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讪讪地,有点不好意思地,厚着脸皮笑。
他也不想让老师血压升高的——特别是这位老师年过五旬,看着十分,嗯,壮硕,腰臀比绝对过了0.9,甚至可能过了1.0——
也就是说,结合他的年龄,性别,体型,他很大概率有高血压,高血脂,很大概率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万一气过头了,嘎巴一声倒了,沈乐固然可以无限刷治疗术,但是治疗术能不能通开脑梗,他真的没有把握……
“哎,李教授,您消消气,消消气——反正这东西也不适合放进博物馆去,我的目的是尽量把它修完整,不是尽量把它修得符合展陈标准。
您就帮我把个关,给它添点儿陶土什么的,回炉重烧,能把它的裂缝糊上吗?”
李教授慢慢放松了心情,狠狠瞪了沈乐一眼。算了,他想,私人修复,和博物馆专业修复,本来就不是一个领域:
博物馆展陈方向的专业修复,讲究的是可逆性,以及尽量保留它的原始痕迹。
所以,博物馆里的那些瓷器、陶器,能明明白白地看见用石膏补过的白地,甚至能看见碎片当中的裂纹;
而私人修复,讲究的是好看。要么天衣无缝,一眼看上去没有任何缺损,完全像是新的一样;
要么做出花头,把修复的痕迹,整成艺术的痕迹。比如锔瓷的锔钉,做成花朵、荷叶、鲤鱼之类;
比如金缮用的金漆,在瓷器上勾勒出枝枝蔓蔓,花花朵朵,盘旋缠绕整件瓷器。
当然,“新烧一块瓷片,然后拼接在待修复瓷器的缺损部分,让它看上去更加完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问题是,要加多少陶土或者瓷粉,才能让在海底浸泡了很久的,被盐分腐蚀到疏松多孔的陶器,变回坚硬结实,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而且,并不是博物馆专业修复方向的问题,所以,李教授并不知道答案,他也没有研究过——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经费,去研究这种发不了论文的题目……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你得自己去试试看。”他字斟句酌地给沈乐提建议:
“当然,最好是做一些实验,多烧几炉,大概就能有手感了?——你会烧陶的吧?”
烧陶不会,只会烧瓷。沈乐骄傲挺胸,下一刻,又飞快塌了下来:
“那,我去看看,哪里有海捞陶器可以扫货,我弄一批做实验。到时候,实验方案什么的,还要请您帮忙把把关?”
李教授挥手赶他走人。实验方案找他有什么用,你去景德镇找人啊!
景德镇那边,那批搞古瓷研究修复的教授,是真的有东西的,柴窑,哥窑,钧窑,定窑,各种各样的花色,都有人研究出来烧制的法子。
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欢心,只要学会一条秘方,就至少能在瓷器厂当个工程师、技术大拿什么的,每年十几万轻轻松松……
沈乐笑着闪人。景德镇他当然会去,只不过,不是最近。
这段时间,赵先生接了特事局的无数单子,产能全开,天天忙着烧瓷塔,已经烧得天旋地转,几座窑炉此起彼伏,烟柱日日不息。
忙碌与无聊之下,隔三差五,就要给沈乐发一条消息:
“你可害苦我了!”
“你跑哪儿去了?过来干活!帮我一起干活!别想把活计扔给我一个人!”
“你是想累死我吗?这么多瓷塔,我得烧一百年!一百年!!!”
在瓷塔烧制工作结束之前,最起码,在第一阶段任务告一段落之前,沈乐是绝对不会去自投罗网的。
反正他也有小型电炉,可以调解烧制温度、时间,可以来回慢慢做实验,用不着硬着头皮去寄人篱下。
而现在,他需要面对的问题倒是:
“直接动手烧吗?还是要清除上面沾染的妖气?又或者,用土行法术,直接补入土行精粹,给它补强?——算了,还是弄一批陶器做实验吧!”
