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低声道:“你们父皇总是想得很多,这一次出去秋猎散散心也好。”

  李承乾点头道:“让弟弟妹妹们也出去玩玩吧。”

  皇后又抬眼看了看这个儿子,缓缓放下手中的碗筷,道:“家里的事情母后可以给你看着,可着国事朝政,你们父子要看紧。”

  “母后放心。”

  长孙皇后收回目光,点头吃着眼前的饭菜。

  李承乾嘴里嚼着芹菜,看妹妹李丽质的注意力全在小兕子身上。

  这个小妹还只会蹒跚走两步,看她憨憨的模样,总是令人欢喜。

  “当年的父皇征战天下,现在大军得胜而归,总要想着策马奔腾一番,岁月不等人,再不放肆几年,人就老了。”

  听儿子这么自语了一句,长孙皇后又皱眉不语。

  用罢饭食,李丽质还要在立政殿陪着母后。

  按照母后的吩咐还要去舅爷家一趟,李承乾刚走到殿外,长孙皇后拿着一件外衣,道:“穿上吧,别又着了风寒。”

  李承乾接过这件锦袍,原来母后早已经准备好了新衣裳。

  在母后的目光下,李承乾穿好外衣,道:“儿臣先去看望舅爷。”

  长孙皇后怀中还抱着小兕子,笑着点头。

  等皇兄离开,李丽质央求道:“母后,女儿不想去秋猎。”

  长孙皇后颔首道:“好,母后也不去。”

  “嗯。”李丽质抱着母后的手臂,又道:“女儿就在宫里陪着母后养病。”

  秋雨停了半日,刚有点阴干的地面,又迎来一波秋雨。

  整个关中都湿漉漉的。

  李承乾走到东宫的时候,宁儿已经等在东宫外了,她低声道:“皇后让人送来消息,说是殿下要去看望许国公?”

  “嗯,走一趟。”

  “喏。”

  宁儿先是眼神示意,让小福她们照看好皇子公主们,便提着伞脚步匆匆跟着殿下。

  皇帝要秋猎了,有不少将领带着兵马前往骊山。

  李承乾一路走着,看着一队队官兵从春明门离开,那是长安的东城门,向东走便是骊山。

  朝中上下已经开始为这一次的秋猎准备了,武将那边是最忙碌,一路路的兵马前往骊山准备。

  倒是文官这一派没什么大影响。

  来到朱雀大街上的许国公府邸,这里的大门就敞开着。

  李承乾站在门外,也没见有门房相迎,其实舅爷家也没有其他仆从照顾起居,只有一個老仆从一直照料着。

  “站在外面做什么,还不进来?”

  听到宅邸内的话语声,李承乾这才迈入。

  宁儿依旧撑着伞,跟着殿下的脚步。

  高士廉正在烹茶,他低声道:“今天高林有事出去了,家里也没别人。”

  李承乾稍稍一礼,又道:“孙儿确实没见到他。”

  说话间,李承乾的目光看向站在舅爷身后的人,这个男子看着模样三十岁左右,正低着头。

  高士廉也看向身后,抚须像个老顽童般地道:“履行是个傻子,你不用把他当个人。”

  “臣高履行,见过太子殿下。”

  见到儿子行礼,高士廉神色不悦道:“出去吧,老朽看到你就心烦。”

  “……”

  “滚!”

  听到亲爹一声喝,高履行又怂又慌忙应了一声,脚步匆匆离开。

  对父亲这种只疼外孙,不疼儿子的态度很是委屈,又听父亲这么赶自己,高履行心中万般苦楚,也只好低着头快步离开。

  高士廉继续烹茶,换上了一脸慈眉的笑容,道:“他自小没出息,长大了也是这德行,不会成才的,你不用和这种人来往。”

  李承乾讪讪一笑,对舅父家的家风有了几分了解,点头道:“舅爷说得是。”

  不多时,高林,也就是舅爷身边的老仆从又回来了,他提着一个菜篮子坐在水盆边便开始洗菜。

  “东宫送来的茶叶老朽收到了,只是这上了年纪还是喜欢这样烹茶,冲泡之法太过简单,没了该有的底蕴,也少了礼节。”

  茶叶冲泡简单方便,舅爷又是当年的旧勋贵,行事作风自然保持着一个旧勋贵该有的作派。

  在舅爷的认知中,就因太方便了,茶叶冲泡便可饮用,这不合礼数。

  李承乾先是坐下,见舅父端来一盆干枣,便拿了几颗拿在手里,又往口中放了一颗。

  高士廉从陶锅中捞出一碗茶水,饮了一口又道:“陛下近来很信重一个叫马周的文臣。”

  “嗯,孙儿听说了,任职监察御史。”

  “老朽听说他写得一手好文章。”

  李承乾嘴里嚼着枣,皱眉道:“舅爷是何意思?”

