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第276章 老好人生气了

小说:大明第一莽夫 作者:朕闻上古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8:0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时光飞逝。

  在朝野上下的期待之中,使团众人终于抵达京师。

  按照规矩,正使谢铎当即入宫面圣,朱厚照索性召开临时朝会。

  毕竟满朝文武都想知道,那倭国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石见银矿具体情况又是如何。

  得知谢铎回朝,群臣立刻动身赶去参加朝会。

  毕竟涉及到上亿纹银,不能光听信自己人的一面之词。

  这谢铎从不参与任何朝堂争斗,安安心心地教书育人做学问,是个纯粹的文人!

  如此一来,他就没有任何私心,不会隐瞒倭国一切消息。

  也正是如此,当年文臣缙绅才会举荐谢铎充当这个正使。

  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事实上,大明使团此次出使倭国,确实不算怎么顺利。

  但是现在他们可以天天吃顿顿吃,想吃什么海鲜都有,而且还全都免费,所以众人情绪高涨。

  大海之上不比陆地,生火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尽管船上已经备了很多的蜂窝煤和木材,但是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直接将海鲜切片吃算是最节能环保的了。

  船上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的,没有什么娱乐的项目,更是时刻颠簸,不会晕船还好一些,会晕船的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船上的午餐非常的丰富,有大量的海鲜。

  大殿里面,皇帝陛下立刻传见谢铎。

  虽然出海之前船上的食物虽然充足,但是在大海之上航行,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事。

  起初大家还十分欣喜,毕竟放在京师里面,想要吃到新鲜的海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舍得花大笔银子。

  半個月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在大海之上的话,这个日子就变的无比漫长。

  但紧接着就有新的困难接踵而至,那就是食物问题。

  所以战兵为了尽可能的节约食物,这些船的后面都有一张小拖网,一边在海上行走也是可以一边拖网捕鱼,这让使团成员每天都有吃不完的海鲜。

  而船员们也都吃的很开心,习惯了生吃,这才是在船上最好的选择,你要是不习惯想吃熟食,做梦去吧!

  使团乘坐的福船虽大,但其实也就是那么大,几分钟就可以走完。

  各种各样的海鲜,除了必须要用火烹饪的外,大部分的海鲜都是切片,

  群臣下意识地扭头望去,只见这位礼部右侍郎满脸疲惫风霜,显然此次出使倭国吃了不少苦头。

  最为关键的是,整个船队名义上是谢铎这位大明正使为主,实际上却是以京军统领马永和邓伯颜二人为主,毕竟他们麾下的两千战兵,可是真正的战兵,丝毫不会惯着这些文人老爷们。

  谢铎也不可避免地中招了,再加上他年龄大了,所以险些直接丧命在这茫茫大海之中。

  先是跨越茫茫大海,就使得这些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臣缙绅有些吃不消了。

  可是到了后面,铁人也挡不住这样吃啊!

  就连谢铎都受不了了,闻见那海鲜的腥味就想干呕作吐。

  最开始就是普遍性的晕船,头疼得要死,吃什么吐什么,最后好在是缓过来了。

  幸运的是,他平日里经常躬耕劳作,所以身子骨还算硬朗,没过几天就缓过来了。

  在船上就好比战时,战兵接管一切,谁他娘地还会惯着你们这些娇贵的文人老爷!

  不过谢铎毕竟是不一样的,加上他脾气好处事公道,所以颇受马永和邓伯颜敬重,二人时常开开小灶,给谢铎做些熟食,毕竟人家年纪大了,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总得尊老不是。

  在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里面,船队总算是抵达了倭国海港。

  整整三艘福船抵达港口,在足利义维的指挥下,进入了大内氏的核心领地。

  大内氏当代家主,大内义兴,在得知消息后,急匆匆地带着一大群家族武士赶来港口,与大明使团接洽。

  大内氏在平安时代成为周防国的国衙官人,积攒了不小的势力,镰仓幕府建立以后,大内氏又成为了幕府的御家人,成为了当地的一方霸主。

  等到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大内家嫡系的大内弘世却加入了反室町幕府的一方,成为了足利直冬的郎党,在此期间,大内弘世相继消灭了幕府方的周防国守护大内长弘(鹫头大内家)、长门国守护厚东义武,成为两国的实际支配者。不久后,大内弘世就被室町幕府以正式的周防国、长门国守护职收买,加入了幕府的一方,成为战国时代大内家的祖先。

  大内教弘制定了以山口为中心的裁判制度,事实上就是以山口为领国的首都,控制各分国,当时大内教弘实际控制的地区有周防国六郡、长门国九郡、丰前国八郡、筑前国十一郡、安艺国东西条地区及数个岛屿、石见国一郡、肥前国一郡战国时期,大内氏的领国也基本在这个规模上下浮动。