事实上,海捞陶器,并不像海捞瓷那么容易弄到,满坑满谷,夜市上随便走一圈就有的地步。
就像李教授之前说过的:陶器大行其道的时候,海贸还不怎么流行。等到海贸流行的时候,陶器已经不是高价值货物——
就算海员们自己带点儿坛坛罐罐出海,那个比例也小得很,在茫茫多的海捞瓷当中近乎沧海一粟。
沈乐在夜市上转了几圈,无果。想了想,还是给云鲲打了个电话,让它过来接人:
“带我去找几个海妖!让他们帮我个忙,捞一些海底陶器出来,陶片也行——最好,是它们收藏比较长时间,经历妖气浸染的!”
沈乐现在,在海妖里面的人脉,啊不,妖脉,已经挺多了,不用吊死在南海老海龟一棵树上。
他一个需求扔下去,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收集到了七八箱子的各种破陶碗,破陶瓶,破陶罐,以及乱七八糟的破陶片。
沈乐旋风一样做完了清理,脱盐工作,向沉船博物馆的老师们告辞,返回珠溪镇,开始干活:
“啊,东西多就是好,可以随便尝试,烧一个砸一个都没问题。烧烧烧!努力烧!”
立刻就下手还是不行的,毕竟沈乐虽然烧过瓷器,却没有亲手烧过陶器。
他老老实实,从捏黏土开始,踩陶轮,制作陶器,入窑开烧。幸好有烧瓷器的经验和手感,他只需要掌握黏土的干湿程度,别的都不太难:
连温度都不用他一次一次去试,查查论文,按几个按钮,电炉就自动给控制好温度。
运气不错,只失败了两次,后面就一帆风顺,开一炉,成一炉。
开了三炉,烧了一堆只能用“古朴稚拙”形容,拿来装面条都用不上,只好挪去养花的瓶瓶罐罐,沈乐摩拳擦掌,全身心地投入修复工作:
他把所有的陶器,大致分为两份,尽量保证每一份里都有长得差不多、损伤程度也差不多的陶器在。
然后,动用两种方式,分别修复:
A组,用清洁术,尽量清理掉上面的妖气。B组,不用清洁术,直接拿着原物烧。
至于上面沾染了妖气,经过修复,会不会变成器灵妖怪什么的,再说了,反正大不了砸掉!
“所以……往里面填陶土,要怎么填?”
沈乐举着一片碎陶,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陶器和瓷器,相比木器之类,都属于比较致密的材质,哪怕放着不管,它也不会突然散架;
按照文物修复专业通用的修复方式,一般来说,只做粘接,不会考虑把里面被海水腐蚀的洞给填上。
至于陶器表面上的裂痕,用旧陶粉加上鱼鳔胶之类,主打一个填得上就填,填不上拉倒,谁也不想多此一举。
至于给它做加固什么的,属于沈乐异想天开,李教授劝之不动,已经干脆放养了……
既然放养,就没有谁可以请教。沈乐举着陶片看了几轮,咔咔下单了一堆——牙科设备。
什么快速、慢速的电动牙钻,什么高速钨钢车针,什么牙齿探针,什么锄型洁治器、镰型洁治器、牙渍剔除器,哗哗地买。
这玩意儿多好用啊!
又坚硬,能钻得开牙齿,就能钻得开陶片;又细,细小的尖头,不会扩大陶器上的缝隙,能够弄出沈乐需要的最小的小洞;
而且,手持牙钻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拿在手里稳稳的,想钻哪里,就钻哪里!
呃……唯一的问题就是……
沈乐把钻机开动起来,听着那嗡嗡的声响,以及牙钻落在陶片上的可怕声响,只觉得自己的牙根都跟着酸了一片。
他微微仰头,看向天花板,长大嘴巴再快速闭合,喃喃道:
“还好不是我躺在牙椅上接受治疗……看牙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酷刑了……”
换成他被压在牙科治疗床上,有个医生拿着牙钻,或者梃子,或者随便什么东西,在他嘴里呜呜的鼓捣,他一定什么都招!
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颐和园都是他烧的!