  高士廉又道:“像马周这样的青年才俊一定会得到重用。”

  “这大唐的青年才俊还少吗?如马周,岑文本,褚遂良,青年才俊都快不值钱了。”

  高士廉忽然笑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他们若都忠心大唐就是好事。”

  高士廉拿出一张纸,缓缓道:“这是杜荷送来的账,说是按照东宫吩咐,给老朽分润三百贯钱,还说其中一部分是伱舅舅辅机的,念老夫与辅机是一家人,便一并送来了。”

  李承乾吐出枣核又往嘴里放了一颗干枣,关中枣还是很甜的。

  “三百贯钱?你觉得老朽会要你们这点钱吗?本想着让你母后数落你一番,知道你来了,才知观音婢还是舍不得。”

  李承乾尴尬一笑。

  “观音婢若舍得数落你,也不会让你来老朽这一趟。”

  “舅爷,孙儿让杜荷给您分润并没有别的意思,自家人也要明算账,不谈当初你帮助东宫起家,这些钱就当是孙儿的孝敬。”

  “孝敬?”

  李承乾作揖道:“孙儿此生最不敢忘的便是孝敬二字。”

  话音刚落,一旁洗着菜的老仆从忽然笑了,而后走到院子另一头将这些菜用盐抹着腌了。

  屋外的雨势越来越大,屋内爷孙两人还在交谈着。

  “孙儿还有一事,还要请教舅爷。”

  “你说。”

  “如何让皇叔李道宗卸下兵权。”

  “李道宗?”高士廉冷哼道:“他现在是坐立难安了?”

  “多半是的。”

  高士廉半躺着又是慵懒地挪了挪身子,双手像自己的孙儿那般揣在袖子里,低声讲述着。

  等屋外的大雨停歇了,李承乾这才离开舅爷家,傍晚时分回了东宫。

  肥皂这东西一问世,便在长安引起了不小的风浪。

  从一开始肥皂这个东西,只有宫里才有,后来有陛下与皇后的赏赐,这肥皂也出现在了长安城的高门权贵家中。

  过了一个夏天,入秋之后长安城内便开始有了卖肥皂的商贩。

  大唐不收生产赋税,这就给了泾阳足够的空子钻。

  泾阳只事生产,不经手贩卖,而在长安行商的市税,贩夫商人都会主动上缴,这又不是泾阳的成本。

  如此泾阳又钻了一个空子。

  在这方面许敬宗是个能手,经过太子殿下一点拨,一通百通。

  肥皂一经贩卖,便风靡了长安,五十钱到六十钱一块的肥皂并不贵,稍富裕些的人家也买得起。

  泾阳与杜荷都大赚了一笔,铜钱都是一车车地送入泾阳。

  杜荷府邸,许敬宗已懒得数钱了,他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称量一番来记数。

  杜荷也不管许敬宗,他只管做好殿下吩咐的事。

  李义府脚步匆匆而来,道:“许侍郎,杜公子,出事了,我们准备造椅子的木材刚途经长安就被蓝田县扣下了。”

  闻言,许敬宗卷起了袖子,怒道:“好个蓝田县的县丞老儿,老夫去和他拼了!”

