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尤得宣宗宠爱,做贵妃时就执掌后宫,后来做了皇后,又做了太后,不仅是儿子,还是儿媳,对她都很孝敬,她想在后宫里做成什么事,轻而易举。
吩咐下去,先帝的后宫就被控制起来,就连钱皇后出入都受限制。
孙太后还真怕钱皇后殉死,因为自皇帝被俘后,她表现得太深情了。
儿子活着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的确情深,但她没想到,她如此情深。
因为,儿子虽然敬重钱氏,但她知道,若论喜爱,其实他最爱的是刘敬妃。
后宫还以为生殉的时间要到了,惶恐不安的等待毒酒和白绫。
等着,等着,没等来毒酒和白绫,却等到了一纸诏书。
新帝禀承先帝之志,废除殉葬制,自此以后,皇室中不得再出现活人殉葬。
小娥跪在人群之中,她听不懂诏书,只能听到几个关键词,她有些不敢置信,直到宣旨的内侍跪下,小姐妹巧珍扑上来,一脸兴奋地道:“小娥,小娥,你听到了吗?陛下废除殉葬制,我们不用死了!”
小娥坐倒在地,手还有些抖:“真的?”
巧珍狠狠点头:“真的!”
俩人都只有十四岁,是皇宫里最末等的宫女,但五天前,她们突然被选为淑女,陪侍先帝。
俩人进宫一年,别说皇帝,连嫔妃都没见过几个,小娥在宫里给女官们洗衣服,巧珍负责一段宫路的洒扫,每个月拿到的月钱要分出一半来孝敬上司,剩下的一半才是属于自己的。
但宫女嘛,每个月还是要花销的。
她们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皇帝的妃子。
实际上,她们也不是。
只是皇帝死了,他死前尊贵,死后也要尊贵,所以要带更多的妃嫔、宫女和内侍到地下伺候他。
小娥他们兴奋,独殿居住的妃嫔们也不遑多让。
刘敬妃手脚发软的被自己的大宫女扶起来,被扶到屋里的木榻上坐下都还有些恍惚。
大宫女一脸兴奋,但国丧,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强忍着喜悦露出悲痛之意,于是一张脸看着有些扭曲。
“娘娘——”
刘敬妃回神,再次确认:“殉葬制,废了?”
“废了,盖了玉玺,是陛下的意思!”
刘敬妃立即纠正:“不,这是先帝遗志!先帝仁厚!”
大宫女一愣,反应过来后连连点头。
“去,将佛堂收拾出来,我要为先帝祈福,宫门紧闭,近日谁来都不见。”
大宫女应下,立即带人去关门收拾佛堂。
其他妃嫔或许没有敬妃的聪慧,却也知道此刻应该低调,所以都关上门不见客。
坤宁宫很安静,钱皇后自收到圣旨后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女官们担忧又不安的看着她。
一个年轻女官走上前去,伸手握住她的,轻声道:“娘娘节哀,陛下素来爱重娘娘,他若知道此事,也会高兴的,即便寂寞,百年之后也会相遇。”
钱皇后突然笑了一声,紧绷的神情松下。
一个年长女官脸色发白,不看那年轻的女官,而是扑腾一声跪在地上,额头紧贴手背叩头:“娘娘!您若生殉,圣旨便作废,名单上二十八嫔妃,四十六宫女,还有十六内侍皆要随葬,从此以后,明宫殉葬再难废除,千秋万代的妃嫔、王妃、宫女和内侍们都要活殉,娘娘——”
钱皇后脸色温和,颔首道:“我知道,岁舒姑姑放心。”
年长女官闻言,脸上表情一松,恭恭敬敬又给钱皇后磕了三个头,便起身退到一旁。
年轻女官从她出列跪下开始便脸色不好,但她很快收敛神色,垂眸立到一旁。
岁舒也往后退去,钱皇后却叫住她:“姑姑留下照顾我吧。”
岁舒绷着脸应下。
朱祁钰的圣旨以席卷之势传遍大明,先受到冲击的是在京城的宗室。
宗室之中的王爷、郡王们听说,全都炸了锅。
一大半表示反对:“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怎么能改?”
一小部分表示支持,毫不客气的怼回去:“我们改的祖宗的东西还少吗?怎么这个就不能改了?我早看这殉葬制不顺眼了。”
“休得胡言,我们什么时候改过祖宗的东西?”
“怎么没有,远的不提,就说这殉葬,老祖宗只说殉无子的妃嫔,但这些年,有子被殉的妃嫔还少吗?”
几代后宫,最后因为皇帝遗诏,还有新帝的圣旨,新太后的明示暗示而殉葬的有子妃嫔还少吗?
