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各大期刊的编辑前仆后继地来找方言。

  招待所的房间里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大多数奔着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而来。

  也有的仍然不死心,向方小将约稿。

  不一定非要军事题材,任何题材都可以。

  比如眼前两位,一位是《花城》的编辑,林贤治,一位是《钟山》的编辑,徐兆淮。

  「您二位犯不着在我这一棵树上吊死,我瞧着这次来参会的作家不少,那可是一片森林,要不两位去看一看其它的树?」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森林虽多,但大树却少。」

  徐兆淮叹了口气:「能愿意给《钟山》这种小刊供稿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花城》也一样。」

  林贤治摇头失笑道。

  「您二位说笑了。」

  方言皱了皱眉,真的吗,我不信!

  《钟山》和《花城》虽然比《十月》创刊得晚,但在期刊界好歹也算是「老大哥」。

  就凭两本期刊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名气,还愁约不到稿子?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这时候的《钟山》和《花城》,还不是全国著名的大刊,只是平平无奇的省级刊物,在全国文学期刊的梯队里,只能算是三流。

  跟《十月》、《燕京文学》这种全国一流的文学杂志相比,差了整整两个档次。

  「一般的稿子是不愁,但像方老师这样名家的,真的是约不到。」

  徐兆淮诚恳地讲述起自己的经历。

  比如,向谌蓉约稿,到她家里去找她,门都不开,她丈夫打开一条小缝,说不认识我。

  「我们《花城》又何尝不是呢。」

  林贤治也诉起了苦,「每次都要厚着脸皮去登门拜访,几次三番,才求到一篇稿子,他们不给,我们也理解,毕竟,作品发表在《花城》,如果打不响,打瞎了,就全白费了。」

  「都要走这么一遭,我们《十月》一开始也是这样,后来才渐渐有了起色。」

  方言摆了摆手。

  「可《十月》毕竟有方老师你们啊。」

  林贤治语气里透着羡慕。

  徐兆淮很是赞同。

  大师的圈子都是大师,名家的圈子也都是名家,《钟山》如果有方言这样的作家坐镇,恐怕比现在的《十月》只好不差,两个刊物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差了一个「方言」。

  就算是真的,也不可以说出来!

  方言摆摆手,「有我的功劳,也有大家的功劳,一起大力地发现挖掘新的作家,《十月》才会越来越有出名,有了名气和销量,名家们自然就愿意给《十月》供稿。」

  「可是……」

  林贤治苦恼不已,新的作家需要时间去发现和挖掘,新作家的成长,同样也需要时间。

  「等这批作家有点名气,再约好稿子也难,哪个不想把稿子投到更好的刊物呢?」

  徐兆淮说:「哪个作家又不想进步呢?」

  方言笑道:「所以,才要变!」

  「变?」

  林贤治和徐兆淮面面相觑,「怎么变?」

  面对两人炙热的眼神,方言继续拿《十月》举例,不能老跟在其他期刊后头,专拣它们挑剩下的稿子,或者一味请求名家赐稿。

  而是关注文学思潮的方向,抢当潮头,《十月》一直高举爱情文学的旗帜,《燕京文学》更是反思文学、谍战文学的主阵地。

  「我们《花城》也不

  是没这么想过。」

  林贤治叹了口气。

  徐兆淮也摇头苦笑,俺也一样。

  虽然《钟山》和《花城》一直紧跟文***流,组发过反思文学、爱情文学的作品集,但吃的都是冷饭剩饭,始终赶不上那口热乎饭。

  方老师,就赏一口热饭吧!

  「您二位是当局者迷,你们两家一直想要找的新的文学思潮,现在不是已经出现了?」

  方言喝了口水。

  「您是说军事文学?」

  徐兆淮隐隐琢磨出味道。

  「准确地说,是军事文学创作的新浪潮。」

  方言会心一笑。

  徐兆淮和林贤治如梦初醒。

  吃惯了残羹剩饭,都忘了热饭热菜是什么滋味。

  方老师提出的新思路,在这场座谈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有可能会带来军事文学理念上的革新,说不准,也会掀起一股不小的创作热潮。

  这口热乎饭,《花城》和《钟山》吃得上!

  「我们现在就坐在这么一座金山上。」

  方言说《十月》这一次并不打算找名家约稿,而是挖掘新的作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听方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徐兆淮沉吟了会儿,不无感慨道。

  林贤治点了下头,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花城》能在这次座谈会里发现挖掘优秀的作品,何愁不能站在军事文学新浪潮的潮头。

  见他们不再执着于找自己约稿,方言没有马上下逐客令,而是拉着《钟山》和《花城》,来了一个临时性的三方结盟。

  相约互不侵犯,特别是互不挖角。

  《十月》看上的,你们不能抢!