  因为当年郑和率领无敌舰队突然抵达倭国,武力威慑之下,先前还一直叫嚣的倭国也瞬间臣服了,足利义满也表现得颇为知趣,不仅主动献上了宝刀骏马,更将盘踞对马、壹歧等地的倭寇团伙一扫而空,“执其渠魁以献”,随即正式接受永乐皇帝的册封,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两国也展开了勘合贸易。

  尽管日商在宁波等地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官准牙行”的压价和欺骗,但在“勘合贸易船”停泊期间,当地市舶司的款待还是相当周到的,日常饮食、用品一律免费供应。

  不仅日商采购的如生丝、药材、字画、书籍等中国产品在日本列岛获利丰厚,就连明帝国的货币“永乐通宝”,也获得了如同今天美元一般的信用和购买力,以至于每每勘合贸易船返航之时,日本国内都是一片“唐船归朝,宣德钱到来”的喜悦之情。

  这与大明勘合贸易获得了巨大利润,长期垄断“明日贸易”的室町幕府,自然吸引了众多“羡慕妒忌恨”的目光,尤其是在室町幕府因为应仁之乱对倭国各地的控制力大降,各地大名在不断的崛起情况之下,室町幕府派出的勘合船时常在返航途中,遭遇盘踞在长门、周防等地的大内氏的抢劫,血本无归,不得不向控制濑户内海的大内氏和细川氏让渡“明日贸易”的权益。

  大内氏在室町幕府乃至倭国历史上都算是一个异类,其自诩为“百济国琳圣太子”的说法或许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但其朝鲜南部移民的身份基本上是坐实了的,世代的繁衍和经营,最终令大内氏从周防国大内村的小族群,逐渐发展为世代盘踞本州西部的“西国霸主”。

  镰仓幕府、后醍醐天皇、足利氏虽屡屡对其打压,终因顾忌其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而不得不转用怀柔政策。

  比如明应四年,室町幕府组织第七次遣明贸易团,大内氏虽有成化勘合,却并无国书,不能实现对明贸易,在幕府的斡旋下,大内氏和细川氏共同组成了第七次贸易代表团,这就是让渡利益的最好证明。

  凭借着与明廷贸易赚取的利润,大内氏实力不断攀升,而且大内义兴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人物,还在暗中收留了被赶走的室町幕府第十代将军足利义稙,时刻准备着颠覆京都。

  毕竟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掌控力不断下降,大名与大名之间的战争,大名与幕府之间的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从未停止,各地大名此之间不断的征伐,各个大名的内部同样也是争权夺利,家臣谋夺家主的产业,武士暗杀家督等等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

  偏偏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大明王朝还真的派来了使团,甚至还有两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明战兵,这更是使得大内义兴不得不提高了警惕。

  随即大明使团就在大内氏的安排下,暂时住在了其核心城市山口里面,此后谢铎接见了大内义兴和足利义稙,后者这个被赶走的十代幕府将军见到大明天朝竟然派遣了战兵来援助自己,那更是欣喜若狂,立刻请求谢铎与大内义兴整兵,反攻京都夺回自己的幕府将军大位。

  然而谢铎此次前来可不是来帮你足利义稙争什么将军大位的,他是来调停倭国内部战争,还给倭国子民一片安宁的。

  所以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谢铎以大明天使的名义,召见室町幕府与另外一个强横大名细川氏前来山口议事。

  这期间大明使团中的众人,包括马永和邓伯颜在内,也在想方设法地派人去往九州岛岛根县境内的石见国搜寻银矿下落,还动用各种手段试探大内氏上下石见银矿的消息。

  这倒是使得大内义兴对此恼怒无比,他怎么知道这些明人是如何得知消息的,那座银矿的消息一直被他们给隐藏得死死的,正在小规模的开采,连老对手细川氏都不知情,结果这群该死的明人却偏偏知道了,而且还想方设法地想要刺探银矿的消息。

  奈何大明战兵也不是什么摆设,大内氏自然不敢对使团众人动手,只能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再慢慢跟这些贪婪的家伙扯皮。

  大明正使跟足利义稙、足利义澄和细川政元扯皮。

  大内义兴则是头皮发麻地应付着这些贪婪的该死的明人,还要暗中提防这些明人刺探石见银矿的消息,或者将银矿一事透露出去给细川氏或者幕府知道,一时间也是烦躁不已。

  因为大明使团的到来,原本战火连绵的倭国反倒是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所有大名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大明天使身上。

  然而室町幕府统治力下降又不是一句空口白话,再者倭国本就对大明没有什么恭顺之心,之所以成为大明藩属国,不过是因为勘合贸易的利润罢了,此刻谢铎一人就想调停倭国内乱,制止这些野心勃勃的大名互相征战,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几方势力一再扯皮,将倭国内部生乱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以致于谢铎这个老好人都忍不住有些动怒。

  他也算是看清楚了,这些卑劣的倭人就是一群不慕教化、不知礼义廉耻的土著蛮夷,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一个个的都是极端自私自利之徒!

