有些得意。
高振东笑着举起了手:“这个东西啊,我建议你们改掉,当然,作为此次定型是没有问题的,先用起来吧,不过下一步做改型的时候改掉,我建议你们还是用长边条弹翼,尾部控制舵面的方式来做比较好。”
“可是这样,机动性会不大够啊。”导研院的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只要尾翼足够大,机动性是足够的,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这个地方,就是我说你们想得太多的地方,在这个东西上面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个花活儿,同时这种混合翼型会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们的控制算法会很复杂,代价太大,得不偿失,而且这些机动性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说到这里,高振东指了指外面发射场上的那些发射架:“这个发射导轨太浪费空间了,而且导弹就这么裸着日晒雨淋的,不好,我还是建议你们搞成发射筒。”
“可是发射筒的话,这弹翼折叠后的空间不够布置滑轨,弹翼折叠不起来,发射筒直径会非常大。”导研院的同志还是有些顾虑。
高振东笑道:“那你们就不要倾斜发射嘛,你们这个弹现在主要是海军在用,海军那边本来就是搞垂直发射的,不需要滑轨这些东西,弹翼可以折叠的。要不然你们这玩意海军那边可装不了几颗。”
上辈子我们第一代真正上舰的旌旗-61,硕大粗壮的6个大圆桶里面就只装了6发导弹,整个充斥着一股子凑合的味道,而且还没备弹。
如果让这玩意也做成那样,那可就真的白瞎这枚弹了。
“垂直发射……倒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和陆地上的可就不通用了。”
“为什么不通用?你们陆地上就不能也搞垂直发射?非要倾斜发射?倾斜发射全向接战还是有些问题的。”高振东笑道。
空军的同志连连点头,带发射筒的垂直发射,无论如何都比裸着放在导轨上强多了,就算是数量不增加,也要强得多,更别说全向接战能力,他们是真的想要。
“倾斜发射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近界……”导研院的同志道。
“多大个事儿,你们用燃气舵,导弹刚发射的时候,燃气舵的效率是很高的,或者你们需要更好的发射后转弯能力的话,更极端一点,弹头矢量发动机安排四个不就行了。当然,这些是放到改进型号上去,现在这个倒是只需要改成折叠弹翼就能定型了。”高振东道。
“而且以这个弹的折叠后尺寸,用履带底盘的话,最少能装三发,甚至四到六发!”知道同志们的老毛病,高振东用火力密度引诱他们。
“履带底盘?哪儿来的履带底盘?”别说空军,就连导研院的同志也想不到,没听说我们有这东西啊。
高振东笑道:“陆军那边,本来就在用水陆两栖底盘改装通用底盘,最早就是为了自行火炮用的,现在应该是搞得差不多了,你们拿过来就能用。”
这个事情是高振东早先就和陆军那边商量过的,早就启动了,这种现成的地盘上做改装,速度是很快的。
“真有?太好了!我们就要这个!”空装局的同志大为高兴,嗨,蹭陆军老大哥的底盘,这怎么好意思。
防工委的同志这才想起来,还真有这么个东西,是原来讨论火炮的时候,高振东同志提出来要求搞的,还别说,在这里也能用。
振东同志论证装备的前瞻性,那是真的没得说。
防工委总工连连点头:“对,有这么回事儿,回头我协调一下,把底盘资料给你们送来。”
导研院的同志连连点头,这是后续改进要做的事情,不影响这个弹的验收。
“如果你们嫌贵的话,其实在越野卡车底盘上装2~4枚也不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武器不会部署到最前沿,对越野能力的要求没那么高。除非是想要伴随防空,但是那就是另外一种武器了,现在这个不合适。”
部队的同志对高振东的说法很有兴趣:“伴随防空?跟着部队一边走,一边提供防空能力?现在这套为什么不行?”
高振东指了指外面发射场上的一大堆车辆:“这一套的导弹、搜索雷达、跟踪制导雷达都分散的,很难在行进过程中提供防空能力,而且对这种野战防空来说,这些导弹太大了。野战伴随防空的话,射程有个10多公里就行,而且最好是一辆车就是一个作战单元,能独立遂行防空任务。”
空军的同志还没反应过来,陆军的同志倒是先来劲:“嗯,这东西好,这东西好!我觉得啊,可以搞一个型号。”
对他们来说,这东西是真的好。
防工委领导看了一眼高振东,你这小子,这东西还没定型呢,又在给陆军那边下饵。
他在陆装局的同志期盼的眼神里,挥了挥手:“这个事情放到后面再说,后面再说。我们先说这个中程导弹的事情。”
陆装局的同志急得抓耳挠腮,但还是按捺下了性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畅多了,毕竟这个导弹的底子在那儿,别说现在,按照高振东上辈子所知,这东西就算是80年代才搞出来,都能让同志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宣布,旌旗-2号中程防空导弹,初步定型!接下来,请导研院的同志,按照会上的商量结果,对旌旗-2号进行相关的修改……”
先定下来手上有能用的家伙事儿再说,最多把弹翼改成折叠的,这几乎没有任何工作量,剩下的,暂时就是加个发射筒的事情。
高振东听着防工委领导的话,才意识到一个事情——得,原本的旌旗-2,又没了!
“……修改完成后,先生产一部分,交付海军用于驱逐舰的改装……”
只要这些导弹能装到07型驱逐舰上,基本上舰队的防空问题就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一条驱逐舰哪怕只装10多枚,也足够应付周边海上威胁,以及其他军事行动所需。
会场上掌声雷动,虽然还有小缺陷,但是我们现在有了可靠、准确、同时还具备强大机动能力的防空力量。
“各位技术专家,来来来,我们商量点后续的事情。”防工委领导笑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