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没什么耐心的曹宏鲲,在笑过之后,眼见得晏旭什么屁事儿也没有,还见天儿的鲜亮风光,实在是再也忍不住,拉了大哥抱怨个没完没了。

  曹宏鹏也被这小弟给念叨烦了,也觉得:真要沉住气等到晏旭乡试之后,自家小弟的心性会先左了去。

  便瞒着父亲,兄弟二人一起计议了通过别的手段,先将晏旭和杜景辰、甚至是小胖墩毁掉。

  ……

  听到意外消息的三头“小萝卜”,一下被震惊在当场。

  晏旭忽觉自己两眼发黑,耳刺尖鸣,意识涣散。

  他猛咬一下舌尖,晃晃脑袋,睁大眼睛看着仿佛一瞬间旋转起来了的天地,撑桌站起了身,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回去!”

  是他疏忽大意了,是他太小瞧了这段卖书恩怨,是他高看了曹森的格局,是他……又犯了低估人性的错误,忘了保护家人!

  杜景辰也被吓得哭出声来。

  这时候,小胖墩的“指挥若定”就显现出来。

  “卫一,速度召集十名护卫贴身防护;安排人盯着曹森和曹宏鲲、暗搜曹府别院、居处,寻找帐本和周婶。再命人提前赶回开县,尽量招雇人手扩大搜索,要尽快找到周婶的下落;再派人通知家里。还有,把你们身上所有的银票收集起来放在你身上!”

  然后,放缓声音安慰晏旭和杜景辰,“别慌。杜家案子涉及偷税漏税,只要补交上足额的欠额和罚银,再挨上二十大板就能没事儿。”

  晏旭却不这么想。

  他知道:事情虽然听起来并不严重,有小胖墩在,银子那些也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杜家夫妇承认罪行,从此杜景辰与科举无缘,大好前景将生生葬送!

  先回吧,回去再说。

  风雨又临,伴随着漆黑的夜,拍打着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更像个黑漆漆的罩子,罩得里面的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一行人,就这样点着防水火把,骑着快马,冲进了雨夜之中,一路疾驰。

  至晨时末,天地暗朦一片,风雨之势大作,终于赶到开县,浑身精湿的晏旭,直直叩开了陈县令公事房的大门。

  抹把脸上的雨水,晏旭站直身形,认真揖手行礼:“晚生见过陈大人。”

  陈县令,陈文轩,看着满脸疲惫,身体还在打颤却稳稳站立的晏旭,搁下笔,双手置桌,十指交叉。

  平静地道:“杜家,自杜大伟祖父一辈起,就在自家贩卖腌制的泡菜。至他这一代,没有少交过一文个人收入税。但是,他们忘了交买卖税。这笔税赋,在五年前被单独列出。哪怕贩卖一个鸡蛋、一颗果子,都要缴纳。”

  “上前日,邵红秋,也即杜景辰的母亲,收了刘管家一千两买房全额。已搜出。银号掌柜也有证实,当日,邵氏有拿那样的银票去验证真假。刘管家出示的买卖契约纸上,有清楚的邵氏拇指摁纹。”

  “契约纸上,写明了次日即交付地契。刘管家云:付够银两,当日没收房,是他心善,留给杜家搬家时间。次日他去收房时,邵氏却不认账,亦不退赔。且那张银票的背面,也有刘管家左手的食指摁纹。他说是两人一交一收间,他的手指无意中蹭到印泥沾染的。”

  “本官有查证:属实。其与邵氏的摁纹,上面的印泥新旧程度,显示两者之间留下的时间极为接近。且刘管家说当时还有请了两名县秀才一同去的杜家做的这笔交易。还有邵氏,已承认的确收了人家一千两。晏旭,你听懂了吗?”

  “晚生不懂,”晏旭直接摇头,哪怕他心里懂了,也必须要据理力争。

  “您说杜家偷逃赋税,究竟是他们不知、还是存心故意?收取税赋的人,没有告诉他们吗?五年来都没有上门追缴,因何突然发难?”

  “再有,就杜家那些屋院、那片地界,怎么可能就值一千两纹银?这说不通。退一步讲,就算邵氏见钱眼开,一千两,足够买那样的屋宇好多栋,她又为何非要抵赖反悔?且她与杜大伟做泡菜买卖几十年,从来没有赖过人家一个铜子、一颗菜头。有这样的信誉在,再突犯这样的罪,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陈文轩的眉头微微动了动,带着些无奈的表情,看着晏旭。

  “让你通文墨,不是让你学会胡搅蛮缠。”

  陈文轩说着指了指案桌上堆放的一系列物证,再道:“全县十几万人,县衙总共才多少人?谁家在自己后院做买卖,我们没法一一全都知晓。且你也明白税赋的收取方式。”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售卖些什么,这谁也算不清。就按平均分摊的数额来交。

  比如:这个村子的户籍上登记了多少人,村长记录了村里饲养了多少禽畜等等,报上去。人头税就很清楚,其余的呢,上面就定个大概的平均数。

  年底时,会把这个定好的数额通知到村长,再由村长收了统一交上来。村长收不动的,就登记上名册,衙门再派人去催收。

  杜家缴纳的税赋,是够这个平均数额的。那谁还会去细分?

  可不知道的时候还好,被人举告了,再一细细分出来、一一比对,问题就出来了。等于是杜家占了平均额的便宜,减少了泡菜的买卖税。

  认真说起来,这笔差额,应当是杜家主动来衙门缴纳。可他们没有,那就成了偷漏税赋。

  现在来说什么他们不懂,并非存心,那谁能知道了?反正帐面上,已成事实。

  晏旭闭了闭眼睛后,再次行礼,请求道:“补缴足额,包括罚银,挨板子,这些他们该受则受。晚生只想恳求大人,能不能不记罪档……杜景辰他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如此便废,实在可惜。”

  按照杜家五年漏税来算,补缴五百两,加罚五百两,是一千两。再有那个硬被扣上却没有证据翻案的收银不给房,那就是赔付三倍订金,是三千两。一共是四千两、五十大板。

  晏旭只能求不记罪档。

  “晏旭啊,”陈文轩靠进了椅背,语重心长道:“是,法理不外乎人情。本官也不想毁了一颗好苗子。但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邵氏所涉房屋买卖案?本官若不记这罪档……”

  他话没说明、说透、说完全,但晏旭已经听懂了。

  陈县令这是清楚那就是起冤案,就是有人想要栽害杜家,可人家有理有据有人证,且明显来头不小,如果陈县令网开一面,就立刻也会成为把柄以致乌纱不保。最后换个县令来,杜家还是难逃罪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晏旭啊,本官能帮你的,只有再拖延三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最新章节,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