  言罢,他脚步匆匆出了府门。

  以许敬宗的能力,这点小事自然难不倒他。

  对此,杜荷并不担心。

  许敬宗只担心能否安排东宫交代的事,杜荷担心作坊就要无以为继了,哪怕现在赚了很多钱,两人的目的是不同的。

  上官仪气馁一叹,生怕许敬宗闯祸,匆匆行礼道:“杜公子,下官也走一趟。”

  杜荷点头没出声,继续写着书信。

  不多时,门房带着一卷纸而来,他低声道:“公子,东宫让人送来的信。”

  这边的信还没送出去,东宫就又有安排了。

  杜荷打开信纸皱眉看着,而后一脸凝重地放下书信,吩咐道:“让程大将军家的处默来一趟,就说我有事找他帮忙。”

  “可是处默小将军向来跋扈,小人实在是……”

  杜荷又道:“他这些天花着我杜府这么多钱,这点小事他还是会帮的。”

  “喏。”

  孙思邈又去给人看病了,老神仙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府上,只有入夜要休息的时候才会回来,反正也习惯了。

  只要殿下再不往杜府塞客人,杜荷还能觉得轻松一些。

  骊山秋猎准备了半月,关中步入深秋,闭关许久的波颇和尚终于走了出来。

  这位天竺高僧变得更寡言少语。

  因那次曲江池的游园,这位高僧好似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就算是有人花了上万钱,他都不愿意与施主谈论禅机。

  深秋时节,关中的柿子刚熟,李世民听着魏征的讲述,御史台查明有人向江夏郡王李道宗送了一百块肥皂,希望将家中的亲眷送入军中。

  “当真有此事?”原本打算去秋猎的好心情顿时被浇灭了一大半,李世民怒道:“朕的这些兄弟怎一个个……”

  魏征道:“有人向御史台递交的陈情,派人查明确有此事。”

  李世民抚着额头阴沉着脸道:“郑公以为,此事朕该如何处置?”

  魏征沉默片刻,躬身行礼道:“江夏郡王大胜而归,又有拿住吐谷浑伏允可汗之功,念其只是收受财物,还未徇私,且先罢去兵权,遣去封地。”

  “来人!”

  站在兴庆殿外的侍卫抱拳道:“末将在!”

  李世民看了眼殿外的人,正是尉迟恭举荐的梁建方,吩咐道:“你去将李道宗给朕带来。”

  梁建方躬身道:“喏。”

  江夏郡王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军中,因李道宗是大胜而归,而且是独占头功,如他这样的人在军中的名声也很好,别说不会收财物,就连在军中那也是滴酒不沾,是位军纪严明的将领。

  没人想到李道宗会做出这等事。

  等江夏郡王被带入宫中,许多人竖着耳朵打探消息。

  或许是因功劳太大,李道宗太过骄傲,从而忘乎所以?

  一直等到入夜,宫里没有消息传来,也不知道陛下对江夏郡王会如何处罚。

  宗室将领手握兵权向来是很敏感。

  兴庆殿内,李道宗将一百块肥皂放在陛下面前,解释道:“陛下,末将收得这个包袱时,只说这是家乡的肉菜而已,只等末将打开包袱才惊觉被蒙骗了。”

  “蒙骗?!”李世民怒喝道:“那你还想徇私?收肥皂与所谓肉菜有何区别!”

  李道宗连忙低下头,额头细汗不住流着,连忙道:“末将……”

  李世民颔首又道:“怎么,无从解释了?”

  有个老太监脚步匆匆而来,在陛下耳边低语了两句。

  看这个当年共同杀敌驰骋沙场的兄弟现在低垂着头。

  李世民气也撒了,缓缓道:“孝恭也是,你也是,我们这些兄弟们当年也不容易,朕又何尝不想你们都能好好享受这太平世道的富贵。”

  闻言,李道宗拜伏在地,竟有些言语哽咽。

  老太监走到了殿外,关上了殿门。

  至于接下来殿下与江夏郡王都说了什么就无从得知了。

  只知道陛下与李道宗彻夜相谈。

  翌日的早晨,李承乾如往常一样站在朝班前听政,今日早朝确实没见到皇叔。

  下了朝,才有旨意传来,江夏郡王李道宗收受他人财物,罢去军职,罚俸五年,念其立功在先,视为作风不端,禁足半月。

  原本一个军中大将,执掌千牛两卫,手下兵卒将士数千人,如今一朝一夕间没了军职。

  陛下还是念及兄弟情义的,也念及李道宗的功劳。

  原本众将领都准备好高高兴兴去秋猎,临近就差几天了,就出了这么一件扫兴的事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东宫,喝着茶水享受着片刻的清闲,缓缓道:“孤要是监理朝政,应该是站在太极殿,还是坐在太极殿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