他耐着性子,把陶片上的裂痕处钻了几个孔,填入用旧陶片磨成的细腻粉末,再往外面裹上一层黏土。
送进电炉,按照设定好的程序,重新烧制一遍:
“……裂了……是温度太高了吗?还是事先要打湿?或者,应该多裹一点黏土?”
他一时找不到头绪,只好每个方向都尝试一遍。再三实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让陶片顺利烧制完毕,不至于直接裂开。
然而,烧造完毕,重新塞进CT机,拍了一个片子出来,沈乐还是摇头:
“这不行啊。只有钻孔的地方,密度有所提升;之前被海水腐蚀过的位置,密度降低了,没有办法提升回来……”
难道所有地方全都钻孔?
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那就只有动用法术了。沈乐叹一口气,再次尝试:
他挑选出三块差不多的陶片,第一块洒满旧陶粉,用精神力裹着这些细腻到极点的陶粉,往陶片内部灌输:
灌进裂痕里很方便,差不多念头一动,陶粉就簌簌地落了进去,填得满满当当;
但是,要让陶粉进入陶器内部的孔洞里,那可就太难了。
沈乐累了一身汗,几乎是一颗一颗搬运,才把一小撮陶粉塞了进去,已经感觉头晕目眩:
毕竟,这种搬运,几乎是涉及到了空间转换,而不是单纯的位置挪移。他又不能把陶片内部,打出一个个孔洞,然后暴力往里塞,不是么?
第二块,把旧陶粉换成了筛出来,用去离子水调和完毕的黏土。这次和上次差不多,甚至反而麻烦了一点:
调和黏土的水,会糊住孔洞,要一起携带进去,需要额外的力量……
到了第三块,沈乐终于微微松了口气。到他的舒适区了!可以不涉及物质,直接用法术搞定了!
沈乐珍而重之地拿出那块挑选出的陶片,往一堆看着像垃圾,其实也没比垃圾好多少的东西上摆。
那就是一堆陶粒,种花用的,两块钱可以买一升,6块钱可以买5升,被沈乐堆在一个小缸里,用来摄取土行元气。
沈乐把陶片往上一放,微微凝神,精神力勾动下面的陶粒,手势变换两下,就有一层蒙蒙的黄光从陶粒上升起,没入陶片。
沈乐一抓一放,一抓一放,连续抓了几次,再展开精神力观察,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应该已经填满了。是到此为止呢,还是放到炉子里去烧一下?”
遇事不决,请教仪器。沈乐把这片陶片拿去称重,测量密度,甚至做了个CT。然而结果,他还是举棋不定:
“算了,不能确定的话就做个对比吧。这一片不烧,再烧一片,看看效果?”
效果其实还是不错的,或者说,被法术填充过的陶片,坚强地经受住了考验,没有直接裂开。
但是,要说灵性层面,那就很伤心了。沈乐无论如何降低法术波动,都能感觉自己凝聚起来的土行力量,像一只火把一样照耀在陶片上。
哪怕上面的妖气被清理干净了,被这些土行力量一堆,都有若隐若现的灵气在上面浮现:
“放着不管的话,过个几十几百年,这玩意儿真的会成精吧?”
沈乐默默猜测着,把它锁到一个箱子里,预备这次修复工作结束,就全部砸碎了,再进窑炉烧一遍:
强大的火焰,通常能够泯灭刚刚出现的灵性。
相比之下,那几片填充了内容的陶片,哪怕是用法术搬运填充,灵性也弱到几乎没有,让人非常安心。
沈乐把这几片陶片收好,再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浸染了妖气的陶片,最后,终于长长叹一口气:
“看来还是不能偷懒啊……”
决定了,还是要用最笨最费力气的方法:
把粘土连泥带水往陶孔里搬,搬完了,重新烧一遍,才能让它结合得最好。
这些碎片全部修复以后,再想办法把他们暂时拼起来,利用它们的共鸣,寻找流落在外面的其他碎片——
“喂喂喂,你们想干嘛?我还没动手呢,你们把我往哪儿拽啊?”