  同样的,《钟山》和《花城》看上的,《十月》也不会以大欺小,半道截胡!

  《十月》拉帮结派,搞文学期刊小团体的头露出来了,隐隐有当带头大哥的架势。

  当然,现在还只是个开始。

  继陕军、沪军、直系、御林军、湘军之后,方小将要跟粤军大本营的《花城》,以及苏军大本营的《钟山》,建立起关系。

  不想当大帅的小将,不是好小将!……

  送走徐兆淮和林贤治之后,方言看了眼手表,已经晚上9点半。

  正准备简单地洗漱一番,上床睡觉,一阵敲门声在此时响了起来。

  推门一看,没想到徐兆淮折返回来。

  杀了个回马枪!

  既然《钟山》要吃上军事文学新浪潮的这口热乎饭,那么在这次座谈会里,方老师这位「谍战之父」,以及「新时期军事文学理念的首倡者」,又岂能错过呢!

  差点就忽忽悠悠,就被方老师画的大饼给忽悠走了!

  「方老师,有新的作品请务必考虑考虑我们。」徐兆淮弯腰低头,语气诚恳,「拜托了!」

  方言哭笑不得,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才把《钟山》送走,不到一会儿,《花城》也杀了个回马枪。

  你们衔接得挺好啊!

  方言再次打开门,相当无语。

  「方老师,我们粤东的作者、读者都非常喜欢您的《大秦之裂变》。」

  「如果您有空的话,欢迎来粤东。」

  林贤治更进一步,不但向方言约稿,而且邀请他参加《花城》以后举办的读书班。

  类似于讲习所的创作班,但培训的时间不会太长。

  「有机会一定。」

  方言笑脸送客,想着总算能消停了,可以上床睡觉。

  然而,刚掀开被子,又响起了一阵阵敲门声。

  方言磨了磨牙,强挤出笑容,想看看又是哪个孙子兵法用得这么好,爱玩回马枪!

  就见章守仁站在门口,传达一个消息:

  「大会准备这两天组织与会人员乘车到冀北高碑店,去看当地战士打靶演习。」……

  第二天,晴空万里。

  龚樰一大清早就跟着龚父,在公园里站桩扎马步。

  紧接着,打了一套龚父教的太乙拳法,他师从太乙拳师高守武,因为自己从小身子骨弱,就被带着练武,强身健体,练着练着,从原来站桩站不稳,到脚能够到头顶。

  虽然打的全是套路,但打得有模有样。

  这一拳,至少有10年的功力。

  「今天就到这儿吧。」

  龚父端着长城牌照相机,作为照相馆的老师傅,熟练地给女儿拍着照。

  「阿爸,您能不能把这相机借给我?」

  龚樰把动作一收,轻轻地吐了口气。

  龚父好奇道:「你要拿相机做什么?」

  「厂里已经允许我到其他制片厂试镜了。」

  龚樰笑着说这几天请假条就能批下来,借着这个外出的机会,好好地旅游散心一回。

  「是这样啊,那你拿去用吧。」

  龚父爽快地答应下来。

  「谢谢阿爸!」

  龚樰大为意外,平时父亲可是像护崽儿似的护着宝贝相机。

  「不过你可小心着点,不要磕着碰着。」

  龚父已经听说女儿被换角的事了,就算再宝贝相机,但也没有自己的宝贝闺女重要。

  「您就放心吧。」

  龚樰接过相机,把玩了起来。

  「你这趟出差,要到哪个地方?」

  龚父语气里透着关心。

  龚樰说自己的第一站是湘南电影厂,会在那里多呆几天,好好领略方言笔下《那山那人那狗》的风土人情,然后坐湘桂铁路,一路向西,前往桂西电影厂。

  「桂西!这么远啊,你一个人去?」

  龚父皱了皱眉。

  「阿爸您别担心,电影厂的人会接应我的。」

  龚樰笑着安慰说当初一个人下乡插队,现在不也好好地回来了吗。

  龚父不无担忧说:「这、这……」

  「阿爸,看镜头,笑一个。」

  龚樰拿起相机,把镜头对准父亲,轻轻地按动快门。

  「咔,咔。」

  两天后的高碑店,112师的战士们子弹上膛,开枪射靶。

  方言站在不远处看着,这可是万岁军的王牌师,是第一批摩托化师、第一个机械化师、第一个数字化师,可是十足的「土豪师」。

  据说在某次朱日和军演中,击败满广峙率领的蓝军,「击毙」满广峙。

  今天,方小将算是亲眼目睹了。

  看着真眼馋,恨不得也上手打几发,哪怕是打手枪也行。

  但看归看,馋归馋,本职工作也没落下,和章守仁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作家。

  本以为自己要主动找李村葆,没想到他倒自己先送上门来了。

  「方老师,您好,我是泉州军区的李村葆!」

  免费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