这话一出,叫嚣的宗室安静了一瞬,这话可不能深究,真的深究,不仅得罪朱祁钰这一脉,其他有类似情况的藩王也要得罪的。
朱祁钰沉着脸道:“诏书已下,朕意已决,这也是皇兄的遗志,从此以后,皇室不得生殉,便是奴仆也不行。”
圣旨都下了,还是朱祁钰从回京被按到龙椅后正式下的第一道诏令,又是秉承的先帝遗志,相当于这是两个皇帝的意思,宗室们反对也无用。
王爷郡王们很快想通,觉得这时候得罪新帝不划算,而且听说太后为了给先帝争谥号,也同意了,这个时候争执,岂不是把新帝和太后都一起得罪了?
哦,还会得罪很多妃嫔的娘家。
虽说先帝的妃嫔不多,其娘家官位最高者也只有三品职,但以后的皇帝还会有妃嫔呢。
他们现在强烈反对,不知道会不会无形中得罪那些官员。
明朝宗室很少入仕当官,大家都不想得罪当权的官员。
毕竟,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所以他们就叫嚣了一下,发现新帝不可能回心转意,便迅速放弃了。
他们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朱祁钰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那么容易,这些人竟然真像潘筠所说的那样就蹦跶一下。
朱祁钰一脸的不解。
他只要有疑惑就忍不住去找潘筠。
“皇兄在时,我参加最多的就是宗室议事,凡有争议之处,都要论上十天半个月,有时候一年半载也是有的,尤其是年纪大的宗室长辈,骂起人来可狠了,怎么这次他们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潘筠:“他们只是心不够好,又不是脑子不好,反对废除殉葬,不仅得罪新帝、太后,还会得罪本朝的百官,下一朝的百官,下下一朝的百官,还有数不尽的文人,甚至宗室之中,也有许多赞同的声音。”
她道:“如前周王一样觉得此举残忍,想让家中妻妾活下来的宗室也不少,只是他们有心无力,或是不想多事,所以不言不语,殿下现在既然有圣旨,他们自然欣然遵从。”
“只有真正脑子不好使又残忍的人,才会想着坚持活人殉葬。”
朱祁钰松了一口气,明白了。
潘筠笑问:“百官议定新的谥号了吗?”
朱祁钰“嗯”了一声后道:“才定下‘英’字,已经报呈太后娘娘。”
吩咐下去,先帝的后宫就被控制起来,就连钱皇后出入都受限制。
孙太后还真怕钱皇后殉死,因为自皇帝被俘后,她表现得太深情了。
儿子活着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的确情深,但她没想到,她如此情深。
因为,儿子虽然敬重钱氏,但她知道,若论喜爱,其实他最爱的是刘敬妃。
后宫还以为生殉的时间要到了,惶恐不安的等待毒酒和白绫。
等着,等着,没等来毒酒和白绫,却等到了一纸诏书。
新帝禀承先帝之志,废除殉葬制,自此以后,皇室中不得再出现活人殉葬。
小娥跪在人群之中,她听不懂诏书,只能听到几个关键词,她有些不敢置信,直到宣旨的内侍跪下,小姐妹巧珍扑上来,一脸兴奋地道:“小娥,小娥,你听到了吗?陛下废除殉葬制,我们不用死了!”
小娥坐倒在地,手还有些抖:“真的?”
巧珍狠狠点头:“真的!”
俩人都只有十四岁,是皇宫里最末等的宫女,但五天前,她们突然被选为淑女,陪侍先帝。
俩人进宫一年,别说皇帝,连嫔妃都没见过几个,小娥在宫里给女官们洗衣服,巧珍负责一段宫路的洒扫,每个月拿到的月钱要分出一半来孝敬上司,剩下的一半才是属于自己的。
但宫女嘛,每个月还是要花销的。
她们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皇帝的妃子。
实际上,她们也不是。
只是皇帝死了,他死前尊贵,死后也要尊贵,所以要带更多的妃嫔、宫女和内侍到地下伺候他。
小娥他们兴奋,独殿居住的妃嫔们也不遑多让。
刘敬妃手脚发软的被自己的大宫女扶起来,被扶到屋里的木榻上坐下都还有些恍惚。
大宫女一脸兴奋,但国丧,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强忍着喜悦露出悲痛之意,于是一张脸看着有些扭曲。
“娘娘——”
刘敬妃回神,再次确认:“殉葬制,废了?”
“废了,盖了玉玺,是陛下的意思!”
刘敬妃立即纠正:“不,这是先帝遗志!先帝仁厚!”