他也不想让老师血压升高的——特别是这位老师年过五旬,看着十分,嗯,壮硕,腰臀比绝对过了0.9,甚至可能过了1.0——
也就是说,结合他的年龄,性别,体型,他很大概率有高血压,高血脂,很大概率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万一气过头了,嘎巴一声倒了,沈乐固然可以无限刷治疗术,但是治疗术能不能通开脑梗,他真的没有把握……
“哎,李教授,您消消气,消消气——反正这东西也不适合放进博物馆去,我的目的是尽量把它修完整,不是尽量把它修得符合展陈标准。
您就帮我把个关,给它添点儿陶土什么的,回炉重烧,能把它的裂缝糊上吗?”
李教授慢慢放松了心情,狠狠瞪了沈乐一眼。算了,他想,私人修复,和博物馆专业修复,本来就不是一个领域:
博物馆展陈方向的专业修复,讲究的是可逆性,以及尽量保留它的原始痕迹。
所以,博物馆里的那些瓷器、陶器,能明明白白地看见用石膏补过的白地,甚至能看见碎片当中的裂纹;
而私人修复,讲究的是好看。要么天衣无缝,一眼看上去没有任何缺损,完全像是新的一样;
要么做出花头,把修复的痕迹,整成艺术的痕迹。比如锔瓷的锔钉,做成花朵、荷叶、鲤鱼之类;
比如金缮用的金漆,在瓷器上勾勒出枝枝蔓蔓,花花朵朵,盘旋缠绕整件瓷器。
当然,“新烧一块瓷片,然后拼接在待修复瓷器的缺损部分,让它看上去更加完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问题是,要加多少陶土或者瓷粉,才能让在海底浸泡了很久的,被盐分腐蚀到疏松多孔的陶器,变回坚硬结实,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而且,并不是博物馆专业修复方向的问题,所以,李教授并不知道答案,他也没有研究过——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经费,去研究这种发不了论文的题目……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你得自己去试试看。”他字斟句酌地给沈乐提建议:
“当然,最好是做一些实验,多烧几炉,大概就能有手感了?——你会烧陶的吧?”
烧陶不会,只会烧瓷。沈乐骄傲挺胸,下一刻,又飞快塌了下来:
“那,我去看看,哪里有海捞陶器可以扫货,我弄一批做实验。到时候,实验方案什么的,还要请您帮忙把把关?”
李教授挥手赶他走人。实验方案找他有什么用,你去景德镇找人啊!
景德镇那边,那批搞古瓷研究修复的教授,是真的有东西的,柴窑,哥窑,钧窑,定窑,各种各样的花色,都有人研究出来烧制的法子。
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欢心,只要学会一条秘方,就至少能在瓷器厂当个工程师、技术大拿什么的,每年十几万轻轻松松……
沈乐笑着闪人。景德镇他当然会去,只不过,不是最近。
这段时间,赵先生接了特事局的无数单子,产能全开,天天忙着烧瓷塔,已经烧得天旋地转,几座窑炉此起彼伏,烟柱日日不息。
忙碌与无聊之下,隔三差五,就要给沈乐发一条消息:
“你可害苦我了!”
“你跑哪儿去了?过来干活!帮我一起干活!别想把活计扔给我一个人!”
“你是想累死我吗?这么多瓷塔,我得烧一百年!一百年!!!”
在瓷塔烧制工作结束之前,最起码,在第一阶段任务告一段落之前,沈乐是绝对不会去自投罗网的。
反正他也有小型电炉,可以调解烧制温度、时间,可以来回慢慢做实验,用不着硬着头皮去寄人篱下。
而现在,他需要面对的问题倒是:
“直接动手烧吗?还是要清除上面沾染的妖气?又或者,用土行法术,直接补入土行精粹,给它补强?——算了,还是弄一批陶器做实验吧!”