  大明想要凭借宗主国的威望,调停这些该死的蛮夷,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使团众人通过自己的手段,不但确定了这石见银矿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证实了大内氏正在暗中小规模偷偷摸摸地开采,所以也是坐不住了,立刻就请求谢铎返航。

  谢铎本来就被这些该死的蛮夷惹怒了,也懒得再管他们这些破事儿,立刻就直接撂挑子走了。

  本官不陪你们玩了,你们自己慢慢打吧!

  至于马永和邓伯颜等人则是率领两千战兵留了下来,他们可是没有忘记中山侯的命令,暗中与足利义维达成了协议,后者通过足利义稙与大内义兴达成了协议。

  最后的结果,就是谢铎率领使团众人在大内氏白吃白喝了两年多的时间,然后还查到了石见银矿的具体位置,马永与邓伯颜则是成了足利义稙和大内义兴的雇佣军,留在大内氏准备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事,彻底颠覆整个倭国!

  听完谢铎的叙述,群臣都是目瞪口呆,紧接着开始了议论纷纷。

  朱厚照也是难以理解,这些倭人脑子是怎么长的。

  按照谢铎和汤昊的说法,这他娘地所谓的倭国大名,其实就是一个个的村长镇长,手底下兵力不过迁把号人,你们吃饱了撑的天天干仗啊!

  大明宗主国都派人来了,让你们别干仗了安分一点,你们还敢不听,还要继续干仗?

  这可真是没有把大明宗主国放在眼里啊!

  谢铎也是来了火气,沉声道:“陛下,这些倭人就是一群不慕教化、不知礼义廉耻的土著蛮夷,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一个个的都是极端自私自利之徒!”

  “其人的性格和狼一样,伱要是对他好,他只会觉得你好欺负,对付倭国人只有用拳头,狠狠的打他们,打的他们听话了,打的他们乖乖的了,他们就会像狗一样温顺,不然他们就会对你龇牙咧嘴!”

  “我天朝一直以来都是倭国的宗主国,不计前嫌与之开展勘合贸易,对其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然而经过臣的细致观察,可以确认这些倭人对我大明没有丝毫恭顺之心,甚至就连他们派遣的朝贡使团也是各方势力全都参与其中,为了勘合贸易的利润而来!”

  “因此臣请立刻停止与倭国的勘合贸易,并且下旨申饬倭国触犯我大明天威一事,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

  谢铎是知名大儒,更是儒学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

  而亲自去了一趟倭国,在那里跟这些倭人扯皮了两三年,这位老好人是真的被恶心坏了。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那这样还给你开展什么勘合贸易?

  随着谢铎开口,群臣也是纷纷附和了起来。

  天朝宗主国出面调停,你们这些该死的蛮夷还不听话,而且还敢对大明天使不敬,确实需要给这些该死的倭国蛮夷涨涨教训了!

  汤昊一直都在静静听着,最后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没办法,这件事情真是太好笑了。

  大内义兴白白养了这些家伙两年多时间,最后人家回朝了还立刻请求朝廷停止勘合贸易,斩断大内氏的财路,这要是被大内义兴知道了,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

  此外,现在这群叫嚣着要教训倭国的朝臣,又有多少是为了维护大明的天朝宗主国威严,又有多少是为了那座石见银矿呢?

  呵呵,人心叵测啊!

  不过眼下可是一个大好机会,汤昊自然也不会放弃。

  倭国嘛,懂得都懂,不用多说什么,只要有机会,那肯定是要往死里整的!

  “陛下,臣附议!”

  “倭国之卑劣,诸位心中想来都应该清楚。”

  “从太祖洪武年间开始,倭国就一直对我大明不敬,擅杀我大明天使,囚禁使团众人,还在国书之中挑衅我大明太祖陛下。”

  “其后之所以臣服我大明,也是在郑和船队的武力威慑之下,然后就尝到了勘合贸易的甜头,所以一直与我大明保持朝贡进行勘合贸易,却从始至终都对我大明没有恭顺之心!”

  “此外这些年来,倭国的倭寇经常袭掠我们大明沿海地区,而且据臣查证所知,这些倭寇并不是什么常年靠打家劫舍生存得匪徒,大部分反倒都是倭国的地方大名组建的,也就是说倭国是一方面与我大明进行勘合贸易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却在暗中伪装成倭寇劫掠我大明沿海地区!”

  “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背主叛亲,如此卑劣小国,却从未将我大明放在眼里!”

  此话一出,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倭人的卑劣做法,实在是太恶心人了。

  一边跟你做买卖赚取利润,一边又伪装成倭寇劫掠你,这谁受得了?

  一时间,大殿内群臣激愤,全都将矛头对准了倭人。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莽夫,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莽夫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