大宫女一愣,反应过来后连连点头。
“去,将佛堂收拾出来,我要为先帝祈福,宫门紧闭,近日谁来都不见。”
大宫女应下,立即带人去关门收拾佛堂。
其他妃嫔或许没有敬妃的聪慧,却也知道此刻应该低调,所以都关上门不见客。
坤宁宫很安静,钱皇后自收到圣旨后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女官们担忧又不安的看着她。
一个年轻女官走上前去,伸手握住她的,轻声道:“娘娘节哀,陛下素来爱重娘娘,他若知道此事,也会高兴的,即便寂寞,百年之后也会相遇。”
钱皇后突然笑了一声,紧绷的神情松下。
一个年长女官脸色发白,不看那年轻的女官,而是扑腾一声跪在地上,额头紧贴手背叩头:“娘娘!您若生殉,圣旨便作废,名单上二十八嫔妃,四十六宫女,还有十六内侍皆要随葬,从此以后,明宫殉葬再难废除,千秋万代的妃嫔、王妃、宫女和内侍们都要活殉,娘娘——”
钱皇后脸色温和,颔首道:“我知道,岁舒姑姑放心。”
年长女官闻言,脸上表情一松,恭恭敬敬又给钱皇后磕了三个头,便起身退到一旁。
年轻女官从她出列跪下开始便脸色不好,但她很快收敛神色,垂眸立到一旁。
岁舒也往后退去,钱皇后却叫住她:“姑姑留下照顾我吧。”
岁舒绷着脸应下。
朱祁钰的圣旨以席卷之势传遍大明,先受到冲击的是在京城的宗室。
宗室之中的王爷、郡王们听说,全都炸了锅。
一大半表示反对:“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怎么能改?”
一小部分表示支持,毫不客气的怼回去:“我们改的祖宗的东西还少吗?怎么这个就不能改了?我早看这殉葬制不顺眼了。”
“休得胡言,我们什么时候改过祖宗的东西?”
“怎么没有,远的不提,就说这殉葬,老祖宗只说殉无子的妃嫔,但这些年,有子被殉的妃嫔还少吗?”
几代后宫,最后因为皇帝遗诏,还有新帝的圣旨,新太后的明示暗示而殉葬的有子妃嫔还少吗?
这话一出,叫嚣的宗室安静了一瞬,这话可不能深究,真的深究,不仅得罪朱祁钰这一脉,其他有类似情况的藩王也要得罪的。
朱祁钰沉着脸道:“诏书已下,朕意已决,这也是皇兄的遗志,从此以后,皇室不得生殉,便是奴仆也不行。”
圣旨都下了,还是朱祁钰从回京被按到龙椅后正式下的第一道诏令,又是秉承的先帝遗志,相当于这是两个皇帝的意思,宗室们反对也无用。
王爷郡王们很快想通,觉得这时候得罪新帝不划算,而且听说太后为了给先帝争谥号,也同意了,这个时候争执,岂不是把新帝和太后都一起得罪了?
哦,还会得罪很多妃嫔的娘家。
虽说先帝的妃嫔不多,其娘家官位最高者也只有三品职,但以后的皇帝还会有妃嫔呢。
他们现在强烈反对,不知道会不会无形中得罪那些官员。
明朝宗室很少入仕当官,大家都不想得罪当权的官员。
毕竟,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所以他们就叫嚣了一下,发现新帝不可能回心转意,便迅速放弃了。
他们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朱祁钰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那么容易,这些人竟然真像潘筠所说的那样就蹦跶一下。
朱祁钰一脸的不解。
他只要有疑惑就忍不住去找潘筠。
“皇兄在时,我参加最多的就是宗室议事,凡有争议之处,都要论上十天半个月,有时候一年半载也是有的,尤其是年纪大的宗室长辈,骂起人来可狠了,怎么这次他们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潘筠:“他们只是心不够好,又不是脑子不好,反对废除殉葬,不仅得罪新帝、太后,还会得罪本朝的百官,下一朝的百官,下下一朝的百官,还有数不尽的文人,甚至宗室之中,也有许多赞同的声音。”
她道:“如前周王一样觉得此举残忍,想让家中妻妾活下来的宗室也不少,只是他们有心无力,或是不想多事,所以不言不语,殿下现在既然有圣旨,他们自然欣然遵从。”
“只有真正脑子不好使又残忍的人,才会想着坚持活人殉葬。”
朱祁钰松了一口气,明白了。
潘筠笑问:“百官议定新的谥号了吗?”
朱祁钰“嗯”了一声后道:“才定下‘英’字,已经报呈太后娘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剑走偏锋的大明,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剑走偏锋的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