事实上,海捞陶器,并不像海捞瓷那么容易弄到,满坑满谷,夜市上随便走一圈就有的地步。
就像李教授之前说过的:陶器大行其道的时候,海贸还不怎么流行。等到海贸流行的时候,陶器已经不是高价值货物——
就算海员们自己带点儿坛坛罐罐出海,那个比例也小得很,在茫茫多的海捞瓷当中近乎沧海一粟。
沈乐在夜市上转了几圈,无果。想了想,还是给云鲲打了个电话,让它过来接人:
“带我去找几个海妖!让他们帮我个忙,捞一些海底陶器出来,陶片也行——最好,是它们收藏比较长时间,经历妖气浸染的!”
沈乐现在,在海妖里面的人脉,啊不,妖脉,已经挺多了,不用吊死在南海老海龟一棵树上。
他一个需求扔下去,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收集到了七八箱子的各种破陶碗,破陶瓶,破陶罐,以及乱七八糟的破陶片。
沈乐旋风一样做完了清理,脱盐工作,向沉船博物馆的老师们告辞,返回珠溪镇,开始干活:
“啊,东西多就是好,可以随便尝试,烧一个砸一个都没问题。烧烧烧!努力烧!”
立刻就下手还是不行的,毕竟沈乐虽然烧过瓷器,却没有亲手烧过陶器。
他老老实实,从捏黏土开始,踩陶轮,制作陶器,入窑开烧。幸好有烧瓷器的经验和手感,他只需要掌握黏土的干湿程度,别的都不太难:
连温度都不用他一次一次去试,查查论文,按几个按钮,电炉就自动给控制好温度。
运气不错,只失败了两次,后面就一帆风顺,开一炉,成一炉。
开了三炉,烧了一堆只能用“古朴稚拙”形容,拿来装面条都用不上,只好挪去养花的瓶瓶罐罐,沈乐摩拳擦掌,全身心地投入修复工作:
他把所有的陶器,大致分为两份,尽量保证每一份里都有长得差不多、损伤程度也差不多的陶器在。
然后,动用两种方式,分别修复:
A组,用清洁术,尽量清理掉上面的妖气。B组,不用清洁术,直接拿着原物烧。
至于上面沾染了妖气,经过修复,会不会变成器灵妖怪什么的,再说了,反正大不了砸掉!
“所以……往里面填陶土,要怎么填?”
沈乐举着一片碎陶,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陶器和瓷器,相比木器之类,都属于比较致密的材质,哪怕放着不管,它也不会突然散架;
按照文物修复专业通用的修复方式,一般来说,只做粘接,不会考虑把里面被海水腐蚀的洞给填上。
至于陶器表面上的裂痕,用旧陶粉加上鱼鳔胶之类,主打一个填得上就填,填不上拉倒,谁也不想多此一举。
至于给它做加固什么的,属于沈乐异想天开,李教授劝之不动,已经干脆放养了……
既然放养,就没有谁可以请教。沈乐举着陶片看了几轮,咔咔下单了一堆——牙科设备。
什么快速、慢速的电动牙钻,什么高速钨钢车针,什么牙齿探针,什么锄型洁治器、镰型洁治器、牙渍剔除器,哗哗地买。
这玩意儿多好用啊!
又坚硬,能钻得开牙齿,就能钻得开陶片;又细,细小的尖头,不会扩大陶器上的缝隙,能够弄出沈乐需要的最小的小洞;
而且,手持牙钻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拿在手里稳稳的,想钻哪里,就钻哪里!
呃……唯一的问题就是……
沈乐把钻机开动起来,听着那嗡嗡的声响,以及牙钻落在陶片上的可怕声响,只觉得自己的牙根都跟着酸了一片。
他微微仰头,看向天花板,长大嘴巴再快速闭合,喃喃道:
“还好不是我躺在牙椅上接受治疗……看牙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酷刑了……”
换成他被压在牙科治疗床上,有个医生拿着牙钻,或者梃子,或者随便什么东西,在他嘴里呜呜的鼓捣,他一定什么都招!
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颐和园都是他烧的!
他耐着性子,把陶片上的裂痕处钻了几个孔,填入用旧陶片磨成的细腻粉末,再往外面裹上一层黏土。
送进电炉,按照设定好的程序,重新烧制一遍:
“……裂了……是温度太高了吗?还是事先要打湿?或者,应该多裹一点黏土?”
他一时找不到头绪,只好每个方向都尝试一遍。再三实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让陶片顺利烧制完毕,不至于直接裂开。
然而,烧造完毕,重新塞进CT机,拍了一个片子出来,沈乐还是摇头:
“这不行啊。只有钻孔的地方,密度有所提升;之前被海水腐蚀过的位置,密度降低了,没有办法提升回来……”
难道所有地方全都钻孔?
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那就只有动用法术了。沈乐叹一口气,再次尝试:
他挑选出三块差不多的陶片,第一块洒满旧陶粉,用精神力裹着这些细腻到极点的陶粉,往陶片内部灌输:
灌进裂痕里很方便,差不多念头一动,陶粉就簌簌地落了进去,填得满满当当;
但是,要让陶粉进入陶器内部的孔洞里,那可就太难了。
沈乐累了一身汗,几乎是一颗一颗搬运,才把一小撮陶粉塞了进去,已经感觉头晕目眩:
毕竟,这种搬运,几乎是涉及到了空间转换,而不是单纯的位置挪移。他又不能把陶片内部,打出一个个孔洞,然后暴力往里塞,不是么?
第二块,把旧陶粉换成了筛出来,用去离子水调和完毕的黏土。这次和上次差不多,甚至反而麻烦了一点:
调和黏土的水,会糊住孔洞,要一起携带进去,需要额外的力量……
到了第三块,沈乐终于微微松了口气。到他的舒适区了!可以不涉及物质,直接用法术搞定了!
沈乐珍而重之地拿出那块挑选出的陶片,往一堆看着像垃圾,其实也没比垃圾好多少的东西上摆。
那就是一堆陶粒,种花用的,两块钱可以买一升,6块钱可以买5升,被沈乐堆在一个小缸里,用来摄取土行元气。
沈乐把陶片往上一放,微微凝神,精神力勾动下面的陶粒,手势变换两下,就有一层蒙蒙的黄光从陶粒上升起,没入陶片。
沈乐一抓一放,一抓一放,连续抓了几次,再展开精神力观察,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应该已经填满了。是到此为止呢,还是放到炉子里去烧一下?”
遇事不决,请教仪器。沈乐把这片陶片拿去称重,测量密度,甚至做了个CT。然而结果,他还是举棋不定:
“算了,不能确定的话就做个对比吧。这一片不烧,再烧一片,看看效果?”
效果其实还是不错的,或者说,被法术填充过的陶片,坚强地经受住了考验,没有直接裂开。
但是,要说灵性层面,那就很伤心了。沈乐无论如何降低法术波动,都能感觉自己凝聚起来的土行力量,像一只火把一样照耀在陶片上。
哪怕上面的妖气被清理干净了,被这些土行力量一堆,都有若隐若现的灵气在上面浮现:
“放着不管的话,过个几十几百年,这玩意儿真的会成精吧?”
沈乐默默猜测着,把它锁到一个箱子里,预备这次修复工作结束,就全部砸碎了,再进窑炉烧一遍:
强大的火焰,通常能够泯灭刚刚出现的灵性。
相比之下,那几片填充了内容的陶片,哪怕是用法术搬运填充,灵性也弱到几乎没有,让人非常安心。
沈乐把这几片陶片收好,再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浸染了妖气的陶片,最后,终于长长叹一口气:
“看来还是不能偷懒啊……”
决定了,还是要用最笨最费力气的方法:
把粘土连泥带水往陶孔里搬,搬完了,重新烧一遍,才能让它结合得最好。
这些碎片全部修复以后,再想办法把他们暂时拼起来,利用它们的共鸣,寻找流落在外面的其他碎片——
“喂喂喂,你们想干嘛?我还没动手呢,你们把我往哪儿拽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节,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节,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